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牢宴

太牢宴

古代祭祀
太牢宴是古代祭祀的一種,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shǐ,豬)三牲(整隻)全備為“太牢”。
    中文名:太牢宴 性質:古代祭祀的一種 三牲:牛、羊、豬 代表:祭祀等級和規格

廣義解釋

古代祭祀所用犧牲,行祭前需先飼養于牢,故這類犧牲稱為牢;又根據犧牲搭配的種類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對象不同,所用犧牲的規格也有所區别: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shǐ,豬)三牲(整隻)全備為“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少牢隻有羊、豕,沒有牛。普通官員僅用豬的叫“牢”。後來“牢”逐漸普及,富裕百姓也可以使用“牢”祭祀。

“一牢”指牛、羊、豬各一的太牢。

所謂“百牢、九牢、七牢”也是指在“太牢”規格下的祭祀規模。是“太牢”的套數,而不單純指豬。

狹義解釋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下句:缪公曰:“我得晉君以為功,今天子為請,夫人是憂。”乃與晉君盟,許歸之,更舍上舍,而饋之七牢。集解賈逵曰:“諸侯雍饩七牢。牛一羊一豕一為一牢也。”

犧牲——如這兩個字的偏旁部首所示,犧牲是以牛為主的。其排列方式即所謂的“九牢”。

“百牢宴”是一種宴飨形式,而不是祭祀。

古文中常出現的“百牢”也是不是祭祀,而是表示财物的。比如《史記·孔子世家》:“其明年,吳與魯會缯,徵百牢。”就是說公元前488年,吳國向魯征取百牢的獻禮。那時候吳國稱霸,諸侯懼伐,都要向吳進貢。魯國被要求進貢“百牢”,就是豬牛羊各一百。

犧牲就是質量較高的祭祀牲畜,色純為“犧”,體全為“牲”。

《左傳·曹刿論戰》中說:“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牢可以表示祭祀等級和規格

三牲: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豬,後來也稱雞、魚、豬為小三牲。

上一篇:目光

下一篇:蓬萊瑤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