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

岑參

唐朝邊塞詩人
岑參(約715—770)唐荊州江陵(今湖北荊州)人,先世居鄧州棘陽(今河南南陽南)。岑文本後裔。天寶進士。[1]授右内率府兵曹參軍,轉右威衛錄事參軍,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判官,又為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判官。入為右補阙。頻上封章,指斥權佞,改起居郎。後出為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晚年客死成都。曆塞外鞍馬生活十餘載,善邊塞詩,與高适齊名,并稱“高岑”。《白雪歌》《走馬川行》等為代表作。詩風急促高亢,奇峭俊麗。描寫塞外風光、戰争景象,想象豐富,抒發慷慨報國思想,懇切動人。約大曆四年(769年)秋冬之際,岑參卒于成都,享年約五十二歲(51周歲)。有《岑參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為八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2]
    本名:岑參 别名:岑嘉州 字: 号: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 主要作品:《岑嘉州詩集》等 主要成就: 出生日期:約開元六年(718年,有争議) 逝世日期:約大曆四年(769年,有争議) 籍貫: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岑參于開元三年(715年)生于河南仙州(今河南許昌附近),時父為仙州刺史。岑參的高祖善方時已由南陽棘陽(今河南新野縣)遷居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他出身于一個官僚貴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長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但長倩被殺,五子同賜死,羲亦伏誅,身死家破,岑氏親族被流徙的數十人。他的父親植曾作過仙、晉(今山西臨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早年經曆

岑參幼年家境孤貧,隻能從兄受學,岑參天資聰慧,五歲開始讀書,九歲就能賦詩寫文。這種聰明早慧與他出生在書香門第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岑參的父親開元八年(720年)轉晉州刺史,他随父居晉州。父死後,仍留居晉州,直至開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陽(今河南登封縣)。

不久又移居颍陽(今河南登封縣西南七十裡颍陽鎮)。嵩陽、颍陽為嵩高山東西兩峰所在地,東峰太室在嵩陽,西峰少室在颍陽,兩室相距七十裡,岑參在這兩地都結有草堂。嵩高為五嶽之一,奇峰峻嶺,古木流泉。年輕的詩人在這幽靜的自然環境中潛心攻讀,嘯傲山林,不僅在學問上打下了廣博的基礎,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種沉雄淡遠、新奇隽永的詩風。他早期的作品淡遠多于沉雄。出塞以後,沉雄悲壯中亦不乏淡遠。岑詩的題材也是多種多樣。

仕宦生涯

岑參二十歲歲至長安,獻書求仕無成,奔走京洛,漫遊河朔。天寶三載(744年),登進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參軍。及第前曾作《感舊賦》,叙述家世淪替和個人坎坷。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初次出塞,滿懷報國壯志,在戎馬中開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寶十載,回長安,與李白、杜甫、高适等遊,深受啟迪。十三載,又充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報國立功之情更切,邊塞詩名作大多成于此時。

安史亂起,岑參東歸勤王,杜甫等推薦他為右補阙。由于“頻上封章,指述權佞”(杜确《岑嘉州詩集序》),乾元二年(759年)改任起居舍人。不滿一月,貶谪虢州長史。後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庫部郎中,出為嘉州刺史,因此人稱“岑嘉州”。罷官後,東歸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歲。

岑參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現存詩403首,七十多首邊塞詩,另有《感舊賦》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銘兩篇。

主要作品

著作

岑參殁後三十年,其子岑佐公收集其遺文,請杜确編成《岑嘉州詩集》八卷,這是岑參詩文編集的開始。到宋代,《岑嘉州詩集》演變為八卷、七卷、十卷三種刊本。其中,宋刊十卷本已佚;通行的《四部叢刊》影印七卷本,似由宋刊七卷本演變而來;而《全唐詩》四卷本,則似由宋刊八卷本演變而來。現代點校版有陳鐵民、侯忠義參校多種版本後所作的《岑參集校注》等。

詩文

據陳鐵民、侯忠義的《岑參集校注》,岑參現存詩403首,文有《感舊賦》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和墓銘兩篇(即《果毅張先集墓銘》和《唐博陵郡安喜縣令岑府君墓銘》)。

主要影響

詩歌文學

岑參殁後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遺文,請杜确編成《岑嘉州詩集》8卷,是為岑詩編集之始。到宋代,演變為8卷、7卷、10卷三種刊本。宋刊10卷本今不傳。通行的《四部叢刊》影印7卷本,似由宋刊7卷本演變而來;而《全唐詩》4卷本,則似由宋刊8卷本演變而來。今人陳鐵民、侯忠義參校過多種版本,作《岑參集校注》。

邊塞詩

岑參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的作品,以邊塞詩為主,自出塞以後,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裡,在鞍馬風塵的戰鬥生活裡,他的詩境空前開擴了,愛好新奇事物的特點在他的創作裡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詞的主要風格。如《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是岑參邊塞詩中傑出代表作之一。《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也是寫唐軍出征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可以說是和前兩詩鼎足而三的傑作。

岑參還有不少描繪西北邊塞奇異景色的詩篇。像《火山雲歌送别》以及《熱海行送崔侍禦還京》更充滿奇情異采。

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着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後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他充滿激情地歌頌了邊防将士的戰鬥精神,如《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寫了将士們勇往直前、轉戰沙場雪海的壯烈場面。“四邊伐鼓雪海湧,三軍大呼陰山動”,将士們奮不顧身,充滿了忠勇愛國的精神。

又如《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中,詩人描繪将士們在風雪中緊張的戰前行軍:“将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行軍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岑參也揭露了軍營生活中苦樂不均的現象。他在《玉門關蓋将軍歌》中描寫邊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繡簾紅地爐,織成壁衣花氍毹。燈前侍婢瀉玉壺,金镗亂點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趨,問着即是蒼頭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卻是“戰士常苦饑,糗糧不相繼”。

岑參叙寫了祖國西陲的壯麗山川等,對千變萬化的邊疆景色,給以生動誇張的藝術描繪,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的是邊塞風雪,卻給人以春意無邊的感覺。岑參的詩想象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具有浪漫主義特色。愛國詩人陸遊曾稱贊說,“以為太白、子美之後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詩集》)。

天寶後期,唐帝國内政已極腐敗,但在安西邊塞,兵力依然相當強大。岑參天寶十三載寫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一詩就曾經描寫了當時唐軍的聲威:“胡地苜蓿美,輪台征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師。甲兵未得戰,降虜來如歸。橐駝何連連,穹帳亦累累。陰山烽火滅,劍水羽書稀。”這種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亂發生。岑參的邊塞詩就是在這個形勢下産生的。因而成為邊塞詩派的代表。

山水詩

岑參的詩題材很廣泛,除一般感歎身世、贈答朋友的詩外,他出塞以前曾寫了不少山水詩。詩風頗似謝兆、何遜,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嶽英靈集》所稱道的“山風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詩句,都是詩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說“岑參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謂“好奇”,就是愛好新奇事物。

風格轉變

岑參早期詩歌多為寫景、抒懷及贈答之作。山水詩風格清麗俊逸,頗近何遜,但語奇體峻,意境新奇;感傷不遇,嗟歎貧賤的憂憤情緒也較濃。如《感遇》、《精衛》、《暮秋山行》、《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六年邊塞生活,使岑參的詩境界空前開闊,造意新奇的特色進一步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的基調。他既熱情歌頌了唐軍的勇武和戰功,也委婉揭示了戰争的殘酷和悲慘。火山雲、天山雪、熱海蒸騰、瀚海奇寒、狂風卷石、黃沙入天等異域風光,也均融入其詩。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輪台歌》。此外,他還寫了邊塞風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處以及将士的思鄉之情和苦樂不均,大大開拓了邊塞詩的創作題材和藝術境界。

岑參晚年詩歌感時傷亂,漸趨消沉。入蜀後,山水詩中添奇壯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詩中也有了發展。

轶事典故

赤亭峰教子

公元752年,一天,岑參在武威辦完軍務,趕回西域,途經赤亭,戍邊的士兵讓他題詞、賦詩。岑參和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詞。剛題完一首詩,不料,擠在當中的一個小孩,随口吟了出來。岑參有些吃驚,這裡還有這樣的孩子。士兵告訴他說:“這個小孩子是個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風,這個放羊娃救了我們十三個士兵,是我們允許他在這放羊的。”岑參轉過頭問放羊娃:“是誰教你漢語的?”放羊娃說:“是父親。”

一個士兵說:“他家是早年流落到這裡的。”放羊娃從懷裡掏出一本破舊的書遞給岑參。岑參不懂回鹘文,問放羊娃。放羊娃說:“是爺爺寫的,叫《論語》。”岑參沒再吱聲,他撫摸了一下放羊娃的頭,給放羊娃題了一幅字:“論語博大,回鹘遠志。”放羊娃把題詞揣到懷裡,向岑參鞠了三個躬,高興地走了。第二天,放羊娃的父親聽說詩人岑參來此,就領着放羊娃找到岑參說,他家是書香門第,原來在漠北草原,因宮廷之亂逃亡西域。

他懇求岑參收孩子為義子,教以成人。岑參内心非常喜愛這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又心想,在西域,軍隊很缺翻譯,這孩子可以造就造就。于是,對放羊娃的父親說:“我是軍人,要收他為義子,我得把他帶走。”放羊娃的父親立刻答應了岑參。放羊娃的名字原來叫也裡,岑參給他改了個名字叫,“岑鹘”。就這樣,岑鹘跟着岑參參軍入伍,來到了輪台。

幾年過後,岑鹘在岑參的悉心教導下,不僅聰明幹練,而且精通漢語和回鹘語。岑參入關赴任,向朝廷舉薦了岑鹘。岑鹘沒有辜負老師的栽培,一邊工作,一邊培養了許多翻譯。岑鹘晚年回到了家鄉蒲昌,享受天倫之樂。他繼續教育他的兒孫們,講岑參的故事。後來,回鹘首領仆固俊盡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國。岑鹘後代多有在王國為官者,元代,高昌著名尼僧,翻譯家舍蘭蘭就是岑鹘的後代。

墓中賬單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魯番市以東42公裡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墓地之一,有“地下博物館”之稱。而考古工作者在506号墓穴中,意外地發現了盛唐時期著名詩人岑參留下的一紙賬單。岑參的這張賬單,糊在一個獨特的罩在屍體的紙棺上。紙棺大小如木棺,隻是沒有底。

在阿斯塔那古墓,很多死者上面都罩着一個紙糊的棺材,并伴有紙糊的衣帶、鞋等随葬物品。可能是古代紙張珍貴稀少,用過的紙不會随便扔掉,而是再做他用。這些随葬品所用的冥紙就是當時使用過的文件、檔案、書信、賬本等,上面的文字均是用漢文墨筆書寫。這些紙做的随葬品拆開來,就是聞名天下的“吐魯番文書”。岑參的這張賬單,就出自其中,這是詩人無意間給我們留下的珍貴文物。

試想,在邊塞的風雪大漠中,年輕的詩人岑參也是一位意氣風發、胸懷壯志的青年,他征戰馳騁在大漠邊關,往來于天山、輪台、雪海、交河等地。他常飛馬而來,在驿站稍事休整,備足糧草,又跨馬匆匆而去。在天寶十二年至十四年(公元753~755年),西州等驿站的馬料出入賬上有一筆清楚地記載着:岑判官馬柒匹共食青麥三豆(鬥)伍勝(升)付健兒陳金。

天寶末年,在駐節西州的北庭都護,伊西節度使封常清幕府中當判官姓岑的隻有一人,那就是岑參。所以史學家斷定這裡的“岑判官”就是岑參。這筆賬說的是,岑參等人的七匹馬在驿站用了馬料,把馬料錢付給了驿卒陳金。就是這張賬頁,不知被什麼人糊在了一個紙棺上,在1000多年後,奇迹般地被考古工作者在古墓中發掘出來。

岑參曾兩度出塞,前後在邊塞生活了6年,寫了大量的邊塞詩,他的詩氣勢雄渾、色彩瑰麗、想象豐富、筆法多變,呈現出一幅幅奇異而又壯美的塞外圖景。以岑參、高适為代表的邊塞詩,之所以能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一個重要的流派,主要原因應該是這些詩人,普遍具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洋溢着開拓進取、建功立業的激情與夢想。正是這種粗犷豪邁的氣質,造就了令後人永遠仰慕的盛唐輝煌。

高岑詩派

高岑詩派,唐代詩歌流派,又稱“高岑邊塞詩派”或“盛唐邊塞詩派”。按學術界對“高岑邊塞詩派”的理解,此派是指以高适、岑參為主,包括王昌齡、王之渙、李颀等盛唐時期以寫邊塞題材而著稱的一群詩人。對于“高岑邊塞詩派”和“盛唐邊塞詩派”之類的提法,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孟二冬經過分析後認為“派”的說法不符合實際且缺乏科學依據,同時,這類提法既容易使人忽視高适、岑參等人其他題材的詩歌,也容易使人忽略其他人的邊塞詩,是弊大于利的,應該如何對待這類提法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史料記載

記載岑參生平的史料主要有唐代杜确的《岑嘉州集序》、南宋計有功的《唐詩紀事》(卷二十三)和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傳》(卷三)等。

人際關系

輩分

稱謂

簡介

先輩

高祖父

岑之象。

曾祖父

岑文本,唐太宗時期宰相。

祖父

岑景倩,武則天時期任麟台少監、衛州刺史等。

伯祖父

岑曼倩。

堂伯祖父

岑長倩,武則天時期宰相。

父親

岑植,字德茂,明經及第,官終仙、晉二州刺史。

叔父

岑棣。

岑棓。

岑椅。

堂伯父

岑羲,唐中宗、唐睿宗時期宰相。

平輩

兄長

岑渭,岑植長子,官至澄城丞。

岑況,岑植次子,曾任單父令、湖州别駕。

弟弟

岑秉,岑植四子,官至太子贊善大夫。

岑亞,一作岑垂,岑植五子,官至長葛丞。

後輩

兒子

岑佐公。

玄孫

岑卓兒。

曆史評價

唐代裴薦、孟昌浩、魏齊聃、杜甫、韋少遊:宣議郎試大理評事攝監察禦史賜绯魚袋岑參,右。臣等竊見岑參識度清遠,議論雅正,佳名早立,時輩所仰。今谏诤之路大開,獻替之官未備,恭惟近侍,實藉茂材。臣等謹詣閣門奉狀陳薦以聞,伏聽進止。(《為遺補薦岑參狀》)

唐代杜确:早歲孤貧,能自砥砺,遍鑒史籍,尤工綴文,屬辭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回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絕筆,則人人傳寫,雖闾裡士庶,戎夷蠻貊,莫不諷誦吟習焉。時議拟公于吳均、何遜,亦可謂精當矣。(《岑嘉州集序》)

元代辛文房:參累佐戎幕,往來鞍馬烽塵間十馀載,極征行離别之情,城障寒堡,無不經行。博覽史籍,尤工綴文,屬詞清尚,用心良苦。詩調尤高,唐興罕見此作。放情山水,故常懷逸念,奇造幽緻,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與高适風骨頗同,讀之令人慷慨懷感,每篇絕筆,人辄傳詠。(《唐才子傳》)

近現代文學史家鄭振铎:岑參是開、天時代最富于異國情調的詩人。(《中國文學史》)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彭蘭: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勇于進取、熱愛祖國的思想是始終貫穿的。在詩歌藝術上,筆姿挺秀,想象豐富,立意新穎,造語奇特,富于浪漫主義精神,在今天仍值得我們借鑒。(《中國曆代著名文學家評傳·第二卷》)

後世紀念

紀念建築

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岑河鎮秋收農莊内建有岑參紀念館,紀念館内有岑參生平及其家族的詳盡介紹以及與岑參的詩作有關的名人字畫及其它展品。同時,秋收農莊内建有岑參書院、岑參祖輩“一門三相”的供室。此外,岑河鎮還建有岑參文化廣場。

紀念組織

岑河鎮文化站成立了岑參書畫院、岑參詩詞楹聯協會、岑參藝術團等組織。

紀念活動

2010年6月30日,岑參文化體育節在岑參文化廣場舉行。

2013年7月22日下午,沙市區章台梅文化藝術節暨岑河鎮岑參文化體育節開幕,此次文化體育節以籃球賽為主題,計劃舉辦比賽60餘場,曆時20天。

2016年6月1日,首屆“天宇杯”全國岑參詩歌大賽啟動,9月30日截止,由荊州市文聯、荊州日報傳媒集團、沙市區文化體育旅遊局、沙市區岑河鎮人民政府、壟上花開文學沙龍共同主辦,曆時4個月,共征集到來自全國各地1231人的3000餘首原創詩歌。10月22日,大賽頒獎典禮及詩歌朗誦會在沙市區岑河鎮秋收農場岑參紀念館舉行。

2017年8月1日晚,岑河鎮一年一度的“沙市區章台梅文化藝術節暨岑河鎮岑參文化體育節籃球聯賽”舉行了開幕式,預計曆時8天。12月16日上午,沙市區岑參文化研讨會在千年古鎮岑河鎮舉行,以“岑參與岑河”為研讨會主題。會上,岑參書畫院負責人彙報了《岑參與岑河》近五年來的研究成果。各位學者結合自身最新的研究成果,從不同視角切入,采用多學科、多領域的理論和方法,探讨了岑參與岑河文化的起源、發展及演變過程,挖掘了岑參文化與區域生态、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聯系。

後世研究

作品研究

注釋、校勘、研究岑參詩文編集的論著主要如下表:

論著

責任者

備注

《岑嘉州系年考證》

聞一多

載《聞一多全集》

《岑詩系年》

李嘉言

載《文學遺産增刊》第3輯

《岑參集校注》

陳鐵民,侯忠義

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08月版和2004年修訂本

《岑參の邊塞詩》

(附《年譜》)

森野繁夫、新免惠子

有溪水社1988年12月版

《岑參詩集編年箋注》

劉開揚

有巴蜀書社1995年11月版

《岑嘉州詩集》(上卷)

森野繁夫

載《安田女子大學言語文化研究叢書5》(安田女子大學言語文化研究所2000年3月版)

《岑嘉州詩箋注》

(附年譜)

廖立

有中華書局2004年9月版

生平研究

研究岑參生平的論著主要如下表:

論著

責任者

備注

《岑參年譜》

賴義輝

載《嶺南學報》第1卷第2期(1930年)

《岑參生年考辨》

孫映逵

載《南京鲕師範大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第3期

《岑參評傳》

廖立

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08月版

《岑參事迹著作考》

廖立

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吐魯番出土文學與岑參》

廖立

載《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4卷第1期

《岑參去世年月考辨》

王勳成

載《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1年第2期

《岑參入仕年月及生年考》

王勳成

載《文學遺産》2003年第4期

《交河郡長行坊支貯馬料文卷與岑參行年小考》

熊飛

載《敦煌研究》1997年第3期

《敦煌寫本曆代法寶記所見岑參事迹考》

張子開

載《文學遺産》2000年第6期

《岑參入蜀未與杜鴻漸同行》

李厚瓊

載《内江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岑參卒年辨》

李厚瓊,于軍民

載《宜賓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關于守選制與唐詩人登第後的釋褐時間》

陳鐵民,李亮偉

載《文學遺産》2005年第3期

上一篇:孫祖君

下一篇:俞灏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