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風疹

小兒風疹

疾病名稱
小兒風疹是由風疹病毒(rubellavirus)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特征為上呼吸道輕度炎症、發熱、全身紅色斑丘疹、耳後、枕後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病情較輕,預後良好[1]。風疹病毒在體外生活力很弱,傳染性與麻疹一樣強。一般通過咳嗽、談話或噴嚏等傳播。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就診科室:兒科 小兒内科
  • 典型症狀:發熱伴寒戰 發熱伴有皮疹 斑丘疹 耳後淋巴結腫大 頸部淋巴結腫大 小兒咳嗽 咽痛
  • 易感人群:兒童
  • 傳染方式:飛沫傳播
  • 需做檢查:血常規 皮膚病的物理檢查
  • 治療方式:飛沫傳播
  • 常用藥物:皮膚病血毒丸 小兒疏表丸 兒童回春顆粒 麻疹腮腺炎風疹聯合減毒活疫苗 豨莶丸
  • 相關疾病: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猩紅熱樣紅斑 小兒色素荨麻疹 小兒麻疹 幼兒急疹 藥疹

症狀體征

潛伏期

此期間患兒沒有不适,時間長短不一,一般為2~3周。

前驅期

出疹前1~2日,症狀輕微或無明顯前驅期症狀。可有低熱或中度發熱,伴頭痛、食欲減退、乏力、咳嗽、噴嚏、流涕、咽痛和結合膜充血等輕微上呼吸道炎症;偶有嘔吐、腹瀉、鼻衄、齒龈腫脹等。部分病人在咽部和軟腭可見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

出疹期

發熱​第l~2天後出疹,皮疹最先出現于面頸部,24小時内布滿軀幹及四肢,但手掌和足底無皮疹:皮疹為淡紅色細點狀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徑2~3mm,疹間皮膚正常。面部、四肢遠端皮疹較稀疏,部分融合後類似麻疹。軀幹、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類似猩紅熱皮疹。皮疹一般持續1~4天消退,出疹期常伴低熱、輕度上呼吸道炎症。同時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以耳後、枕後和頸後淋巴結腫大最明顯,腫大淋巴結輕度壓痛、不融合、不化膿。脾髒輕度腫大。疹退時體溫恢複正常,全身症狀消失.而脾髒及淺表腫大的淋巴結消退較慢,常持續3~4周。皮疹消退後一般不留色素沉着,亦不脫屑。無皮疹性風疹指部分風疹病人隻有發熱、上呼吸道炎症、淋巴結腫大而無皮疹。感染風疹病毒後亦可無任何症狀和體征,血清學檢查風疹抗體陽性,即所謂隐性染病或亞臨床型病人。

用藥治療

一般治療及對症療法

發熱期間應卧床休息,加強護理,室内空氣保持新鮮,給予維生素及富營養易消化的食物。高熱、頭痛者可用解熱止痛劑。咽痛者可用複方硼酸溶液漱口,咳嗽可用祛痰藥和止咳藥。

抗病毒治療

病情重者可用利巴韋林、幹擾素等抗病毒治療。

并發症的治療

并發腦炎​者,按乙型腦炎原則治療。關節炎輕者不需要治療,局部疼痛者可用鎮靜止痛劑,局部熱敷或理療。紫癜出血傾向嚴重者,可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必要時輸新鮮血液和血小闆。

預防護理

控制傳染源

隔離患兒,隔離期從起病至出疹後5日。

切斷傳播途徑

風疹​流行期間,盡量不帶易感兒到公共場所,避免與風疹病兒接觸。對密切接觸者加強醫學觀察,注意皮疹與發熱,以利及早發現病人。幼托機構的接觸班級,在潛伏期内應與其他班級隔離,不收新生,防止傳播。

免疫接種

(1)主動免疫:風疹減毒活疫苗已證明安全、有效。接種後抗體陽性率可達95%以上,抗體可維持有效7年以上。接種主動免疫單價風疹減毒活疫苗是預防風疹的主要措施,免疫對象為1歲至12歲兒童及易感育齡婦女。或用麻疹、風疹、腮腺炎三聯疫苗,可減少小兒預防接種次數。

(2)被動免疫:因兒童期風疹病情較輕,不需要作被動免疫。應用免疫球蛋白的被動免疫效果至今尚不肯定。

病理病因

風疹病毒為RNA病毒,屬于披蓋病毒屬。風疹病毒抗原結構相當穩定,隻有一種抗原型,無亞型。隻感染人類,能在兔腎、乳田鼠腎及綠猴腎細胞生長。外形呈粗糙球狀,直徑50~70nm,由一單股RNA基因組及脂質外殼組成,内含一個電子緻密核心,複蓋兩層疏松外衣。病毒不耐熱,在37℃和室溫中很快失去活力,耐寒,-20℃可短期保存,-60℃可相對穩定保存幾個月。在人體外生活力較弱,對消毒劑敏感。出疹前及疹退後5天,在患兒的鼻咽部分泌物中可發現病毒。

疾病診斷

流行病學資料

易感者有風疹接觸史,或當地有風疹流行。

臨床表現

根據前驅期短、上呼吸道炎症輕、低熱、出疹迅速及消退快,以及枕後、耳後、頸後淋巴結腫大等即可做出臨床診斷。

鑒别診斷需均麻疹、猩紅熱、幼兒急疹、EB病毒感染、腸道病毒感染、藥物疹等出疹性疾病進行鑒别。

幼兒急疹

6個月至1歲半兒童多見,驟發高熱,上呼吸道卡他症狀輕,高熱3~4天,熱退後出疹,皮疹為淡紅色斑丘疹,疹退後不留痕迹:

猩紅熱

高熱,咽痛,扁桃體紅腫伴膿性分泌物,發病1~2天出疹,為彌漫性紅色斑丘疹、粟粒疹,有草莓舌,血白細胞明顯升高,咽拭子培養為乙型鍊球菌。

麻疹

急性起病,高熱持續3天開始出疹,上呼吸道卡他症狀(流涕、流淚、畏光、打噴嚏等)較重,口腔粘膜可見麻疹粘膜斑(科氏斑)。

藥疹

近期内用過或接觸過某種藥物引起,形态不一,可發癢,伴發熱或無熱,嗜酸粒細胞增高,停藥即逐漸緩解。

檢查方法

(1)血常規:外周血象白細胞計數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并出現異型淋巴細胞和漿細胞。

(2)血清特異性抗體測定:方法有血凝抑制試驗、補體結合試驗、免疫熒光試驗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其中以血凝抑制試驗最常用,因其具有快速、簡便、可靠的優點。特異性抗體此抗體IgM出現最早,但維持時間較短;IgG抗體出疹後2~3天即可升高,約2~4周達高峰,以後逐漸下降,仍能保持一定水平達終生。因此,特異性IgM增高或雙份血清IgG抗體滴度4倍以上升高可診斷風疹急性期。風疹特異性分泌型IgA抗體于鼻咽部可查得,有助診斷。也有用斑點雜交法測風疹病毒的RNA以診斷風疹感染。且持續時間較長。新生兒血清特異性抗體IgM陽性,可診斷先天性風疹。

(3)病毒分離:出疹前1~2日至出疹後2日内取鼻咽部分泌物作組織培養,可分離到風疹病毒。

依據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臨床診斷較易。但流行期間不典型患者較多,因此明确診斷必須做特異性IgM抗體檢測。疑有宮内感染的嬰兒及妊娠期疑患有風疹的婦女所生嬰兒無論有無表現者均應行風疹IgM抗體檢測以明确是否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并發症

腦炎

少見,發病率為1∶6000,主要見于小兒。一般發生于出疹後1~7天,輕症僅有頭痛、嗜睡,重者嘔吐、複視、頸部強直、昏迷、驚厥、共濟失調、肢體癱瘓等。腦脊液的改變與其他病毒性腦炎相似。病程比較短,多數患者于3~7天後自愈,少數可留後遺症。也可有慢性進行性全腦炎。

心肌炎

患者訴胸悶、心悸、頭暈、萎軟,心電圖及心酶譜均有改變。多于1或2周内恢複。可與腦炎等其他并發症同時存在。

關節炎

主要見于成年人,特别是婦女患者,中國已有兒童風疹性關節炎的報道,發生原理尚未完全明确,多系病毒直接侵襲關節腔或免疫反應所緻。出疹期間指關節、腕關節、膝關節等紅、腫、痛,關節腔積液内含單核細胞。有時數個關節相繼腫痛,類似風濕性多發性關節炎,但多數能在2~30天内自行消失。

出血傾向

少見。由于血小闆減少和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所緻。常在出疹後突然出血,出現皮膚粘膜瘀點、瘀斑、嘔血、便血、血尿,多數在1~2周内自行緩解,少數病人顱内出血可引起死亡。

其他

可出現肝、腎功能異常。

上一篇:白喉

下一篇:龜白眼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