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公主

宜城公主

中國唐朝時期唐中宗的女兒
宜城公主,生卒年不詳,唐中宗的另一個女兒,但母親不是韋後,所以待遇比其他公主低一等,出生後隻封了個郡主。[1]宜城公主病故時間:根據其驸馬的曆史記載“…宜城公主病死後,緊接着薛國公主下嫁裴巽,三年後,開元十四年八月十九日因病而死…”推斷,公主病故時應該是開元十一年“723年前不久”。
    本名:李裳秋 别名:義安郡主、宜城公主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華夏族 别稱:義安郡主、宜城公主 出生時間:682左右 去世時間:723前不久 父親:唐中宗李顯 丈夫:裴巽

人物生平

馬失前蹄

唐中宗李顯第二女宜城公主。

雖身為金枝,婚姻大事上卻連平民百姓的自由度都不如。

不過婚後金枝和驸馬有沒有可能相愛是一回事,皇家身份有沒有被尊重是另一回事,女人的自尊有沒有被忽視也是一種。

是期待過高才會失望過度嗎……

當她發現丈夫跟婢女有染,讓太監将婢女的“耳鼻”割下,也把驸馬頭發割下,再讓驸馬出庭辦事,集屬官觀看…。

皇帝知道後,公主受到“降級處分”。據《新唐書列傳第八》記載她是從“君主降為縣主”。而據《朝野佥載》與《古今譚概》記載,她是從“公主降為君主”。

公主生死

宜城公主生辰:根據其兄弟作為長子的李重潤生辰682年,和其妹妹李仙蕙生辰684年,推斷她的生辰應該是在“682年左右”。

宜城公主病故時間:根據其驸馬的曆史記載“…宜城公主病死後,緊接着薛國公主下嫁裴巽,三年後,開元十四年八月十九日因病而死…”推斷,公主病故時應該是開元十一年“723年前不久”。

命運交響

公元684年2月,繼位才36天的唐中宗李顯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貶出長安。當時李顯才27歲左右。宜城公主上面還有個姐姐新都公主。

——1、誇張推斷、這時就算公主已經降生,那麼年齡最多在14歲以内,也就是假設670年以後降生的(誇張假設李顯13歲生子、并且她和新都公主還同齡之下的可能)。時年她隻做了36天的“公主”,而其餘時間還算是“君主”。所以公元684年以前她已經結婚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說“君主對驸馬動私刑而被降級"的可能性也很小。

——2、先前從宜城公主兄弟姐妹年齡推斷,她的生辰是“‘682年左右”所以完全有可能“和其姐姐新都公主、兄弟李重潤”在内,跟着父親流亡或在父親流亡期間降生的可能性很大。

血水融歌

公元684年以後,唐中宗李顯流亡14年左右。

作為父親又是皇子的李顯在曆史描述是:唐中宗先後被軟禁于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縣)14年,隻有妃子韋氏陪伴,兩人相依為命,嘗盡了人世的艱難。每當聽說武則天派使臣前來,唐中宗就吓得想自殺。韋氏總是安慰他說:“禍福無常,也不一定就是賜死,何必如此驚恐。”韋氏的鼓勵、幫助、勸慰,才使他在逆境中堅持着活了下來”。

根據宜城公主的妹妹永泰公主李仙蕙相關記載:降生于唐周輪替之時(684年、李顯初次登基為皇36天後被貶時),雖身為皇室貴戚,但卻由于大唐帝國内部的變故,使她在偏僻的均州、房州度過了平民式的童年生活。

——在李顯19歲時嫡妻和思皇後趙氏已經被武則天活活餓死,所以李顯流亡期間隻有韋氏在陪同。不過雖然沒有李顯子女陪同流亡的詳細記載,但無論有沒有一起流亡,對于武則天忌諱下的皇子皇孫能好到哪裡?李顯的兩個子女和女婿、嫡長子李重潤(曾經封為皇太子、當年與父親一起被廢為庶人,死時19歲)、永泰公主李仙蕙和其丈夫武延基,都是被武則天處死的,而當時永泰公主李仙蕙還懷有身孕。

——也就是說此時她若是被降級的話,降成“君主”或“縣主”沒什麼分别,和其他家人一樣均飽受磨難。

——可想而知宜城公主的童年又和韋後所生女兒李仙蕙相比能好到哪裡?

——所以這時宜城公主就算長大成人并且已嫁人,那應該也沒那麼敢嚣張!

悲劇舞台

公元699年,李顯被武則天召回京城,重新被立為太子。

根據宜城公主的妹妹永泰公主李仙蕙相關記載:14歲時,永泰一家被女皇武則天召回。由于其父李顯所處的微妙地位,永泰兄弟姐妹盡管迎來了衣食無憂的貴族生活,但政治風雲變幻莫測,他們面臨的仍是一系列難以預料的未知數。

——這期間宜城公主是君主身份,若要根據《新唐書列傳第八》記載的話,那時宜城公主家庭經曆了由“低谷突然轉為天堂:…由于其父李顯所處的微妙地位…迎來了衣食無憂的貴族生活…”的過程。如果當時沒能正面應對生活和内心巨大反差的話,很有可能養成奢靡、自負…等負面心裡。所以這期間很有可能發生了“君主對驸馬動私刑被降級"的事情。

狂想曲響

公元705年,李顯再次登基為帝。

——若根據《新唐書列傳第八》後續記載”…久之,複故封。神龍元年…郡主皆進封“。也就是,這一次她的父親通關成功成最大的BOSS(皇帝),她由“縣主”空降“宜城公主”之位。享受僅次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

——若根據《朝野佥載》與《古今譚概》記載,她是從“公主變為君主”的話:

①在“公元684年2月繼位才36天的唐中宗”期間發生的可能性很小。

②在“公元705年唐中宗二度登基為皇”以後發生的話,再根據《新唐書列傳第八》後段記載,“同年705年又晉封成了‘公主’”。

史料索引

新唐書

列傳第八:宜城公主,始封義安郡主。下嫁裴巽。巽有嬖姝,主恚,刖耳劓鼻,且斷巽發。帝怒,斥為縣主,巽左遷。久之,複故封。神龍元年,與長甯、新甯、義安、安樂、新平五郡主皆進封。

朝野佥載

唐宜城公主驸馬裴巽,有外寵一人,公主遣閹人執之,截其耳鼻,剝其陰皮漫驸馬面上,并截其發,令上判事,集僚吏共觀之。驸馬、公主一時皆被奏降,公主為郡主,驸馬左遷也。

轶事典故

史迹驸馬

史上倒黴的驸馬們裴巽“外遇”被剝皮

驸馬爺,常被認為是受上天眷戀的幸運兒。然而,他們并非個個都是美滿幸福的。

在曆史上,漢武帝時開始設置這種官,起初多讓皇室或外戚及王宮大臣的子弟擔任。到三國時,魏國的何晏因與公主結婚,被授予驸馬都尉之職。其後,杜預與司馬懿(晉宣帝)的女兒堂山公主結婚,也拜為驸馬都尉,魏晉之後,皇帝的女婿照例加驸馬都尉稱号,簡稱“驸馬”。驸馬已不是官職,僅是稱号而已。

“驸”指的是馬,三匹馬拉一輛車,左右兩邊的馬稱為“驸”。“驸馬”則是掌管皇帝之“驸”的人,漢武帝時開始有“驸馬都尉”這種官職,掌管皇帝輿車之“驸”。

《後漢書》載:“皇女紅夫,十五年封館陶公主,适驸馬都尉韓光。”即東漢館陶公主找的女婿恰巧是個驸馬都尉,從此以後逐漸把“驸馬”作為皇帝女婿的專稱。另一說法是晉武帝司馬炎為了自身安全,掌管皇帝車駕的人隻有皇帝女兒(公主)的丈夫才能擔任。這一規矩被後世皇帝一直沿襲下來,天長日久“附馬”便成了皇帝女婿的代名詞。後來,凡作了皇帝女婿的人,無論是否擅長訓馬,都被拜作“驸馬都尉”。

皇帝的女婿當然不好當,驸馬盡管身份高貴,但公主卻是皇帝的女兒,這樣一來,驸馬不可以三妻四妾,不可以要求老婆三從四德。《明史·志第三十一·禮九》載:“驸馬黎明于府門外月台四拜,雲至三月後,則上堂、上門、上影壁,行禮如前。始視膳于公主前,公主飲食于上,驸馬侍立于旁。”完全是奴才相,很相映合古代女人的地位。有些驸馬比較幸運,公主還算安分守能相安無事;但有些就比較倒黴了。

《宋書·本紀第七·前廢帝》載:“山陰公主淫恣過度,謂帝曰:‘妾與陛下,雖男女有殊,俱托體先帝。陛下六宮萬數,而妾唯驸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這位宋山陰公主嫌隻有驸馬一個老公服侍太少,要讓皇帝哥哥又給找了二三十個“面首”。

上一篇:高拱

下一篇:葉山隼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