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誕

寒山誕

廣西玉林人的傳統節日
寒山誕是廣西玉林人的一個傳統節日,寒山方圓百裡,海拔720米。寒山的由來,見于史冊漢《九域志》:“南越王趙佗,夏日遣使入山采橘,經旬日方還。問其故?曰:‘山中大寒,不得歸。’故名。”而史書記載秦二世時期,秦将領趙陀于公元前205年率大軍擊并桂林、象郡,随後以南海自立,建立了南越國,自立為南越武王。從那時算起,南越國建立距今已超過2217年曆史了。[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節日時間: 節日類型: 流行地區: 節日起源: 節日活動: 節日飲食: 節日意義:求雨 設定地點: 設立機構: 設定時間: 中文名稱:寒山誕 地區:廣西玉林 記載:《九域志》

由來

相傳,寒山三聖祖居湖南長沙府,是一母同胞的三兄弟,據《中華張氏大典》記載,系漢朝開國功臣張良的後裔。大哥張桂卿,生于北宋慶曆八年戊子歲(也就是公元1048年)農曆九月十五。二哥張桂亭生于北宋皇佑三年辛卯歲(公元1051年)農曆二月十二。三弟張桂成生于北宋至和元年甲午歲(公元1054年)農曆四月十五。他們兄弟三個生得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相貌近似,一表人才。

在父母的教誨下,兄弟三人都知書識禮、勤勞孝順,在家鄉是遠近聞名的孝子。不幸的是,他們的父母在壯年就離開了人世。為了滿足父母生前的願望,孝順的張氏三兄弟開始了在全國各地尋找風水寶地安葬父母雙親的曆程。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張氏三兄弟跋山涉水,披荊斬棘,風餐露宿一路南下行程數百裡,到過的地方不計其數,經曆了無數的風險和困難,但都沒有找到理想的風水寶地。而這些都動搖不了張氏三兄弟尋穴葬親的決心,相反地,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學習到了豐富的地理知識。一路走來,利用這些地理知識為無數鄉村的民衆尋找到了幹淨水源。

據傳有一日,張氏哥仨來到玉林山心沙塘莫村時,已經是黃昏時分。村裡一位大姐熱情地把張氏三兄弟請到自己家裡噓寒問暖,并特地準備了一桌好菜好飯招呼他們。餐間張氏三兄弟了解到這個有200多口人的小村莊,長期以來嚴重缺乏人畜飲水,村民的日常生活苦不堪言,但是當地人挖了很多井都沒水。張氏三兄弟知道之後就把鄉親們的疾苦記在了心上。第二天一早,他們就為了這件事奔忙起來。憑着豐富的地理知識和經驗,一個上午他們就為村民找到了一個泉眼。一挖,果真挖出了一口嘩嘩的流水泉井,不但足夠全村人飲用,還可以灌溉農田。附近的村民聞訊個個都趕來觀看,拍手稱贊張氏三兄弟是他們的“救命恩人”。

後來,張氏兄弟來到寒山頂峰,發現這裡有五鳳穿雲之勢,便決定在此安葬父母。葬畢,風雨交加,飛沙走石,兄弟三人瞬間羽化登天,列為仙界,變為有靈性的飛來石,墜落山巅。後來,百姓念兄弟三人對父母的孝道,便在此建廟供奉香火。由于兄弟三人一路走來為不少民衆打到了清澈的飲用水和灌溉水源,所以張氏兄弟漸演變為後來玉林的地方司雨之神。每年張氏三兄弟的誕辰,民衆便到寒山之巅祭拜他們,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寒山誕”,而“寒山應雨任君求”的司雨之神,經千百年來也演變成為了今天玉林庇佑一方的保護神。因為被稱為“三聖爺”的張氏三兄弟的誕辰不同,所以“寒山誕”分為三個:(農曆)二月十二(二聖張桂亭),四月十五(三聖張桂成),九月十五(大聖張桂卿)共三個“寒山誕”,其中農曆二月十二的誕期最為隆重。

傳說

寒山之巅的寒山廟據傳是三聖羽化成仙的地方,在明代以前就有人在這裡設有神壇。據傳寒山顯靈,靈在應雨。當地黎民每遇天旱,在此設壇祈雨,擡飛來石遊行,竟能興雲緻雨,因而信為神石,作圖騰崇拜。而有确切記載是“清乾隆年間,五台山縣知縣舉人陳聖敬等倡首募捐重修其壇,石為廟,至今幾百年矣!歲甲戌年(1694年)合州官紳商民複舉重修之役。”故寒山山頂的石廟,到現在至少存在了310多年。所以說,現存寒山嶺頂上用石拱結構建造的廟宇,全部用了1214條石箭壘成,是玉林最古老的,也是玉林八景之一“寒山應雨”的古迹所在。而位于寒山村中心的寒山大廟,據購置廟産的斷碣殘碑推測,建廟之初應該是在清朝道光年間,也有近二百年的曆史。寒山大廟也是玉林市内占地最廣,建造面積最大的清代建築。

而千百年來寒山廟誕期民俗活動的核心是求雨。在農耕時代,祈雨活動是與群衆生活最密切相關的民間重要活動了,據地方文獻記載,大凡到任郁林州官均到寒山祭祀,祈求風調雨順,惠及黎民。有一跛腳州官,不勝登峰奉祭之苦,便在東麓的寒山村設壇祭拜。後來寒山村民在此建廟,稱寒山大廟。每逢求雨,無不靈驗。嗣後,又一州官,年事已高,疾病纏身,欲而不能往祭,倡建寒山廟于城區南熏門内(即現在玉州區總工會内)。各地紛紛效尤,遂成風氣,影響極為深遠。這種官方活動的記載早在清代便被中央政府列入地方行政重要活動之一,由于官方的推導,寒山誕民俗活動自然成為玉林及至周邊地區最具影響的民俗活動就不足為奇了。

上一篇:祥鵬航空

下一篇:防爆開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