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市

孝義市

山西省腹地偏西城市
孝義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偏西,呂梁山脈中段東麓,太原盆地西南隅。地理坐标東經111°21′-111°56′,北緯36°56′-37°18′。北與汾陽市毗鄰,西北與中陽縣相依,西與交口縣接壤,南與靈石縣相連,東南與介休市隔汾河相望。孝義市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轄5個街道、7個鎮和5個鄉,市境總面積945.8平方千米,總人口40.15萬人(2012年)。孝義市處于太原經濟圈節點,與汾陽、介休共同構成太原經濟圈次中心。孝義是山西省縣域經濟的排頭兵,是中國百強縣(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生态文明先進市、全國綠化模範市、山西省衛生城市、山西省文明和諧城市、山西省環保模範城市、山西省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22個擴權強縣試點縣(市)之一。2012年2月24日,以山西孝義城市名命名的“孝義艦”列裝南海艦隊。孝義市跻身2013年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質量500強縣市,在榜單中位列第187位。在2014年最新的全國百強縣市排名中,孝義名列第65位。
    中文名:孝義市 外文名:Xiaoyi 别名: 别稱:舊稱永安 所屬地區:中國,山西 下轄地區:兌鎮鎮、陽泉曲鎮、下堡鎮、西辛莊鎮、高陽鎮、梧桐鎮、柱濮鎮、大孝堡鄉、下栅鄉、驿馬鄉、南陽鄉、杜村鄉 面積:948平方千米 人口:429784人(2004年) GDP:15.5億元(1996年) 地理位置:位于呂梁山脈中段東麓,晉中盆地西南隅。 著名景點:臨黃塔、琉璃塔、慈勝寺、永福寺、三皇廟、關帝廟 主要街道:新義街道、中陽樓街道、振興街道 地方特産:石頭餅、包餡石子餅、和糖石子餅、豆面石子餅、核桃 機場: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呂梁大武機場 電話區碼:0358 郵編區碼:032300 火車站:孝西、孝南、白壁關、陽泉曲 行政類别:縣級市 地方方言:山西方言孝義話 車牌代碼:晉J 城市精神:行孝仗義,包容大氣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市長:王建國 市委書記:張旭光(呂梁市委常委) 特産:石頭餅、梧桐山藥、汾州核桃 下轄地區:5個街道、7個鎮、5個鄉 郵編區碼:032300 面積:945.8平方千米 人口:468766(2010年)

基本概況

孝義市位于呂梁地區南端,面積943平方公裡,現轄6鎮12鄉,人口39.99萬。

春秋時晉置瓜衍縣,西漢屬茲氏縣,三國魏,中陽縣設此,西晉永嘉元年并入隰縣,北魏改置永安縣,隋屬西河郡治,唐貞觀元年(627年)以邑人鄭興孝行聞名于朝,敕賜名孝義縣。宋太平興國年間曾一度改稱中陽縣,熙甯五年(1072年)改縣為鎮,元祐元年複置縣,1958年并入介休縣,1961年複置縣。1991年設縣級市。孝義市城區不僅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而且是晉西和陝北的物資集散地和重要的交通樞紐。

地勢西高東低,東部為太原盆地的組成部分,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是主要糧棉産區。中部黃土丘陵,地形破碎,梯田遍布,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西部山地屬呂梁山支脈,主要山峰有龍盤山、鳳凰嶺等,海拔分别為1163米和1365米。境内主要河流有文峪河、磁窯河、下堡河、兌河等。該市屬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10.1度,一月均溫--5.6度,七月均溫23.7度,年均降雨量470毫米,霜凍期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無霜期170天。

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高梁、玉米、谷子、大豆和薯類,另外,荞麥、莜麥、糜子等雜糧也有較大面積的種植。經濟作物主要有核桃、柿子、棉花、油料等。

礦産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鋁、石膏、鐵等,其中以煤炭儲量最大,已探明煤儲量為71億噸,是汾西礦務局主要煤炭開采基地。其次是鋁土礦,是山西鋁廠的礦源基地。主要工業有煤炭、煉鐵、化肥、水泥、農機、塑料、陶瓷、紡織、釀酒、毛皮、玻璃、印刷、食品加工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自元代始,孝義縣曆經裡甲制、區村制、鄉村制、社隊制和鄉鎮制。在曆代政區的交叠更替中,境域面積不斷變化,直至20世紀70年代以後,孝義縣境域一直延續至今。

元代孝義實行裡甲制,其中城内為坊,近城為廂,再分為裡,每裡編制為十甲,依甲征收田賦、攤派徭役。時劃分為23個裡。

明洪武十四年(1381),以110戶為一裡,10戶為一甲;明代劃分為六坊(廂),分轄22個裡,345個村。

清乾隆時分15裡。清光緒六年(1880)實行鄉村制。全縣共有408個行政村,分屬東鄉、南鄉、西南鄉、西北鄉、北鄉、城關鄉6個鄉。

民國8年(1919)實行區村制。全縣共劃分為5個區,43個行政村,357個自然村。民國36年閻錫山推行“兵農合一”暴政,将全縣編為23個鄉,419個編村。

新中國成立後實行區村制,1949年孝義劃分為8個區,分轄88個行政村,405個自然村。同年12月,将郭家掌區轄弓陽鎮和鳳尾兩個行政村(包括弓陽鎮、開府、鳳尾、石闆上、任家灣和申家灣6個自然村)劃歸中陽縣轄。1953年3—6月,進行解放後第一次劃鄉工作,将原1—4區劃為42個鄉。同時随着區村的劃入劃出,孝義縣改劃為8個區,分轄68個鄉,481個自然村。隰縣的大麥郊區8個鄉52個自然村劃歸孝義縣轄,将小虢城等7村劃歸汾陽縣,汾陽縣北辛安村劃屬孝義縣,将萬戶侯村劃歸介休縣。

1956年,全縣合并為33個鄉,靈石縣安生鄉14個自然村劃屬孝義縣轄;1958年合并為16個鄉。1958年9月合并為8個鄉:城關、梧桐、白壁關、兌鎮、後河、下堡、西泉、大麥郊。

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通過《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實行社隊制,8個鄉改為8個人民公社。1958年12月,孝義、靈石二縣并入介休縣。1961年5月,恢複孝義縣,境内劃分為18個人民公社:城關、大孝堡、司馬、白壁關、東許、杜村、兌鎮、南陽、陽泉曲、梧桐、下栅、柱濮、驿馬、西泉、下堡、溫泉、大麥郊、壇索。1971年5月,溫泉、大麥郊、壇索三個人民公社劃歸交口縣。1981年設李家莊人民公社。自此,全縣共有16個人民公社、363個生産大隊、722個生産隊。

1984年7月,實行鄉村制,将16個人民公社改制為16個鄉人民政府。1985年10月,增設城關鎮。

1992年,孝義撤縣設市,全市管轄6個鎮,12個鄉,23個居民委員會,380個村民委員會。1995年,市轄鄉鎮建制有所變更,原司馬鄉、梧桐鄉、柱濮鄉改為鎮,市轄9個鄉9個鎮。1998年6月,撤銷城關鎮,設立新義街道和三賢街道;撤銷城關鄉,設立古城鎮。1999年底,全市轄9個鎮,8個鄉,2個街道辦事處,381個村民委員會,396個自然村。

2001年,撤鄉并鎮,三賢街道并入新義街道,稱新義街道;古城鎮撤銷,轉組為中陽樓街道;司馬鎮撤銷,轉組為振興街道;白壁關鄉和高陽鎮撤并,組建高陽鎮;東許鄉和梧桐鎮撤并,組建梧桐鎮;大孝堡鄉和李家莊鄉撤并,組建大孝堡鄉。至2001年孝義轄3個街道、7個鎮、5個鄉,381個行政村,396個自然村。

2003年,原東許鄉政區從梧桐鎮分出,改為東許辦事處。2008年設立崇文街道。2010年5月15日勝溪湖辦事處成立,截至2011年孝義境域内有新義街道、中陽樓街道、振興街道、崇文街道、勝溪湖辦事處、東許辦事處、兌鎮鎮、陽泉曲鎮、下堡鎮、西辛莊鎮、高陽鎮、梧桐鎮、柱濮鎮、大孝堡鄉、下栅鄉、驿馬鄉、南陽鄉、杜村鄉,共7個鎮、5個鄉、4個街道、2個辦事處、21個居委會、379個行政村。

2013年9月26日,原勝溪湖辦事處和東許辦事處行政合并,成立勝溪湖街道。至此,孝義市下轄5個街道、7個鎮和5個鄉,共計21個社區居委會,379個行政村。

起源追溯

1.史海鈎沉

孝義曆史源遠流長,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便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是山西曆史上置縣最早的地方之一。《左傳·宣公十五年》所記載的晉景公賞士伯以“瓜衍之縣”,即春秋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始置瓜衍縣。

公元前594年,晉國正卿荀林父統帥晉軍主力滅掉赤狄潞氏,徹底平息了狄人的長期威脅,也使晉國疆土拓展到太行山西麓。凱旋之日,晉景公重賞荀林父“狄臣千室”,随之又想起3年前晉楚崤之戰後,荀林父以敗軍之将謝罪“請死”,大夫士會仗義直谏,力保其無罪,這樣才使荀林父免掉死罪,重任中軍将的情景。于是襄公又感激地對士會說:“吾獲狄土,子之功也。當初若不是您的勸谏,我就會失去荀林父,也不會有今天的勝利。”遂将“瓜衍之縣”賞給了士伯。

瓜衍縣的舊址在今孝義市北的虢城村,古代又稱此地為“瓜城”,至今當地百姓還把流經附近的虢義河稱作“瓜衍河”。瓜衍縣是目前史料載中中國最古老的縣名之一,是“縣”從最初的田地劃分單位到居民組織、功臣封地。并向行政區化名稱逐步過渡中的一個地名化石,它影響到秦王朝及後來集權統治形式郡縣制的誕生。難怪餘秋雨說“民族文化中的很多起源性的東西都與山西這塊土地有關。”

2.孝義的由來

孝義由“孝”和“義”兩字合成。之所以取孝義作為縣名,是由當地的鄭興“割股奉母”的純樸孝行,和“義虎救樵夫”(又說:尉遲恭在孝降唐王李世民而義)的美麗故事感動天下,演變而來。

據記載,孝子鄭興,自幼很有志向,終日勤勞耕作,侍奉父母,但家境貧寒。父親去世後,鄭興守孝3年。母親久病不愈,鄭興服侍床前,從不解衣,不離母親半步。母親想吃肉丸湯,鄭興因無錢買肉,于是割下自己的肉煮湯奉母。此事傳開後,人人都為鄭興的孝道所感動。“割股奉親,乃世乏奇事!”。在清乾隆《孝義縣志》中有這樣的記載:“因邑人鄭興孝行聞于朝,遂改名孝義。事見唐李吉甫《元和郡國志》。”

而“義虎救樵夫”則是一樵夫遇險被老虎相救的感人故事。清乾隆《孝義縣志》記錄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說的是明朝有個樵夫砍柴墜入深淵的虎穴中,老虎不僅沒有吃他,反而将他背出山外。樵夫千恩萬謝,與老虎約了個時間在西門外答謝它,到了時日,老虎如期而至,将樵夫送它的東西叼了後離去。

為紀念孝義得名,1380年,孝義市以“割股奉母”和“義虎救樵夫”的曆史典故為題材,于2007年1月1日,落成了兩座大型高粱紅花崗岩雕塑,以此展現孝義的城市形象。

曆史變遷

1.署置更叠

古時中國朝代更叠頻繁,孝義也随着皇朝變更而幾易其署。在春秋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始置瓜衍縣。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該縣屬茲氏縣域,位于茲氏縣南境。

東漢末,南匈奴五部入居離石、中陽等地後,三國曹魏政權遷中陽縣治于今孝義舊城,故置此為中陽縣。西晉永嘉元年(307年)間戰亂後,中陽縣廢,孝義縣境并入隰縣。

北魏時期,今孝義市境成為魏軍抗擊呂梁山區“山胡”侵擾的前沿陣地,魏政權設于今孝義六壁俯,置軍鎮于六壁城,以“防離石諸胡”。有人稱“城有六面”,故六壁。但史料記載:“六壁者,縣所轄貞壁、賈壁、白壁、許壁、柳壁并六壁為六,故名”,“城有六面”實為訛解。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将孝義境從隰城縣分出設立永安縣,縣治在今孝義市舊城。“永安”的命名反映了魏政權祈望平息山胡侵襲,希望社會安定的意願。但到了北魏末的孝昌年間,積聚已久的社會矛盾再次引發了邊鎮暴動和各民族暴動,汾州山胡劉蠡升趁亂稱天子。永安、隰城二縣被“胡賊所破”,二縣治所被迫遷至今臨汾市境。為應付這一混亂局面,魏政權又在六壁故城置建平郡,即今虢城村中置定戎郡,盼望這裡“平”與“定”。

隋統一後,今孝義市境又恢複永安縣舊名,屬西河郡治。

唐貞觀元年(627年),因縣名與涪州的永安縣(今重慶奉節)重名,遂産生更名之議。因鄭興以“孝行聞于朝”,于是唐太宗李世民勒賜改永安縣為孝義縣,改鄭興所居的故裡為“孝義裡”。如此,避免了兩縣的重名,同時也表彰了鄭興的孝德。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曾一度改稱為中陽縣,熙甯五年(1072年)改縣為鎮,不久又複置孝義縣,此後一直沿用孝義兩字。1958年并入介休縣,1961年複置縣。

2.撤縣建市

1992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孝義縣設立孝義市。自此後,孝義的城市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現轄7鎮5鄉4個街道辦事處377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常住人口43.36萬人。孝義市城區不僅是本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且成為晉西、陝北的物資集散地和重要的交通樞紐,昔日的曆史古城,煥發了勃勃生機。

地理狀況

位置

孝義市屬于山西省呂梁市。孝義市位于山西省中部的晉中盆地西南隅,呂梁山脈中段東麓。地理位置介于東經111°21’~111°56’,北緯36°56’~37°18’之間。海拔731~1777米。

孝義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争之地。《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山西名勝志》卷七記載:“瓜城在縣北十裡,本虢城也。相傳晉滅虞虢遷其人于此,乃築城以居之。”又雲:“六壁府在縣西南十五裡,俗以城有六面故名。後魏書太平真君五年讨胡賊于六壁,即此城也。”《續修四庫全書》也記載:“西河有中陽縣,俗名向陽峽,崖險插天,中斷如辟,延袤二十餘裡,為汾石咽吭。漢晉皆置關守之。洪武初置巡簡司。隆慶元年九月十五日,北虜自此入侵。”由此可看出,兵家進軍太原,或揮師中原,孝義是他們繞不過去的門檻和軍需補給的天然糧倉。

地貌

孝義襟呂粱帶汾水,地勢總體呈西高東低。整個地區因地質結構不同而分為西部的山區,中部的丘陵和台塬區,以及東部的平原區。

孝義的西部山區山川壯麗,景色萬千。其山地為石灰岩千石山區,屬呂粱山脈。山頂渾圓,山脊起伏,山坡呈階梯狀,溝谷切割陡峭,地表大部分被灌木覆蓋,主要山峰有龍盤山、鳳凰嶺等,海拔1200~1400米,最高峰薛颉嶺海拔高達1777米,為孝義第一高峰。山區面積為147.64平方公裡,占總面積的15.61%。

中部地區一部分被黃土覆蓋,形成典型的黃土丘陵地貌,溝底基岩出露,丘陵區地形破碎,墚峁相連,重巒疊嶂,梯田遍布。黃土丘陵區面積442.26平方公裡,占總面積的46.76%。中部地區的另一部分由于河溪洪水的切割,被切割為長墚狀台塬地貌。台塬面開闊平坦,地勢呈北東向傾斜,溝谷深切,谷底有溪流,塬面和緩坡面多作為農田,處少數太塬平地可資灌溉以外,大部分耕地為旱田,面積為182.73平方公裡,占總面積的19.32%。

東部為太原盆地的組成部分,地勢平坦,水源豐富,土壤肥沃,灌溉方便,是孝義的主要糧棉産區,該部分面積為173.17平方公裡,占總面積的18.31%。

氣候

孝義市屬暖濕帶大陸性半幹旱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受季風交替影響,風大雨少;夏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影響,多雨炎熱;秋季受冷高壓侵入,溫濕晴朗;冬季受西伯利亞冷高壓控制,寒冷少雪。

孝義市年均氣溫10.1°,氣溫月際變化大,最冷月為1月,平均溫度為-5.6°C,最高月在7月平均溫度為23.7°C,極端高溫可達39.5°C,極端低溫為-22.9°C。年平均日照2640.7小時,日照率為60%,平均太陽輻射總量為147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輻射量71.51千卡/平方厘米。

孝義市年平均降雨量486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降水量由東向西随着地勢的逐步升高而增加。降水以小雨最多,年平均降小雨天數為63天,降中雨天數為9天,降大雨天數僅為3天。年均積雪深度為6.5厘米。全年平均無霜期190天,霜凍期為10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全境内年平均蒸發量E20觀測值為1957.84毫米,折算水體蒸發量為1152.6毫米,年平均僅為62.4毫米。

孝義的風向冬季多為西北風,夏季多為東南風。一年内風力最大的月份為1月。

經濟現狀

商貿流通業

改革開放以來,商貿流通業的建設規模、發展速度、流通主體、流通方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特别是“十五”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大上項目、上大項目、上好項目”,引進了東勝百貨、東鶴家具、肯德基等一批知名品牌商貿流通企業壬通過深入開展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本市商品流通市場環境有了很大改善,商品市場體系基本建立,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流通領域結構明顯優化,流通經濟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一是流通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增強。“十五”期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幅達12%,2006年,本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8億元。商貿流通業已成為第三産業中總量較大、貢獻率較高、拉動力較強的支柱行業。

二是商品市場體系建設明顯加快。随着商品流通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商品流通領域的市場化步伐不斷加快。全市共有各類商業網點4571個,規模以上商場15家,各類商品市場(包括農貿市場、建材市場等)45家,規模以上專業批發市場8家。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批發市場為主導、零售市場為主體的多層次、多類别的商品市場體系;形成了遍布城市、輻射農村的流通網絡和商業網點,為商品流遁提供了重要載體和流通渠道。

三是商品流通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流通方式與業态形式的多樣化發展取得成效。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和大型綜合超市、專業店、專賣店、倉儲商場、購物中心等新型業态已成為本市商業網點發展與建設的重點。電子商務技術得到推廣運用。大部分綜合購物中心、超市、連鎖經營企業建立了銷售網點管理系統,條形碼技術在各類超市得到廣泛運用。發展現代流遁方式,實行企業内部管理電子化的電子商務技木巴基木形成。

房地産業

房地産市場發展迅速,在個人住房消費快速擴張的帶動下,房地産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一是房地産業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比重明顯上升。本市堅持以人為木,多方吸收投資,大力推進和城市化進程。使房地産投資規模有了明顯擴大,增長速度進一步加快,比重明顯上升。

二是商品住宅建設的主體地位得到加強。房地産開發企業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開發投資結構,加大以普通住宅為主的投資力度,使住宅投資占整個房地産開發投資的比重不斷提升,主體地位不斷加強。

三是房地産開發企業整體實力增強。2002年注冊房地産企業1戶,到2006年增長至8個,注冊資金6826萬元。随着房地産企業整體競争意識的提高,一些大的開發企業脫穎而出,顯示出房地産開發企業較強的競争優勢。

四是房地産銷售保持持續旺盛勢頭,價格逐年上漲。随着居民對住房需求的擴大,商品房價格也逐年上漲。特别是2003年,三材價格和各種配套費的上漲,導緻商品房價格上漲速度加快。

五是住房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房地産交易體系逐步形成。随着住宅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本市房地産交易市場體系逐漸形成并日趨完善。建立起商品市場交易中心,開放了二級市場。全方位開放型的房地産市場體系已初步形成并得到發展。

交通運輸業

堅持大辦交通,全市交通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全市鄉村公路總裡程已達1286公裡,擁有各類運輸貨車2120輛,噸位10891.4噸。其中中型貨車959輛、大型貨車679輛、重型貨車2輛。在行業部門的管理下,客貨運市場規範有序、基本穩定。

一是主骨架路網建設初步形成。全市形成了周邊大循環、縱橫大貫通、城鄉網絡化、實現村村通的交通新格局。

二是農村公路建設取得曆史性突被。自2004年市委,市政府狠抓公路交通建設以來,全市縣鄉村公路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極大地提高了農村公路營運能力。同時,全市120輛公交車形成36條固定城鄉客運線路,覆蓋全市16鄉鎮200多個村莊,20萬群衆受益。

三是運輸能力大幅提高。随着車輛的快速更新換代,專用載貨車和20噸以上的重型貨車比重的迅速上升,各類低油耗、大噸位、高速度、造型美觀舒适,具有90年代先進水平的汽車已成為公路運輸的主體。

旅遊業

孝義市目前有7家國内旅行社,全市文物古迹星羅棋布,研究價值很高,觀賞遊覽尚待開發。就曆文文化而言,優勢明顯,但作為旅遊産品,特别是能被旅遊者接受的産品來說,與中國、山西省的文物文化景區相比不能不承認景區的規模小、吸引人、留住人的地方少。

旅遊資源有如下特點:

一是有形旅遊資源賦存較少,缺乏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及自然保護區;市域内文物遍布各個鄉鎮,但總體品位較低,現存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49赴。

二是大化旅遊資源豐富,民間藝術價值突出。雖然有形旅遊資源缺乏,但孝義無形的文化旅遊資源卻極為豐富,民間藝術價值突出。在中國都享有“文化之鄉”、“戲劇之鄉”的美譽,傳統的音樂、舞蹈、戲劇、美術、詩歌及口頭文學等在孝義都得到了傳承和發展,其以皮影、木偶、戲曲獨具特色,是市域内發展最快、影響最大、比較成熟的藝術形式。

三是市區、郊區遊憩設施建設已有一定基礎,孝義市市區是在棄舊城建新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城市建設的起點較高,整體面貌較好;市民休閑遊憨設施有較好基礎,城市綠化覆蓋率為20%,城市主幹道綠化率為100%;市區内有崇義園、鄭興公園和勝溪公園三個公園,有人民廣場、世紀廣場和府前廣場三處廣場,目前正在建設的勝溪湖生态公園,也将為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農村服務業

農村服務業發展很快,但服務業收入占農民收入的比例仍然較低。農村服務業主要集中在飲食業、商業和勞務輸出業上。飲食業和商業是傳統的低水平的服務業,它們對整個經濟的帶動能力是有限的。目前本市的農業園區的迅速發展帶動了當地農村服務業的發展,為農村服務創造了新的市場需求。當前農民從事服務業的活動大都是自已組織,随意性很大,不利于規模化經營、節約化發展,無法形成區域優勢和産業優勢。

科技信息服務業

科技信息系統初步建立和完善,全市政府工作部門和直屬機構大都設立了專門信息機構,辦有信息刊物50餘種。

形成了包括政務、計劃、經濟貿易、統計調查、财政金融、物資商品、稅務公安、科技教育、工業城建、利用外資、鐵路運營、交通郵電、物價市場等專業和綜合的信息管理體系,形成了一個縱橫交錯、覆蓋全市的立體交又信息系統,這些系統為政府部門宏觀經濟決策和宏觀經濟調控提供監測、預測、政策模拟分析和重大經濟問疑、熱點問題研究的信息咨詢服務,形成了信息的定期上報、彙總、采用、公布制度,使各級信息機構及時了解政府的需求、檢查對比提供信息的時數和價值,形成了信息機構與政府決策部門相互促進的供需格局。從而起到了支持宏觀決策和引導微觀經濟活動的作用,日漸顯示出政府信息機構的官方、半官方性質的優勢和對整人信息服務業的主導、推動作用。

社區服務業

有社區24個,社區服務在社區建設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緊緊圍繞建設餓信孝義、平安孝義、和諧孝義的目标,以政府推動為主導,以服務居民群衆為重點,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為核心,全面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形式,努力推進社區服務向縱深發展,使全市社區服務工作呈現出服務對象社會化、服務項目多樣化、服務活動經常化、服務手段人性化的新氣象。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社區服務的範圍和内容得到拓展。社區服務的項目和内容已基本覆蓋了居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領域,社區衛生、社區文化、社區環境、社區治安、社區保障等服務項目基本展開,社區居民需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滿足。

二是服務設施和網絡初具規模。截至2006年底,有社區24個,社區居委會辦公經費每年5000元,已建成社區服務中心11個,便民利民網點50餘個,老年活動之家24個,初步形成了市、街道、社區三級社區服務網絡。

三是社區服務的方式和方法不斷改進。在社區配備了計劃生育、衛生保潔、社會治安等協管員,有的社區還建立了陽光超市等扶貧幫困載體,積極為社區困難群體排憂解難。

金融保險業

本市有人行、建行、信用聯社、農行、農發行、郵政政儲、工商銀行、中行等金融機構8家,營業網點58個。截止2006年底,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39.38億元,各項儲蓄存款餘額101.78億元。各家金融機構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積極組織存款,增加信貸資金來源,增加貸款投放額度,不斷加大對市域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

本市現有保險單位8家,其中,壽險公司2家:孝義人壽保險公司和新華人壽保險公司呂梁中心支公司;财産保險公司1家:孝義市财産保險公司;财産保險代理處5家:太平洋保險公司、平安财産保險公司、大地财産保險公司、永安财産保險公司、太平财産保險公司,保險營銷人員約600餘人。其中孝義市人壽保險公司經營業績最好,在山西省縣域公司排名第一,2006年保費收入達1.3億元,理賠支出為925萬元。新華人壽保險公司呂梁中心支公司于2006年成立,全年保費收入1800萬元,理賠支出已4萬元。孝義财産保險公司2006年度保費總收入4090萬元,理賠支出1338萬元。

現代物流業

區位優越,基礎設施完善。城區距北京800公裡,至太原200公裡,處于汾陽、介休、平遙等城市群的中心位置。全市交通極為便利,物流快捷,運輸成本低,以公路、鐵路為主體的綜合運輸體系基本形成。2006年全市社會消費晶零售總額已達2.8億元,其中也蘊含着極大的物流需求。物流企業大都屬于自發組織狀态,規模小,零散經營。在發展趨勢上,現有的物流企業都以傳統貨物運輸為主,科技含量低、效率低、成本高。

文化體育會展業

堅持“文化興市”戰略,大力發展文化産業,圍繞皮影、皮偶、碗碗腔等優秀傳統文化藝術,保護與開發結合,繼承與創新并重,逐步走出一條政府扶持引導、文化部門參與、民間資本興辦的文化産業興市路子。在演出業、音像業、娛樂業、培訓業、藝術品業、影視廣告業等行業均取得了顯著成效。大型廣場舞蹈劇“勝溪春潮”獲中國金獎。與台灣山水娛樂有限公司、完形影視有限公司合資建設中國首座“皮影木偶影視基地”,為皮影、木偶藝術進軍影視領域創造了良好條件。

高度重視體育事業發展,投資3000餘萬元高标準建設了體育館,組建了市羽毛球協會、乒乓球協會等體育活動組織,定期舉辦各種規模的比賽活動,成功舉辦了“山西省第22屆傳統武術錦标賽及武術散打擂台賽”,2007年又成功申辦了“山西省第六屆農民運動會”,于2007年9月20日召開。會展業發展态勢良好,無論展會數量還是規模都有較大增長。多次在“綠色家裝節”“三皇文化節”等節日,舉辦家裝、書畫等大型展覽。此外,多次組團赴太原、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參加“招才引智大會”“投資貿易洽淡會”等,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資源禀賦

土地資源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山西名勝志》卷七記載,孝義有“土地沃饒,有西河之美者”的美譽。全市境域國土總面積為945.8平方公裡。宜耕面積6.977萬公頃,宜林面積10159萬公頃,墾殖指數較高。實有耕地面積3.376萬公頃,占總面積的35.6%,其中:水澆地面積10233萬公頃,占耕地面積的36.5%;旱地面積2.143萬公頃,占耕地面積的63.5%。現有牧草地4000公頃,占總面積的4.2%,其中:天然草地3867公頃,人工草地133公頃。孝義的主要糧食和經濟作物品種有小麥、玉米、高粱、谷子、豆類、棉花、油料、各種瓜菜等二三十種。

根據土壤的肥力等級,孝義市的土地資源分為七個等級。高肥型土壤土地主要分布于孝義的東部的洪積平原地區,面積為86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02%,該類土地,地面平坦,土層深厚,灌溉便利,肥力較高,制約因素極少,是孝義的高産農田。二等土地面積為1363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5.93%,該土地質量較好,但土壤養分不足,灌溉不力,土體易旱偏黏。其中中肥型土地分布在西部季節性的河流和一級階地,洪積平原的下部和一級階地的較高地帶,面積為3894公頃,這類土地土質适中,構造良好。易旱性土地分布于汾河西岸的二級階地,台塬區面和丘陵區的河谷地帶,面積為1014公頃,這類土質較疏松,抗旱能力差,易受幹旱威脅,養分含量一般。

偏黏型土地主要分布于洪積平原的下部和一級階地較高處,面積為103公頃,該類土質偏黏,上旱下澇,可耕性差肥力一般,但保肥能力較強。三等土地面積為5144公頃,占土地面積的6.01%,主要有漏砂型、偏砂型和輕鹽型。四等土地面積為42077公頃,占土地面積的49.14%,分為幹旱型、中蝕型和中鹽型土質。五等土地面積為3258公頃,占土地面積3.81%,分為砂型和重鹽型兩種土質。六等土地面積為17282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20.18%,主要有薄層型、重蝕型和粗骨型土質。七等土地面積335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91%,這類土地土質極差,難以利用。

因為有不同條件的土壤,所以孝義糧食作物和林木有很多種,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是孝義人勤勞和聰慧的體現,在這片土地上種下的不僅是可收獲的果實,更是孝義人不斷進步的腳印。

水資源

據2004年山西省第二次水資源普查,孝義市水資源總量為5991萬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為140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2763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4701萬立方米,重複計算量為1473萬立方米。屬于中國水資源匮乏省份中的嚴重缺水縣(市)之一。

目前全市有中小型水庫9座,總庫容5180萬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676平方公裡,占總面積的71%。其中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庫建在孝河中遊,即張家莊水庫,該庫可供水量為1000萬立方米。

據史書記載,古時孝義人就懂得興修水利,廣挖水渠。盡管位于十年九旱的呂梁山區,多是季節性河流,然而孝義人卻可以一年四季不缺水,是遠近聞名的富庶之地。但是,今年來随着孝義工礦用水和城鄉居民用水量的持續增加,供水矛盾日益突出,水資源也面臨嚴重威脅。

礦産資源

孝義素有“三晉寶地”之稱,礦産資源豐富,品種較多,分布集中,地質條件好,便于開采。孝義的礦産資源尤以煤、鋁為最,是中國第一批50個和山西省35個重點産煤地之一,也是國家鋁工業的主要開發基地。

(1)孝義境内的煤炭資源是霍西煤田的重要組成部分,儲煤面積為783.5平方公裡,占境域總面積的82.8%。探明的地質儲量為71億噸,遠景儲量90億噸。孝義煤炭的煤種以焦煤為主,兼有肥煤和瘦煤,其中:焦煤儲量為25.64億噸(其中柳灣煤礦4.07億噸;水峪煤礦3.18億噸;高陽煤礦1.27億噸;宜興井田3.05億噸;白壁關井田3.46億噸),約占總儲量的36.1%;肥煤儲量10.39億噸,約占總儲量的14.6%;瘦煤儲量為13.76億噸,約占總儲量的19.4%。另外與孝義市相鄰的離柳礦區焦煤儲量為70.38億噸。孝義市的煤炭儲量豐富,埋藏較淺,煤層穩定,品種齊全,煤質較好,易于開采。

全市儲煤面積劃分為高陽、水峪、柳灣、白壁關、交子裡、興躍六大井田。多數資源被省市企業劃走,為國家做出貢獻,因此人們稱之為“資源富市,開采窮市”。其中汾西礦業集團三大礦及其規劃區井田面積435.96平方公裡,占全市儲煤面積的55.6%;地質儲量53.82億噸,占全市探明儲量的76.2%。呂梁市屬兌鎮煤礦井田面積12.4平方公裡,占全市儲煤面積的1.6%;地質儲量1.75億噸,占全市探明儲量的2.5%。劃給孝義地方開采的7個小區,累計規劃面積335.14平方公裡,占全市探明儲量的42.8%;地質儲量15.09億噸,占全市地質儲量的21.03%。

孝義市境内含煤地層主要是石炭系上統太原組和二疊系下統山西組。地層總厚度約149米,煤層平均總厚度11米,含煤系數8%,共含11煤層。其中山西組煤層厚約55米,岩性為灰白色砂岩、粉砂岩及砂質頁岩互層,其中部的1、2、3号為主要可開采煤層,并以2号煤層為主;4和5号煤層不穩定或比較穩定,為局部可采層;在高陽、白壁關發育較好,穩定可開采。太原組煤層厚約85米,岩性為灰色砂岩、灰黑色頁岩及3-4層灰岩互層,其下部9、10、11号煤層全部穩定可開采,且以10号煤層為主。在高陽、柳灣、交子裡、水峪一帶的這3層煤合并稱丈八煤,總厚度達5-6米,上部4、5号煤層為局部可開采煤層,且不穩定。

這些含煤地層,向東西兩側及向南,主要可采煤層的層數及煤層的厚度均有顯著變化。在汾孝礦區的西部柳灣、西辛莊一帶,山西組的2号煤層變為局部可采。太原組的9、10、11号煤層,層位與厚度較穩定,但10和11号煤層常合并為一層煤層。

孝義市境内的煤質分布規律是橫向上南肥北瘦,縱向上随埋深的加厚,變質程度逐步加深,南部及西部多為肥煤,向北、東北則逐漸變為焦煤和瘦煤。太原組煤層的含硫量高于山西組。全硫含量中以有機硫最多,硫酸鹽硫次之,黃鐵硫最少。

孝義境内的煤層地質構造比較簡單,除白壁關井田一帶煤層埋藏超過600米外,一般埋深都在150-350米之間,主要煤層賦存穩定,傾角平緩,較易開采。

(2)鋁土是孝義市的另一個優勢礦産資源,主要分布于孝義的西部山區,埋藏面積約100平方公裡。這裡的鋁土從質和量上均在中國乃至亞洲占有重要地位。中國最大的鋁廠——河津鋁廠的礦石基地就在孝義。目前已探明保有儲量2.6億噸,其中工業可采量為8800萬噸,儲量約占中國總儲量的20%,占山西省總儲量的41%,占呂梁市儲量的74%。孝義的鋁土資源具有地質構造簡單,礦體規模大,埋藏淺,産狀平緩,質量上乘,層位穩定,厚度較大,資源集中,極易開采,含鋁量高等特點,因此适合大規模開采。

依據礦産部門實驗分析,孝義的鋁礦含鋁量高達74%,其中Al2O3含量為45%-80%,SiO2含量10%-5%,鋁矽比為4:5.92,其他成分很低,有害成分均未超過工業要求,有着較大的開采價值。

孝義境内的鋁土礦賦存于石炭系中統本溪組下部的鐵鋁層中,礦床成因類型均屬奧陶系灰岩沉積礦床。含礦岩系自下而上為山西式鐵礦層或含鐵質黏土岩層、鋁土礦層、硬質黏土層、黏土頁岩或砂質頁岩夾煤層。礦體呈層狀、似層狀、透鏡狀,産于鋁土頁岩、黏土岩層,與頂狄界線清楚。鋁資源礦體規模較大,單礦體長度在1000米以上,寬400-1000米,大部分礦體厚2-5米,最厚可達十餘米。

(3)孝義境内鐵礦石屬沉積型,類型單一,通常稱為“山西式鐵礦”,即“窩子礦”。這些鐵礦石主要賦存于石炭系中統本溪組地層内,其分布大體與鋁礦相當。目前有礦床8處,累計探明儲量1964.3萬噸,其中:85%的含量集中在西河底礦區,礦石品位在31%-60%之間。

(4)耐火黏土賦存于石炭系中統本溪組地層下部的鋁土礦層之上或體間,與鋁土礦相依共生。現已探明的儲量約8895.3萬噸,主要成分是高嶺石,其含量在30%-70%之間,耐火度在1730°C-1770°C之間。耐火黏土與鋁土同賦存于一個含礦層中,其連續性優于鋁土礦層,其厚度與鋁土礦層關系密切,當鋁土礦層達到工業要求時,耐火粘土礦層變薄,鋁土礦矽比小于2.6,Al2O3含量小于30%,Fe2O3含量瀕于3.5%時耐火黏土層變厚。

(5)石灰岩。孝義西北部地區蘊藏着十分豐富的石灰岩資源,面積約120平方公裡。遠景儲量210億噸,能用儲量60億噸,已探明儲量3608.5億噸,塊段平均品位一般在54%以上。孝義市的石灰岩主要賦存地層為峰峰組和馬家溝組二段。峰峰組以緻密狀和豹皮狀石灰岩礦層為主,分布面積20平方公裡,平均厚度20米,遠景儲量約10億噸,礦石中的CaO含量為51.02%-53.4%,是一種優質石灰岩礦石。目前,石灰岩礦産資源僅有少量開采。

除以上各類礦産資源外,孝義還蘊藏豐富的石膏、硫鐵礦、瓷土、紫砂工藝黏土、紅色黏土、高嶺土、飾面石材等其他礦産,這些礦産尚待開發利用。

孝義的林業資源也較豐富,全市林地覆蓋率為14.8%,其中經濟林9933公頃,主要有核桃、柿子、蘋果、花椒、紅棗、葡萄等十餘種。其中“中華核桃王”堪稱中國之最,被譽為“核桃之鄉”。

交通

孝義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公路、鐵路四通八達。距省會城市太原120公裡。境内38公裡的南同蒲公鐵路介西支線直插腹地,貫穿東西;33公裡的孝柳鐵路向西延伸,直抵黃河。大運高速公路、太軍高速公路從南北兩側擦境而過。孝義的主幹公路—南北縱貫的汾介一級公路和東西橫穿的孝午公路、與307和108國道、市鄉油路、鄉村公路,構成了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公路通車裡程達1288公裡。

便利的交通使孝義市成為晉秦物流要道和晉西運輸樞紐,是呂梁和陝北等地區的物資集散中心。因此,孝義着實是古老文明和現代繁華的聚彙之地,是鑲嵌在三晉大地上的一顆明珠。

旅遊景點

臨黃塔

臨黃塔,又名“釋迦牟尼文佛舍利寶塔”,是山西六座阿育王塔之一。其座落于大孝堡村東律宗舍利寺外院。據清康熙四十四(1705)碑記所載:該塔初創于隋開皇四年(584),後又于隋大業三年(607)、唐貞觀六年(632)、宋景佑二年(1035)、明永樂二年(1404)進行過四次大的修繕活動。據民國25年(1936塔舍利律院千華戒壇同戒錄》所記:清雍正十年(1732),住持了禅感司十二因緣經義,重新慧訓塔式,遂募次重建,即成今存造型。臨黃塔為樓閣式實心磚塔。平面八角,上下七層,總高18米。其形制上細下粗,造型奇特。一層塔身高3米,磨磚對縫,平整無隙,檐部各轉角處,砌有垂蓮花柱,花闆磚雕。二至七層的檐部結構和第一層基本相同。檐下八面均為13朵螞蚱頭拱,且無補間鋪作,二至六層各面,均嵌鑲磚雕邊框與磚雕楷書。其字樣從二層始,逐層分别為“釋迦牟尼文佛舍利寶塔”、“佛日增輝”、“法輪轉”、“直沖霄漢”、“佛制底”、“宰諸波”。第七層砌繡球眼磚雕,塔頂用橘紅色卷雲紋琉璃脊瓦貼砌。中蓮花座上安一珠狀物,傳說夜間可放光。臨黃塔曾為孝義十四景之一;墨客譽稱“舍利流光”。1963年曾被公布為山西省重點文物身已發生明顯傾斜。現市政府已組織開始修複,曆時三年。

琉璃塔

琉璃塔座落于三多村貓兒山寂照寺正殿院内。明萬四十一年(1613)制造。塔呈現樓閣式,磚基琉璃身,上細下粗,八角柱體。東塔五層,高6.24米.西塔四層,高5.79米。各檐部為橘紅色,餘處呈深、淡綠色。一二層檐下,皆用七踩翹品字鬥拱。每面兩朵補間鋪作。三層以上,改為五踩二翹品字鬥拱。每面減為一朵補間鋪作。東塔一層正北面,豎式正書“萬曆歲次癸醜年甾夏望日造”字樣。其餘七面列其時各村糾首姓名。西塔一層西北面剝蝕無字,其餘七面書布施人姓名。從第二層以上,每層八面有八個佛龛,龛中佛像于“文化大革命”時俱被砸挖。雙塔頂部、基座受花、覆缽、露盤完好,惟寶珠裝飾物遺缺。該塔塔基為磚砌體,直徑1米,高1.4米,束腰處每面鑲嵌一花草圖案磚雕,轉角處為竹節圖案磚雕。現在博物館收藏。

圪卓頭關帝廟樂樓

該樂樓位于圪卓頭村關帝廟院内,座南面北,卷棚頂式,面闊13.5米,深8.5米,基高1.3米。一對石刻方形檐柱高6米、寬0.4米。柱的下面陰刻明末傅青主真迹對聯一幅:“曲是曲也,人情越曲越折,戲豈戲乎,戲推物理越戲越真”。石柱外側線刻二十四賢孝圖。石柱内側又線刻爐瓶八股,道教八仙像。該樂樓始建清道光十三年(1833),1963年曾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下魏底龍天廟樂樓

該樂樓位于下魏底龍天廟院内。其座南向北,面對大殿,卷棚頂式,面闊10.2米,進深7.5米,基高1.7米.。據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重修天龍廟碑記》所載:其為金大定年間(1162—1189)建築,後又經清康熙八年(1669)、清鹹豐三年(1853)等數次修葺改建。目下該樓保存着清鹹豐十年(1860)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期間,汾州“萬福園”、“四成園”、“天樂園”,平遙“雙和班”,介休“聚盛園”,孝義“忠和園”等9個戲班的演出題壁。這些文字簡略地記載了其時劇目、班主、藝名等内容,是今日研究本縣戲劇不可多得的珍貴曆史資料。

桃樹溝關帝廟影戲台

該台座落于桃樹溝關帝廟山門外10之處,為皮影演出的專用舞台。其座南向北,拱型窯洞外加出檐而成的丁字形建築。面闊6.48米,進深7.7米,窯頂座一間硬山式小殿,内祀觀音。台後窯洞,據說為影劇院工住宿之處。據現存碑記所載,該影戲台初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後于清乾隆、嘉慶間有過兩次小的維修活動。

馬術嶺關帝廟影戲台

該戲台座落于馬術嶺關帝廟山門外五丈外,為皮影劇院演出的專用舞台。其坐西向東,磚木結構,卷棚頂式,面闊4.3米,進深3.8米,台基高1.7米,據現存碑記載,該台初建于清嘉慶七年(1802),現存實體為光緒十六年(1890)重修之物。

神福村觀音堂木偶戲台

該台座落于神福村觀音堂山門外10米許處,屬既可演木偶,也能演皮影的兩用小戲台。其座南向北,磚木結構,卷棚頂式,面闊6.37米,進深5.22米。據傳初建于清道光年間,後于清光緒年間、民間年間有過兩次維修。

報國亭

抗日戰争中,石像村先後有108人參加抗日部隊,19人犧牲于反法西斯戰場。為表彰該村人民的曆史性豐功偉績,孝義縣人民政府于抗日戰争勝利四十周年的1985年9月,在石像村南山建紀念亭一座,命名為“報國亭”。報國亭鋼木結構,四柱單檐八角,中立紀念碑一通。碑陽文字:上款隸書“抗戰初期孝義縣抗日民主政府曾獎石像錦旗并命名光榮稱号”,中款楷書五個大字“抗日模範村”,下款楷書“1973年期間中共孝義縣委書記梁占祥書”。碑陰為孝義縣人民政府建亭志記。

慈勝寺

慈勝寺,又名法性禅院(金泰和七年敕賜),位于蘇家莊西北隅。初建于金天會九年(1131),明中葉遷址北移。清康熙、乾隆、嘉慶、同治年間都曾進行過和度不同的擴建成和修葺。該寺建築計有:釋迦正殿三間:内為拱型無梁,外形硬山頂式;東西偏殿各四間:皆為拱型窯洞庭湖;天王前殿三間,亦為拱型窯洞,頂部建有鐘、鼓二樓。因正殿内現存明代彩塑佛像11尊,殿頂為明代琉璃脊獸,1963年,被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福寺

永福寺位于東董屯東北一角,座北面南,現存實體為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重建。寺分内外兩院。外院為僧舍,内院為佛殿。正殿面闊12米,進深7米,高8.5米,磚木結構,懸山頂式。内祀華嚴三聖。東本偏殿三間,每間面闊4米,進深6米,高6米,磚木結構,硬山頂式。内祀觀音、彌勒,各殿塑像于60年代全部砸毀。永福寺初建于唐,名“廣法寺”。宋慶曆八年(1048)北宋名臣文豢博奉敕改稱“永福忠教院”,并置大藏佛,成為基族人守護文氏先茔(文彥博曾祖墳墓)的家廟。

三皇廟

三皇廟位于賈家莊村南,初建于明萬曆時期,清乾隆七年(1742),道光九年(1829),民國10年(1921)曾進行三次較大的修複和擴建。該廟座西向東,分前、後兩院。主要建築計有:三皇殿為硬山頂式,面闊10.8米,進深10.3米,樂樓為卷棚頂式,面闊11.2米,進深7.35米,台高1.7米。山門為懸山頂式,雕垂蓮花柱。門前有22級青石台階,階側有直徑32厘米翠柏四棵。據傳:三皇殿内,曾有明代2米高彩塑14尊。三皇(伏羲、神農、黃帝)居中,十大名醫(岐伯、雷公、張仲景等)和一尊三眼神醫分列兩旁。殿内壁畫工筆重彩,手法樸實、流暢,據說為民國初年作品。其内容為十名醫診脈、手術、采藥、煉丹、著書等行醫活動。經“文化大革命”塑像皆毀,惟壁畫保存尚好。

龍天廟

龍天廟位于垣頭村東北隅,座北面南,為清鹹豐三年(1853)所建。其龍天大殿面闊15米,進深8米,出檐2.5米,内制拱型無梁,外形硬山頂式。殿内中龛塑像,“文化大革命”初搬砸,東西兩龛塑像十尊(身高1~1.8米不等)沿存且完整。東西殿繪畫各10平方米,内容為出巡、回宮的威儀場景。鐘鼓二樓置于廟門東西兩側,下為拱型窯洞,上為卷棚頂式。

關帝廟

關帝廟位于嶺北村南門外,創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清同治十年(1871),河水沖毀。次年重建。民國4年(1915)再度維修。大殿為拱型無梁,歇山頂式,面闊12米,進深7米,出檐2.5米,檐下為一頭三升鬥拱。殿内塑像9尊:分别為關帝、周倉、關平、财神、河神、園神、黏蟲神、龍王、馬王。目前除黏蟲神塑像毀壞外,餘則皆完好無損。過廳式廟門兩側各建有鐘、鼓樓一座。廊房6間,分别于廟院東西。關帝廟是目前全縣保存最好的唯一廟宇,其泥塑神反映了本境民間多神崇拜觀念。

天齊廟大殿

天齊廟大殿為中王屯天齊廟毀破後的唯一殘留建築,其座北朝南,面闊25米,進深12米,通高18米,磚木結構,懸山頂式,殿頂鋪砌琉璃脊瓦,檐下為單翹重昂鬥拱,其形體之高大寬闊為境内曆代建築所少。殿内列四根撐柱(直徑70厘米)。上盤四條極富動感,活突如生的泥塑盤龍。這一建築裝飾更為境内曆代建築裝飾所未見。殿内塑像20尊,身高皆在一丈以外,1958年“破除迷信”時,全部被村人搗毀。

墓葬

張家莊漢墓群

該墓群位于張家莊村北200米處。墓圹24座。中有一大墓冢(高7米,直徑40米)曆代傳稱為“魏文侯墓”。1959年,開工興建的介西鐵路需穿越墓群腹地,山西考古所同縣文化館共同進行了為期兩月的發掘。其墓室有長方形豎穴(18座)、長方形洞室(4座)、磚砌複室(2座)三種。所謂“魏文侯”墓實為漢代貴族墓。根據墓室的形制和對陪葬物的考證,該墓群基本屬漢代(西漢早期至東漢末或魏晉初期)圹叢。“魏文侯”墓被盜。主要陪葬品有下列12種:

陶壺:(三件)灰色,高22厘米,口徑11厘米,腹徑15厘米,底徑12厘米,戰國制品。

陶瓶:長頸,圓足,灰色,高33厘米,口徑6厘米,腹徑21.5厘米,底徑16厘米,漢代制品。

陶鼎:三足,無耳,羊頭形蓋。高14厘米,口徑10.5厘米,腹徑18厘米,足高6厘米,漢代制品。

陶罐:灰色,高31厘米,口徑12厘米,腹徑45厘米,底徑20厘米,漢代制品。

筒瓦:灰色,粗繩紡,長38厘米,寬15厘米,漢代制品。

彩繪陶壺:灰黑色,高5厘米,長8厘米,漢代制品。

銅鴨子:高39厘米,寬16厘米,漢代制品。

銅燈:高87厘米,口徑11厘米,漢代制品。

錫硯:長22厘米,寬20厘米,高6.3厘米,漢代制品。

銅機弩:一具,漢代制品。

銅鼎:(二隻)三足帶蓋,高16厘米,口徑16厘米,漢代制品。

太陽燈:圓形弧底,檀木雕刻,直徑40.5厘米,圓形框邊3厘米,飾半浮雕五福和雲紋。漢代制品。

下吐京金墓

該墓位于下吐京村西。1959年修築介西鐵路時發現,省考古所同縣文化館共同發掘。墓系平面、八角、仿木結構的磚砌單室。墓頂用彩繪的磚雕飛檐、滴水、鬥拱……叠澀構築。墓壁南壁做墓門外,其餘各壁均磚雕貴族生活内容。該磚雕塑技法特殊,人物與壁磚分雕,最後用榫頭與卯眼銜接。墓門右側記有建墓日期:“大金承安三年(1198)”,墓主不詳。墓室已被盜。所掘葬物有:

陶樓舍:灰褐色,圓形尖頂,形如帳篷,高66厘米,腹徑45厘米,底徑49厘米,金代制品。

八卦陶鼎:灰色,三足,帶蓋,雙耳,雙柄。通高55厘米,口徑24厘米,腹徑27厘米。蓋飾蹲式麒麟。束頸處飾凸形卦名勝。雙耳中空,周飾壽字花紋。俯獸三足高13厘米。周身為勾邊雷紋及少許草紋。金代制品。

磚雕:人物16個,狗1隻,貓2隻,鬥拱滴水80塊,金代制品。

梁家莊元墓

該墓位于梁家莊村北,1959年修築介西鐵路時發現,省考古所同縣文化館共同發掘。墓為磚砌音室外,坐南向北,平面八角。各角均墨刷柱形。額枋為磚雕鬥拱。墓壁均飾以彩繪。墓主不詳。據遺骨分析,為一夫二婦合葬。墓内陪葬物很少,全為瓷器。

黑釉雙虎頭瓷枕:宋品,長25厘米,寬15厘米,高12厘米。

青瓷碗:宋品,高88厘米,口徑19.5厘米,為鈞窯型瓷。

藍釉小碟:宋品,,飾天鵝紋,高21厘米,口徑13厘米。

白釉小碟:宋品,飾菊花紡,高3厘米,口徑12.7厘米。

豆青釉小碗:宋品,高2.7厘米,口徑8.8厘米。

白瓷小碗:宋品,飾水波紋,高4厘米,口徑10.4厘米。

黑釉瓷瓶:元制品,長頸,小口,高33厘米,口徑6厘米,腥徑18厘米,圓足徑9厘米。

新城三賢墓

三賢墓位于新縣城三賢路。原有三冢,曆代相傳為戰國時西河名儒蔔子夏、段幹木、田子芳墓圹。1980年省考古所同縣文化館發掘其中三冢(中位和東側),證明系東漢單室磚墓。墓主不詳。葬物早已被盜。餘物多破碎,較完整者有四件。

龍柄陶瓢:灰褐色,高9厘米,口徑21厘米,漢代制品。

圓陶盤:灰色,高2厘米,直徑38.5厘米,東漢制品。

石規:圓形,細綠砂石磨制,厚1厘米,直徑14厘米,東漢初期制品。

石燈台:圓形,白色石英石雕,厚6厘米,直徑14厘米,東漢初期制品。

義西路東漢墓

義西路為新縣城西區南北主街。1985年呂梁行署駐孝義棉麻公司于路東興建倉庫時發現磚砌單室漢墓一座。縣博物館及時進行清理。墓室頂部有2尺見方破洞,為早年盜墓迹象。掘獲陪葬品11件。

陶井

灰色,高30厘米,口徑16厘米,底徑14.5厘米,東漢前制品。

陶甕

灰黑色高43厘米,口徑16厘米,腹徑40厘米,底徑21厘米,肩部和腹産分别呈細橫繩紋,東漢制品。

泥俑(九件二式)一式三件為女立俑。高13厘米,其瓜子臉,高鼻梁,眉、眼均着黑色,頭盤髻并插簪。脖頸銷長。身着黑底紅花長衣,對襟開于背後,窄袖翻口,下襟飾紅邊,腰部纏紅帶,兩帶頭垂于左下方。

一式六件為婦女跪俑(五件殘破,複原一件),其高9厘米。面部形象與立俑基本相同。惟前額繪有皺紋。跪俑身着黑衣,兩腳相并,雙手相合置于胸前。

新義東街戰國墓

新義東街為新縣城東西大街東段。1985年孝柳鐵路局指揮于路南修建辦公設施時發現戰國墓一座。墓為長方形豎穴。縣博物館發掘,整理葬品下:

陶蓋豆:(三件)圓形蓋,灰褐色,高22厘米,直徑7厘米,腹徑18厘米,圓足直徑10.5厘米,戰國早期制品。

陶豆:灰褐色,高10厘米,口徑15厘米,圓足直徑9厘米,戰國早期品。

陶鬲:灰褐色,足高1.5厘米,通高12厘米,口徑10.5厘米,腹徑直11.5厘米,戰國早期制品。

陶甑:灰褐色,高8厘米,口徑26.5厘米,底徑6.5厘米,戰國早期制品。

陶:灰褐色,口徑桃形,高6.5厘米,腹徑13.5厘米,底徑75厘米,戰國早期制品。

陶盤:灰褐色,和陶為一套洗手用具。高壓4厘米,口徑16厘米,底徑8厘米。

陶壺:肩部有一周鋸齒紋,高18.5厘米,口徑13厘米,腹徑16.5厘米,底徑8厘米。

大陶盂:灰褐色,高8.5厘米,口徑21.5厘米,底7厘米,戰國早期制品。

小陶盂:(2件)灰褐色,23.5厘米,口徑11厘米,底10厘米,戰國早期制品。

魏王墓

魏王墓(境人俗稱,詳情無考)位于居義村北300米處。地表建築一地墓冢基本攤平。現呈1米,直徑8米,周長30米的緩坡式高地地形狀。

龐涓墓

龐涓墓位于後巴溝山上。墓冢3米,直徑5米。清乾隆《孝義縣志》:言其為漢墓。

郭巨墓

郭英巨墓位于青義村村南。冢高3米,直徑5米。清乾隆《孝義縣志》:言其為漢墓。

趙景肅墓

趙景肅(谥号)名昌言,字仲谟。宋太宗時進士。官樞密副使。卒任吏部尚書。其墓位于趙家莊村北。全墳面積0.67公頃。

文氏先茔

該墓位于東董屯村北。為北宋文彥博祖周國公與郭、霍、武三氏合葬之墓。

宣皇聖母墓

此陵位于王才堡村南現存墓冢9米,周長50米。據清乾隆《孝義縣志》載:其為宋墓,詳情無考。

慶成王墓

慶成王朱濟炫為明太祖朱元璋之嫡孫。明宣德五年(1430)葬于今崇原頭村西300米處。現存墓冢8米,周長50米。

唐妃墓

唐妃墓為明代慶成王之原配該墓位于下吐京村北1裡許。現存墓冢8米,周長50米。

永和王墓

永和王朱濟佑,明太祖朱元璋之嫡孫。該墓位于圪卓頭南柏山窪。墳前曾建娘娘宮,内祀永和王之母劉妃。現存墓冢高7米,周長62米。

梁明翰墓

梁明翰,字維憲,明嘉靖丁未年(1547)進士,初授刑部主事,後升四川按察使。其墓位于張家莊村東約1華裡的孝河北岸高台上。1964年,縣棉麻公司攤墳建房,未發掘。

張冕墓

張冕,字服周,明嘉靖壬辰年(1532)進士。初授戶部主事,後升霸兵備副使。其墓位于舊縣城西北2裡而許,即今新建汽車站院内,未發掘。

霍冀墓

霍冀,字堯封,清嘉靖二十二年(1543)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其陵位于新莊村北,相傳占地達3.33公頃。陵前有四柱三檐石雕牌坊。甬道旁有二十四尊獸畜石雕。此外,還有尚書祠堂,東西廊庑,合計房舍近百間。今建築物全部毀滅。陵墓于1967年土地基本建設時攤平。未發掘。

王裕心墓

王裕心,字元涵,明天啟壬年(1622)進士。初授南京國子監博士。官至晉右佥都禦史巡撫。其墓地被樓東養雞廠所占,未發掘。

傳統文化

皮影木偶戲

孝義皮影是中國稀有珍貴的傳統民間藝術,已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特色

皮影戲是由演員在幕後操縱各式各樣的皮制道具,通過燈光投影到白色幕布上,并配之以樂器,伴之以唱腔、道白等,使觀衆聽到和看到有聲有色的各種戲劇故事,給人以形神兼備的美感。因戲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場面道具景物均是民間藝人通過手工雕刻彩繪而成的皮制品,故稱為皮影戲,或影戲。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而成的獨特藝術品種,是中華民族藝術殿堂裡的一顆明珠。它以演出裝備輕便,唱腔豐富優美,表演精彩動人的獨特魅力,千百年來廣為流傳,深受民衆的喜愛。

孝義皮影戲分為紙窗皮影戲和紗窗皮影戲,并以紙窗皮影為主。紙窗皮影主要以麻紙糊窗作屏幕,憑借懸吊在紙窗後的麻油燈亮影,因此稱“燈影兒”、“紙窗子”。一般紙窗高約1米,長約2米,并固定在櫃架上。紙窗糊制有嚴格的裁紙、毛邊、對口、粘貼、平整等五道工序,其窗平整無皺雪白無暇。皮影常以羊皮、牛皮或驢皮作為材料,皮影制作工匠依據戲劇故事,雕刻出各種生動逼真、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以及諸如桌椅闆凳、亭台樓閣、花草樹木、奇山怪石、龍亭金殿。軍營帥帳等花樣繁多而又精美絕倫的場景道具和自然事物。一般将這些人物景物和道具雕刻成高42-60cm,并用各種色彩繪制。這些雕刻物件又稱作孝義皮雕。孝義的皮雕,構圖簡潔,造型别緻,刀法細緻,雕工細膩,疏密有别,色澤鮮豔,形神結合,在光亮下能顯出立體感,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

孝義皮影是集文學、音樂、表演、雕刻工藝于一爐的民間藝術,既可表演故事,也可當作獨立的民間工藝美術作品欣賞。孝義皮影音樂獨特别緻,地方特色濃郁。孝義皮影造型粗犷,線條簡練,手法誇張,突出性格,雕镂精巧剔透,造型古樸洗練,線條遒勁有力,色彩典雅别緻,極富韻味。

孝義皮影長期流行于孝義一帶,流傳和分布範圍較小。在音樂方面,受外來劇種影響少,因此孝義皮影發展緩慢,缺少變革,但由此保留下了自己古樸的風韻和色彩。

起源

皮影藝術堪稱當今影視藝術的鼻祖,起源于中國,是中國出現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于先秦,興于漢朝,盛于宋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孝義是中國皮影戲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國皮影戲的重要支派,因流行于山西省孝義而得名。據曆史考證,孝義皮影已有2400年的曆史。據史書記載,春秋時期,即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期間,孔子的得意門生子夏在孝義講學,為吸引更多人聽他的演說,曾在夜晚利用“影樂”的形式聚衆講學。由于子夏從師于孔子,也會“樂、琴”,以影樂形式設講,寓教于樂中,使“設教、樂琴、影樂”融為一體而成為“影、樂、教”的完善影戲形式。子夏講學被當地人所喜愛,當地人學會了表演影樂的技法,随着時間的推移,影樂教的形式在當地變為影戲,這就是最早的孝義皮影戲。

曆史盛衰

到漢代,皮影在孝義廣泛發展起來。到宋元時期,孝義皮影已發展成熟,成為孝義男女老幼都喜愛的一種文化娛樂活動。據可考證的文物(1980年12月14日在山西省孝義市

上一篇:吏部

下一篇:諾基亞 12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