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炮

娘炮

詞語
娘炮屬形容詞,意思是指在某些方面女性化的男性,帶有貶義性色彩。2017年中國婦女報發布性别歧視類禁用詞,娘炮一詞包括在列。2021年9月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堅決杜絕“娘炮”等畸形審美。在中華女子學院教授張李玺看來,對于“娘炮”現象的争論,折射出一個重要的話題,就是性别角色刻闆印象仍然影響着我們的行為。“性别角色刻闆印象(gender-role stereotype)是人們對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征的固有印象,簡言之,就是‘男性應該怎樣’‘女性應該怎樣’。”張李玺告訴記者,比如,“男人要有男人樣,女人要有女人味”“你負責掙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嫁男不嫁娘娘腔,娶妻不娶鐵姑娘”“真倒黴,嫁給你,沒出息”等[1]。
    中文名:娘炮 外文名:Sissy 拼音: 近義詞: 反義詞: 定義:某些方面女性化的男人 性取向:不定 詞義:貶義詞

詞語争議

有關于“娘炮”現象的争論,折射出一個很重要的話題,那就是性别角色刻闆印象仍然在影響着我們。

性别角色刻闆印象(gender-role stereotype)是指人們對男性或女性的固有印象,有研究表明,在大多數文化中,勇敢、果斷、理性、冒險、自信、有擔當等一般都被歸于男性特征,而溫柔、細心、依賴等則很容易被歸于女性特征。社會以此為準則要求每個人,每個個體也會以此為準則衡量他己,這樣就會形成共有的性别角色特征。這些特征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通過家庭、學校、友伴、社會等渠道強化和傳遞。

在對性别氣質的傳統認知中,一般是所謂的男性氣質具有優勢,受到褒獎。具有男性氣質的女人往往被認為是英氣豪爽,但如果男人像女人,就是劣勢了。有個現象就是,當男性因為對方的外表而攻擊其娘炮時,女性往往會反擊說内在性格、行為舉止等如何如何才叫娘炮。這裡展現出了一個特點,男性更傾向于從外貌形象方面入手,而女性在内在性格方面的刻闆印象更重。

男女的确存在着先天生理上的性别差異,但更多的是後天刻闆印象養成的惡性循環。在外貌上,男性與女性的第二性征、第一性征都客觀存在着巨大的差異。但化妝、穿衣、打扮等這些行為本身并沒有性别屬性。而言行舉止、性格愛好則完全屬于性别刻闆印象行列。學會區分哪些是客觀存在的生理差異,哪些屬于社會附加的刻闆印象是很重要的。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有些人将客觀存在的生理差異(外在)當做刻闆印象,把刻闆印象(内在)當做先天性别差異是完全相反了。假如娘炮、男人婆、女漢子都隻根據外貌評判的話,那自然沒有問題,但用男性化和女性化會更溫和一些。當然,也請同樣隻限于外貌。

中國媒體評論

光明日報:“娘炮形象”等畸形審美必須遏制

近年來,“娘炮形象”在影視界和娛樂圈愈演愈烈,成為一種社會問題。所謂“油頭粉面A4腰,矯揉造作蘭花指”,一些舉止忸怩作态、喜歡撒嬌賣萌的“小鮮肉”,經由影視制作機構和經紀公司商業包裝和市場運作,成為許多青少年的偶像。而其中有些人因人品藝德不佳,頻頻爆出負面新聞,觸碰道德底線,甚至踩踏法律紅線,不僅為大衆所唾棄,甚或身陷囹圄。

“娘炮形象”發端于某些娛樂節目和影視作品。近年來熒屏銀幕上還有一種吊詭現象。一些偶像劇和綜藝節目中,男藝人和男性角色有的妝容濃重、衣着妖豔、雌雄難辨,甚至把刻薄沒教養當成個性,自私自利、缺乏擔當。部分現實題材和革命曆史題材創作也邀請“小鮮肉”出演英模、硬漢,使本該陽剛、成熟、正氣的形象變得幼稚、邪魅。特别是一些抗戰題材作品,男主演妝容面若桃花,戰鬥時一襲華服、頭油锃亮,一番厮殺過後發型絲毫不變,還時常擺酷造型,令觀衆大跌眼鏡。

事實上,大多數青少年并不真正欣賞那些病态形象。一批高水準主旋律影視劇作品被青少年廣為稱贊,如電視劇《覺醒年代》《山海情》,電影《1921》《革命者》等。許多青年觀衆觀後感慨,這才是中國青年該有的樣子。文藝工作者應該從中有所啟悟,認識到隻有用正能量赢得大流量,才會既有市場,更有口碑。(光明日報評)

中國政府行動

2021年9月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文藝節目及其人員管理的通知:要求樹立節目正确審美導向,嚴格把握演員和嘉賓選用、表演風格、服飾妝容等,堅決杜絕“娘炮”等畸形審美。

2021年9月8日,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署有關負責人會同中央網信辦、文化和旅遊部等部門,對騰訊、網易等重點網絡遊戲企業和遊戲賬号租售平台、遊戲直播平台進行約談。約談強調,各網絡遊戲企業和平台要加強網絡遊戲内容審核把關,嚴禁含有錯誤價值取向、淫穢色情、血腥恐怖等違法違規内容,堅決抵制拜金主義、“娘炮”、“耽美”等不良文化。

上一篇:浮遊

下一篇:無居民海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