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談人生

季羨林談人生

2011年武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學術大師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緣分與命運、做人與處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毀譽、壓力、長壽之道、倫理道德。學術大家季羨林先生結合九十多年的生活體驗,談對人生的感悟。《季羨林談人生》是季羨林百年誕辰精裝圖文紀念版中的一本,是季羨林先生散文之集大成,由武漢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
    書名:季羨林談人生 别名: 作者:季羨林 類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頁數:320 定價: 開本:16開 裝幀:精裝 ISBN:9787543062078 ASIN:B006B2GWNU

書籍簡介

季羨林先生以北人治南(南亞之學)、學成西方而精通東方(東方之學),學問好,人人都知道,散文寫得好,卻容易被忽略,其實他的文章一直伴随着他的學問,是他學問生命的另一種形态。季羨林的散文精髓是“真情”,情感的紐帶把他和環繞着他的人情物事連接了起來,把今時今日和往時往日連接起來,文字再樸實不過,情感再真純不過。他建造的文學寶塔,帶有繁麗多姿的特點,可以說是一種複調散文。鐘敬文如此評介:“浮花浪蕊豈真芳,語樸情醇是正行;我愛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話家常。”再恰當不過。

書籍内容

人生,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永遠也沒有結論的研究課題。不僅平常人可以對此大發感慨,而且大學者們似乎也特别偏愛談人生。本書學術大師季羨林先生結合九十多年的生活體驗,耄耋老人談對人生的感悟。在這裡,你的心靈将因此而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緣分與命運、做人與處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毀譽、壓力、長壽之道、倫理道德……學術大家季羨林先生結合九十多年的生活體驗,談對人生的感悟。

目錄資料

第一部分

生的對立面是死。對于死,我們也基本上是被動的。我們隻有那麼一點主動權,那就是自殺。但是,這點主動權卻是不能随便使用的。除非萬不得已,是決不能使用的。

1、人生

2、再談人生

3、三論人生

4、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第二部分

每個人都争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1、不完滿才是人生

2、世态炎涼

3、走運與倒黴

4、緣分與命運

5、做人與處世

6、牽就與适應

第三部分

如果一個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中,你願意怎樣都行。可我們是處在社會中,這就要講究點人際關系。人必自愛而後人愛之。沒有禮貌是目中無人的一種表現,是自私自利的一種表現,如果這樣的人多了,必然産生與社會不協調的後果。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個人小事而掉以輕心。

1、容忍

2、成功

3、談禮貌

4、知足知不足

第四部分

人類是社會動物。一個人在社會中不可能沒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場搏鬥。在這一場搏鬥中,如果沒有朋友,則形單影隻,鮮有不失敗者。如果有了朋友,則衆志成城,鮮有不勝利者。

1、有為有不為

2、隔膜

3、論恐懼

4、壞人

5、論朋友

6、三思而行(1)

7、三思而行(2)

8、論壓力

9、愛情

10、後記

作者簡介

季羨林教授生于1911年8月,山東省清平縣(今臨清市)人。著名東方學家、梵文學家,中國東方學的奠基人。

1930年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文。1935年赴德國,入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後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

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在德期間發表論文多篇,獲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奠定了先生在國際印度學界的地位。1946年任北京大學教授,主持創辦東方語言文學系,并任系主任長達四十年。

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南亞東南亞研究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研究會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卷副主編、語言卷主編,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德國哥廷根科學院《新疆吐魯番出土佛典的梵文詞典》顧問,冰島大學《吐火羅文與印歐語系研究》顧問,第二、三、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和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

季羨林教授在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等學術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是印度國家文學院名譽院士,伊朗德黑蘭大學榮譽博士,并獲得了印度瓦拉那西(貝那勒斯)梵文大學最高榮譽獎“褒揚獎”和德國哥廷根大學畢業後50年博士在國内外做出傑出貢獻的金獎。

主要著作有《中印文化關系史論集》、《羅摩衍那初探》、《印度古代語言論集》、《糖史》、《吐火羅文譯釋》(英文版);主要譯著有馬克思著《論印度》,《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印度古代大史詩《羅摩衍那》(七卷)以及《沙恭達羅》、《優哩婆濕》、《五卷書》、《家庭中的泰戈爾》等;主編的著作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神州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等。

精彩文摘

1、而且我認為,對于我來說,這個題目也并不難寫。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在人生中已經滾了八十多個春秋了。一天天面對人生,時時刻刻面對人生,讓我這樣一個世故老人來談人生,還有什麼困難呢?豈不是易如反掌嗎?但是,稍微進一步一琢磨,立即出了疑問:什麼叫人生呢?我并不清楚。

2、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衆生中也沒有哪一個人真清楚的。古今中外的哲學家談人生者衆矣。什麼人生意義,又是什麼人生的價值,花樣繁多,撲朔迷離,令人眼花缭亂;然而他們說了些什麼呢?恐怕連他們自己也是越談越糊塗。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3、哲學家的哲學,至矣高矣。但是,恕我大不敬,他們的哲學同吾輩凡人不搭界,讓這些哲學,連同它們的“家”,坐在神聖的殿堂裡去獨現輝煌吧!像我這樣一個凡人,吃飽了飯沒事兒的時候,有時也會想到人生問題。我覺得,我們“人”的“生”,都絕對是被動的。沒有哪一個人能先制定一個誕生計劃,然後再下生,一步步讓計劃實現。隻有一個人是例外,他就是佛祖釋迦牟尼。

4、吾輩凡人的誕生,無一例外,都是被動的,一點主動也沒有。我們糊裡糊塗地降生,糊裡糊塗地成長,有時也會糊裡糊塗地夭折,當然也會糊裡糊塗地壽登耄耋,像我這樣。

5、生的對立面是死。對于死,我們也基本上是被動的。我們隻有那麼一點主動權,那就是自殺。但是,這點主動權卻是不能随便使用的。除非萬不得已,是決不能使用的。

6、我在上面講了那麼些被動,那麼些糊裡糊塗,是不是我個人真正欣賞這一套,贊揚這一套呢?否,否,我決不欣賞和贊揚。我隻是說了一點實話而已。

7、正相反,我倒是覺得,我們在被動中,在糊裡糊塗中,還是能夠有所作為的。我勸人們不妨在吃飽了燕窩魚翅之後,或者在吃糠咽菜之後,或者在卡拉OK、高爾夫之後,問一問自己:你為什麼活着?活着難道就是為了恣睢的享受嗎?難道就是為了忍饑受寒嗎?問了這些簡單的問題之後,會使你頭腦清醒一點,會減少一些糊塗。謂予不信,請嘗試之。

書評

1、以前看過不少“談人生”的文章,但大都“主義”滿天飛,看一會兒就要硬着頭皮了。看季老先生的文字卻非常輕松。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從一個“看慣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間春秋”的“望百老人”筆下徐徐流出,讓人覺得樸素、平實又啟迪無窮。季老先生不說教,他用簡潔的文字贊頌這個社會的美德,直指這個社會的一些問題,講真話。這個樸素的靈魂,從那個出洋留學、回國改良的時代,一步步走到了今天,一走半個多世紀,頭腦依然那麼清醒。

2、“災難并不限于知識分子,人人有一本難念的經。……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但是真正了解其中的意義,對己對人都有好處。對己,可以不煩不躁;對人,可以互相諒解。”這是季老先生在《不完滿才是人生》中表述的一段話。

3、是啊,人生在世,有多少人沒有羨慕過别人呢?或羨慕他人嚣揚跋扈的“權力”,或羨慕他人珠光寶氣的“富足”,或羨慕他人“OK”場上的潇灑自如,或羨慕他人燈紅酒綠的輕松生活,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懂得“平凡的真理”。事實上,“高官”自有他的責任和壓力,“富人”也有他的艱辛和痛苦……隻有我們學會了換位思考,做好自己的事,念好自己的經,幸福才會來臨。否則,一生隻會“這山望見那山高”,一生碌碌,最後卻毫無幸福感。

4、感受了《季羨林談人生》的大師風範,便對他質樸的文字無法忘懷。欣聞季老先生又出了一本《病榻雜記》,便匆匆買了來。讀着同樣質樸的文字,卻憑空生出些其他思緒來。是季老先生那暗青色的封面的文字,陪我度過了一段難捱的時光。讓我在一個睿智、大度、執著的老人面前,感受了一份真實,一份沒有太多修飾、洗練而恒久的文字和人生。

上一篇: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下一篇:财會基礎知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