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瑞鼈

山瑞鼈

鼈亞科山瑞鼈屬動物
山瑞鼈(英文名:Wattle-necked Softshell Turtle;拉丁學名:Palea steindachneri),又叫山瑞,龜鼈目、鼈科下動物,生活于山地的河流和池塘中,以水栖小動物為食、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魚蝦等為食。外形呈圓形與俗稱“甲魚”的中華鼈十分相似;山瑞鼈較為肥厚,體積比一般的中華鼈大很多,頭較中華鼈而言更為尖細,且頭兩側背甲外緣有好些疣粒。體長30—40厘米,寬23厘米左右,體重20千克左右。
    中文名: 拉丁學名:Palea steindachneri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 亞綱:無孔亞綱 目:龜鼈目 亞目:隐頸龜亞目 科:鼈科 亞科:鼈亞科 族:鼈族 屬:山瑞鼈屬 亞屬: 種:山瑞鼈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國家二級保護 中文學名:山瑞鼈 中文别名:山瑞,瑞魚 英文名:wattle-necked softshell turtle 分布:越南,被引進美國(夏威夷群島),毛裡求斯(馬斯克林群島,印度洋).廣東,香港,海南,廣西,雲南,貴州

外形特征

簡介

山瑞鼈又叫山瑞,是一種水生動物,水生動物外形呈圓形與俗稱“甲魚”的中華鼈十分相似;山瑞鼈較為肥厚,體積比一般的中華鼈大很多,且頭兩側有好些疣粒。體長30—40厘米,寬23厘米左右,體重20千克左右。

區别

可以與中華鼈相區别的是烏龜。烏龜(Chinemys reevesii)别稱,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于爬行綱、龜鼈目、龜科,是最常見的龜鼈目動物之一。

頭部較大,呈圓錐形,為烏黑色或黑綠色,吻部向前突出,并形成管狀吻突,鼻孔開口于吻突端,常見它露出水面進行呼吸,眼睛在頭部的側上緣。皮膚柔軟而粗糙,沒有龜那樣的角質盾片。頸部較長,頸的基部兩側和背甲的前沿各有一團肉質鼓釘狀突起的大瘰粒,背盤前緣有一排粗大的凸粒,身體較厚,背、腹兩面是由骨闆包着的,左右兩側連結起來,形成一副特别的“铠甲”,背面深綠色,上有黑斑;身體腹面白色,布滿黑斑。甲的周圍有寬而肥厚的革質皮膜,恰似短裙,所以叫做裙邊。四肢扁平,後緣薄,似槳狀,也是烏黑色或黑綠色,趾間有發達的蹼,都具3爪,适于在水中遊泳和潛水。雄性的尾巴狹而長,可超出裙邊,雌性尾寬而短;據此,可以區分出它的性别。

習性

生活習性

山瑞鼈喜歡生長在石山區的小溪石縫中,故有“山珍”之譽。山瑞鼈生長的最佳水溫為25~32℃。當水溫在37~38℃時,山瑞鼈表現得十分難受,很容易被熱死;在水溫12℃時,山瑞鼈的活動減少,不攝食,進入泥沙中休眠,但不像一般中華鼈那樣持續性冬眠,隻要氣溫回升到20℃以上時,它便會鑽出水底外出覓食。

山瑞鼈是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動物。在自然界,它吃小魚、小蝦、昆蟲、蠕蟲等;在人工養殖情況下,人們喜歡喂食福壽螺肉、田螺肉、蝸牛肉、蚌肉、魚肉、動物内髒下腳料及蚯蚓和蠅蛆等。山瑞鼈一般都在晚上大量攝食,投喂量一般是它體重的5%一8%。

生長繁殖

每年每隻雌山瑞鼈産卵l一2次,少數産3次,每次一般産卵5一15枚,大個體的有時可産卵20多枚。山瑞鼈卵白色,呈圓形,直徑15—20毫米,重10—13克,受精後的卵在動物極有一個白色亮區,直徑為4—7毫米,如果卵産出3—5天後沒有白色亮區出現,說明卵沒有受精。

山瑞鼈一般在春季和夏季交配繁殖,繁殖時雌性在向陽的沙灘或泥地挖坑産卵,每年産卵二次,少數三次,每次産3-20枚以上潔白色的卵,産卵完畢用沙土或泥上把卵複蓋起來,借助陽光的熱能進行孵化。卵圓形,孵化期約30天以上。經1個月的自然孵化成幼仔。幼鼈出殼後,自己會爬到水域中。

卵生:5~10月繁殖,6月為盛期。雌龜在夜間于向陽而潮濕的岸邊沙灘或泥地上挖穴産卵,穴深11~18cm。産卵場所距水面不超過2m。

栖息環境

山瑞鼈白天多栖息在山澗、水溝、河道、淺灘、池塘草叢的沙泥中。在人工養殖情況下,白天它也喜歡鑽人泥沙,所以人們也叫它沙鼈。山瑞鼈是變溫動物,當溫度下降到12℃時,便蟄伏在沙泥或石頭底下進入冬眠狀态。當翌春溫度回升到18℃—20℃時,便蘇醒過來開始覓食。山瑞鼈,的最适溫度是25℃—32℃。在最适溫度期間,山瑞鼈攝食最旺盛。水溫高于37℃—38℃就有熱死的危險。

種群狀況

現狀

山瑞鼈數量呈逐年減少的趨勢,是極危物種。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量捕捉及水體受污染。山瑞鼈是一種珍貴的經濟動物,過去一些中高檔的酒樓、飯店,龜類的消費主要以山瑞鼈為主,且需求量大。在兩廣地區,山瑞鼈作為一種經濟資源,過去除供應國内市場需求外,每年還大量出口香港,數量以噸計。

保護級别

CITES瀕危等級:未列入 生效年代:1997

IUCN瀕危等級:未列入(0) 生效年代:1996

IUCN瀕危等級:ENA1cd+2cd 生效年代:2003年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 生效年代: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 生效年代:1996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未列入

在1988年11月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定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并于1989年3月1日施行。按保護條例規定,應屬禁捕之列,關鍵在于要有一個切實可行的地區性措施,達到既保護動物資源又合理利用的目的。

養殖技術

稚鼈暫養

經過80天左右,稚山瑞鼈便可孵出。剛孵出的稚山瑞鼈重6~7克,卵黃尚未吸收完畢。這時不宜捉動,以免損傷稚山瑞鼈,讓其在孵化器内自由爬動,無需喂食。2天後移到另一木盆或膠盆中暫養,盆底鋪3~4厘米厚的沙,注水2厘米深,使稚鼈能将頭露出水面呼吸。直徑40厘米的盆可放稚鼈20隻左右。每天分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的餌料為紅蟲、切碎的蚯蚓、魚肉、禽畜肝髒等。投喂量為山瑞鼈群體總重的10%左右,也可投喂甲魚配合飼料。

山瑞鼈暫養階段,因為盆小水少,易受氣溫影響,溫差變化較大,宜放在室内飼養。注意保溫。每天應換水1~2次,換水時溫差不要超過5℃。稚山瑞鼈經20天左右暫養就可轉入稚鼈池培育。

鼈池建造

稚鼈池一般為水泥池結構,面積不需很大,5~10平方米即可,池深50~60厘米,水深30厘米,池上方需拉遮陽布降溫。池的一邊設休息台,面積約為池的1/5~1/4。休息台以25度斜面與水面相接,方便稚鼈上岸休息。池底鋪沙5cm。

放養密度

稚山瑞鼈經暫養後轉入稚鼈池培育。入池前,用1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15分鐘。初始放養密度以每平方米40~50隻為宜。稚鼈池最好放養些水浮蓮,一則降低水溫,淨化水質,再則還能充當附着物。随着稚鼈的生長,根據生長規格,養殖密度要及時調整。當生長到40~60克,每平方米水池放養30~40隻;生長到100克以上,每平方米放養20~30隻。通常每隔2~3個月分疏一次。

馴養技術

從山區或市場上選購體重1~2kg,且無傷無病、健壯無畸型、皮膚光亮、背甲後緣裙邊較厚并較堅挺、行動敏捷的野生山瑞鼈。

馴養研究

廣西梧州糧油食品進出口支公司于1980年及1984年進行了山瑞鼈的生态和人工養殖試驗及産卵習性的研究,為山瑞鼈的人工養殖開創了門路。他們的試驗結果表明:

①成鼈在當年池養,飼養67天後,可增重27.18%,成活率為99%。

②當年孵化出的幼鼈經過5~6個月的培育,由平均重6.5克,增重到20.5克,成活率77.8%,6個月以後的山瑞鼈對環境和食物的适應性強,人工飼養比較簡便,可以通過人工飼養途徑來增加山瑞鼈的産量。

馴養池塘

試驗馴養池塘面積為2000~3333m2,水深1.5m,塘邊淺水處種植水生植物,環境安靜,池塘四周建有“T’型防逃圍牆,池塘坐北朝南一側建一20m2産卵沙場,沙場上搭建防雨遮蔭石綿瓦棚,池塘中間東西走向相隔2m搭建一木質曬台和食台,水面種植鳳眼蓮等(總面積為水面的1/5)。

飼料馴食

精飼料采用市售全價配合鼈飼料,動物性飼料以新鮮的小魚肉、螺肉和小蝦為主,動物性飼料經過5%的食鹽水浸泡15~20min消毒後并用清水洗淨。馴食采用少量多點的方法,在食台上離水邊5cm處投放動物性飼料進行誘食,于每天18:00投放1次,第2d上午把殘餘食物清除。到了第8天左右山瑞鼈開始陸續爬到食台上取食,第15d左右馴食過程基本結束,山瑞鼈已适應到食台上取食,此時,轉入正常投喂,每天投喂量按鼈體重的3%~5%分早晚2次投喂,并逐漸以全價配合鼈飼料為主,動物性餌料為輔,添加少量的青飼料。

馴養結果:馴養試驗共收購野生山瑞鼈964隻,其中雌鼈703隻,雄鼈261隻,雌雄比例為2.7∶1。經過2年多的馴養試驗,驗收存塘山瑞鼈為800隻,成活率為83.0%。其中存塘雌鼈623隻,成活率為88.6%;存塘雄鼈187隻,成活率為71.6%。

産卵率:據觀察發現,4月、5月(兩廣地區)為山瑞鼈的産卵高峰期,到6月底産卵基本結束。山瑞鼈每年隻産卵1次。試驗第1年,雌性親鼈産卵218窩,入親鼈培育池的雌鼈有309隻,産卵率為70.6%。

受精率:據記錄,山瑞鼈産卵數為5~20枚/窩,多數為10~18枚/窩,平均為15.6枚/窩。218窩共收取鼈卵3480枚,其中受精卵1378枚,受精率為39.6%。以每窩産卵計,最低受精率為22.3%,最高受精率為46.8%。

孵化率:進入孵化室孵化的1378枚受精卵,孵出山瑞鼈苗1225隻,孵化率為88.9%。其中2隻畸型,占0.2%。

緻危原因

1.生長緩慢,一般要三年以上才能達到性成熟。

2.産卵量少,一般一年産一次,每次産卵3~18枚,平均11枚,大大低于鼈的産卵數。

3.受精率及孵化率低,大約隻有50%的卵在自然狀況下孵化。

4.作為食物被捕獵:中醫傳統理論認為山瑞鼈肉鮮美,營養價值高,是冬令補品。

5.因為貿易被捕獵:國内市場需求量大,并且出口,換取高額外彙。

6.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骨闆統稱為鼈甲,是名貴中藥。

生物作用

【來源】

為鼈科動物山瑞鼈的背甲。

【功效】

山瑞全身各部分均可入藥,具有滋陰清熱,平肝益腎和破結軟堅與消淤等功效,其血還能治療貧血病,肺病、心髒病、氣喘、神經衰弱等。

【主治】

用于熱病傷陰,陰虛發熱,痢疾洩瀉,小兒高熱。

【性味歸經】

鹹、寒。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湯,100一200克。其卵,2一6個。其膽,1一3克。

【特殊效果】

山瑞鼈除了可食用之外,背殼含有大量的化學成分如磷及鈣等,在廣東民間常将背殼曬幹或者烘幹,在空曠處點燃或焚燒可達到驅蚊的效果。

【動植物資源分布】

分布于我國廣東、海南島、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全年均産,以夏季為多,背殼處擁有豐富的膠原蛋白,捕捉後,用菜刀沿背甲周圍與裙邊緣分開,去淨背甲上的殘肉和皮膚,洗淨可曬幹或者烘幹儲蓄。

【中藥化學成分】

①肉含可提取氮253一289毫克/100克,其中包括牛磺酸(taurine)、組氨酸(histidine)、B-丙氨酸(B-alanine)、谷氨酰胺(glutamine)、谷氨酸(glutamicacid)、B-肌酸(B-creatine)、肌肽(C-arnosine)、鵝肌肽(anserine)、脯氨酸(proline)、腺苷三磷酸。②背甲及腹甲含骨膠原、肽類、多種氨基酸、大量磷及鈣。

上一篇:白玉參

下一篇:泥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