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鴿

家鴿

鸠鴿科的家禽
家鴿是鳥綱,鸠鴿科的家禽。由原鴿馴化而成。體呈紡錘形。嘴短,基部被以蠟膜。眼有眼睑和瞬膜,外耳孔由羽毛遮蓋,視覺、聽覺都很靈敏。翼長大,善飛。羽毛顔色多樣。以青灰色較普遍,也有純白色、茶褐色和黑白交雜等。足短,外有角質鱗片,足有 4趾, 3前 1後。雌雄雙栖,喜群飛。孵化期約 17~ 18天,雌雄交替孵蛋。晚成雛,雙親均能由嗉囊中吐出“鴿乳”哺雛。品種極多,按用途可分傳書鴿、肉用鴿和玩賞鴿 3類。傳書鴿具有強烈的歸巢性,可供通訊,飛翔時速可達 70公裡。肉用鴿體大而重,約 0.8~ 1.5公斤,繁殖力強,年可達 10窩,早熟,肉質鮮美。玩賞鴿翼的形态多樣,或具有獨特的飛翔力。[1]
    中文名:家鴿 拉丁學名:Columba livia domestica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綱:今鳥亞綱 目:鴿形目 亞目: 科:鸠鴿科 亞科:亞鸠鴿科 族: 屬:鴿屬 亞屬: 種:家鴿 亞種: 分布區域:全球性分布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簡介

鴿形目鸠鴿科的一種家養鳥類。其祖先是原鴿(Columba livia),分布遍布亞洲、歐洲和非洲,并被引入到北美和中美洲。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西部及中部地區。體型與家鴿類似,喙短,基部大都柔軟,具有蠟膜。翅尖長,胸肌發達,善于飛翔。腿短健,不被羽,後趾與前三趾在同一平面上,适于在地上行走。體羽大多灰色或青灰色,頸部紫綠色并有金屬光澤。尾具寬闊的黑端,但沒有白色橫斑(岩鴿尾具白色橫斑)。

家鴿是人類最早馴化的鳥類之一。早在公元前2600年,埃及人就已開始馴養家鴿。經過長期的人工選擇和定向培育,現已育成200—300個品種,供食用、觀賞和通信等。著名的觀賞鴿如“球胸鴿”能将喉胸部膨大成球形,“扇尾鴿”能把尾巴豎立并展開如扇狀,“跟頭鴿”能在空中翻跟鬥。食用鴿又分為肉用鴿和乳鴿,在我國許多地區都有飼養。家鴿由于具有良好的記憶力和驚人的導航定向能力,因此常被用于通信傳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為傳遞軍事情報都曾使用過信鴿作為一種安全的通訊工具。

形态特征

體長約為300—330mm。體重約為194—347g,頸基的兩側以至喉和 上胸閃耀着金屬紫綠色;上背其餘部分以及兩翅覆羽和三級飛羽為鴿灰色,下背純白,腰 暗灰沾褐,下體自胸以下為鮮灰色,尾石闆灰 色而末端為寬的黑色橫斑,尾上覆羽灰沾褐,尾下履羽鮮灰色較深。雌鳥體色似雄鳥,但要 暗一些。家鴿被認為是由原鴿馴養而來,同時又有許多家鴿野生化。

生活習性

主要生活在農田及沙漠的綠洲之中,大多十多隻以至數百隻結群生活,以農作物的種籽為食。繁殖期在每年的4—8月,每窩産卵2枚。在育雛期間,親鳥的嗉囊能分泌“鴿乳”,用以喂雛。

物種分布

截至2013年全世界已有1500多個家鴿品種,主要分成食用鴿、觀賞鴿、信鴿等三大類。食用鴿又叫肉鴿,體形較大,肉嫩味美;觀賞鴿羽色美麗,體姿奇特,如全身雪白的“雪花”、全身烏黑的“缁衣”、尾羽象扇子一樣的“扇尾鴿”、胸部象球狀的“球胸鴿”等等;信鴿主要用于通訊和競翔。

醫用價值

鴿肉味鹹,性平。入肝、腎二經。具有滋腎益氣,祛風解毒,鴿蛋味甘、鹹、性平。具有補中益氣,解毒等功效。

上一篇:絨山羊

下一篇:肉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