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師範大學

山西師範大學

國家中西部重點建設高校
山西師範大學(Shanxi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山西師大”,位于華夏民族發祥地之一的古堯都——臨汾市,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是山西省省屬重點大學。[1]山西師範大學創建于1958年,前身為晉南師範專科學校,1964年調整改建為山西師範學院,1984年更名為山西師範大學,1999年山西省職業師範專科學校和山西師範大學體育學院(獨立建制)并入,2021年,山西師範大學将遷建太原。截至2021年2月,山西師範大學設有22個學院,61個本科專業;有23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7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别,2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2個博士後流動站;有專任教師1249人;有全日制本科生16456人,研究生3842人。
    中文名:山西師範大學 主管部門:山西省人民政府 碩士點:120個 博士點:11個 校訓:團結,創造,求實,奮進 創建時間:1958年9月15日 類别:公立大學 現任校長:衛建國 學校代碼:10118 所屬地區:中國,山西 主要院系:文學、法學、曆史學、教育學、經濟學、管理學、理學、工學、農學 學校類型:師範 學校地址:校本部: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貢院街1号、二校區: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解放東路657号、三校區:山西省臨汾市解放東路355号

概況

山西師範大學創建于1958年,是國家中西部重點建設高校。學校所在的古堯都臨汾市,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學校充分利用和發揮這一地域資源優勢,使濃郁的地方文化和教師教育、基礎研究、服務區域發展構成了學校的四大辦學特色。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25000餘人,研究生4000餘人;設有22個學院,57個本科專業,17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120個二級碩士學位點,2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1個二級博士學位點,2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省級重點優勢學科,1個省級重點特色學科,9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教學科研設施完善,建有戲劇戲曲、三晉文化、黃河民俗3個博物展館。學校承擔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項目和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項目,有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4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13門省級精品課程,9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000餘名。其中,博士、碩士生導師近600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800多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500人,國家傑青2人,省級學科帶頭人24人,省級教學名師24人,山西省“百人計劃”3人,共有20餘人入選山西省青年拔尖創新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山西省新世紀學術帶頭人333人才工程。

學校始終把教學質量作為立校之本,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強化教學管理,狠抓教風、學風、考風建設,積極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從2005年開始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立3.5+0.5人才培養模式,在全省11個地市的45個縣建立教育創新實驗區,與地方合作創立荀子學院。學校堅持創新教育與實踐教育的辦學理念,教師教育改革和教學質量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榮獲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畢業生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歡迎,就業率名列全省高校前列。

學校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不斷提升學科和科研水平,已培育出一批特色和優勢明顯的高水平學科群:以戲曲文物研究為代表的地方文化學科群在國内外具有影響力;以化學學科為代表的基礎學科群在同類學科中顯現出明顯優勢,理科綜合排名進入全國百強;以教育學科為代表的品牌學科群更是在山西教育事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組建有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心、大分子科學研究中心、基礎教育研究中心、科技應用研究中心等四個跨學科研究平台,學科資源進一步優化,優勢和特色進一步凸顯。

學校主辦有一批國内外影響廣泛的報紙期刊。《中華戲曲》是海内外戲劇戲曲學界有廣泛影響的輯刊之一;《山西師大學報》(社科版)是全國"百強"社科學報和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語文報》和《英語周報》享譽海内外,是家喻戶曉的"中國馳名商标"。

學校實施開放辦學,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先後與國外30餘所大學和學術團體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關系,與國内兄弟院校的校際交往和交流合作日益頻繁,與社會各界的互動合作日益廣泛。

學校重視精神文明建設,連續多年被評為山西省文明和諧單位,先後榮獲全國師德師風建設先進單位、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狀和文明單位标兵等榮譽稱号,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連續多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和團中央的表彰。

當前,全校教職員工正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姿态,更加執著的努力,更加堅實的步伐,将山西師範大學建設成為辦學設施優良、文化氛圍濃郁、創新人才輩出、綜合實力雄厚、社會影響廣泛的高水平大學。

曆史沿革

1962年,山西高教系統調整後,成為全省惟一保留下來的高等師範院校。

1964年,擴建并更名為山西師範學院,成為與山大、工大、醫科、農大并列的省屬五所老牌重點大學。

1984年,擴建并更名為山西師範大學。

1999年,山西師範大學體育學院(獨立建制)和山西省職業師範專科學校并入山西師範大學。

學術研究

科研建設

2011年至2013年,學校共承擔省級以上科研項目500餘項,有50餘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出版學術著作、教材240部,發表學術論文2500餘篇,其中被SCI等三大檢索刊物高影響因子區域收錄論文70餘篇。

研究機構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磁性分子與磁信息材料重點實驗室;

山西省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戲曲文物研究中心、教師教育研究中心;

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分子磁體與磁信息材料重點實驗室、山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電池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學術期刊

學校主辦有一批國内外影響廣泛的報紙期刊。《中華戲曲》是海内外戲劇戲曲學界有廣泛影響的輯刊之一;《山西師大學報》(社科版)是全國"百強"社科學報和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語文報》和《英語周報》享譽海内外,是家喻戶曉的"中國馳名商标"。

學科建設

山西師範大學從197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于1990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截至2020年6月,學校有23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7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别,2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2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山西省服務産業創新學科群,2個省級重點學科,21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

重點學科

山西省優勢重點學科1個(化學一級學科);

山西省特色重點學科1個(戲劇與影視學一級學科);

山西省重點學科2個(無機化學和戲劇戲曲學);

省重點建設學科6個(材料物理與化學、應用數學、粒子與原子核物理、課程與教學論、文藝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省重點扶持學科1個(專門史)。

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磁性分子與磁信息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山西省重點實驗室1個(山西省分子磁體與磁信息材料重點實驗室);

山西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戲曲文物研究中心、教師教育研究中心、産業轉型與升級研究中心、亞洲區域發展研究中心);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山西省電池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品牌專業

國家級特色專業:漢語言文學、英語教育、化學、生物科學、思想政治教育、曆史學

山西省品牌專業: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化學、生物科學、物理學、地理科學、曆史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教育技術學

校級品牌專業: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技術教育技術學、體育教育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電子信息工程

師資力量

截至2013年,學校有專任教師960名。其中,博士、碩士生導師435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700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450人,國家傑青2人,省級學科帶頭人21人,省級教學名師22人,共有20餘人入選山西省青年拔尖創新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山西省新世紀學術帶頭人333人才工程。

教學建設

該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連續多年被授予“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集體”。截至2013年,山西師範大學圖書館擁有古今中外各類文獻224萬餘冊(含電子圖書60萬冊刊)。該館有古籍10萬餘冊,山西地方志及四庫全書系列,收藏齊全;古籍善本635種,9429冊,其中宋刻《魏書》殘卷、唐人寫經卷及多種名人稿本、精抄本、批校本。

學校榮譽

學校先後獲“全國師德師風建設先進單位”、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狀、“山西省文明單位”、“山西省德育示範學校”、“山西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号。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符惠明

校長、黨委副書記:衛建國

黨委副書記:薛耀文

副校長:郝勇東

文化傳統

校訓

團結、創造、求實、奮進

校旗

校旗為長方形,長寬之比是3:2,最大規格不超過288cm*192cm,背景為绛紅色,中間為校徽白色圖案、“山西師範大學”和“SHANXI NORMAL UNIVERSITY”字樣。

上一篇: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下一篇:因斯布魯克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