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

崖柏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崖柏(學名:Thuja sutchuenensis)為柏科崖柏屬的植物。分布在我國大陸的太行山懸崖上,生長于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區,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上世紀90年代曾因數量稀少未被發現宣布為滅絕物種,21世紀初在重慶大巴山地區發現少量植株,但所有人工培育試驗均失敗,屬于瀕危物種,禁止采伐。 柏科(Cupressaceae)崖柏屬(Thuja)6種常綠針葉樹的統稱,原産于北美和東亞,可供觀賞及生産用材和樹脂,與羅漢柏(false arborvitae)近緣。崖柏為喬木或灌木,常成金字塔狀,具薄的鱗片狀外樹皮和纖維狀内樹皮,水平或上升分枝,形成特有的扁平、浪花狀小枝系,每小枝有4行細小的鱗片狀葉。幼葉較長呈針狀,在某些種可與成熟葉并存。雌雄同株異枝,球花着生于枝端,雄球花圓形,淡紅或淡黃色;雌球花很小,綠色或帶紫色。成熟球果單生,卵形或長圓形,長8~16毫米(約1/2吋),有4~6對(或3對,多至10對)薄而易彎的鱗片,頂端成厚脊或突起。
    中文學名:崖柏 中文别名:四川側柏 崖柏樹 界:植物界 門:裸子植物門 Gymnospermae 亞門:裸子植物門 綱:松杉綱 Coniferopsida 目:松杉目 Pinales 科:柏科 Cupressaceae 亞科:側柏亞科 SubFam. Thujoideae 屬:崖柏屬 Thuja 種:崖柏 Thuja sutchuenensis 分布:産中國四川城口一帶。 拉丁學名: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

基本簡介

灌木或喬木;枝條密,開展,生鱗葉的小枝扁。葉鱗形,生于小枝中央之葉斜方狀倒卵形,有隆起的縱脊,有的縱脊有條形凹槽,長1.5-3毫米,寬1.2-1.5毫米,先端鈍,下方無腺點,側面之葉船形,寬披針形,較中央之葉稍短,寬0.8-1毫米,先端鈍,尖頭内彎,兩面均為綠色,無白粉。雄球花近橢圓形,長約2.5毫米,雄蕊約8對,交叉對生,藥隔寬卵形,先端鈍。幼小球果長約5.5毫米,橢圓形,種鱗8片,交叉對生,最外面的種鱗倒卵狀橢圓形,頂部下方有一鱗狀尖頭。未見成熟球果。

形态特征

高5-6(10)米,樹皮灰褐或褐色,長條薄片狀開裂。枝密集、開展,小枝扁平、多排列成平面。葉除幼苗期針形、刺形外,全為鱗形,長1.5-3.0毫米,交互對生。雌雄同株,花單性,單生小枝頂端。球果橢圓形至卵圓形,長6.0-6.5毫米,當年成熟。種子扁平,兩側具薄翅。

灌木或喬木;枝條密,開展,生鱗葉的小枝扁。葉鱗形,生于小枝中央之葉斜方狀倒卵形,有隆起的縱脊,有的縱脊有條形凹槽,長1.5-3毫米,寬1.2-1.5毫米,先端鈍,下方無腺點,側面之葉船形,寬披針形,較中央之葉稍短,寬0.8-1毫米,先端鈍,尖頭内彎,兩面均為綠色,無白粉。雄球花近橢圓形,長約2.5毫米,雄蕊約8對,交叉對生,藥隔寬卵形,先端鈍。

幼小球果長約5.5毫米,橢圓形,種鱗8片,交叉對生,最外面的種鱗倒卵狀橢圓形,頂部下方有一鱗狀尖頭。未見成熟球果。本種與朝鮮崖柏的區别在于鱗葉枝的下面無白粉,中央的鱗葉無腺點。

生長習性

陽性樹,稍耐陰,耐瘠薄幹燥土壤,忌積水,喜空氣濕潤和鈣質土壤,不耐酸性土和鹽土;要求氣溫适中,超過32度生長停滞,在-10度低溫下持續10天即受凍害。

根雕藝術

華北地區太行山脈岩石縫中枯死的崖柏樹根、樹幹、由于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生長,吸天地精氣,并經曆崖風之強力吹刮,使其形成了奇特的飄逸、彎曲、靈動的造型,木質密度高、油性大,并有着醇厚的柏木香味,而成為根雕、根藝的最佳材料。

燕山山脈的崖柏樹根、樹幹、由于在相對舒适的環境下生長,造型舒緩,平和舒展,大部分有密度高,油性大的特點,香氣芬芳,醇厚濃郁,有長時間存放,味道更佳的特點,是不可多得的根雕,擺件底座,枕頭,佛珠上好原料。

收藏價值

崖柏是一種全天然植物,無法人工培育和種植,量少,具有不可再生性。尤其是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的崖柏,量相對更少。淡咖啡色的崖柏,俗稱“陳化料”,曆經成百上千年風吹日曬,氣味穩重,香氣聞起來很舒服。市場價格多在萬元以上。

因為崖柏很難人工培育,不可再生,而且量少,這是崖柏被收藏的基礎。同時,近一兩年來,受相關保護條文的影響,大紅酸枝的價格被炒得太高,紅木投資資金急于尋找新的替代品,于是一些投資者将目标轉向崖柏。

收藏現狀

2014年,在福建,一串比較好的崖柏手串賣七八千元很正常。随着崖柏的走俏,做崖柏生意的人也越來越多。在福建原木批發集散市場,也出現了哄搶崖柏原木的場景。“原本,古玩市場裡賣崖柏的商戶很少,如今隻要是賣珠串的,基本上都有在賣崖柏。就連原來賣傳統名貴木材的人也賣崖柏了。

“崖柏收藏熱并不是一個偶然現象。這和投資收藏主體的變化有一定關系,如今的收藏、投資主體已經從原來的工薪階層向年輕化群體轉變,這個群體起點高、現代化程度高、信息量大,而且有許多事業成功人士,他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相對薄弱,喜歡玩新的東西,對于紅木來說,他們通常以把握材質為主,因為材質是可以鑒定的,而且他們把紅木收藏和實用結合得很密切,比如手串的興起。

對于初入崖柏收藏、投資的人,不要盲目跟風,要有精品意識,并且弄清楚自己的目的究竟是收藏、還是投資,如果是投資以求回報,一定要格外謹慎。

崖柏作為瀕臨植物,又是植物活化石,國家應該列為重點保護對象。如此火熱的收藏市場,想象若幹年後的太行山懸崖上光秃秃的又是何種原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香,人恒愛之,環境,吾輩亦該愛之。

藥用價值

1、抗腫瘤的顯著作用。對胃癌、肺癌、血癌、肝癌、膽囊癌、腸癌、胰癌、子宮癌、卵巢癌、宮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腦瘤、鼻咽癌、喉癌、食管癌、骨癌、膀胱癌、皮膚癌、淋巴癌、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有明顯的抑制和很好治療作用。其機理是崖柏(側柏)的化合物能顯著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和增殖,誘導癌細胞凋亡,破壞癌細胞的轉錄和複制,增強人體免疫功能,使患者得到顯著的改善和康複.

2、治療白血病。崖柏(側柏)内富含的化合物槲皮素對白血病細胞具有較強的抗增生效應,能抑制白血病細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長因子(VEGF),促使和誘導白血細胞凋亡,對白血病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3、強大的抗炎、抗菌抑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普通變形杆菌、肺炎雙球菌、肺結核、甲型鍊球菌、卡他雙球菌、青黴病菌、枯草芽孢杆菌、蘇雲金杆菌、痢疾杆菌、黑曲黴菌……有強大殺菌和抑菌作用。

4、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質氧化。崖柏(側柏)内富含的化合物槲皮素和鞣質直接或間接清除體内超氧自由基、沉澱蛋白質,改善細胞内氧化狀态,達到抗脂質氧化和延長衰老作用。

5、抗人紅細胞氧化作用。崖柏(側柏)内富含的化合物槲皮素和鞣質極其有效地抑制自由基H2O2與紅細胞發生作用,保護紅細胞膜不受破裂,使溶血度和丙二醛含量下降,達到抗人紅細胞氧化損傷。通過上述的介紹,我們知道了崖柏的藥用價值有什麼,除了上述的效果外,崖柏還可以起到安魂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改善失眠的情況,另外對女性來說還有促進新陳代謝來達到排毒養顔的作用,同時也可以起到解毒和消炎的效果。

崖柏三料

生料、老料、陳化料

在說明生料、老料、陳化料這三類材料之前,讓我們來溫習一下木材的基本結構,這對接下來我所描述的術語會有一個較深的理解。

木材的樹皮、邊材與芯材:

在木質部中,靠近樹皮(通常顔色較淺)的外環部分稱為邊材,是生、活的;芯材是指髓心與邊材之間(通常顔色較深)的木質部,芯材細胞已失去生機。

生料

顧名思義,生料就是所謂的活料,其主要特征是材料具有樹皮(有時樹皮會被剝去)、邊材(即我們常說的白皮)。材料有水分,濕潤,有些甚至葉子都還留在上面。我們所要抵制的,就是此類材料。如圖:

請看,樹皮(最外面的皮)、邊材(白色部分)均在,這類材料,可歸納為:生料。

生料開裂的原因:

崖柏木材中存在極性的羟基基團,在水分進入或析出時會出現體積尺寸的濕脹和幹縮。這種脹縮各項異性。變化率一般随紋理方向而不同,造成崖柏集合形體不穩定,造成開裂、彎曲等現象。

陳化料

在說老料之前,我們要先說說陳化料,因為這樣反着順序說,更容易理解。

陳化料,指的是崖柏的樹皮、邊材在懸崖上已經完全風化朽光,隻剩下了芯材部分,有人稱為風化料,有人稱為脫骨料,亦有人稱為舍利料。

如下圖:

請看,沒有樹皮,沒有邊材,那一道道溝壑,代表的是歲月,是滄桑,是頑強。我們崇尚的,就是此類材料。

老料

老料的界定,從定義上說,是指崖柏在懸崖上(注意此條件,是在懸崖上)死亡之後,直至樹皮、邊材風化成為陳化料之間的這個階段。我們說老料,一般指的是崖柏死亡後,樹皮、邊材尚未朽化完的材料。

老料的時間跨度範圍挺長的,記得有一位朋友說過,在他家屋後的懸崖上,有一株枯死的崖柏,在他父親很小的時候,就看到這株崖柏死在那裡了。如今他四十多歲,有一天将此株枯死的崖柏采下來後發現,白皮還在!也就是說,邊材(白皮)的朽化是很漫長的一個過程,起碼大幾十年是朽不完的。

植物文化

2012年7月26日,重慶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野外調查工作中,在城口縣鹹宜鄉明月村7組楊家岩意外發現一株崖柏樹。這株崖柏生長在一處絕壁之上,其根部深深的探入崖壁縫隙之中,将整株樹牢牢地固定在懸崖之上。由于地勢險峻,無法靠近,調查人員隻能通過目測方式對這株崖柏進行測量,測得崖柏地徑為1.2米,樹齡約500-600年。大巴山自然保護區調查到的崖柏而言,發現這樣粗大、古老的崖柏單株尚屬首次,崖柏堪稱崖柏“樹王”。

崖柏,屬柏科崖柏屬植物,僅産于我國重慶的城口縣大巴山南麓,1892年由法國傳教士法吉斯城口南部首次發現,1998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将崖柏列為我國已滅絕的三種植物之一。但在1999年10月,“重慶市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骨幹調查隊”在城口考察時,曆盡艱辛,終于重新發現了已“消失”的崖柏野生居群,在2000年第3期《植物雜志》上,向世界宣布“崖柏沒有絕滅”。由于崖柏的結子母株非常稀少,自然更新困難。群現處于極度瀕危狀态,急待加強保護。

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

柏科:崖柏屬

樹齡:220年

崖柏起源于恐龍時代。其木材化石始于侏羅紀中期,在白垩紀曾有過鼎盛時期,擁有衆多的物種。到了第三紀,該屬物種大量消失,全世界僅存5個間斷分布的物種。

此樹位于重慶市開縣關坪鄉新元村。

2011年4月25日最為高大、粗壯的崖柏

重慶開縣境内日前發現一株高約30米、圍徑2.37米的崖柏,成為全世界迄今為止發現的最為高大、粗壯的崖柏。

重慶開縣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王建修2011年4月25日告訴記者,這棵“世界崖柏之王”位于開縣關坪鄉,據中國林科院專家的初步估算,其樹齡約為100年。

四川花萼山發現"活化石"崖柏種群

崖柏——曾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已滅絕的植物物種,于日前在位于四川省萬源市的四川花萼山自然保護區被大面積發現。

記者昨日從四川花萼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了解到,崖柏屬于松柏科,長有松果型的果實和柏樹一樣的枝葉,被植物學家稱為世界上最珍稀的裸子植物,它與恐龍處于同一時代,在白垩紀繁盛一時,是世界上極其罕見的“活化石”物種,對于研究古地質、古生物有重要價值,但環境的巨變和近親繁殖導緻這種恐龍時代的孑遺植物面臨生存危機。1892年,一位法國傳教士在重慶市城口東南部鹹宜溪海拔1400米處的石灰岩山地上首次采集到崖柏标本,其木質堅韌、輕巧、耐腐,果實枝葉形态優美、香味四溢,這也是全世界範圍内已知的關于崖柏的最早記錄。但此後的一百多年中,盡管人們多次找尋,崖柏卻仿佛消失了,不僅沒有活的植株被發現,就連标本和文字也再沒有新的記錄。1998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世界受威脅植物紅錄,崖柏被宣告滅絕。

據四川花萼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負責人胡明珠介紹,花萼山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首次采集到崖柏标本,經四川省自然資源研究所鑒定确認後,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廣泛深入地展開了調查工作、尋找崖柏分布區域。管理處工作人員在保護區東南角,原标本采集地幹帶又發現大面積崖柏集中分布區。據初步估算,該地區至少現存崖柏5000株以上,集中分布在大約2000畝的區域内。這些崖柏已有數百年的樹齡,都生長在距地面數十米、上百米的懸崖峭壁的崖縫中,由于養分稀少,絕大多數崖柏都不到10公分粗細,高度也僅在3米以内。

四川發現千株極危物種崖柏 曾被宣告已滅絕

2014年12月18日,在宣漢縣三墩鄉、漆樹鄉等地林區發現3個崖柏野外居群,數量在1000株左右。絕大多數植株都生長在海拔1500米至1950米的石灰岩懸崖石縫上,保存完好。

崖柏有四個重要特征:極細膩的紋理、極豐富的油脂、極芳香的氣味、極生動的造型。這四個“極”,是任何植物所無法同時具備的!崖柏的鑒定,也是顯淺易懂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