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螺線

阿基米德螺線

數學術語
基米德螺線(亦稱等速螺線),得名于公元前三世紀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螺線是一個點勻速離開一個固定點的同時又以固定的角速度繞該固定點轉動而産生的軌迹。阿基米德在其著作《螺旋線》中對此作了描述。
    中文名:阿基米德螺線 外文名: 别名: 别稱:阿基米德曲線 提出者:阿基米德 應用學科:數學 亦稱:“等速螺線”

方程式

極坐标方程式

它的極坐标方程為:r=aθ這種螺線的每條臂的距離永遠相等于2πa。

笛卡爾坐标方程式為:

r=10*(1+t)

x=r*cos(t*360)

y=r*sin(t*360)

z=0

阿基米德螺旋線的标準極坐标方程:r(θ)=a+b(θ)

式中:

b-阿基米德螺旋線系數,mm/°,表示每旋轉1度時極徑的增加(或減小)量;

θ-極角,單位為度,表示阿基米德螺旋線轉過的總度數;

a-當θ=0°時的極徑,mm。

改變參數a将改變螺線形狀,b控制螺線間距離,通常其為常量。阿基米德螺線有兩條螺線,一條θ>0,另一條θ<0。兩條螺線在極點處平滑地連接。把其中一條翻轉90°/270°得到其鏡像,就是另一條螺線。

在極坐标系與平面直角坐标系(笛卡爾坐标系)間轉換:

極坐标系中的兩個坐标r和θ可以由下面的公式轉換為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值(圖一)。由上述二公式,可得到從直角坐标系中x和y兩坐标如何計算出極坐标下的坐标(圖二)。

在x=0的情況下:若y為正數,則θ=90°(π/2radians);若y為負,則θ=270°(3π/2radians).

相關發現

阿基米德(約公元前287~前212),古希臘偉大的數學家、力學家。他公元前287年生于希臘叙拉古附近的一個小村莊。11歲時去埃及,到當時世界著名學術中心、被譽為“智慧之都”的亞曆山大城跟随歐幾裡得的學生柯農學習,以後和亞曆山大的學者保持緊密聯系,因此他算是亞曆山大學派的成員。

公元前240年,阿基米德由埃及回到故鄉叙拉古,并擔任了國王的顧問。從此開始了對科學的全面探索,在物理學、數學等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成為古希臘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後人對阿基米德給以極高的評價,常把他和牛頓、高斯并列為有史以來三個貢獻最大的數學家。

據說,阿基米德螺線最初是由阿基米德的老師柯農(歐幾裡德的弟子)發現的。柯農死後,阿基米德繼續研究,又發現許多重要性質,因而這種螺線就以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了。

阿基米德螺線的畫法

1、阿基米德螺線的幾何畫法

以适當長度(OA)為半徑,畫一圓O;作一射線OA;作一點P于射線OA上;模拟點A沿圓O移動,點P沿射線OA移動;畫出點P的軌迹;隐藏圓O、射線OA&點P;即可得到螺線

2、阿基米德螺線的簡單畫法

有一種最簡單的方法畫出阿基米德螺線,用一根線纏在一個線軸上,在其遊離端綁上一小環,把線軸按在一張紙上,并在小環内套一支鉛筆,用鉛筆拉緊線,并保持線在拉緊狀态,然後在紙上畫出由線軸松開的線的軌迹,就得到了阿基米德螺線。

更多信息

阿基米德螺線,亦稱“等速螺線”。當一點P沿動射線OP一等速率運動的同時,這射線有以等角速度繞點O旋轉,點P的軌迹稱為“阿基米德螺線”。

它的極坐标方程為:r=aθ

這種螺線的每條臂的距離永遠相等于2πa。

笛卡爾坐标

方程式為:

r=10*(1+t)

x=r*cos(t*360)

y=r*sin(t*360)

z=0

一動點沿一直線作等速移動的同時,該直線又繞線上一點O作等角速度旋轉時,動點所走的軌迹就是阿基米德渦線。直線旋轉一周時,動點在直線上移動的距離稱為導程用字母S表示。

阿基米德渦線在凸輪設計、車床卡盤設計、渦旋彈簧、螺紋、蝸杆設計中應用較多。阿基米德渦線畫法如圖:

(1)先以導程S為半徑畫圓,再将圓周及半徑分成相同的n等分,圖中n=8;

(2)以O為圓心,作各同心圓弧于相應數字的半徑相交,得交點Ⅰ、Ⅱ、Ⅲ、…Ⅷ各點,即為阿基米德渦線上的點;

(3)依次光滑連接各點,即得阿基米德渦線。

與希皮亞斯割圓曲線相類似,阿基米德螺線不但可以用來三等分角,也可以用來化圓為方。不過,後者也是阿基米德自己完成的。如圖一,螺線P=aθ的極點為O,第一圈終于點A。以O為圓心,a為半徑作圓,則圓周長等于=OA。這樣,阿基米德輕易解決化圓為方問題。

稍遲于阿基米德的阿波羅尼斯用圓柱螺線解決了化圓為方問題,如圖4-2-27所示。設圓O是一直圓柱之底面,A是螺旋線之起始點。螺旋線在其上任一點P處的切線交底所在平面于T。則PT在底平面上的投影BT與AB相等。因此,當P點恰好為A點所在母線上離A最近的點時,TB與圓周長相等。從而化圓為方問題得以解決。

在阿波羅尼斯之後,機械師卡普斯(Carpus)也解過化圓為方問題。他所用的“雙重運動曲線”今已失傳,據數學史家唐内裡(P.Tannery,1843~1904)推測,它是擺線,亦即卡普斯是通過将圓沿直線滾動一周獲得圓周長的(圖二)。

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著名藝術大師達·芬奇(1452~1519)為化圓為方問題所吸引,并獲巧妙方法。如圖4-2-29,設圓半徑為R,以圓為底作高為R/2的圓柱,然後将圓柱在平面上滾動一周,得矩形。将矩形化方,即完成化圓為方。

以上我們看到,希臘人很早就意識到(但未能證明)三大難題不能以尺規在有限步驟内完成。但它們看似如此簡單,以至希臘人未能抵制誘惑;他們不斷尋求尺規以外的方法,結果導緻圓錐曲線、割圓曲線、蚌線、蔓葉線和螺線等高次曲線和超越曲線的相繼發現。三大難題使一代又一代希臘數學家顯示了非凡的聰明才智,并深刻影響了希臘幾何的整個發展過程。

三大難題的魅力并未随希臘文明的淪亡而消失。事實上,從希臘以後特别是歐洲文藝複興時期以來直到本世紀,對于它們的研究從未停止過。

1837年,年輕的法國數學家萬采爾(P.L.Wantzel,1814~1848)證明了三等分角和倍立方尺規作圖之不可能性。1882年,德國數學家林德曼(C.Lindemann,1852~1938)證明了π的超越性,從而證明了化圓為方的尺規作圖之不可能性。以後數學家們又還建立了兩條一般定理:

定理1:任何可用尺規由已知單位長度作出的量必為代數數;

定理2:若一有理系數三次方程沒有有理根,則它的根不可能用尺規由一給定單位長度作出。

工程套用:阿基米德螺旋泵

阿基米德螺旋泵的工作原理是當電動機帶動泵軸轉動時,螺杆一方面繞本身的軸線旋轉,另一方面它又沿襯套内表面滾動,于是形成泵的密封腔室。螺杆每轉一周,密封腔内的液體向前推進一個螺距,随着螺杆的連續轉動,液體螺旋形方式從一個密封腔壓向另一個密封腔,最後擠出泵體。

螺杆泵是一種新型的輸送液體的機械,具有結構簡單、工作安全可靠、使用維修方便、出液連續均勻、壓力穩定等優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