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

宋慶齡

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
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産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她青年時代追随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奮鬥,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産黨站在一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祖國統一以及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而殚精竭力,鞠躬盡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受到中國人民、海外華人華僑的景仰和愛戴,也赢得國際友人的贊譽和熱愛,并享有崇高的威望。[1]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
    本名:宋慶齡 出生地:上海 民族:漢族

人物生平

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出生于上海。她的父親宋嘉樹是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摯友和同志,父親的愛國熱情和民主進步思想深深影響了少年時代的宋慶齡。得知辛亥革命勝利的消息時,宋慶齡正在美國的威斯裡安女子學院學習,她充滿激情地寫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一文,為“四萬萬人民從君主專制制度的奴役下解放了出來”而歡欣鼓舞,言辭中洋溢着愛國主義激情和革命的理想主義。

1913年,宋慶齡大學畢業,後成為孫中山先生的秘書,給處于艱難困苦中的孫中山先生以極大鼓舞。1915年,她和孫中山先生在異國他鄉結為革命伴侶。從此,患難相依、生死與共。她忠誠堅定、恭謹謙遜,盡心配合孫中山先生的工作,悉心照料孫中山先生的生活。在他們的東京寓所裡,“經常坐滿來自亞洲和世界各地的革命者”。在孫中山先生完成《建國方略》等綱領性著作的過程中,她起了重要的幫助作用。她參與起草過許多具有曆史性影響的電文、宣言,出色地擔負起整理文件、處理函電等繁重的日常工作,成為偉人身邊的得力助手。

宋慶齡同志自覺把自己的生命同中國人民的獨立和解放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

1916年,她跟随孫中山先生從日本回國,千裡奔走、南征北戰、讨袁反段、護國護法,用自己的言行支持孫中山先生進行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的革命鬥争。五四運動中,宋慶齡同志與孫中山先生并肩戰鬥,熱情贊揚學生的革命鬥争精神,滿腔熱情地接見學生代表,有力支持了愛國學生運動。

1918年,宋慶齡同志為孫中山先生代拟電文,祝賀俄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在孫中山緻列甯的函電中,大量電文出自宋慶齡之手。她參與孫中山先生同中國共産黨代表李大钊、蘇聯政府代表越飛和共産國際代表馬林等人的多次重要會談,協助對國民黨實行改組,做了大量切實有效的工作。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使國民黨基本上成為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産階級和民族資産階級的革命聯盟,成為革命聯合戰線的組織形式。

1921年5月,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她在嚴酷的鬥争環境中,置個人生死于不顧,全力保衛孫中山先生的安全。

1922年,陳炯明叛變革命,炮轟總統府,叛軍進逼,形勢危急。宋慶齡對孫中山先生說:“中國可以沒有我,不可以沒有你”,堅持先送孫中山先生撤離險境,自己留下來吸引和牽制叛軍,表現出全心全意獻身革命的堅強意志和卓越膽識。

1924年11月,孫中山先生為了解決中國的統一和建設問題,接受北京軍政首領邀請,犯難北上,她毅然随行。在孫中山先生抱病期間,她精心護理,并幫助籌備以人民為主體的國民會議。

宋慶齡同志在早期的革命鬥争中,更多地受到孫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的影響和熏陶。正是因為這樣,她對中國革命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的認識不斷提升,進而成長為随時準備獻身理想和事業堅定的革命者。

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病逝,宋慶齡同志失去了敬愛的導師、親密的同志和愛侶。從此,她以自己的堅強意志和柔弱之軀,肩負起繼承孫中山先生遺志、捍衛新三民主義和執行三大政策的重大使命。在艱苦的革命鬥争歲月裡,她以堅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撓的毅力,自我犧牲的精神,與中國共産黨風雨同行,與中國人民甘苦與共。

宋慶齡同志堅決支持工農群衆的革命鬥争,推動北伐勝利進軍。五卅運動中,她支持成立上海各界婦女聯合會,組織婦女開展援助活動;她發起組織“五卅事件失業工人救濟會”,救濟失業工人;她發表熱情談話,稱頌群衆的反帝愛國鬥争。

1926年1月,宋慶齡在國民黨二大上号召團結合作,共同實現孫中山先生遺願。在宋慶齡同志和與會共産黨人及其他國民黨左派人士共同努力下,大會堅持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推延了革命陣營的分裂,為北伐赢得了時間。随着北伐勝利進軍,掀起了全國的革命高潮。她頻繁參加群衆大會,不遺餘力宣傳三大政策;她在漢口創辦婦女政治訓練班,培養大批婦女幹部;她同何香凝等人組織北伐紅十字會,策劃戰時救濟工作。宋慶齡同志的行動,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戰争。

在革命形勢最危急的關頭,宋慶齡同志毫不猶豫選擇了同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宋慶齡與多名國民黨左派成員以及毛澤東、董必武等中國共産黨人聯名發表通電,予以嚴厲譴責。7月14日,當汪精衛等控制的武漢國民黨中央舉行分共會議時,她發表嚴正聲明,宣布與其徹底決裂。在南昌起義中,她被推選為由周恩來同志等25人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委員,并擔任7人主席團成員。起義當天,她和毛澤東同志等22人以國民黨中央委員名義發表宣言,号召一切革命者團結一緻,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繼續為反帝國主義與實行解決土地問題奮鬥”。面對嚴酷的革命形勢,面對國民黨軍警的搜查和恐吓,她從不畏懼,堅決鬥争,表現出追求真理勇于犧牲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1931年8月,宋慶齡同志從歐洲歸國,之後迅速投入争取民主權利的革命鬥争。她得知鄧演達被蔣介石殺害的消息後,于12月19日發表宣言,予以聲讨:“惟有以工農政策為基礎的黨才能為社會主義打下基礎,才能粉碎軍閥的勢力并擺脫帝國主義的枷鎖。”宋慶齡同志的宣言震撼全國。1932年12月,她聯絡中外進步人士與知識界、文化界代表,在上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積極營救被捕的革命者,努力争取釋放獄中的“政治犯”,“相信革命一定會建立自己的權利,建立中國的統一、獨立和完整”。同盟成立以後,宋慶齡同志充分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和号召力,保護和營救了大批中國共産黨人和愛國民主人士。宋慶齡同志的努力,對推動抗日救亡、争取人民民主權利的鬥争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九一八事變後,民族危機日益加深,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宋慶齡同志衷心擁護中國共産黨停止内戰、一緻抗日的主張,積極支持中國軍民英勇抗戰,努力推動抗戰、團結、進步各項主張的實施,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與崇高聲望,在國共兩黨之間架設起溝通的橋梁,為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努力。

1932年,駐防上海的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官兵在一·二八事變後奮起抵抗日軍侵略。宋慶齡同志和何香凝等人多次到前線慰問浴血奮戰的将士,頻繁出入醫院慰問傷兵,她盛贊十九路軍“以血肉為中國争一線之生機,使世界知中國尚有不可侮之軍隊與民氣”,大大鼓舞了士氣民心。她被譽為“敢死之救國女傑”,赢得了國内外正義人士的高度贊揚。

1936年6月,宋慶齡同志當選為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執行委員。在她的主持和參與下,救國會通過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70周年活動、舉辦魯迅葬禮以及營救沈鈞儒等“七君子”的救國入獄運動,激勵了千千萬萬的人加入抗日救亡陣線。

宋慶齡同志為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貢獻。

1927年8月,她在赴莫斯科之前發表聲明稱:“國共兩黨有合作的必要。中國共産黨無疑地是中國内部革命力量中最大的動力。”

1933年,她與中國共産黨合作組成黨的外圍組織“國民禦侮自救會”,并擔任會長。她在成立大會上宣傳在國民黨統治區被封鎖的中國共産黨的政治主張,提出停止向蘇維埃區域的進攻,共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1934年4月,中國共産黨提出《抗日救國六大綱領》,經宋慶齡與何香凝等人聯名以《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公布後,迅速得到國内民衆和海外華僑的響應。

1935年8月1日,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産黨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号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停止内戰,一緻抗日。宋慶齡與何香凝、柳亞子、經亨頤等率先響應,影響巨大。西安事變發生後,她以團結抗日的大局為重,主張在蔣介石答應停止内戰、實行抗日的條件下釋放蔣。這與中國共産黨的主張不謀而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十年内戰的局面基本結束。

1937年2月,在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上,她與何香凝、馮玉祥等聯名提出《恢複中山先生手訂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案》,力促國民黨改變立場,團結抗日,她強調“内戰必須不再發生。和平統一必須實現”。宋慶齡同志铿锵有力的話語,“有如穿透陰霾的霞光,給水深火熱中的中國人民,帶來了鼓舞和希望”。

全國抗戰爆發後,針對不少人對抗戰缺乏信心,甚至産生“恐日”情緒的情況,她寫下了《中國是不可征服的》一文,深刻揭示“日本的經濟和社會結構是不能支持一場對中國人民的長期戰争的。”抗戰期間,宋慶齡同志發表大量文章和演講,闡明了堅持抗日的堅定立場和堅決主張。

1938年6月,宋慶齡在香港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向世界宣傳艱苦卓絕的中國抗戰,宣傳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的英勇鬥争。她緻力于戰時醫藥救濟和兒童福利工作,在抗日根據地建立起國際和平醫院的醫療網,向全世界募集醫療器械、藥品、現款及其他救援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敵後抗日根據地。她先後介紹國際友人馬海德、斯諾、白求恩、柯棣華等到抗日根據地工作。

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後,她到重慶重組保衛中國同盟中央委員會,繼續向國内外争取援助,支援邊區和敵後抗日根據地,支援中國人民抗日戰争。

為争取世界人民對中國反侵略鬥争的支持,宋慶齡同志運用廣泛的國際聯系,動員國際力量援助中國革命,把中國抗戰與國際反帝反戰鬥争緊密結合起來。1927年至1931年在蘇聯和歐洲期間,她積極參與國際反帝國主義和保衛和平運動。淞滬抗戰時,她向世界進步人士發出呼籲,得到高爾基等人的熱烈響應。1933年9月,她在上海主持召開世界反戰委員會遠東會議,讓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并支持中國人民的反侵略鬥争。

在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日戰争中,宋慶齡同志“艱苦奮戰,如千丈巨岩,頂着一浪高似一浪的沖擊,在狂風暴雨中巍然屹立。”她為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勝利作出了獨特而卓越的貢獻。

宋慶齡同志堅決反對内戰,積極呼籲和平,她把建立新中國的全部希望寄托于中國共産黨。抗日戰争勝利後,宋慶齡同志在國民黨統治區進行大量有利于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公開的和秘密的工作,在黑暗與光明的決戰中,她用自己的堅毅勇敢和智慧激情,迎接新中國的黎明。

1944年,中國共産黨提出了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在抗戰勝利後的重要曆史轉折關頭,又及時提出和平、民主、團結的方針,力争實現和平建國。宋慶齡同志堅決支持中國共産黨的主張,支持人民反對内戰、要求民主的正義鬥争。

1946年7月23日,宋慶齡同志于上海發表《關于促成組織聯合政府并呼籲美國人民制止他們的政府在軍事上援助國民黨的聲明》,在國内外引起強烈反響,取得包括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夫人以及美國一些國會議員在内的世界正義人士的支持,有力推動了國統區愛國民主運動的發展和高漲。

1947年11月12日至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民主派第一次聯合代表大會在香港舉行,會議選舉産生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中央執行委員會,推舉宋慶齡同志為名譽主席。

宋慶齡同志領導中國福利基金會全力支援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解放區。1945年12月,“保衛中國同盟”易名為“中國福利基金會”,她與董必武同志為首的中國解放區救濟總會密切合作,為解放區、為人民解放軍募集藥品和其他物資。她寫信向外國朋友、向援華團體募捐,向戰後掌握着大量救濟物資的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争取援助,并将大批物資送到解放區。她介紹外國醫生、護士和其他技術人員到解放區工作,她還領導中國福利基金會在上海等地進行大量赈災和救濟工作,積極配合解放上海。

1949年7月1日,在中國共産黨成立28周年紀念日時,宋慶齡同志寫下《向中國共産黨緻敬》一文,熱烈歡呼人民的勝利已在眼前,稱中國共産黨為“我們的領導者”,滿懷激情地“向中國共産黨緻敬”。中國共産黨的領袖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一向把宋慶齡看作自己的親密戰友、同志和無産階級的先鋒戰士,并始終系念着她的安危。9月,受中共中央“至祈先生命駕北來”的誠邀,宋慶齡同志欣然赴北京參加新政協。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宋慶齡同志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為了“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平與富強的新中國”,繼續貢獻她的智慧和力量。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慶齡長期承擔了大量的國務活動。與此同時,她把許多精力投入婦女與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之後她一直擔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和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職務。此外,她也組織和參加了許多國際性的反侵略戰争,世界和平會議和工作。

在1950年第二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上,她當選為世界保衛和平委員會執行局委員。榮獲1950年“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和平獎,并将全部10萬盧布的獎金捐獻創建“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

1951年被選為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直到逝世。她創辦的《兒童時代》雜志是新中國最早的兒童讀物之一,一直為少年兒童所喜愛,是他們的良師益友。宋慶齡經常為少年兒童題詞和撰寫文章,鼓勵孩子們健康成長。

1952年與郭沫若等人發起召開“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并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在北京召開的亞太區域和平會議,被選為聯絡委員會主席。

1954年9月,宋慶齡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1959年4月7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196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她再次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1975年1月,第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她再次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1978年2月,第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連任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1980年8月3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擔任大會執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慶齡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惡化。

198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慶齡為中國共産黨正式黨員。1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号。

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病逝于北京。

遵照她的遺言,骨灰安葬在上海萬國公墓她父母陵墓的東側。中國共産黨、全國人大國務院為她立碑銘文以表紀念:宋慶齡是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産主義的偉大戰士。她為國家和人民所建樹的豐功偉績,将永載史冊。

大事年表

1893年

1月27日,誕生于上海。

在上海與家人合影(右三)

在上海與家人合影(右三)

1907年

赴美國留學。

1908年

考入佐治亞州梅肯市威斯裡安學院。

1913年

獲文學士學位畢業;8月,離美國途經日本;冬,任孫中山秘書。

1915年

10月25日,與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結婚。

1916年

5月,随孫中山離日本回國,抵上海。

1917年

7月,随孫中山離滬赴穗,進行“護法”運動。

1918年

5月21日,第一次“護法”失敗,随孫中山離廣州;6月26日,抵上海。

1920年

11月,粵軍攻克廣州,随孫中山離滬返穗,再次組織“護法”軍政府。

1922年

6月16日,陳炯明叛亂;勇敢地掩護孫中山脫險,翌晨轉赴黃埔與孫中山會合于永豐艦,後轉居上海。

8月23日,在上海寓所陪同孫中山與李大钊等會晤,商讨國共合作等問題。

1923年

2月,随孫中山再次赴穗。

8月,在永豐艦紀念蒙難一周年。

1924年

6月16日,随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出席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

11月13日,随孫中山應馮玉祥之邀,離穗北上;17日,經上海;28日,途經日本神戶,發表了關于婦女解放問題的演說。

12月4日,抵天津;31日,抵北京。

1925年

年初,孫中山病重,在病榻旁侍侯。

3月11日,接受孫中山遺囑,并應允代孫中山訪蘇;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此後經常向國内外介紹孫中山遺囑和三大政策。

4月,從北京回上海。

8月,對廖仲恺在廣州被暗殺,深感悲痛和憤慨。

1926年

1月,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堅持孫中山三大政策的演說,此次會議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

11月,北伐軍攻克武漢後,率國民政府先遣人員抵武漢,籌備遷都。

12月,與共産黨人和國民黨左派領袖組成“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及國民政府臨時聯席會議”,作為遷都前的臨時黨政最高權力機關。

1927年

2月,在武漢開辦婦女政治訓練班。

3月,出席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被選為主席團成員;同月,國民政府在武漢成立,任國民政府委員。

7月14日,發表《為抗議違反孫中山的革命原則和政策的聲明》與當局決裂。

8月1日,支持南昌起義;2日,被選為南昌起義的革命委員會主席團成員。

8月23日,離上海赴蘇訪問。

9月6日,抵莫斯科。

12月,在比利時召開的國際反帝同盟大會上,被選為名譽主席。

1929年

5月,離歐洲回國,參加南京的孫中山國葬儀式;行前發表《關于不參與國民黨任何工作的聲明》。

8月10日,以英文發表《與戴傳賢的談話記錄》;同月,國際反帝同盟在德國開會,再度被選為大會名譽主席。

9月21日,離滬赴法國。

1930年

旅居歐洲,多在柏林。

1931年

7月,從德國回國。

12月19日,為鄧演達被害發表《國民黨已不再是一個政治力量》一文。

1932年

1月,與楊铨、何香凝等創辦“國民傷兵醫院”,為抗日救濟傷病人員。

12月,與蔡元培、魯迅、楊铨等在上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1933年

1月,在上海成立“民權保障同盟”分會。

3月8日,在上海“國民禦悔自救會“成立大會上發表演說,号召民衆團結抗日。

5月13日,到德國駐滬辦事處遞交抗議書,譴責法西斯恐怖統治。

6月18日,楊铨被暗殺;為此發表聲明,抗議當局殺害進步人士,并親自參加楊铨的葬儀。

9月30日,在上海主持“世界反對帝國主義戰争委員會“遠東大會,并發表《中國的自由與反戰鬥争》的演說;是年,領導“民權保障同盟”營救羅登賢、陳赓等人。

1934年

4月20日,與何香凝等1779人聯名發表《中華人民對日作戰基本綱領》。

秋,在上海成立中國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任主席。

1935年

資助旅費給上海的共産黨幹部赴陝北聯系工作。

1936年

春,促成埃德加·斯諾和馬海德的陝北之行。

5月底,在沈鈞儒等于上海成立的“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上,被選為執行委員。

11月26日,為沈鈞儒等“七君子”被捕,發表聲明。

12月,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1937年

2月,同何香凝、馮玉祥等聯名向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提出《恢複孫中山先生手訂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案》,并在會上發表《實行孫中山的遺囑》的演說。

6月,同胡愈之等16人發起“救國入獄運動”。

7月5日,親率12人從上海到蘇州監獄探視“七君子”,并要求同服“愛國罪”。

7月,在上海寓所接待周恩來、博古和林伯渠,擁護共産黨共同抗日的主張。

8月,發表《中國是不可征服的》一文。

11月,發表《關于國共合作的聲明》。

12月,移居香港。

1938年

1月23日,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在漢口成立;和蔡元培、吳玉章等被選為出席倫敦代表大會代表,但未成行。

6月14日,邀集中外著名人士,在香港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

9月,參加保衛廣州的鬥争;發表《華僑總動員--慶祝華僑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一文。

1939年

在香港開展“保衛中國同盟”的工作。

12月12日,在香港電台發表演說,支援抗戰。

1940年

在香港繼續“保盟”的工作。

1941年

1月,與何香凝等聯名通電:斥責當局破壞團結抗戰,制造“皖南事變”。

12月,日軍侵占香港。在香港淪陷前,乘最後一班飛機離港赴渝。

當年,支持路易·艾黎等發起工業合作社運動。

1942年

繼續“保盟”的工作。冬,在重慶與周恩來、鄧穎超等歡送董必武離渝返延安。

1943年

5月,以中華全國兒童福利協會主席名義舉辦國際足球赈災義演,将全部所得捐贈河南災民。

9月18日,發表《給中國在海外的朋友們的公開信》,呼籲大家繼續支持人民的鬥争。

1944年

2月8日,發表《緻美國工人們》一文,呼籲美國工人支持中國的抗日民主鬥争。

3月12日,為在美國舉行的孫中山紀念日,發表《孫中山與中國的民主》的廣播演說。

10月1日,在重慶同72人發起各黨派各階層舉行追悼鄒韬奮大會。

1945年

9月,在重慶上清寺張治中住所與毛澤東會見。

12月,離渝回上海。将“保盟”改為中國福利基金會,繼續支持進步組織和民主力量,支持人民解放鬥争;并從事婦幼衛生、文化教育和社會救濟事業。

1946年

7月23日,在上海發表聲明,呼籲美國人民制止他們的政府在軍事上援助國民黨。

1947年

9月16日,發表聲明,否認參加“競選”。

1948年

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被推選為名譽主席;同月,發表《給世界民主青年聯盟的信》,呼籲保衛世界和平。

1949年

春,遷居上海淮海中路1843号住宅(即今上海宋慶齡故居)。

7月1日,在上海發表《向中國共産黨緻敬》一文;同月7日,在上海各界紀念“七七”慶祝大會上發表題為《帝國主義,滾開吧!否則将與反動派同歸于盡》的談話。

9月,應邀到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

12月11日,出席亞洲婦女代表會議;同月,被推選為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今全國婦聯)名譽主席。

1950年

4月,出席在北京召開的中國人民救濟代表會議,當選為中國人民救濟總會執委會主席。

8月,宣布中國福利基金會改為中國福利會,繼續任該組織執委會主席。

11月23日,在華沙召開的第二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上,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

1951年

9月18日,在北京接受“1950年度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國際獎金”,将全部獎金獻給中國福利會,創辦了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

11月26日,在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成立大會上,當選為該委員會主席。

1952年

年初,創辦《中國建設》雜志。

3月21日,與郭沫若等發起召開亞洲即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

10月,參加在北京召開的亞太區域和平會議,被選為亞太區域和平聯絡委員會主席。

12月11日,率中國代表團出席在維也納舉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同月下旬,訪蘇。

1953年

1月13日,在莫斯科會見斯大林。

4月25日,在第二屆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全國婦聯名譽主席。

1954年

9月,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被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2月,在第二屆全國政協會議第一次會議上,被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

1月,被選為中蘇友好協會總會會長。

8月20日,出席紀念廖仲恺先生逝世30周年大會,并發表講話。

12月,率廖承志等訪問印度。

1956年

1月~2月,率廖承志等訪問緬甸和巴基斯坦。接受達卡大學授予的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8月,率中國代表團訪問印度尼西亞。

9月,應邀出席中國共産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并緻辭。

11月,發表《孫中山-中國人民偉大的兒子》和《回憶孫中山》兩文。

1957年

9月,在全國婦聯第三屆執委會第一次會議上,被選為全國婦聯名譽主席。

11月,随毛澤東率領的中國代表團赴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0周年慶祝活動,(并列席)社會主義國家共産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

1958年

6月14日,參加慶祝中國福利會成立二十周年大會,并發表講話。

1959年

4月,出席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1960年

4月,出席第二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

1961年

5月11日,在上海寓所會見毛澤東。

9月,任紀念辛亥革命50周年籌委會副主任委員。

1962年

1月17日,在上海會見錫蘭總理班拉達奈克夫人。

11月12日,發表《孫中山和他與中國共産黨的合作》一文。

1963年

4月,遷居北京後海北沿46号新住所(今宋慶齡故居)。

6月,在北京住所舉行慶祝中國福利會成立25周年招待會。

12月21日,出席第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并任會議執行主席。

1965年

1月,在第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再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10月,任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籌委會副主席。

1966年

11月12日,在北京參加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大會,并發表題為《孫中山--堅定不移、百折不撓的革命家》的演說。同月,《宋慶齡選集》出版。

1972年

1月10日,與毛澤東、周恩來等參加陳毅追悼會。

9月5日,在北京參加何香凝追悼會,并緻悼詞。

1975年

1月17日,在第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再次當選為副委員長。

6月14日,參加中國福利會成立40周年大會。

9月17日,在中國婦女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全國婦聯名譽主席,并緻閉幕詞。

1979年

6月,接見美國知名婦女訪問團、美國夏威夷各界訪華團。

10月12日,在北京住所宴請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

1980年

元旦,與鄧小平等出席全國政協的茶會。

3月5日,主持紀念蔡元培逝世40周年大會,并緻祝詞。

5月17日,參加劉少奇追悼會。

10月7日,任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活動籌委會副主席委員。

1981年

5月8日,接受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授予的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并發表講話。

5月15日,被中共中央政治局接收為中國共産黨正式黨員。

5月16日,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榮譽稱号。

5月29日晚8時18分,在北京寓所逝世。

6月3日,在北京舉行宋慶齡追悼會;4日,骨灰安葬于上海萬國公寓宋氏墓地(今宋慶齡陵園)。

人物貢獻

宋慶齡作為中國人民的友好使者,先後出訪了許多國家和地區,廣泛結交朋友,為增進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做了大量工作。她一貫關心早年追随孫中山先生的老朋友、海外僑胞,關懷台灣的前途、盼望早日實現祖國統一。

建國初期,宋慶齡主持創辦了《中國建設》英文版本雜志,把中國人民的真實情況傳達給世界人民。如今的《中國建設》(現名為《今日中國》)從英文一種版本增加到7種文字版本,發行到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中國革命長期艱苦的鬥争中,她堅定地和中國共産黨站在一起。中國共産黨的領袖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同志一向把她作為自己的親密的戰友、同志、無産階級先鋒戰士。

家庭情況

父親:宋嘉樹,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摯友和同志。

母親:倪桂珍是中國較早接受文明,反對封建的進步婦女之一。

丈夫: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随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争曆程。

人物轶事

宋慶齡一生酷愛讀書。書,書,到處是書,證明了宋慶齡對知識的渴求。無論是參觀孫中山與宋慶齡在上海共同生活的故居,還是孫中山逝世後宋慶齡個人在北京和上海的故居,人們都會驚奇得看到這一事實。他們的藏書可以看出他們的現代化以及他們廣泛的興趣。

宋慶齡養鴿子不隻是因為他喜歡這種文雅的飛禽,還因為紀念孫中山——他喜歡鴿子,重要的是鴿子象征着和平。

她愛鴿子,每天親自喂它們、看着它們。她學會鴿子的叫聲,鴿子一聽到就都飛回來。她去世後,這群鴿子還留在花園裡,總共有100多隻,常在過道上吃食,在天空中組成美觀和充滿生氣的隊形上下翺翔。

宋慶齡還利用工作之餘繪制花卉、動物小品。宋慶齡喜愛音樂,尤其彈鋼琴,直到八十高齡,在一天辛勤工作之餘,也常在卧室裡一面彈鋼琴(她從不在公衆面前彈)一面哼着她小時候聽父親唱的一些歌曲,作為休息。在上海和北京的宋慶齡故居中,同一些新的愛國革命歌曲放在一起的有她父親留下來的不少歌曲書,其中有《納什維爾第一衛理公會身聖公會教堂青年贊美詩歌》(1907年印制、上有“C.J.Soong,Shanghai.”[宋查理,上海]的簽名)、《合唱及獨唱歌曲集》(福音傳教士艾拉·桑基作)。宋慶齡對烹饪情有獨鐘,宋慶齡的媽媽(倪桂珍)把做美國飯的竅門和樂趣都傳給了她。

在漫長而卓越的一生中,宋慶齡有時系上圍裙,照着國外朋友寄來的新食譜試制;在北京時她會問來訪的外國朋友喜歡吃什麼,然後是出人預料地是自己下廚去做些“家常菜”來款待他們。在北京的故居書架上至今仍然放着《紐約時報》出版的百科全書式的食譜以及其他各種風味的食譜。甚至有猶太食譜和在美國被稱作“賓西法尼亞州荷蘭菜”的食譜。

人物評價

中國共産黨、全國人大國務院為她立碑銘文以表紀念:宋慶齡是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産主義的偉大戰士。她為國家和人民所建樹的豐功偉績,将永載史冊。

宋慶齡同志是一顆閃爍着革命光輝的燦爛巨星,永遠放射出美麗耀眼的光芒。今天,我們紀念宋慶齡同志,就要學習她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風範,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萬衆一心、銳意進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勝利而努力奮鬥。

上一篇:朱研

下一篇:馬詩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