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黃皮

山黃皮

芸香科植物
山黃皮為芸香科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因山黃皮果的果皮有雞皮狀細微的突起,又叫作“雞皮果”。主要分布在廣西西南邊陲少數民族聚居的石山地區。其果實含有18種氨基酸及人體所需的多種礦物營養,具有消暑、消炎、化滞、祛濕、健脾健胃的功效。可鮮食、調味、入藥。果實經過腌制加工,可成為調味上品,有獨特香味,曬幹亦可做餅餡。主要的藥用部分是樹葉或樹皮。
    中文名:山黃皮 拉丁學名: 别名:五薯葉、臭黃皮、山雞皮、野黃皮,假黃皮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木蘭綱 亞綱:薔薇亞綱 超目: 目:無患子目 亞目: 科:芸香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山黃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高1-2米的灌木。小枝及葉軸均密被向上彎的短柔毛且散生微凸起的油點。葉有小葉21-27片,幼齡植株的多達41片,花序鄰近的有時僅15片,小葉甚不對稱,斜卵形,斜披針形或斜四邊形,長2-9厘米,寬1-3厘米,很少較大或較小,邊緣波浪狀,兩面被毛或僅葉脈有毛,老葉幾無毛;小葉柄長2-5毫米.花序頂生;花蕾圓球形;苞片對生,細小;花瓣白或淡黃白色,卵形或倒卵形,長2-3毫米,寬1-2毫米;雄蕊8枚,長短相間,花蕾時貼附于花瓣内側,盛花時伸出于花瓣外,花絲中部以上線形,中部曲膝狀,下部寬,花藥在藥隔上方有1油點;子房上角四周各有1油點,密被灰白色長柔毛,花柱短而粗。果橢圓形,長12-18毫米,寬8-15毫米,初時被毛,成熟時由暗黃色轉為淡紅至朱紅色,毛盡脫落,有種子1-2顆。花期4-5及7-8月,稀至10月仍開花(海南)。盛果期8-10月。

分布情況

産于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南部。見于平地至海拔1000米山坡灌叢或疏林中。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等地也有。

生長環境

山黃皮樹适宜生長在年均氣溫在20℃左右,7月平均氣溫20℃~30℃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山黃皮根系發達,耐旱,對土壤适應力較強,多分布在石灰岩灰地區的紅壤或磚紅壤的土質裡,山黃皮多是生長在村前屋後、山縣、山坳或平原地帶,甚至院落、路旁。其适應性較廣,全有較強的抗旱和防蟲害的能力。

栽培技術

為促進幼樹的速生快長,盡早形成合理的、健壯的樹冠,為獲得早結、豐産打好基礎,重點是整形修剪,施肥、園土管理和病蟲防治。

(1)整形修剪。一般在定植第二年進行,定幹是在植株高度60厘米處進行摘頂或者截頂,使主幹抽出新梢,在主幹不同方向上選留3~5個枝梢作為主枝,其餘的梢疏除。在主枝生長到20~30厘米時,再行打頂或短截,其抽出新梢,每條主枝上選留2~3條枝作為側枝,依次每級枝選留2條枝,要求主枝與側枝角度約45°左右。主枝和側枝分布要均勻,使樹冠形成自然圓頭樹形。

(2)肥水管理。在幼齡期要滿足植株生長所需要的肥料,使植株生勢旺盛,枝條粗壯,進入結果期時才會高産、優質。

(3)土壤管理。根系在幼齡期大部分處在土壤表層,根系屬于好氣性,要求土壤比較疏松,一年内要結合施有機肥進行擴坑,使土壤通風透氣。樹盤要覆蓋雜草,防止水分蒸發,保持土壤濕度。園内要開好排水溝,防止積水,大雨後要及時排水,不能讓水浸漬而導緻植株死亡。

(4)病蟲防治。主要是地下害蟲,在定植時和發現有地下害蟲時,用地蟲靈直接撒施于植株基部附近,在連續陰雨姜地過濕時,可用少許石灰劑,粉撒施于植株基部附近,防止病菌感染根系。

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味辛、苦;性溫。

功效主治:疏風清熱;利濕解毒;截瘧。主治感冒發熱;咳嗽氣喘;腹瀉痢疾;風濕水腫;尿路感染;濕疹;疥癬;瘡疖;蛇傷。

《陸川本草》:接骨,散瘀,祛風濕。治跌打骨折,損傷腫痛,風濕骨痛;

《雲南中草藥選》:疏風解表,行氣止痛,截瘧,殺蟲。治上感,流感,瘧疾,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10-20g;或浸酒;或研末服,3-6g。外用:适量,酒炒敷;或煎湯洗。

上一篇:鼻白蟻科

下一篇:燕隼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