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麗萊

寶麗萊

相機品牌
寶麗萊(Polaroid,台灣稱拍立得)公司于1937年由艾德溫·蘭德和喬治·威爾懷特所創立。早期以生産太陽鏡和發明其他光學技術為主,二戰以後才轉向照相設備。2001年,寶麗來宣告破産。2005年,公司被明尼蘇達州企業派特斯全球集團買下。2008年2月,寶麗來宣布停止制造底片,轉往發展數碼相機業務,同年6月,寶麗來大中華代理權被寶麗來亞太收回。 2010年元旦,寶麗來香港辦事處于香港太古城道港島東中心石利洛現址複業。[1]
    中文名:寶麗萊 外文名:Polaroid 所屬行業: 創始人: 所屬公司: 台灣稱:拍立得 創建:1937年

創始人

蘭德是個發明天才,上哈佛大學一年級時就厭惡了枯燥的學生生活,辍學專攻他着迷的化學和光學方面的發明。據說他一生中發明專利之多僅次于托馬斯·愛迪生;威爾懷特則精于推銷和管理,有“完美的推銷商”之譽。兩人取長補短,相得益彰,随後20年内,将寶麗來打造成引領美國經濟的“先鋒企業”。

曆史

寶麗來公司由美國物理學家艾爾文·蘭德于1937年成立,1944年研發出即時攝影技術。1948年11月26日在市場推出世界上第一個即時成像相機Polaroid95,當時的售價是每台89.75美元。1972年,寶麗來推出SX-70袖珍型即時成像相機,随即風靡世界,到70年代中期時共售出了600萬台。

在2001年,寶麗來宣告破産。2005年,公司被明尼蘇達州企業派特斯全球集團買下。

在2008年2月,寶麗來宣布停止制造底片,轉往發展數碼相機業務,同年6月,寶麗來大中華代理權被寶麗來亞太收回。而設于荷蘭恩社德的膠片廠也停止生産最後一種寶麗來膠片(T600膠片)。2010元旦,寶麗來香港辦事處于香港太古城道港島東中心石利洛現址複業。

産品

卷裝膠片時期(1945-1962)

95:1948年,配套40型卷裝膠卷。這是世界上第一款即時成像相機。110開拓者:1952年90高地、95A啄木鳥:1954年70080A、95B、110A、150、800:1957年80B900、110B:1960年120、850、J33:1961年

袋裝膠片時期

SX-70時期(1972-1981)

SX-70先後推出5個版本,分别是ORIGINAL,MODEL2,MODEL3,ALPHA,SONAR。ORIGINAL:1972年,配套Time-ZeroFilm。SX-70開創了自動吐片的革命。這款相機具有自動、電機驅動、可折疊、單鏡頭反光等特點,拍攝的膠片能夠自顯影和自控時。寶麗來公司找來當時的著名男演員勞倫斯·奧利維爾作為SX-70的代言人,美國《生活》雜志更以“MagicCamera”來形容它。original分刻度版和數字版。MODEL2:1974年。分刻度版有數字版,又分有腳架孔和背帶孔和沒有的。

MODEL3:1975年。不是采用單鏡頭反光的取景方式,而是需要估距,ALPHA、ALPHA1、ALPHA1MODEL2:1977年。電影《情書》中出現的寶麗來相機即是ALPHA1。SONAROneStep:1978年,相機上裝載有超聲波自動測距調焦裝置。SONAR5000:1979年,配套膠片611。SONARTime-ZeroAutoFocus、SONARTime-ZeroOneStep:1981年。20×24artcamera,這款相機能夠在60秒鐘拍攝完成20×24(英寸)彩色照片,主要應用于藝術創作。

1977年。OneStep:廉價機型,1977年。SLR690:sx-70系列最後款也是最高級機型,SLR680的升級版本,日本制造,可使用700相紙達到Time-Zero相紙的效果。One、One600:2003年,是OneStep的升級版。

光譜産品時期

前期發展

寶麗來最早以生産太陽鏡和發明其他光學技術為主,二戰以後才轉向照相設備。1947年,蘭德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即時成相系統,一年後推出了一次成相相機和專用膠卷,當時轟動了整個世界。50年代到70年代,寶麗來一路順風,成為美國紅極一時的企業。1972年,寶麗來生産出SX-70,這是世界上第一台可直接“吐出自印相片”的照相機。當時有評論家寫道:“蘭德和他的公司再次發明了全新的造相過程。”新的SX-70出廠價100美元,但到了零售商手裡有時能翻三四倍。70、80年代的美國,擁有一台SX-70相機一度成為時髦的标志。到1982年蘭德退休時,寶麗來已成為一家資産數十億美元的巨型企業。

由盛轉衰

但是,寶麗來在随後的20年中,從發展戰略到經營管理屢屢失誤,最後導緻了全盤皆輸的結局。一個資金雄厚和技術一流的企業結果變成不能按時還債的公司。寶麗來由盛轉衰主要是三大錯誤所緻。

其一,負債冒險發展走上了歧途。80年代後期,寶麗來為了避免被迪斯尼家族企業吞并,曾借債打了幾年的官司。公司獨立是保住了,但欠下了一屁股債。1991年寶麗來在一起專利侵權案中勝訴,從柯達公司得到了9.25億美元的賠償。這本是一次還清債務、東山再起的絕佳機會,可公司決策層則将這筆意外的收入用于開發新型膠卷和新一代相機上,新産品并沒有撈到更多的實惠,債務包袱卻是越來越沉,從1986年的1.7億美元上升為1989年的8.3億美元,達到了9.5億美元。

其二,機構臃腫、管理不善削弱了競争力。70年代到80年代前期,寶麗來被赢利一個勁上漲沖昏了頭,不斷招兵買馬,緻使公司職員隊伍越來越龐大,到1983年達到了1.3萬人。據統計,從1972年到1998年,寶麗來的銷售額從7.5億美元飛升到21億美元。但推銷員人數飛得更快,從140人增加到了800人,增了5倍還多。更為嚴重的是,後方辦公人員與推銷人員的比例是2:1,公司37%f營銷所得是被行政管理部門“吃”掉了。與寶麗來相比,柯達公司用于行政管理方面的費用則隻占營銷額的21%。

其三,技術戰略失策,沒有跟上數字時代的步伐。寶麗來過去之所以一路發展幾十年,依賴的看家本領就是技術領先。但到了變化一日千裡的數字時代,寶麗來則是猶豫不決,沒有抓住乘勢發展的契機。這幾年,随着電腦、互聯網的普及,數字相機越來越受歡迎。寶麗來本來也是發明數字相機的急先鋒,但在推向市場的過程中卻是出奇的遲鈍,讓其他競争對手搶了先。2000年,雖然寶麗來相機賣出了創紀錄的1310萬台,但全世界的數字相機也售出了

1110萬台。最關鍵的是,數字相機是未來趨勢,不僅具有“即拍即得”的功能,而且接入電腦還有更多的用途,一次成相的相機顯然有點“落伍”。

結局

寶麗來現任首席執行官加裡·迪加米洛曾想打個翻身仗,力主降低成本,精減人員,扭虧為盈。但談何容易?一是寶麗來“重病在身”,舉步維艱;二是運氣不佳,遇上美國經濟疲軟不振,“9·11事件”又是突如奇來的一“悶棍”,美國實力強勁的企業都受損不輕,搖晃中的寶麗來自然隻有倒下的份了。

美國業内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蘭德先生還在世的話,怎麼也不能接受寶麗來今天的這種現實。1997年,寶麗來的股價每股一度高達60美元,被紐約證券交易所摘牌時降到了28美分。如此慘痛的教訓是世界上萬千企業難能可貴的教材。

但其相機仍是全球"萊迷"的至尊推崇和珍貴收藏.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Brand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四百九十二。

上一篇:包豪斯

下一篇:姿多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