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棘蜈蚣

少棘蜈蚣

蜈蚣科蜈蚣屬動物
少棘蜈蚣的别名又叫做金頭蜈蚣,主要的分布地區在中國以及日本經常在長江的中下遊能夠見到這種生物。[1]喜居于潮濕陰暗的處所,多栖息在腐木、石隙間和陰濕的草地等處,少棘蜈蚣多以其他節肢動物為食:多汁的潮蟲、體型較大的螞蟻、蝗蟲、蟬都是它的最愛,即使連澤蛙都不放過。它那對駭人的大毒颚是捕食的得力工具。獵物一旦被盯上,就很難逃脫它那精、準、狠的攻擊。少棘蜈蚣是傳統的中藥材,具有熄風解痙、消腫解毒的功能。
  • 中文名:少棘蜈蚣
  • 拉丁學名:
  • 别名:金頭蜈蚣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
  • 綱:唇足綱
  • 亞綱:
  • 目:蜈蚣目
  • 亞目:
  • 科:蜈蚣科
  • 亞科:
  • 族:
  • 屬:蜈蚣屬
  • 亞屬:
  • 種:
  • 亞種:
  • 分布區域:中國,日本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護級别:
  • 英文名:Scor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

外形特征

少棘蜈蚣體長110~130毫米。頭闆和第1背闆呈金紅色,與墨綠色或黑色的其餘背闆顯着不同;頭闆的後緣複蓋着第1背闆的前緣。步足為黃色,但最末步足多呈赤褐色,無跗刺而有爪刺。齒闆有5個小齒。基側闆突起末端常有2個小棘,罕有1或3個小棘。雄性生殖區前生殖節胸闆兩側有生殖肢。雌性産卵時,身體呈“S”形,卵粒由身體末端的生殖孔排出,并在第8、9體節的背闆上粘結成團,由母體巧妙地将卵團環抱起來進行孵化。

生活習性

蜈蚣喜居于潮濕陰暗的處所,多栖息在腐木、石隙間和陰濕的草地等處。性畏光,晝伏夜出,以捕食昆蟲為主,其他小型動物亦為獵取對象。一般在10月以後,天氣轉冷時鑽入泥土,潛伏于離地面10-13厘米深的上中越冬。次年驚蟄後,随着天氣轉暖,出洞覓食。

蜈蚣在春、夏之間産卵,卵數多在15-35個之間,橢圓形,長3-3.5毫米。雌蟲具有蜷曲身體,環抱卵群孵化,和保護幼蟲的習性。幼蟲與成蟲的步足數目相同。雌雄兩性肛生殖節異形。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于中國和日本,在長江中下遊常見。

應用價值

藥理作用:蜈蚣對戊四氮、純菸堿和硝酸士的甯堿引起的驚厥均有不同程度的對抗作用。對多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對結核杆菌有抑制和殺滅的能力。

藥材:少棘蜈蚣是中國傳統的藥材,載于《本草綱目》中。蜈蚣為少棘蜈蚣的幹燥全體。夏季于雨後上山翻動石塊,或于房屋附近的磚石堆中捕捉。捉後用沸水燙死,然後用兩頭削尖的細竹簽,插入頭、尾兩部,借竹片彈力,使其伸直,置陽光下曬幹。藥材呈扁平長條形,長約14-16厘米,寬約0.6-1.0厘米。全體由22節構成,最後一節細小,稱尾腳。頭部紅褐色,有觸角和毒鈎各一對。背部黑棕色有光澤,并有兩條突起的棱線。腹部黃棕色,癟縮。每節有足1對,黃紅色,向後彎曲,最後的一節如刺。稍有腥氣,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氣,味辛而微鹹。

應用:有熄風解痙、消腫解毒的功能,主治小兒驚風、破傷風、抽搐、口眼歪斜、淋巴結結核、腫毒瘡瘍等。用量1-3條。

上一篇:半枝蓮

下一篇:龍腦香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