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概論

工業設計概論

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圖書
《工業設計概論》為高等院校工業設計專業的理論基礎課教材,通過學習能夠讓學生全面了解設計與工業設計的内涵,世界各國工業設計發展曆程及現狀和工業設計的方法,理解工業設計和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認識工業設計的基本學科框架,進而快速有效地進入工業設計學科領域,培養學生開拓創新的能力。全書内容包括:設計與工業設計,世界各國工業設計發展,工業設計與文化,工業設計與市場,工業設計方法論,産品設計,環境設計,設計管理,工業設計技術,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等。
    書名:工業設計概論 别名: 作者:許喜華 類别:高等學校規劃教材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冶金工業出版社 頁數:189頁 定價:39.80 開本:16開 裝幀: ISBN:7502453113, 9787502453114 品牌: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正文語種:漢語 出版日期:2008年8月1日 外文名:General Introduction of Industrial Design

内容簡介

《工業設計概論》也可作為其他設計類專業必修課或選修課教材,或供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專業設計人員和有志于從事設計行業的人員參考。

目錄

第一章設計概述

第一節設計·生活·文化

第二節設計的概念

第三節設計的分類

第二章工業設計概述

第一節工業設計的形态

第二節工業設計的定義

第三節工業設計的新發展

第四節工業設計涉及的要素與學科

第三章工業設計發展簡史

第一節工業設計的萌芽

第二節工業設計的形成

第三節工業設計的成熟

第四節工業設計的繁榮

第四章工業設計發展的新階段

第一節走向更新的概念

第二節走向人的尊嚴

第三節走向生活的廣度與深度

第四節走向“人·物·環境”的和諧

第五節走向不同民族間的文化對話

第五章工業設計的目的和本質

第一節産品——人與自然的中介

第二節工業設計的目的

第三節工業設計的本質

第六章工業設計的特征

第一節設計觀念的系統性與設計元素的多元性

第二節設計目的的人文性與設計對策的多樣性

第三節設計意識的創造性與設計思維的交叉性

第四節設計本質的文化性與設計評價的社會性

第七章工業設計的原則——人化原則

第一節設計原則的特征

第二節人化原則

第八章工業設計的原則——物化原則

第一節物化原則——設計的“合規律性”原則

第二節設計的科學意識與科學精神

第三節科學技術對設計的影響

第九章工業設計的原則——環境原則

第一節生态價值觀

第二節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與原則

第三節設計——價值的選擇與實現

第四節環境原則的設計對策——綠色設計

第十章工業設計與文化

第一節文化概念與文化實質

第二節設計的文化内涵

第三節設計的文化生成

第四節設計與人文精神

第十一章工業設計與技術

第一節設計·産品·技術

第二節社會需求、技術目的與技術手段

第三節技術的人性價值與非人性價值

第四節技術雙重效應的聯結

第五節“技術理性”批判與設計

第十二章工業設計與社會

第一節設計——為社會公衆的設計

第二節設計與社會

第三節設計與社會心理

第十三章設計程序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設計程序

第十四章設計方法

第一節設計方法與設計方法論

第二節創新設計方法

第三節人機工程理論與方法

第四節符号學理論與方法

第五節設計管理理論與方法

第六節價值工程理論與方法

第十五章設計批評

第一節設計批評的實質

第二節設計批評的社會意義

第三節設計批評的方式

第四節設計批評的複雜性

第十六章走進21世紀的工業設計

序言

設計是生活,是綜合性的事情,它需要各種知識,所以它不是一個縱向的專業。而是一個橫向學科,它的學習方法不是知識的積累性,而是思考性和方法性的.因此工業設計是一種整合知識的方法,是怎樣去觀察生活,從生活當中去理解事物。設計的關鍵是了解認識生活,發現生活當中的問題,它是典型的人文學科,它需要技術知識、營銷知識、管理知識、造型知識來解決人們生活當中的問題。

設計不是視覺和感覺的問題,它是體驗和感悟,在生活中每時每刻都需要“設計”幫助你解決生活當中發生的問題。設計就是老老實實地觀察生活、認識生活,從生活當中去挖掘問題,發現潛在的創意。因此,設計需要真正的能力型和素質型人才。

設計的天職是引導人們的生活往健康的方向發展。從中國當代實際出發,探索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選擇自己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不斷創造新的民族傳統,這是設計的首要任務。

工業設計的本質是重組知識結構、産業鍊,以整合資源,創新産業機制,滿足人類社會健康、合理、可持續生存發展的需求。工業設計是産業價值鍊中最具增值潛力的環節之一,是展現一個國家現代文明程度、創新能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标志;而中國的工業設計至今仍處在起步階段,尚未在經濟領域建構起一條完整的“産業鍊”。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設計驅動型的創新機制必将成為主流。

工業設計的對象可以是“物”,如産品、廣告、包裝、環境設計、市場戰略、産品計劃、交通工具系統等;也可以是“事”,如工作、學習、飲食、娛樂、休息、交流等生活方式的概念創造、策劃、開發。所以,工業設計是一切人為事物、事務等的觀念、方法和評價思路。“設計”就是設計人為的事物,是一門人為事物的科學。

工業設計的目的是為人類創造更合理、更健康的生存方式。人們的生活行為、過程是對設計具有真正作用的直接外因,這種外因決定了設計的産生和演變。研究設計的最根本思維方法是要通過研究設計“目标”的外因,從而認識限制實現人的目标需求的“目标系統”,建立起設計的定位和評價系統,然後才能正确地選擇、整合“内因”——原理、材料、結構、技術、工藝和節點細部,并把它轉化為産品或“服務系統”。

編輯推薦

《工業設計概論》是面向21世紀高等院校規劃教材。

文摘

我們生活的城市、居住的房屋、生産活動使用的各種工具與設備、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與服裝,這些物質性産品的創造都是人類自身創造活動的表征,都是智慧與文明的證明,當然,它們也都是設計活動的成果。失去這些物質性設計的成果,人類将無法生存在這個世界。雖然,我們的祖先是從原始狀态下開始文明之旅的,但是,今天的人類卻不可能以文明“歸零”的方式重建文明大廈。實際上,不僅不存在這種文化“歸零”的事實可能,而且在理論上也難以證明這種邏輯關系的存在。

因此,今天的設計就是建築在一定生活與文化基礎上的創造行為,它既包含着對今天生活與文化的繼承,又有着對明天生活與文化的希望。設計是與生活、文化密切相關的行為與結果。

我們這個被設計了的世界顯然也不隻是一個單純的物質性客體世界,它已經超越物質性的範疇,而走向一個融物質性與非物質性、物質形式與非物質形式于一體的新的更寬泛的客體世界。在這一個世界中,既有着物質性的産品,也有着非物質性産品。特别是近些年正在發展的數字化技術,給當代大量的非物質化産品的誕生與普及提供了技術基礎,如各類軟件産品等。而對一個産品來說,除了其物質性功能之外,還存在着人對産品所具有的形式感的心理反映-~精神性功能。

由于現代社會産品種類與數量的急速增加,這種精神性功能對人的作用也就越來越大。于是設計對象的精神性功能正成為現代設計的一個重要因素,受到了空前的重視、研究與利用。

由種種産品所組建起來的人類的生存環境與新世界,被學者們稱為“第二自然”。這個新世界的強大的精神力量,影響着我們的心理:或是愉悅的審美享受,或是煩惱的精神壓力,無論是哪一種心理感受,都在每時每刻地改變着我們的心理結構,形成人類自身精神性的文化結構。

人類就是這樣,一方面出于生存與發展的目的,改造着周圍的自然世界使之符合自身的需求;另一方面,卻在“不經意”間又改造、提升着自身的生物性結構與精神性結構。通過改造客體又改造主體的内外改造與提升,人類終于成為既創造着客體的文化世界、又創造自己主體文化世界的特殊生靈。

随着設計活動和設計産品在當代社會經濟和文化範疇中重要性的突顯,人類的設計活動所創造的産品已成為具有重要文化意義的文化表現形式。正如約翰.A.沃克所認為:“很明顯,設計是人類文化的一個方面。正是這個原因,它可以合法性地被當作文化研究中的主體事件的部分。”因此,對設計活動和設計産品的理解,我們就不能僅僅局限于設計産品的韌質層面和形式層面,還必須把它們置于人類的整個文化系統中進行理解,闡釋設計活動和設計産品在人類文化系統中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活動所産生的意義。

正是這一點,使人類的設計活動、設計成果與文化緊緊地結合在一起。這一種結合并非是捏合與組合,而是雙方互為前提地交融在一起:設計活動與設計成果既是人類文化的産物、人類文明的表征,又是人類下一步設計活動的前提與條件(關于這一點,我們将在第十章“設計與文化”中詳細地闡述)。

一般認為,設計是賦予物質性産品以新的形式與秩序的行為,我們也從設計的成果——産品身上強烈地感受到這一點:正是因為設計,才導緻産品産生了如此多姿多彩的形式,給我們不同的審美需求提供了選擇的可能。正是這一點,才使我們這個現代設計姗姗來遲的社會對設計的理解首先停留甚至僅僅停留在造型設計的意義上。

至于設計導緻産生的産品的物質效用功能對人及社會生活方式的影響,設計導緻産生的産品新的操作方式對人的行為方式的影響,則無法在短短的幾秒鐘、幾分鐘内通過視覺的這種形式以審美的方式予以體會及理解。産品在這兩大方面對人、對社會的影響,隻有通過幾個小時、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的使用,才能由于累積效應而反映出來。

因此.對設計本質的理解,并不是僅僅記住像“設計的定義”這類簡單的語句所能解決的。設計的成果确實有“靜态的觀照”這種形式審美的文化意義,但更有建築在産品功能對人的生存與發展的方式、産品操作方式對人的行為方式的影響等對産品的“動态的體驗”上的深層内蘊的文化意義。前者是視覺的、直觀的、形式的,後者則是感受性的、綜合的、内在的。在某種意義上,正是後者,對人與社會的生存方式産生了更大的影響,因而更具文化意義。這一點,我們也會在後面的章節中予以論述。

作者簡介

樊超然教授(碩導),1949年生,愛好詩歌與攝影,畢業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從事20多年的機械工程近10年的工業設計教學、研究和設計工作;多項設計産品應用于生産。現任陝西省工業設計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就職于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兼職于西安交通大學工業設計系。

上一篇:從清華園到未名湖

下一篇:教材完全解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