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

日本服裝設計師
川久保玲(かわくぼ れい)是一位日本的服裝設計師,1942年10月11日出生于東京,畢業于慶應義塾大學。1973年,她在東京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向世界展示了一種革命性的新型穿衣方式。她不對稱、曲面狀的前衛服飾在1980年代前期聞名全球,受到許多時尚界人士的喜愛,自那時起,她就一直在為實驗而奮鬥,一直創造着比時裝界流行超前得多的原型和概念服裝。有意思的是,日本的知名服裝設計師當中,川久保玲是少數幾個未曾到國外留學,而且未曾主修過服裝設計的特殊設計師。
  • 中文名:川久保玲
  • 外文名:Rei Kawakubo
  • 别名:
  • 民族:
  • 籍貫:東京
  • 畢業院校:慶應義塾大學
  • 職業:服裝設計師
  • 主要成就:
  • 性别:女

人物經曆

川久保玲的父親是慶應大學教授。她在大學時代就對美術産生了濃厚的興趣。1967年,她畢業之後,到一家服裝布料公司上班,并在1969年正式獨立成服裝設計師,1973年成立自己的品牌 “COMME des GARCONS”,法文意思是”像個男孩”;1975年東京的在首次女裝發表會。1978年再推出男裝 HOMME。1981年巴黎的女裝發表會引起世界流行舞台的重視,隔年更以有名之乞丐裝概念引領當代的流行先鋒

成名曆程

1981年,川久保玲第一次在巴黎時裝展舉行發表會,此時她開始受到全球時裝界的矚目,隔年,她的服飾有了一個簡單的昵稱,稱為“乞丐裝”;并引領1980年初期寬松、刻意的立體化、破碎、不對稱、不顯露身材的服裝設計潮流。這一場發表會的設計靈感據知來自于日本美學中的不規則和缺陷文化。她的創作概念和特色引起了不少時尚評論家的争議,也帶動了後進設計師的服飾設計。

川久保玲善于使用低彩度的布料來構成特殊的服飾,其中有許多是單件同一色調的設計,特别地,黑色可說是川久保玲的代表顔色。

1983年,川久保玲獲得每日新聞時尚設計獎(Mainichi Fashion Award),1987年,獲得美國時尚技術學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榮譽學位。今日她是20世紀女性服裝設計師中的重要人物。

公司情況

總店位于巴黎。川久保玲是“Comme des Garçons”這個品牌的主要設計師,并有12間分店,以及大約200專櫃或精品店遍及全世界,據媒體報導,川久保玲的這個服飾品牌年營利約為150萬美金。在美國,川久保玲的公司經常捐款給孤兒院和美國棒球協會。1988年開始,川久保玲也發行自己的雜志,稱為Six。她的先生是英國的編織設計師Adrian Joffe。COMME des Garçons 最近的作品是“PLAY”系列 由波蘭設計師帕高爾斯基設計,此作品一上市,即在潮流界引起極大反響。而銷售“PLAY”系列的一部分收入,将用于支持慈善事業。1981年巴黎的女裝發表會引起世界流行舞台的重視,隔年更以有名的乞丐裝概念引領當代的流行先鋒,美國時尚界給予川久保玲“流行先鋒”的稱号,贊美她不僅在服裝設計上開創新意,而且在經營品牌旗艦店上眼光獨具。川久保玲在沒有設計師設店的紐約藝術區Soho開設了第一家服飾店;十年後Soho到處是名牌精品店,川久保玲則退出這個熱門區域,率先遷到原是倉庫林立的雀兒喜區,超現代感的室内裝潢再次造成轟動。

藝術特色

川久保玲的設計獨創風格十分前衛,融合東西方的概念,被服裝界譽為“另類設計師”。她的設計正如其名,獨立、自我主張——隻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她将日本典雅沉靜的傳統、立體幾何模式、不對稱重疊式創新剪裁,加上利落的線條與沉郁的色調,與創意結合,呈現很意識形态的美感川久保玲,是一個特殊的例外:她既沒有出去學别人的模式,也沒有經過正統的訓練,但在東京的本土上,她做出的又絕不是純民族的東西。她的意識已經遠遠超過了當時堪稱前衛的美國,以及朋克發源地的英倫三島不列颠王國。她的看似古怪的思想,實際上是非常深刻的。深的無底,所以才會在20年後大放異彩,讓更年輕的一代時裝設計師們崇拜,去解構,去尋求自信。 她是時裝界确實的創造者——一位具有真實的原創觀念的時裝設計師,憑借她最重要的觀念——黑色,在最近的幾十年席卷全球。20世紀80年代早期,來自日本的時裝設計師川久保玲,革命性的發布會使原來僅限于晨禮服和燕尾服的黑色成為流行。由于她的緣故,黑色成為最時尚女人的永恒形象。

川久保玲習慣穿一身黑,留一頭不對稱的黑色齊肩短發。說:“黑色是舒服的、力量的和富于表情的。我總是對擁有黑色感到很舒服。”“我緻力于黑色的三個影子。”一次她做了一件朱紅的服裝,并解釋“黑色是紅的。”其對黑色的投入和奉獻,使人對這位前衛的日本設計師産生了悲觀或不祥的印象。她對服裝設計獨特的方向,使它總有墓地或屠殺的感覺。她經常被媒體批評,因為有時她展示的服裝就像是納粹集中營的囚犯們穿的無體型的寬松服,略作修改就組裝上了舞台,因而常常激怒了公衆。她對保守者來說不是個陌生人,但看看她的經曆,很奇怪的是她能成為那樣的時尚預言的設計師,将黑色演繹成時尚設計師與時尚的同義詞。畢竟,1973年,她在東京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向世界展示了一種革命性的新型穿衣方式。從那開始,她就一直在為實驗而奮鬥,永遠創造着比時裝界流行超前得多的原型和概念服裝。

家庭背景

這位1942年出生的東京慶應大學教授的女兒,最初是女承父業,從美學專業畢業。她開始的工作是在一家丙烯纖維工廠的廣告部作職員。早期獲得的面料專業知識使她對不尋常的面料有種特殊的興趣,不久她便成為一名自由款式設計師。1973年,川久保玲憑借她過人的勇氣,決定開一家自己的公司,并取名為COMMEDESGARCONS,法文意思是“像男孩一樣”。實際上,她隻是很喜歡這幾個單詞的發音,而并非媒體後來根據這個著名品牌的意思作出的可能是女性主義的猜測,毫無疑問,她被認為是一個女性主義者。

服裝概念

1984年,采用有彈性的人造絲的交叉往來,使服裝看起來像在身上起泡的鼓包。

1986年,捆綁的棉,人造絲和PU,厚帆布,創造有可能的吸引的造型。

1992年,未完成的服裝和紙樣,貼着藝術家權威的“解構”郵票,在時裝界發起解構主義運動。這一靈感,影響了整整一代時裝設計師…… “我不喜歡顯現體型的服裝。”所以她和别的設計師都不一樣。由于她沒有受過正規學院式繪畫和裁剪的專業訓練,所以設計師和傳統之間無所束縛。她的衣服不是常規的兩隻袖子和正常的比例,因此,她的服裝在銷售的時候,必須有着如何穿衣的指示說明。以便人們正确地穿着它們。

不在扣眼中的扣子,讓一塊圍布在空氣中飛揚起來。這不是不對稱,因為不對稱要求有一些對稱的元素在裡面。讓我們叫它非對稱,不匹配或者完全是偶然的。直條字被破壞了,這之間沒有任何的學院派,或回收的朋克,或是後核生存主義。日本的破壞,本身就是時尚隐藏的主題。在它所有的神秘和完美之中,“藝術為現實挖了個洞。”

我們稱之為現實的東西,将生活隐藏了起來。是藝術,将我們眼睛中的盲點取消,讓我們發現了更多。川久保玲,就是這樣一位藝術家,她讓我們發現了許多遮蓋在高級時裝流行外衣之外的許多東西。盡管可能被大家諷刺譏笑,但經過時光的磨洗,我們不得不收起愚蠢的高姿态,細細品味她帶來的無窮魅力。在破破爛爛的布片背後,蘊藏着一種對自己的再認識。

那不是以别人為目的的自我表現,不需要取悅别人而穿上漂亮的衣服。畢竟,流行是全方位的。被各種精品店和精美的時裝發布會迷惑的世界,人們在百貨店中看到的千篇一律的服裝而别無選擇。在這個世界裡,到底哪一個是你自己的選擇呢?

在日本,各種形式的版本是不同的:20世紀50年代日本的媽媽們穿的是和服,而年輕一代則穿着法國的“新外觀”,再新一代則完全是美式風格。但是新的服裝服飾的出現,不是從我們的街頭,或者現代時裝的博物館中産生的,它不是西方的衣櫥。換句話說,首先到達東京的,不是服裝,而是電影,雜志和照片。日本人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同樣感受到了文化入浸和融合的困惑。它不僅僅是一個老式學校翻新教學樓的過程,而是通過個人的觀點去看待文化融合的積極手段。畢竟,麥當勞和美國大兵,嬉皮士和性解放,讓這個島國的優雅民族一時間變得無所适從。西方的文化觀念,偏好和曆史,都與東方文化截然不同。也就是在這時,六七十年代,一批日本青年服裝設計師跨洋求學。他們有的将巴黎高級時裝進行到底,如森英惠(HannaMori),高田賢三(Kenzo);有的則回到東京重塑新日本風格,擔綱文化新旗手,如三宅一生(IsseyMiyake)如山本耀司(YohjiYamamoto)。幸運的是,她能在活着的時候看到這一切,否則說不定會成為時裝界裡又一位悲慘的女高。

上一篇:曹組

下一篇:李欣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