左光鬥

左光鬥

明朝曆史人物
左光鬥(1575年10月12日—1625年8月30日),字遺直,一字拱之、共之,号浮丘,又号蒼嶼。安慶府桐城縣(今安徽省枞陽縣橫埠鎮)人。明末東林黨人,水利專家,“東林六君子”之一。 [1]左光鬥自小勤奮好學。其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及第,授中書舍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被舉任為浙江道監察禦史。   之後曆官左佥都禦史、直隸屯田事、大理寺左寺丞。天啟五年三月十九日(1625年4月25日),因對抗權宦魏忠賢而下獄。七月二十六日(8月30日)在獄中被折磨而死,享年五十一歲。南明弘光時平反,谥為忠毅。 左光鬥為官清正、磊落剛直,被譽為“鐵面禦史”,為挽救明王朝做出了許多努力,出任屯田監察禦史期間,在天津實施“三因十四議”的屯田方案。 還主持了西北水利空間範圍内的京東、畿輔的水利屯田實踐,取得明顯成效。 後人輯有《左忠毅公集》。
  • 本名:左光鬥
  • 别名:
  • 字:遺直
  • 号:一字拱之、共之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安慶府桐城縣
  • 主要作品:《人才錄》《左忠毅公集》
  • 主要成就:三因十四議、興修水利
  • 出生時間:公元1575
  • 去世時間:公元1625
  • 官 職:左佥都禦史,贈太子少保右都禦史
  • 谥 号:忠毅
  • 别 稱:鐵面禦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曆

明萬曆三年九月初九日(1575年10月12日)醜時,左光鬥生于桐城東鄉之居第。左光鬥出生的時候,月當大鬥,因命名曰光鬥,字共之。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左光鬥中進士,與楊漣同科,任中書舍人。左光鬥曾選任禦史,巡視京城,逮治吏部作惡多端的官吏,當時奸黨惡人冒充官吏,橫行京師,繳獲假印七十餘枚,查出假官一百餘人,京師的人為之震驚。

輔佐熹宗

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光宗駕崩。李選侍仍然居住在乾清宮,還強迫皇長子封她為皇太後。左光鬥上疏說:“内廷的乾清宮,好比是外廷的皇極殿,隻有天子控制上天才能夠居住,隻有皇後作為天子的配偶才能一起居住在那裡。其餘的嫔妃雖然先後與皇帝同居過但不能長期居住,不僅是為了避嫌,而且是為了區别尊卑的秩序。李選侍既不是皇帝原配,又不是皇太子的親生母親,卻堂而皇之地居住在正宮裡面,而讓殿下退出來居住慈慶宮,不能夠舉行國宴,實行國家大禮,在名份上怎麼說得過去?李選侍服侍先皇帝沒有脫去發簪請罪告誡皇上的美德,對于殿下沒有照看養育的恩情,這樣一個人,難道可以把皇帝托付給她嗎?況且皇帝已經有十六歲了,内有忠誠正直、老成持重的大臣輔佐,外有公卿大臣的輔助,何必擔心沒有人,還要人喝奶,像個嬰孩背在身上嗎?況且皇帝新登基,正應該不被人牽制,何必一定要交給一個婦人之手呢?到現在還不早做決斷,将來會被她借撫養的名義,實行專制統治,武則天的禍害今天再現,将來的人又怎麼說。”李選侍見到左光鬥的奏疏後,大為惱怒,數次宣召他。左光鬥說:“我是天子的命官,不是天子宣召我就不去。你們是為誰宣召我呢?”明熹宗派人取左光鬥的奏疏來看,覺得很對,左光鬥這才免被治罪。當時魏忠賢想把持朝政大權,便堅持讓李選侍居住在乾清宮内;左光鬥等人為防其幹預朝事,逼迫李選侍移宮。在這時,宮廷多事,人人自危,左光鬥和楊漣齊心協力,排除宦官幹擾,扶持幼主,端正皇位。因此,朝野并稱二人為“楊左”。

天啟元年(1621年),左光鬥再次晉升為左佥都禦史。這時,韓戈廣、趙南星、高攀龍、楊漣、鄭三俊、李邦華、魏大中諸人都身居要職,左光鬥與他們志同道合,遇事大膽直言,嚴厲考核人物,區别流品,正直的人都依靠他們,而忌恨他的人至不能相容。

屯田直隸

天啟元年(1621年),左光鬥領直隸屯田事,他親自考察全境,目睹荒原橫亘數十裡,地勢高的地方長滿荒草,窪地成為泥沼的荒涼景象,憂心如焚,便将任盧象觀為通判,主持水利。左光鬥出京掌管屯田事宜後說過:“北方人不知道興修水利,一年地就荒了,二年老百姓就往外地遷徙,三年就土地全荒,老百姓也走光了。現在要想旱不成災,澇不成害,隻有興修水利一個途徑。”于是,他奏上三因十四議:一因天時,二因地利,三因人情。一議浚通河流,二議挖渠,三議引水,四議修壩,五議建閘,六議設坡,七議地勢,八議築塘,九議招徕百姓,十議選人,十一議選将,十二議兵屯,十三議種田賦額,十四議富民可以拜爵。他還寫了寫了《足饷無過屯田,屯田無過水利疏》,提出北方應效仿南方,興修水利,開荒屯田,引進種植水稻等措施。由于左光鬥的極力倡導和躬親力行,法度井井有條,诏令全部實行,當時京城所轄地區水利得到大規模興修,北方人也才開始種稻。鄒元标曾說:“三十年前,京師人不知道稻草為何物,現在到處都種稻,農民感受到了種水田的收獲。”

秉公直言

天啟三年(1623年)三月,左光鬥升授大理寺左寺丞。

天啟四年(1624年)六月,由于宦官魏忠賢專權,楊漣上了一份奏章,揭發魏忠賢二十四條罪狀。左光鬥等七十餘人大力支持,彈劾忠賢等三十二斬罪,但熹宗皆不信。

含冤而死

因為移宮案,宦官與東林黨勢力之間的關系愈加緊張。楊漣彈劾魏忠賢,左光鬥和他一起謀劃,又和高攀龍一起揭發崔呈秀貪贓。魏忠賢和他的黨羽都對他非常怨恨。等魏忠賢驅逐了趙南星、高攀龍、魏大中以後,接着将驅逐楊漣、左光鬥。左光鬥很氣憤,草拟奏疏,彈劾魏忠賢和魏廣微有三十二條當斬罪,準備于天啟四年(1624年)十一月二日奏上,預先将妻子遣還原籍。魏忠賢偵知,提前兩天将他和楊漣二人一起免職。閹黨還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将左光鬥的名字挂上,派差役前往逮治。父老鄉親抱着馬頭号哭,聲震原野,差役也為之流淚。到京後,左光鬥被關入诏獄,嚴刑拷問。

天啟五年三月十九日(1625年4月25日),魏忠賢矯旨提問,派許顯純誣陷六君子接受楊鎬和熊廷弼的賄賂,判定楊漣、左光鬥各坐贓二萬,魏大中三千。後左光鬥等人被捕下獄,受酷刑折磨,每五天就要受一次審,并受多種刑罰,直至不能跪起,隻得卧倒在堂下受訊。魏忠賢誣左光鬥等貪污數萬兩白銀,要追出贓款。左光鬥的舊友孫奇逢與鹿正(主事鹿善繼父)、張果中四處募款,諸生熱烈響應,募得數千兩白銀上繳未及,魏忠賢見左光鬥有人營救,矯旨仍命許顯純每過五天就追贓拷打一次,不交給法司。

天啟五年七月二十六日(1625年8月30日),左光鬥在牢中遇害,享年五十一歲。

身後平反

左光鬥已死,被誣陷應交的白銀尚未交清。魏忠賢命撫按嚴加追贓,逮其親屬十四人。長兄左光霁被株連緻死,左母因二子俱死,悲痛而卒。都禦史周應秋還認為官員追贓不力,上疏催促,因此諸人都家破人亡。當魏忠賢編定《三朝要典》時,移宮案以楊漣、左光鬥為罪魁,準備開棺戮屍。有人勸解,這才幸免。

天啟七年(1627年)明熹宗駕崩,明思宗即位,改元崇祯,懲辦閹黨,魏忠賢畏罪自殺,思宗追贈光鬥右都禦史、太子少保,錄用其一子為官。南明弘光時,左光鬥追谥忠毅。

主要影響

政治

明末政治腐敗,買賣官爵十分普遍,因而吏部為主的造假集團趁機造假的官符印信,以詐騙錢财。時任禦史的左光鬥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清查賣官一事,并一舉鏟除了造假集團,背後的幕後主使金鼎臣也被抓獲處死。

左光鬥剛正不阿,與閹黨進行尖銳鬥争,并主張革新除舊,成為東林黨的領袖之一。他在“移宮案”一事中朝官對抗後宮幹政勢力時發揮很大作用,并與楊漣并稱“楊左”。天啟初年,天啟帝重用東林黨,左光鬥任左都禦史,負責監察百官,在任期間,他嚴厲打擊徇私枉法的閹黨集團,肅清貪污腐敗的流毒,使朝廷上下一新。

左光鬥在為國家貯備人才方面也具有前瞻性,倡導設立“武學”和“屯學”,武學的設立,是由于左光鬥意識到明王朝缺乏戰争人才的情況,希望通過武學培養出能征善戰的愛國将領。而屯學的設立,則能夠解決田地荒蕪問題,增加國庫收入,更給貧寒之士提供一條向社會上層流通的渠道。

經濟

在明末農業衰落的背景下,朝廷任命左光鬥負責屯田事務,他便鼓勵軍民屯墾,并将南方良種水稻引入北方。為輔助屯田開設了“屯學”并制定了相應的保障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具體實施時,他“親巡阡陌,督官吏教民種植桑麻蒿桔”,招募南方農民到北方傳授水稻種植技術;鼓勵勳貴、商人富戶投資興辦農業。水稻的種植為北方農業帶來新的發展方向,大大促進了北方的農業發展。

水利

左光鬥注重興修水利,并精于治水。自幼生于江淮水鄉的左光鬥在北方一針見血地指出:北方農業落後,其弊在水利不修;北方地區要發展,“旱不為災,澇不為害,惟有興水利一法”。他上疏中提出了興辦水利的具體方法。即三因十四議——三因:一是“因天之時”。左光鬥認為,天下的生物都不能缺水。南方以水為利,而北方競以水為害,這是由于北方沒有意識到生物生長首先在于治水。二是“因地之利”,就是要根據自然地理條件,因地制宜地發展灌溉。三是“因人之情”,他認為,廣大農民群衆是很關心水利事業的,“南方人惜水如惜血”,關鍵是朝廷和各級政府要注重這個問題,号召和鼓勵普遍興修水利。他還就具體的治水措施提供了意見:疏浚河道、開壩建閘、築池蓄水等,與其他幾條建議統稱“十四議”。這些建議内容豐富,頗有新見,非常科學。

文學

左光鬥自幼潛心讀書,雖然天資不是很出衆但學習異常刻苦。桐城一地在明末清初,文風極為興盛,名家輩出,以至後來形成“桐城派”,左光鬥居身于其中,深受熏陶,因而年輕時就頗負才名,除了精通文史外,還比較留心一些經世緻用之說,事關國計民生之策。他的文章奏議、詩詞章句也被後人收集在一起,輯為《左忠毅公集》廣行于世。

曆史評價

史可法:吾師乃鐵石鑄造的肺腑。(引自《左忠毅公逸事》)

惠世揚:猶記鼎湖初升之際,主少國疑之時,武瞾垂簾,浸成房州之禍。公獨奮争,與禮彈文首上。雖劫以雷霆不測之威,終不撓其叩頭擊笏之節。繇是晨雞移宮,飛龍正位,取日虞淵,功在社稷。夫宮未移,則以安天下為重;宮既移,則以安妃嫔為情。讀公再疏,委曲忠愛之心,溢于言表,豈強悍直遂者所能辨哉?蓋公沉深有大略。會京貫交關,腹心爪牙,絲蘿蔓引,告密排擠。而公裡人以謀,吏垣事洩,教猱逐虎,公與魏公其首也。公疏辨科臣,痛發内外交通情狀,與楊公議相表裡。以是君小不畏朱雲之請劍誅佞,反畏狄懷英(狄仁傑)之沉幾觀變,足以反周而為唐故甯死,公而萬歲閹也。顧獨思移宮名甚正,律難笞殺。坐以封疆贓罪,棰償之。肌肉消爍,金木雜下,無已時夜,半沙囊死矣。公何嘗不以仁義兼盡之說進哉嗟乎!忠臣可為而不可為也,存号以全文子之慈孝焉,而不免于死;視學以空幽冀之羣焉,而不免于死;開屯以興西北之水利焉,而不免于死;謝薦金卻苞苴家無餘财焉,而不免于坐贓而死;仁人君子,讀其書,思其人,有不為之流涕者乎?(《左忠毅公文集序》)

陳子龍:明則有楊左,楊以氣,左以謀。(《左忠毅公文集序》)

方中履:天啟中,逆奄用事,吾邑左忠毅公與楊忠烈公,同死诏獄。人徒知公之死于奄,而不知公之死于君小,假奄以殺公也。迄今遺民野老追尋往事,從公子子厚先輩遊,乃洞晰本末,蓋有餘痛焉。今讀公移宮前後疏,有不正冠肅容、發植眦裂者乎?或謂公疏引武氏似涉太過,嗟乎彼武氏之初一宮嫔耳,使聽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之谏诤,革命牝雞無由而見。公之奠安社稷在,是而公之所以殺身在。是蓋移宮之名正,未可以罪,公故假借封疆坐以賄賂。既而定三案,刊要典,依附經術,文緻爰書。嗚呼,此豈刑餘之謀哉?今公恤典備至,祠宇血食。而昔之殺公者,擔夫菜傭,莫不知唾罵,直欲咀嚼之,究何益矣。且殺公未已也,挾仇修怨又,複販君賣國,遂令祖宗栉風沐雨之廟,社終亡于門戶鈎黨。君子小人,消長進退,其關于朝家如此。甯獨為忠臣一身,痛斯可拊膺流涕者也。(《左忠毅公奏議序》)

戴名世:清直敢言負重望。(《左忠毅公傳》)

乾隆帝:若楊漣、左光鬥、熊廷弼諸人,或折沖疆場,或正色立朝。俱能慷慨建議,剀切敷陳。設明之君,果能采而用之,猶不緻敗亡若是之極!

張廷玉等:國之将亡也,先自戕其善類,而水旱盜賊乘之。故禍亂之端,士君子恒先被其毒。異哉,明之所稱“三案”者!舉朝士大夫喋喋不去口,而元惡大憝因用以剪除善類,卒緻楊、左諸人身填牢戶,與東漢季年若蹈一轍。國安得不亡乎!

程萬軍:左光鬥的才氣乃治國“正才”,在整人方面,絕對歪不過魏忠賢。在與魏忠賢的決鬥中他失算在先,從輕敵到對對手抱幻想,導緻“正才”最終大敗于“歪才”;為人清廉正直的左光鬥,讀聖人之書孜孜不倦,但在現實中卻不善“統戰”工作,不僅在“親君”上刻闆無為,而且沒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是所有大知識分子的短闆、東林黨人的弱點,于是使皇帝與中間分子都跑到了敵人陣營。

黃晶:左光鬥是明朝末期東林黨的重要人物,為挽救岌岌可危的明王朝統治,他嘔心瀝血、披肝瀝膽,給後人留下了足以光照史冊的精神财富。

楊修菊:左光鬥從政期間捕獲假官、選拔優秀人才、設立屯學、武學以及排斥閹黨,他為挽救行将滅亡的明王朝做出了很多努力。

陸志群:從左光鬥培養史可法的事情,可以看出他對人才的關愛,也證明他應該是一位善于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的"伯樂"。

轶事典故

自撰對聯

左光鬥曾自撰一聯“風雲三尺劍,花鳥一床書”,懸挂在自己的書齋“遺直齋”裡。

啖椒堂

左光鬥秉性爽直,少時好讀節義傳記,後精研程朱之學。他洞悉世态炎涼,為人不易,故名其桐城縣城住宅為“啖椒堂”。

七弦琴

左光鬥生前所用的七弦琴輾轉流傳,最終得以保存下來,該琴系木質、棕色、濃茶色班點紋飾,琴面光亮照人,頭大尾小,空腹内用朱砂書寫“桐城左光鬥造”六字,現保存在四川仁壽縣文化局轉文化館收藏。

東林點将錄

魏忠賢在醜化東林黨人領袖人物方面,獨具匠心,以《水浒傳》中梁山人物對号入座,如浪子錢謙益、大刀楊漣、青面獸左光鬥,在侮辱對手的同時,還冠以草寇知名。

師生情誼

左光鬥在任學政時,風雪嚴寒的一天,帶了幾個随從,到京城地區微服私訪。進入古寺,見到一個書生在廂房裡伏案而卧。他拿起書生寫好的草稿閱後,脫下自己的貂皮外衣,給書生蓋上,并替他關好門。左光鬥從寺僧那裡打聽出書生叫史可法。考試那天,當考場人員叫到史可法的名字時,左公驚喜不已,在其試卷上圈定為第一名。并對夫人說:“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左光鬥能如此豁達大度,唯才是舉,不為自己的子女打算,毅然定史可法為繼承人。如此大膽用人,實屬難能可貴。

後來史可法聽說老師被魏忠賢關進牢裡,就天天在監獄外面轉,想進去看他。但是監牢把守得很嚴,進不去。後來聽說左光鬥受了炮烙,眼看活不成了,史可法很着急,買通了守牢的人混了進去。他看到左光鬥的時候,隻見左光鬥靠牆坐着,早已皮開肉綻。史可法控制不住,跪下哭了起來。左光鬥聽見聲音,知道是最喜歡的學生史可法,可是眼睛睜不開來。他費勁地擡起手臂,用手扒開眼皮,瞪着眼喝道:“糊塗蛋!這是什麼地方,你來幹什麼!國家已經落到這般地步,我是活不長了,你再跑到這兒來,讓人害了你,誰來繼承我!”

史可法傷心欲絕,不忍離開。左光鬥怒罵:“蠢才!快走!不走我就打死你!”一邊說,一邊就摸地上的鐵鐐,可是手已經不聽使喚了。史可法沒有辦法,哭着出了監牢。過了不久,左光鬥就去世了。

後來,史可法常常對人談起他的老師左光鬥,總是說:“左老師的肺肝,都是用鐵和石頭做成的啊!”左光鬥頑強不屈的鬥志,深深地影響了史可法的餘生。

人際關系

家世

父親:左出穎(約1546年—約1629年),字韬甫,号碧衢。耕讀傳家,鄉人尊稱為左太公。

母親:封氏(?—1625年)。左光鬥死後以哭子死。

兄弟

左光霁(1566—1625年),左光鬥長兄,出穎長子。左光鬥死後因未搜得錢而坐累死。

左光明,左光鬥三弟,出穎八子。字允之,号石樓。明天啟七年(1627年)選貢。因兄光鬥遭擋禍,未參加廷試。初授黟縣訓導,繼任福建武平知縣。因左光先得罪權奸,辭職還鄉。

左光先(1580年—1659年),左光鬥四弟,出穎九子。字述之,一字羅生,号三山。于天啟四年(1624年)中舉人,授建甯知縣,因平定盜賊而頗有政聲。後升任山西道禦史,直言敢谏,與兄長左光鬥并稱“二難”。崇祯十六年(1643年),平定許都叛亂。弘光時,出任浙江巡撫,彈劾馬士英。南京城破後,回鄉隐居。隆武時,被起用為江西道禦史,加太仆少卿。谥号“貞介”。著有《左侍禦公集》。

子女

左國柱(?—?),左光鬥長子。字子正,号碩人,又号醒園。崇祯十二年(1639年)副榜貢生,授浙江武康知縣。

左國材(?—?),字子厚。諸生。馬士英,阮大铖欲重修《三朝要典》,上書痛斥,阮大铖欲殺之,與弟國棅歸隐卒。

左國棅(?—?),字子直。諸生。與兄國材歸隐卒。

主要作品

左光鬥著有《易說》《左光鬥奏疏》《左忠毅公文集》《人才錄》等。他還有詩詞《出烏石岡》。

後世紀念

墓地

左光鬥墓位于桐城市城西北10公裡處的“左家大墓山”。今屬呂亭鎮雙龍村。墓地面積為16平方米,冢占地10平方米,高0.8米,後圹嵌碑,正中陽文镌刻:“皇明太子少保都察院右副都禦使谥忠毅公左公之墓。”下款小字陰刻:“男國柱、國材、國林、國棣”。

故居

左光鬥故居原址位于桐城市北大街的啖椒堂。清末民初學者馬其昶在其《左忠毅公年譜》裡,則摘錄了清末民初桐城藏書家蕭敬孚關于大朱莊左光鬥故居的描述:“宅名大朱莊,至今老屋尚有存者。現左光鬥故居原址隻剩屋基及一對石獅子和雕花石墩,其餘毀于文革。

重建後的左光鬥故居位于枞陽縣橫埠鎮橫山村,于2017年8月20日開始修建,2018年10月17日建成,占地2000平方米,主體工程投資230萬元,設計的明清徽派四合院含古典石雕牌樓、文物展示廓、土竈房、古建圍牆、四角休閑亭、六角雙層(讀書亭)和四個展廳,用來介紹和展示左光鬥生平和貢獻。

陳列室

左光鬥陳列室位于枞陽縣橫埠鎮橫山村内,陳列室面積約100平方米,采用圖文并茂和手書等多種形式,将左光鬥清正廉潔,剛直不阿的浩然正氣展示在現人面前。

忠毅亭

忠毅亭原址位于桐城市大朱莊西北方錢鋪鄉黃蘖嶺,天啟年間,左光鬥被逮送入京,家鄉百姓為紀念他,在左光鬥囚車經過的嶺庵山古道建“血衣亭”,别名“忠毅亭”。

紀念館

左光鬥紀念館位于枞陽縣橫埠鎮,由銅陵市紀委監委組織新建,枞陽縣紀委監委承建,采用仿古建築風格,于2018年3月開工建設,于2019年12月10日正式開館。安徽省紀委副書記樊勇,省紀委監委宣傳部部長陳軍;市領導張夢生、盛九江、劉亞東、潘榮華、陳昌生以及浙江省博物館、安徽博物院、無錫市東林書院等單位嘉賓出席開館活動。

總建築面積約1400平方米,其中展陳面積685.2平方米。整體布局為“四館格局”,門廳、主展館、副展館(乾坤正氣堂)、電子館(啖椒堂)四館組成核心部分,配設寒知閣、臨展廳、圖書館等附屬建築,通過平面結合立體、聲光電并用的展陳方式,增加紀念館的層次感和多樣性。同時,館内展出大量建築器件、琴劍、印章、書畫、典籍等相關史料及文物。

地名

中義村又叫“忠毅村”和“左家宕”,是為紀念左光鬥的。該村是桐城左氏家族由潛山遷來桐城始祖左代一的落腳地,左光鬥父親左出穎在左光鬥死後率衆為他立碑。重修的左氏宗祠也坐落于此。

史料索引

張廷玉《明史·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董其昌《左光鬥傳》

影視形象

《超時空男臣》,曹永廉飾演左光鬥/馮一波。

《明宮謎案》,王宇飾左光鬥。

上一篇:皮皮魯傳

下一篇:非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