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鵝

小企鵝

企鵝目企鵝科動物
有“海洋之舟”美稱的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遊禽,屬于企鵝目,企鵝科。它們很可能在地球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經在南極安家落戶。全世界的企鵝共有18種,大多數都分布在南半球。主要生活在南半球,屬于企鵝目,企鵝科。特征為不能飛翔;腳生于身體最下部,故呈直立姿勢;趾間有蹼;跖行性(其他鳥類以趾着地);前肢成鳍狀;羽毛短,以減少摩擦和湍流;羽毛間存留一層空氣,用以保溫。[1]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各個種的主要區别在于頭部色型和個體大小。企鵝能在-60℃的嚴寒中生活、繁殖。在陸地上,它活像身穿燕尾服的西方紳士,走起路來,一搖一擺,遇到危險,連跌帶爬,狼狽不堪。可是在水裡,企鵝那短小的翅膀成了一雙強有力的“劃槳”,遊速可達每小時25-30千米。一天可遊160千米。主要以磷蝦、烏賊,小魚為食。
    中文名: 拉丁學名:Spheniscidae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 綱:鳥綱 亞綱: 目:企鵝目 亞目: 科:企鵝科 亞科: 族: 屬:6屬 亞屬: 種:18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企鵝 英文名稱:Penguins

企鵝的發現

1620年法國的Beaulieu)船長在非洲南端首度驚見會潛遊捕食的企鵝時,稱其為『有羽毛的魚』。

身體結構

企鵝本身有其獨特的結構:企鵝羽毛密度比同一體型的鳥類大三至四倍,這些羽毛的作用是調節體溫。雖然企鵝雙腳基本上與其它飛行鳥類差不多,但它們的骨骼堅硬,并比較短及平。這種特征配合有如隻槳的短翼,使企鵝可以在水底『飛行』。雙眼上的極雖然酷寒難當,但企鵝經過數千萬年暴風雪的磨煉,全身的羽毛已成望遠集使之産生望遠作用。

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遊禽,它很可能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經在南極安家落戶。南生物成了企鵝充沛變成重疊、緊密連接的鱗片狀。這種特殊的羽衣,不但海水難以浸透,就是氣溫在零下近100℃,也休想攻破它保溫的防線。南極陸地多,海面寬,豐富的海洋浮遊鹽腺可以排洩多餘的鹽份。企鵝雙眼由于有平坦的眼角膜,所以可在水底及水面看東西。雙眼可以把影像傳至腦部作的食物來源。企鵝是一種鳥類,因此企鵝沒有牙齒。企鵝的舌頭以及上颚有倒刺,以适應吞食魚蝦等食物,但是這并不是牙齒。

天敵

生存在大海裡的兇猛動物豹海豹,專吃企鵝。隻要企鵝下水,它就會快速遊過去,吃掉企鵝。隻有成年企鵝才能遊上岸,不被吃掉。

企鵝種類

企鵝一共分為6屬、18種、25亞種。

6屬:王企鵝屬、阿德利企鵝屬、冠企鵝屬、黃眼企鵝屬、小藍企鵝屬、環企鵝屬。

18種:帝企鵝、王企鵝、巴布亞企鵝、阿德利企鵝、帽帶企鵝、南跳岩企鵝、北跳岩企鵝、黃眉企鵝、斯島黃眉企鵝、白頰黃眉企鵝、冠毛企鵝、馬可羅尼企鵝、黃眼企鵝、小藍企鵝、斑嘴環企鵝、麥哲倫企鵝、洪堡企鵝、加島環企鵝。

繁殖方式

生活史因種的體形大小不同以及地理分布而異。同一種類的繁殖周期還與緯度有關。有的種長途遷移到内陸的祖傳營巢區去産卵,斑嘴環企鵝和小藍企鵝一年繁殖2次,大多數種一年僅繁殖1次。而王企鵝則三年内繁殖2次。王企鵝和帝企鵝每次産卵1枚,而其他種則産2枚,偶為3枚。大多數企鵝在南半球的春夏季繁殖。巴布亞企鵝的某些種群也在冬季繁殖。帝企鵝發育時間長,故在秋季開始繁殖,以使幼雛在成活率機會最大的夏季産出。

當企鵝入群和離群時,常有種種表演和鳴叫。求偶配對時,常有求偶鳴叫,鳴聲在兩性之間有二态性。合恩角企鵝鳴聲似驢鳴。到繁殖季節,帝企鵝能找到舊巢及舊配偶。除帝企鵝隻由雄鳥擔任外,所有種都由兩性孵卵。在交配時企鵝群中十分熱鬧,鳴聲聒耳,到孵卵時則一片寂靜。

卵和雛鳥的死亡率決定于氣候條件、幼鳥在生殖種群的百分比和敵害等因素,一般為産卵總數的40-80%。産卵後,雌鳥常常離群到海洋覓食,約10-20天後回來替換雄鳥,以後便以一兩周為期互相輪換。但雌性帝企鵝從鳥群到海洋需要走80-160公裡,一直到64天孵卵期之末才能返回;此時正值南極嚴冬,雄帝企鵝互相依靠在一起,每個雄帝企鵝都會将卵置于足上孵化,并靠體内儲存的脂肪生活;直到嚴冬過去,雌性帝企鵝回來後,雄帝企鵝将幼雛移交于雌性帝企鵝足上。

企鵝幼雛從卵殼孵出需24-48小時,孵出後即表現有取食行為,将嘴放入親鳥口腔,取食成液狀的吐出的甲殼類或魚類食物。開始時,幼鳥藏在親鳥身下;逐漸長大之後,幼鳥停留在親鳥體側。幼鳥從孵化到完全獨立的期限,在較小的種要2個月,帝企鵝需5個半月,王企鵝12-14個月。半成熟的幼雛會成大群由成鳥照管,如在“托兒所”内一般。

成鳥每年更換全部羽毛一次。換羽時不能入水,通常躲在鳥群以外的一個掩蔽地點。企鵝遊泳迅速,用鳍肢作為推進器。需高速前進時,常常跳離水面,每跳一次可在空中前進1公尺或者更遠,并在此期間呼吸。在陸上則步态笨拙可笑,但前進速度甚快,以前肢為平衡器。可在岩石上靈活地行動,亦可在冰雪上以腹部著地滑行,以足及前肢為推進器。企鵝能藉太陽的位置來定向。

生活習性

企鵝可以說是現生最不怕冷的鳥類。它全身羽毛密布,并且皮下脂肪厚達二至三公分,這種特殊的保溫設備,使它在攝氏零下六十度的冰天雪地中,仍然能夠自在生活。已滅絕的大海雀可能和本鳥一樣耐寒,而且兩者外表相似曾經被誤認有親緣關系,使得在發現企鵝時歐洲人對企鵝命名也相似。如今在南極一帶生活的企鵝,其祖先管鼻類動物是在赤道以南的區域發展起來的。科學家推測,它們不繼續向北挺進到北半球的原因,可能是企鵝忍受不了熱帶的暖水。

它們的分布範圍最北界和年平均氣溫20℃區域非常一緻。溫暖的赤道水流和較高的氣溫形成一個天然屏障,阻隔了企鵝跨越赤道北上。它們隻能生活在來自南極冰雪融化的水或由深海湧來的較冷的水流經過的海域裡。企鵝是海洋鳥類,雖然它們有時也在陸地、冰原和海冰上栖息。在企鵝的一生中,生活在海裡和陸上的時間約各占一半。企鵝不會飛,善遊泳。在陸上行走時,行動笨拙,腳掌着地,身體直立,依靠尾巴和翅膀維持平衡。

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夠迅速卧倒,舒展兩翅,在冰雪上匍匐前進;有時還可在冰雪的懸崖、斜坡上,以尾和翅掌握方向,迅速滑行。企鵝遊泳的速度十分驚人,成體企鵝的遊泳時速為20~30公裡,比萬噸巨輪的速度還要快,甚至可以超過速度最快的捕鲸船。企鵝跳水的本領可與世界跳水冠軍相媲美,它能跳出水面2米多高,并能從冰山或冰上騰空而起,躍入水中,潛入水底。因此,企鵝稱得起遊泳健将、跳水和潛水能手。

企鵝以海洋浮遊動物,主要是南極磷蝦為食,有時也捕食一些腕族類、烏賊和小魚。企鵝的胃口不錯,每隻企鵝每天平均能吃0.75公斤食物,主要是南極磷蝦。因此,企鵝作為捕食者在南大洋食物鍊中起着重要作用。企鵝在南極捕食的磷蝦約3317萬噸,占南極鳥類總消耗量的90%,相當于鲸捕食磷蝦的一半。企鵝的栖息地因種類和分布區域的不同而異:帝企鵝喜歡在冰架和海冰上栖息;阿德利企鵝和金圖企鵝既可以在海冰上,又可以在無冰區的露岩上生活;在亞南極的企鵝,大都喜歡在無冰區的岩石上栖息,并常用石塊築巢。

企鵝喜歡群栖,一群有幾百隻,幾千隻,上萬隻,最多者甚至達10~20多萬隻。在南極大陸的冰架上,或在南大洋的冰山和浮冰上,人們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企鵝聚集的盛況。有時,它們排着整齊的隊伍,面朝一個方向,好像一支訓練有素的儀仗隊,在等待和歡迎遠方來客;有時它們排成距離、間隔相等的方隊,如同團體操表演的運動員,陣勢十分整齊壯觀。企鵝的性情憨厚、大方,十分逗人。

盡管企鵝的外表道貌岸然,顯得有點高傲,甚至盛氣淩人,但是,當人們靠近它們時,它們并不望人而逃,有時好像若無其事,有時好像羞羞答答,不知所措,有時又東張西望,交頭接耳,唧唧喳喳。那種憨厚并帶有幾分傻勁的神态,真是惹人發笑,也許,它們很少見到人,是一種好奇的心理使然吧。

生活史因種的體形大小不同以及地理分布而異。同一種内的繁殖周期還與緯度有關。有的種長途遷移到内陸的祖傳營巢區去産卵,合恩角企鵝(S.demersus,即驢鳴企鵝)和小企鵝一年繁殖2次,大多數種一年僅繁殖1次。而王企鵝(A.patagonica)則三年内繁殖2次。王企鵝和帝企鵝每次産卵1枚,而其他種則産2枚,偶為3枚。大多數企鵝在南半球的春夏季繁殖。巴布亞企鵝(P.papua)的某些種群也在冬季繁殖。

帝企鵝發育時間長,故在秋季開始繁殖,以使幼雛在成活率機會最大的夏季産出。當企鵝入群和離群時,常有種種表演和鳴叫。求偶配對時,常有求偶鳴叫,鳴聲在兩性之間有二态性。合恩角企鵝鳴聲似驢鳴。到繁殖季節,帝企鵝能找到舊巢及舊配偶。除帝企鵝隻由雄鳥擔任外,所有種都由兩性孵卵。在交配時企鵝群中十分熱鬧,鳴聲聒耳,到孵卵時則一片寂靜。卵和雛鳥的死亡率決定于氣候條件、幼鳥在生殖種群的百分比和敵害等因素,一般為産卵總數的40~80%。

産卵後,雌鳥常常離群到海洋覓食,約10~20天後回來替換雄鳥,以後便以一兩周為期互相輪換。但雌性帝企鵝從鳥群到海洋需要走80~160公裡(50~100哩),一直到64天孵卵期之末才能返回;此時正值南極嚴冬,雄帝企鵝互相依靠在一起,每個雄帝企鵝都會将卵置于足上孵化,并靠體内儲存的脂肪生活;直到嚴冬過去,雌性帝企鵝回來後,雄帝企鵝将幼雛移交于雌性帝企鵝足上。

企鵝幼雛從卵殼孵出需24~48小時,孵出後即表現有取食行為,将嘴放入親鳥口腔,取食成液狀的吐出的甲殼類或魚類食物。開始時,幼鳥藏在親鳥身下;逐漸長大後,幼鳥停留在親鳥體側。幼鳥從孵化到完全獨立的期限,在較小的種要2個月,帝企鵝需5個半月,王企鵝12~14個月。半成熟的幼雛會成大群由成鳥照管,如在“托兒所”内一般。成鳥每年更換全部羽毛一次。換羽時不能入水,通常躲在鳥群以外的一個掩蔽地點。

企鵝遊泳迅速,用鳍肢作為推進器。需高速前進時,常常跳離水面,每跳一次可在空中前進1公尺或者更遠,并在此期間呼吸。在陸上則步态笨拙可笑,但前進速度甚快,以前肢為平衡器。可在岩石上靈活地行動,亦可在冰雪上以腹部著地滑行,以足及前肢為推進器。企鵝能藉太陽的位置來定向。企鵝的食物随著種、地理區域和季節的不同而異。大多數較小的南方企鵝以在南極富氧水面達到很高密度的磷蝦為食,象大型的企鵝同時也可以以魚為食物,在水中撲食的時候,由于企鵝是靠肺來呼吸,所以每隔一段時間需要到水面上換氣,例如:帝企鵝在水中捕食的時候可以呆20分鐘左右,一次最少可以捕6條魚。

企鵝的大群體消耗的食物量驚人,一天超過幾噸,出海一次可達數周,成群捕食魚、烏賊和甲殼動物,天敵為豹形海豹(Hydrurgaleptonyx)或逆戟鲸(Orcinusorca)。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南極附近地區的南非海獅屬(Arctocephalus)和新海獅屬(Neophoca)的海獅也捕食企鵝。南極的企鵝常常在0℃(32℉)以下的水中遊動,因而身體的保溫十分重要。水中高速運動又增加熱量的喪失。在陸地上時腳與冰塊密切接觸,皮膚溫度在0℃。

皮膚溫度所以這樣低,是因為下肢内相鄰的動脈和靜脈之間存在逆流熱交換系統,使回心的較冷血液從流向末梢的血液中吸收熱量,從而節約體熱。與鸌類相似,企鵝也具鹽腺。研究證明,帝企鵝亦能感染鹦鹉熱淋巴肉芽腫型病毒病,阿黛利企鵝等體内帶痕量DDT。企鵝與鸌形目(Procellariiformes)有共同祖先,始新世後化石紀錄豐富。企鵝目含1科企鵝科(Spheniscidae),下分5亞科,僅企鵝亞科(Spheniscinae)現存18種。

栖息環境

企鵝通常住在赤道以南,人迹罕至的地方才能看見它們。有些企鵝住在寒冷地方,有些企鵝住在熱帶地方。但企鵝其實并不喜歡熱天氣,隻有在寒冷的氣候中,它們才會快活。所以,在遙遠遙遠的南極洲沿岸冰冷的洋裡,那兒住着最多的企鵝。企鵝的栖息地因種類和分布區域的不同而異:帝企鵝喜歡在冰架和海冰上栖息;阿德利企鵝和金圖企鵝既可以在海冰上,又可以在無冰區的露岩上生活;在亞南極的企鵝,大都喜歡在無冰區的岩石上栖息,并常用石塊築巢。

物種溯源

企鵝的祖先是什麼樣的,它們會不會飛行?目前,很多證據顯示,企鵝似乎從祖先開始就不會飛行。1887年,孟茲比爾提出過一個理論,認為企鵝有可能是獨立于其他鳥類,單獨從爬行類演變進化而來。企鵝的鳍翅不是鳥類的翅膀變異形成的,而是由爬行類的前肢直接進化形成的,企鵝根本沒有經曆過飛翔階段。後來,科學家們在南極發現了一種類似企鵝的動物化石,它高約1米、體重有9千克,具有兩栖動物的特征。

這個發現似乎印證了孟茲比爾的猜測。1981年,日本也發現了一種類似企鵝的海鳥化石。專家認為,這是一種距今3000萬年、不會飛的原始企鵝的化石,或許它就是現代企鵝的史前祖先。近年,鳥類學家在研究了北半球的海鴉化石的構造之後提出,距今3000萬年前美洲沿岸生活的一種海鴉可能與企鵝的起源關系密切。這種已滅絕了的海鴉也是一種不會飛行的海鳥。科學家們認為,盡管企鵝與海鴉,一個生活在南半球,一個生活在北半球,但它們骨骼形體卻有許多相似之處,不能非親非故吧?從以上證據來看,企鵝的祖先就是一種不能飛翔的動物。

但是,有些動物學家對此持不同看法。他們依據多年積累的研究資料,斷言企鵝的祖先應該是會飛行的。因為從現代企鵝的身體結構上依然能找到它們會飛翔的遠祖遺留給後代的烙印。

企鵝進化

科學家在秘魯南部海岸出土了一些巨型的熱帶企鵝的化石殘骸。這是一種已經絕迹的企鵝,身高至少達1.5米,體型大得讓研究人員也感到非常震驚。就連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的企鵝——身高1.2米左右的帝王企鵝,在它面前也十分遜色。此外,這種巨型企鵝還是目前所有已知水禽中鳥喙最長的。它的喙長達18厘米,比頭骨還要長出兩倍多。據估計,這種巨型企鵝生活在距今大約3600萬年前。除了巨型企鵝之外,古生物學家還在秘魯南部海岸發現了另一種已滅絕的熱帶企鵝種類。

這種熱帶企鵝身高約0.9米,和現代的帝企鵝個頭差不多,它們生活在約4200萬年前的遠古時期,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企鵝種類之一。研究人員表示,這兩種企鵝的化石殘骸,不僅是最完整的,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殘骸。它們對研究現代企鵝的進化過程,以及企鵝在海洋中的分布地點和曆史,都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在發現這些化石殘骸之前,科學家一直認為,企鵝一直在高緯度地區,直到1000萬年前,才首次遊到低緯度的赤道水域生活。

但新發現的化石殘骸,卻将這一時間往前推了整整3000萬年。科學家認為,自從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之後,地球曾經曆了一段曆史上溫度最高的時期。從大約3400萬年前,即南極冰蓋形成後,地球的溫度才逐漸開始降低。而這兩種企鵝在赤道水域生活的時間,都要遠遠早于地球開始降溫的時期。由秘魯、阿根廷和美國科學家共同組成的研究小組,對這些在2005年發現的化石殘骸進行了詳細的研究。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本周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站上。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朱莉娅·克拉克表示:“我們以前總是傾向于認為,企鵝是習慣低溫環境的動物——就連今天生活在赤道區域的小企鵝也是這樣。”克拉克說,“但這些新發現的化石,卻可以追溯到過去6500萬年中地球上最熱的一段時間。這些證據表明,企鵝到達低緯度地區的時間,比我們之前的估計還要早3000萬年。”與此同時,兩種新企鵝在進化過程中的各種特征,以及它們的生存年代和分布情況,也使研究人員必須對企鵝的整個“家譜”進行改寫。

和目前地球上生活的企鵝種類不同,身形巨大的遠古企鵝擁有長而窄的喙,尤其是巨型企鵝,它的喙特别長,就像長矛一樣。克拉克猜測,這種喙很可能是用來幫助高個子的巨型企鵝吞食大型獵物。不僅如此,遠古企鵝還能潛到很深的水下,并能像現代“親戚”那樣在水面下優雅地“滑翔”,邊滑翔邊捉小魚吃。研究人員認為,新發現的這兩種企鵝是在地球上的不同區域分别進化的,後來才遊到溫度更高的赤道水域生活。研究人員相信,巨型企鵝曾在現在的新西蘭附近生活,而較小的那種熱帶企鵝則發源于南極洲。

雖然從這兩種已經滅絕的企鵝種類身上能夠看出,它們願意離開南半球緯度較高的低溫水域,前往水溫更高的地方生活,但克拉克博士表示,并不能因此得出結論說,現代企鵝也能适應目前的氣候變化所導緻的高溫環境。克拉克博士說:“這些在秘魯發現的物種是企鵝家族中的早期分支,對現代企鵝而言,它們是相對較遠的遠房親戚。”她表示:“目前的全球變暖,發生在一個相對要短得多的時間段裡。從這些新化石物種上得到的數據,并不能夠證明,氣候變暖不會給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企鵝帶來任何負面影響。”

企鵝趣聞

新華網消息,據《新京報》報道15日,一隻名為尼爾斯的企鵝在愛丁堡動物園“檢閱”了挪威皇家衛隊。這隻企鵝是尼爾斯企鵝家族的成員,一直承襲着挪威軍隊授予的軍銜,如今又被授予“爵士”封号。這隻“企鵝爵士”全稱為尼爾斯·奧拉夫,它成為挪威曆史上第一個“帶翅膀”的爵士。這位黑白相間的爵士大搖大擺地檢閱了皇家衛隊,顯得神氣十足。上世紀70年代企鵝成為挪威皇家衛隊的吉祥物,一位名為尼爾斯·愛格林的上校曾訪問蘇格蘭動物園,當時挪威的國王是奧拉夫五世。于是挪威皇家衛隊的吉祥物就被命名為“尼爾斯·奧拉夫”。

“我們一直和挪威皇家海軍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關系,并引以為榮。”蘇格蘭皇家動物學會負責人大衛·韋德米爾介紹說。蘇格蘭皇家動物學會是愛丁堡動物園的所有者,尼爾斯“爵士”就住在那裡。挪威皇家衛隊每隔幾年就會拜訪尼爾斯,尼爾斯也象征性地在挪威軍隊服役,第一隻尼爾斯企鵝20年前就去世了,但它的榮譽由企鵝後代繼承。尼爾斯家族以上等兵軍銜服役35年後,如今終于晉升為上校軍銜。

15日,尼爾斯被授予爵士封号,一名皇家衛隊士兵抽出佩劍,在尼爾斯頭部兩側蹭了兩下,完成授勳儀式。愛丁堡動物園的工作人員戴琳·麥克格裡笑着說:“尼爾斯喜歡引人注目,它甚至還檢閱了軍隊。”麥克格裡還說,“我們都喜愛它,它是最棒的企鵝。”(張樂)

娛樂活動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6日報道,在南極洲的裡瑟拉森冰架上,成群的帝企鵝俯卧在冰原上,似乎在低頭哀悼它們死去的幼仔集體。這個異常罕見而又格外震撼人心的場面是由攝影師丹尼爾考克斯捕捉到的。放眼望去,這些帝企鵝幾乎趴在冰面上,看起來異常痛苦。有的企鵝則在遍地的橫屍中“茫然”地徘徊,試圖尋找自己的孩子。“帝企鵝在它們死去的幼仔面前像人類一樣默哀,這些場景讓我心生悲傷,不忍觀看,”過去25年裡一直在地球兩極之間穿梭的考克斯說,目前還很難确定企鵝幼仔成批死亡的原因。天氣變化或者食物短缺引發的饑荒等因素,都可能導緻此類慘劇的發生。

上一篇:麻豆

下一篇:金達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