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香夫人

奢香夫人

古代彜族女政治家
明初貴州宣慰使奢香是中華民族傑出的女政治家。她出生于四川永甯宣撫使門第,與貴州宣慰使水西安氏世代姻親,她從出嫁水西,佐夫理政,代夫襲職,教子成名直至英年逝世。在她短暫的三十多年的人生道路上,對維護祖國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對開設驿道發展民族經濟,對其後的貴州地區建省奠定了有利的基礎,對水西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奢香是出身川南彜中的大姓,彜名"扯勒"是川南彜族中的統治家族。奢香屬于扯勒家族的後裔,家氏至今仍分布在赤水河兩岸的川黔境内。這裡的曆史文化底蘊深厚,近些年來在赤水河兩岸的叙永、古蔺、畢節、大方、黔西、金沙、仁懷、赤水、習水等縣境内也發現不少曆史文化遺存。[1]
    本名:奢香夫人 别名:舍茲 字: 号: 所處時代:中國(明朝) 民族族群:彜族 出生地:四川永甯(今四川叙永、古蔺)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開驿路

人物生平

聞名水西

彜族部落的公主奢香,自幼聰明能幹,好學深思,1375年(明洪武八年),奢香與貴州宣慰使、水西彜族默部首領隴贊·霭翠結婚,時年十七歲,人稱奢香夫人。隴贊·藹翠的祖先從陝西南下入蜀,後由蜀入滇,傳至隴贊·霭翠時,正是元明朝交替時期。早在宋朝末年,霭翠家族以鴨池河為界,分貴州為水東、水西兩部分。隴贊·霭翠家族世居大方,稱為水西家。奢香婚後成為霭翠的賢内助,經常輔佐丈夫處理宣慰司的政事。在與丈夫共同生活的過程中,奢香逐步增長了攝政理事的政治才能,以賢能聞名水西各部,受到族人愛戴,被尊稱為“苴慕”(君長)。

支持明軍

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隴贊·藹翠因病去世,奢香代替年幼的兒子,世襲了貴州宣慰使職。奢香攝政後,值明太祖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等從四川、湖南出兵,經貴州入雲南,以讨伐元梁王巴匝剌瓦爾密的殘餘勢力。盤踞于雲南的元蒙勢力正暗中與烏撒(今威甯)、芒部(今雲南鎮雄)等地的土酋勾結,于黔西北境内屯兵,企圖阻止明軍入滇。奢香審時度勢,積極獻糧通道,支持明軍。還憑借宗族關系,親赴烏撒、芒部,對諸土酋闡明形勢,勸說開導。使明軍得以順利進拔雲南,促進了祖國的統一。

忍辱負重

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明廷派駐貴州的都指揮馬晔,出于民族的偏見,視奢香為“鬼方蠻女”,對她攝貴州宣慰使職忌恨不滿;馬晔在役使官兵開置普定驿時,驕縱蠻橫,大肆殺戮彜族人民,并強迫奢香交納賦稅。貴州正遭大旱,糧食無收,人民生活極端困苦,賦稅無從征集。奢香多次行文陳訴,而馬晔卻借機将奢香抓到貴陽,指令壯士裸露奢香的身體,鞭笞奢香的背部,企圖激怒彜族兵釁。奢香屬下四十八部頭人,早已恨透馬晔,得知奢香受辱,更加憤怒,即帶領兵丁聚集。戰事一觸即發,奢香深明大義向屬下表明不願造反的态度,當衆揭露了馬晔逼反的用心,從而避免了一場殃及貴州各族人民的戰禍。同年,奢香經貴州宣慰副使宋欽之妻劉淑貞的引薦,走訴京師,向朱元璋面陳馬晔逼反的真象。朱元璋欲除馬晔,便問奢香“以何報答”,奢香回禀:“願令子孫世世不敢生事”。并即表示“願意刊山鑿險、開置驿道”。朱元璋大喜,封奢香為“順德夫人”,賞賜金銀和絲織品等物,并将馬晔召回京都治罪。奢香回到貴州,屬下無不感服朝廷的威德。

開辟驿道

回到貴州後,奢香親率各部落開置以偏橋(今施秉縣境)為中心的兩條驿道。一條向西,經貴陽,過烏撒,達烏蒙(今雲南昭通);一條向北,經草塘(今甕安縣境)到容山(今湄潭縣境)。置龍場、陸廣、谷裡、水西、奢香、金雞、閣鴉、歸化、畢節等九個驿站于貴州境内。驿道縱橫貴州,打開了與川、滇、湘的通道,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推動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穩定了西南的政治局面,确定了與明王朝的臣屬關系。朱元璋說:“奢香歸附,勝得十萬雄兵”。

傳播文化

開置驿道後,奢香多次到金陵,通過朝觐、禀呈政務、輸賦、進貢地方物産和馬匹等活動,使貴州和明王朝中央政權的關系更加密切起來。通過廣泛地接觸漢族地區文化,奢香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決心親身倡導文明。奢香攝職期間,向外廣聘漢儒,多方接納文人學士,興辦宣慰司學培養各族子弟;招來能工巧匠,傳授先進的耕織技術,開置農田,發展生産;倡導彜漢融和,安居樂業。公元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奢香将長大成人的獨子阿期隴弟送入京師太學讀書,明太祖朱元璋特下诏告訴國子監官,善為訓教阿期隴弟,不要辜負遠來求學的人。公元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阿期隴弟學成而歸,朱元璋賜予三品朝服并襲衣、金帶等,并欽賜姓“安”,漢名叫“安的”。同年十月,奢香派遣子媳奢助,以及把事頭目允則隴,帶上水西名馬60匹入朝謝恩。經過奢香的勤政治理,苦心經營,使水西地區社會安定,民族和睦相處,經濟發展,文明氣象日昌。

主要成就

首先,奢香當政時,組織領導貴州境内各族人民鑿山開道、修建驿路,把雲、貴、湘、川、桂幾省分管地域聯系起來,将境内的驿路納入全國的驿路網絡,溝通了貴州周圍四省。

其次,奢香夫人對彜族文字的使用與傳播進行了有效的改革。她把彜族文字從神秘中解放出來,打破了傳統禁忌的堅冰,使彜文成規模地出現在金石等載體上。彜文的使用範圍也逐漸擴大,從傳統的傳經記史的功用,擴大到記賬、契約、記錄歌謠、書信往來等日常生活中。其影響不單在當時的貴州宣慰司轄地,還輻射到周邊的彜區,如烏撒地區(今貴州威甯、赫章一帶)、四川的永甯宣撫司地區(今古蔺、叙永一帶)、雲南的烏蒙(今昭通市)、閟畔(今東川、會澤一帶)、磨彌(今宣威、沾益一帶)等地區。

再次,奢香夫人還在貴州宣慰使司地置儒學,設教授。為了學習和引進漢族文化,加強和促進彜漢文化交流,奢香夫人帶頭遣子弟到京師入太學。在奢香夫人的帶動和影響下,烏撒、烏蒙、芒布、永甯地區各土司先後送子弟進京入學。

人物評價

奢香夫人是彜族著名的女政治家,作為一個民族頭人,她改善了交通條件,促進水西地區政治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鞏固了西南邊疆,促進了民族的團結;她改良本民族文化,學習漢文化的舉措,促進了彜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史書記載

《炎徼紀聞》卷三

《讀史方輿紀要》卷一百二十一

後世紀念

奢香博物館

奢香博物館,以奢香夫人命名的彜族曆史文化綜合博物館,始建于一九九三年三月,一九九四年四月竣工并對外開放。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博物館仿造古代彜族土司莊園建築而成,占地面積20666平方米,建築面積1380平方米,由五個展廳、資料中心和館藏書法作品展館等組成。

奢香夫人墓

奢香墓位于貴州省大方縣城北面雲龍山下、烏龍坡頭的洗馬塘畔,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墓葬幾度毀興,1964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将奢香墓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初步修複。1985年正式重建。1988年,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愛新覺羅·班布爾善

下一篇:劉晏含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