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小鲵

安吉小鲵

小鲵科小鲵屬兩栖動物
安吉小鲵,學名:Hynobius amjiensis,是小鲵科小鲵屬的兩栖動物,也是中國的特有物種。[1]分布于浙江等地,多栖息于山頂峽谷間的沼澤地内,其生存的海拔下限為1300米。
    中文名:安吉小鲵 拉丁學名:Hynobius amjiensis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兩栖綱 亞綱: 目:有尾目 亞目:隐鰓鲵亞目 科:小鲵科 亞科:小鲵亞科 族: 屬:小鲵屬 亞屬: 種:安吉小鲵 亞種: 分布區域:中國特有種,僅見于浙江省安吉縣龍王山自然保護區 命名者及年代:Gu,1992 保護級别:(IUCN)2004年ver3.1——極危(CR)

形體特征

體型較大,全長153~166mm,尾長占頭體長的90%以上。體表皮膚光滑。生活時背面暗褐或棕褐色,腹面灰褐色。頭平扁,卵圓形,吻寬圓;鼻孔近吻端,鼻間距等于或小于眼間距;眼背側位,突出呈球狀,瞳孔圓形;無唇褶,頸褶明顯;上下颌具細齒;犁骨齒列“V”形,外枝長度不及内枝之半,内枝後端達眼球後緣,内外枝交角略超出内鼻孔前緣,左右兩内枝後端彼此靠近而不相接。

舌大,橢圓形,幾占滿口腔底部。軀幹粗壯,背中央脊線明顯下凹,腹部略平扁,洩殖肛孔縱裂;體側肋溝13。前肢4指,指序2-3-4-1,後肢5趾,趾序2-3-4-5-1;指趾無角質鞘,無蹼,掌跖突顯著,前後肢貼體相向指趾超越2-3肋溝。

生活習性

安吉小鲵生活在海拔1300m山頂峽谷間的泥炭藓沼澤地,面積28畝左右,四周環山,山高相對海拔50~100m,泥炭藓腐植質厚度1.5m以上,沼澤中分散有面積不到1.2㎡的水坑5個,水深50cm左右。安吉小鲵平時生活于泥炭藓下腐植質層中,産卵季節才進入水坑。幼體在水坑内生長,以多種昆蟲為食,分布于浙江(安吉)。安吉小鲵以蜻蜓幼蟲、小型龍虱、劃蝽、蚯蚓等為食;室内人工喂養可吃蚯蚓、水蚯蚓、黃粉蟲幼蟲、蝌蚪、碎肉等。

繁殖方式

卵生,11月中旬到翌年3月為産卵期,産出一對卵膠囊于靜水坑中,長460~580mm,中段直徑32~37mm,卷曲呈3圈,兩端較細;兩膠囊基端相連并粘附于水生植物上,水中枯枝落葉上,或水底石塊上,遊離端浮于水中;每個卵膠囊含卵47~90粒,在膠囊内排列不規則;卵球形,徑3.5mm,各卵外包以卵膠膜,動物極黑色,植物極灰白色。

種族現狀

1992年,安吉小鲵首次被發現,2004年被列入全球極度瀕危物種,珍稀程度與大熊貓、華南虎、揚子鳄等一樣。但因為物種發現較晚,安吉小鲵的知名度并不高。全球隻有浙江安吉的龍王山發現過安吉小鲵。數萬年來,它們一直生活在這裡,别的地方都沒有,由此而得名。

2011年3月12日,浙江安吉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一條安吉小鲵,還在一個水坑裡發現安吉小鲵産下的卵形成的一堆堆卵囊。

2012年2月,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保護區首次采集到3條小鲵成體和卵帶,經省自然博物館專家陳蒼松鑒定,确是世界“極危物種”安吉小鲵。

保護措施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應進一步采取的保護措施:

①建議列為浙江省重點保護動物名錄。

②建議将安吉小鲵列為龍王山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之一,嚴格控制捕捉。

③組織科研人員深入研究其生物學與生态學,弄清楚分布範圍與數量,以便進一步做好保護工作。

上一篇:短嘴金絲燕

下一篇:蜀柏毒蛾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