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魚

太陽魚

鲈形目淡水魚類
太陽魚,屬鲈形目,一種淡水魚類,原産于美國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美洲中、南部。一般成魚體長24-40公分。大多數太陽魚都擁有格外出衆的色彩,而美麗的太陽魚種類中最為奪目的種類就是這一款被稱為“嫦娥”的種類,其閃爍着耀眼的金屬藍色調的魚身上布滿了桔色的斑點,眩目而美麗的眼睛後端有一雙宛如耳狀的花紋,這是它們明顯的标志。總種類約有30種,屬于多次性産卵的魚類。主食浮遊動物及水生昆蟲,也吃水生植物、小雜魚和小型軟體動物。
    中文名:太陽魚 拉丁學名: 别名:藍鰓太陽魚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 綱:硬骨魚綱 亞綱:輻鳍亞綱 目:鲈形目Perciformes 亞目: 科:棘臀魚科Centrarchidae 亞科: 族: 屬:太陽鲈屬Lepomis 亞屬: 種: 亞種:太陽魚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外文名:Bluegill sunfish

分布範圍

太陽魚原産于北美,從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南部至美國大湖水系和全美國南方多個州及墨西哥北部的河川、湖泊等水域裡均有分布。個體較小,常見的多為50—100克/尾,大型約為2千克/尾。

從形态來看,藍鰓太陽魚的體型有些似尼羅羅非魚,外觀特征最引人注目的是鰓蓋後緣長有一黑色形似耳狀的軟膜,是所有太陽魚的一個共同特征,隻是不同種其“耳膜”有不同顔色及不同形狀而已。

太陽魚的頭胸部至腹部呈淡橙紅色或淡橙黃色,背部呈淡青灰色,間有一些淡灰黑色的縱紋,但不太明顯。頭小背高,肉質豐厚。

生态習性

太陽魚屬溫水性小體型魚類,生長适溫範圍大,可在1~38℃水溫狀态下生活,水溫2℃仍能在自然環境下安全越冬。因此,在我國南方地區完全能自然越冬。它适應性廣,食性雜,群體産量高,能自然繁殖。

飼養方法

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投喂冰鮮魚等動物性飼料或人工配合飼料來替代天然餌料,飼料的蛋白含量在32%至36%便可,較易養殖。江浙一帶和廣東部分地區已經開始進行太陽魚的人工養殖。

其養殖模式較靈活,既可以單養,也可以和其他一些傳統水産品種套養。在廣東一帶,太陽魚基本上是與鳗魚套養。因太陽魚不争餌料,還能淨化水質,故養殖成本較低。

廣東的繁殖季節為3月至10月,水溫20℃以上。1冬齡魚即可進行繁殖。卵粒很小,剛孵出的幼苗餌料主要是浮遊生物,随着個體的增長,達到2.5㎝時可輔投人工飼料,人工配合飼料蛋白含量必須32%以上。個性溫馴,攝食時搶得不兇,而且攝食量小,在大面積的魚塘裡進行馴化配合飼料比較困難,應該是在繁殖池裡培育到體長2.5㎝以上時,再把它轉入其他面積較小的水泥池或土池來進行馴化配合飼料。

太陽魚是中上層魚類,馴化時對沉落水底的飼料不會攝食,所以投配合飼料時必須做到少量多次,因其口徑小,配合飼料應該為粉狀或微粒狀。馴化時全池潑灑,然後再補充浮遊動物。随着馴化的進行,逐步增加配合飼料量而逐漸減少浮遊動物量,最後完全馴化成攝食配合飼料,此時魚苗達到3-4㎝即可放下魚塘養成。

魚苗下塘前10天要用茶枯把魚塘消毒,用茶枯清塘有兩個好處:

①可以徹底殺滅野雜魚蝦。

②茶枯具有很好的肥水作用。

清塘後至魚苗下塘時,塘水已經有豐富的浮遊生物,對魚苗下塘後的成活率起到重要的作用。養成魚最好是單養搭配少量鲢、鳙魚,基于種類的體态較小,攝食能力較差,因此不能與其他個體較大搶食較快的魚類混養。每畝魚塘可放養4㎝左右的魚苗3000尾。

魚苗下塘後,每日投飼量為魚體重的10%,每日分4次投飼,并且每次投料都要較大面積潑灑,根據魚苗的攝食情況再确定是否逐漸縮小投飼範圍,魚苗下塘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大面積投喂,可縮小至一個範圍投料,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随着魚苗個體的長大,日投飼量逐漸改為魚體重的4%,每天投料可改為2次。當水溫降到10℃時,根據魚的攝食情況來确定投料量。

當池塘水需要換水時,加水口必須用網過濾,以防其他較大型的野雜魚混入池塘,殘殺幼魚。太陽魚抗病能力強,但水質長期處于惡化,仍會影響其生長,使其抵抗力降低。因長速度較慢,個體達到80-100克/尾時即可上市,在池塘經6個月的養殖便可達到100-150克/尾。在養殖過程中,雄魚比雌魚生長速度較快,個體亦較大。

其他種類

黑刺蓋類

形态特征:

黑刺蓋太陽魚常與白刺蓋太陽魚同時發現,雖然和白刺蓋太陽魚所能忍受的水比起來,黑刺蓋太陽魚喜歡較大較清澈的水,但是這兩種魚都廣泛地分布于池塘、湖泊及河流中。平均重量在340-680克之間,最大可達2.27千克。

産地:北美東部由加拿大南部至墨西哥灣,并廣泛引進至其他各地。

藍鰓太陽魚

藍鰓太陽魚是鲈魚形目科棘臀太陽魚屬的一種,從美國引進的又一個淡水優良品種。藍鰓太陽魚的體形似海水鲷科的某些魚類,橢圓型,身扁背高,個體較小,普遍為80—150克/尾,體測各有10條灰黑色的橫紋,體色具有金屬光澤紫、綠、黃相間,非常美觀,繁殖季節雄魚更加鮮豔奪目,測體的橫紋随着魚個體的增大而變淡。藍鰓太陽魚适溫性廣,冬季不用采取保溫措施,能自然過冬。該魚的食性為雜食扁肉食,但不是兇猛性魚類,較溫馴,耐低溶氧,耐肥水,抗病力強。該魚肉質香甜爽滑,口感極好,很受市場歡迎。

每年3~10月,是藍鰓太陽魚的繁殖季節。此時的雄魚體色顯得特别光彩奪目,十分美麗。一般15厘米長的雌魚可産卵65000粒,而且是多次産卵。該魚的适溫性廣,在低水溫(12℃)下也能正常攝食生長。

藍鰓太陽魚的食性以動物性為主。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投喂人工配合顆粒飼料也完全可滿足其生長需要,飼料的蛋白含量在32~362/0便可。該魚的适應性很強,大小水體均能生長。其養殖方法以彩專塘單一集約化養殖為好,池塘面積3~5畝,水深1.5~2米為宜,每畝放養3~4厘米/尾的魚苗1000~12000尾。投喂适口的顆粒料,日投量占魚體重的100/0左右,長到100克/尾左右後,日投量占魚體重70/0,具體視天氣變化及攝食情況而靈活掌握。在養殖過程中,該魚很少發病,但仍要重視魚病的防治工作,防治方法與其他淡水魚相似。個體較小,但肉質極為鮮美,是許多名優魚不能相比的。集觀賞、垂鈎、食用為一體,屬新興的養殖品種。

綠色類

綠色太陽魚原産美洲,美國将其與藍鰓太陽魚雜交,發展的雜交太陽魚,具有明顯的雜交優勢,綠色太陽魚由此引起有關人士的重視。筆者1999年從美國引進一批魚種,在南甯市科嘉養殖實驗場飼養,并于2000年繁殖投産。綠太陽魚是2015年4月在大别山區淠河流域支流中新發現的入侵魚類。水庫中綠太陽魚的必須氨基酸水平低于溪流中的同類。

上一篇:鲸鲨

下一篇:八目鳗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