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

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

清代紀昀詩作
作品原文《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濃似春雲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斜陽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本詩被選入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語文六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第六單元(域外風情)“每周一詩”(P112)選自《晚晴簃詩彙》徐世昌編選。原題下為一組詩,所選為組詩中的第二首。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作品名稱: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 創作年代:清代 作品出處:《晚晴簃詩彙》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作者:紀昀

作品原文

《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①

濃似春雲淡似煙,參差②綠到大江邊。

斜陽流水推篷③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本詩被選入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語文六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第六單元“每周一詩”(P112)選自《晚晴簃詩彙》徐世昌編選。原題下為一組詩,所選為組詩中的第二首。

注釋譯文

①這首絕句寫詩人由富春至嚴陵旅行途中所見。富春,此指富春江,是浙江錢塘江的一部分。嚴陵,此指富春山。同題二首,這是其二。

②參差(cēn cī):長短、高低、大小不齊。富春江風景

③推篷:拉開船篷。

【譯文】:

好似春天的雲彩那樣濃厚,又好似薄煙輕淡,

綠樹的長短影子映在江面上。

夕陽斜下,不禁推開船篷坐下,

富春江山水一片翠色似乎湧上了船頭。

基本内容

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題名】: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

【作者】:紀昀,字曉岚,一字春帆,晚号石雲,道号觀弈道人,清代史學家,詩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卒于嘉慶十年(1805年)二月,曆雍正、乾隆、嘉慶三朝,享年八十二歲。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禦賜碑文),故卒後谥号“文達”,鄉裡世稱文達公。

官宦世家出身,父親紀容舒是著名的考據學家,做過京官。紀昀自幼聰穎過人,有“神童”之稱。nn清高宗乾隆十二年(1747年)鄉試解元,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遷左春坊左庶子。京察後,授貴州都勻府知府。因乾隆帝賞識其學問,加四品銜,留任庶子。不久,升翰林院侍讀學士。nn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因給親家盧見曾通風報信而卷入鹽政虧空案被發配新疆烏魯木齊,于沿途積極與當地人交流,曰“如是我聞”,寫了不少的作品,後整理成冊,即為著名的《閱微草堂筆記》。紀昀反對理學,《閱微草堂筆記》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有相當深刻的反映。nn二年後因乾隆帝修書需要,由劉統勳薦舉,将其從新疆召回,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任《四庫全書》館的總纂官,收書三千五百零三種,共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又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熱河志》。曆任編修、左庶子、兵部侍郎、左都禦史、禮部侍郎、尚書。

【詩文】:

濃似春雲淡似煙,

參差綠到大江邊。

斜陽流水推篷坐,

翠色随人欲上船。

【譯文】:

好似春天的雲彩那樣濃厚,又好似薄煙輕淡,

綠樹的長短影子映在江面上。

夕陽斜下,不禁推開船篷坐下,

富春江山水一片翠色似乎湧上了船頭。

【賞析】:

斜陽下,一隻篷船駛行在富春江中,兩岸景色吸引了坐在船中的詩人。他不禁推開船篷,想使兩岸景色盡收眼底。富春江山水最鮮明的特點是一片青翠碧綠:兩岸山巒林木茂密;江中綠水漣漪。這裡簡直無處不綠,使作者感到這一片翠色正在緊緊地追随着他,甚至似乎湧上了船頭。這兩句詩清新而活潑,寫出了富春江山水活的生命。

【文摘】:

這兩首詩描寫了浙江富春江一帶春日美麗如畫的景色“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吳昀《與朱元思書》)第一首開頭“沿江無數好山迎”,用一“好”字對青山之美作了高度概括,且以“無數”形容,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迎”字将山水拟人化,使人感到親切:次句“才出杭州便眼明”,可見富春江這一帶的青山秀水比杭州西湖更勝一籌:三四句寫所過之處,但見青山夾岸,

斜陽下,一隻篷船駛行在富春江中,兩岸景色吸引了坐在船中的詩人。他不禁推開船篷,想使兩岸景色盡收眼底。富春江山水最鮮明的特點是一片青翠碧綠:兩岸山巒林木茂密;江中綠水漣漪。這裡簡直無處不綠,使作者感到這一片翠色正在緊緊地追随着他,甚至似乎湧上了船頭。這兩句詩清新而活潑,寫出了富春江山水活的生命。

【注釋】:

琅琅上口,清新雅緻!詩歌描繪了富春江沿途山明水秀的動人景色,猶如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畫。語言清晰明朗,比喻貼切生動。

斜陽下,一隻篷船駛行在富春江中,兩岸景色吸引了坐在船中的詩人。他不禁推開船篷,想使兩岸景色盡收眼底。富春江山水最鮮明的特點是一片青翠碧綠:兩岸山巒林木茂密;江中綠水漣漪。這裡簡直無處不綠,使作者感到這一片翠色正在緊緊地追随着他,甚至似乎湧上了船頭。這兩句詩清新而活潑,寫出了富春江山水活的生命。

作者簡介

紀昀

紀昀(yún)(1724—1805),清代學者。字曉岚,一字春帆,晚号石雲,直隸獻縣(今屬河北)人。1805年(嘉慶十年),以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卒谥文達。

紀昀一生事業,尤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200卷。《四庫全書》收書3400餘種,存目着錄6700種,這1萬多種書,每種均有提要一篇,執筆寫作者,如程晉芳、任大椿、邵晉涵、戴震、姚鼐等人,多是著名學者,而最後總其成者,則是紀昀。其中四部總序、各類小序,皆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每部書之提要,皆撮陳要旨,指陳得失,使《提要》一書成為一部内容豐富、極富學術價值、超越前代、嘉惠後學的目錄着作。紀昀于文學批評理論,造詣亦頗深,删正《瀛奎律髓》,删正《二馮評點才調集》,撰《玉溪生詩說》,評《文心雕龍》,于文學理論多有闡發,論評俱見功力。其他着述尚有《紀文達公遺集》、對《審定風雅遺音》、《沈氏四聲考》,而其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亦産生了很大影響。

紀曉岚一生娶了一妻六妾,原配姓馬,比紀曉岚大3歲,是他17歲時娶的。為他操辦婚事的,是他同父異母的哥哥紀晴湖。這位忠厚的長兄,比紀曉岚大18歲,對紀曉岚的照顧十分周到。他為紀曉岚娶媳婦,不惜花費數百金。而他自己嫁女兒,隻準備了些衣服首飾當嫁妝。這是紀曉岚終生念念不忘的。

紀曉岚妻妾衆多,紀晴湖雖然自己一生隻娶一房妻子,卻對弟弟納妾一事很寬容。他說:“納妾符合禮法。如果強行禁止,一定會弄出不合禮法的事情來。”馬夫人與紀曉岚相敬如賓,白頭偕老,紀曉岚72歲那年她才去世。紀曉岚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對馬夫人提到過兩次,第一次是說她很喜歡自己的一個小妾:“故馬夫人終愛之如嬌女。”第二次出場,馬夫人已是婆母身份,“馬夫人稱其(二兒媳)工、容、言、德皆全備。”紀曉岚惜墨如金,兩次提到馬夫人,一共20多個字。

對自己寵愛的小妾,紀曉岚卻不惜筆墨。郭彩符是她的愛妾之一,紀曉岚在《槐西雜志》中用300餘字記述說,自己被貶新疆時,郭已經病重,到關帝廟求了一支簽,知道還能等到紀回來,但病卻痊愈無望。果然,紀曉岚回來不久,郭氏就去世了。郭氏死後,家裡整理她的遺物,紀曉岚睹物生情,寫了兩首詩:“風花還點舊羅衣,惆怅酴釄(音‘塗迷’)片片飛。”“百折湘裙台畫欄,臨風還憶步珊珊。”頗見真情。

紀曉岚對另一小妾沈明玕着墨最多,寫了700多字。沈氏曾經說過,“女子應該在40歲之前就死去,這樣人們還會憐惜她。”紀曉岚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收錄了沈氏一首小詩:“三十年來夢一場,遺容手付女收藏。他時話我生平事,認取姑蘇沈五娘。”沈氏果然30多歲就去世了。紀曉岚說,沈氏臨終前,一縷芳魂還跑到他“侍值圓明園”的住處探望了他。沈氏死後,紀曉岚在她的遺像上題詩道:“春夢無痕時一瞥,最關情處在依稀。”

這些妻妾為紀曉岚生了4個兒子。其中,長子紀汝佶十分聰明,21歲就中了舉人。但紀曉岚被發配新疆後,紀汝佶變得精神頹廢,整天和一些詩友厮混。紀曉岚的一個學生朱子穎把紀汝佶帶到泰安散心,沒想到紀汝佶偶然見到《聊齋志異》的抄本,更是無心科舉,埋頭創作專講狐仙鬼怪的筆記小說,讓紀曉岚失望之極。紀汝佶25歲郁郁而亡,病危之時家人按風俗給他燒了一個紙馬,紀汝佶突然睜開眼叫道:“我的馬怎麼瘸了一條腿?”家人大驚失色,原來,他們燒紙馬時,不小心把馬蹄給弄花了。紀曉岚記述此事時,對兒子的靈性頗有幾分憐惜。但是紀曉岚也因兒子之故,對《聊齋志異》很有惡感,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多次批評。

紀曉岚次子紀汝傳當過江西南昌、九江等府通判。三子紀汝似曾捐廣東候補東莞縣丞。四子紀汝億,事迹已不可考。清嘉慶十年(1805年),紀曉岚死于京城,享年82歲。嘉慶帝曾親往祭奠,并谥“文達”。但紀曉岚死後,家道也就中落了。

紀曉岚頗好色,性能力也極強。一日要臨幸女子數人、一日至少要行房五次,清晨、上午、中午、黃昏、睡前定各要一次。其他偶發事件,還不計算。紀曉岚如一日無女色則“膚欲裂,筋欲抽”。編輯《四庫全書》時數日單身當值,竟然“兩睛暴赤,顴紅如火”。乾隆帝見而大驚詢問,紀曉岚就實話實說,皇帝大笑,遂賜兩位宮女“伴宿”。

有學者認為紀昀“試圖用這種肉體的狂歡”,“借以消磨豪情,轉移自己内心的壓抑和痛苦”。

上一篇: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

下一篇:養竹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