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虞我詐

爾虞我詐

漢語成語
爾虞我詐,漢語成語,中國古代典故,語出《左傳》:“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後延用為成語,其意為“互相猜疑,互相欺騙”。含貶義。基本信息【成語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華元為質。盟曰:‘我無爾詐,爾無我虞。’”[1]
    中文名: 外文名: 拼音:ěr yú wǒ zhà 近義詞: 反義詞: 名稱:爾虞我詐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釋義:爾:你;虞、詐:欺騙。表示彼此互相欺騙。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例句:資本家之間也都明争暗鬥,~,相互傾軋。

成語概覽

基本信息

【漢字簡體】爾虞我詐

【漢語注音】ěr yú wǒ zhà

【漢語注釋】比喻互相欺騙,互不信任。爾,你;虞,防備;詐,欺騙。

【英語譯文】each trying to cheat or outwit the other

【成語出處】 《 左傳 ·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其他信息

【感情色彩】貶義詞

【語法結構】并列式

【近義詞語】明争暗鬥、 勾心鬥角、 爾詐我虞

【反義詞語】推心置腹、坦誠以待、坦誠相見

【歇後語】騙子遇騙子——爾虞我詐。

成語應用

基本用法

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彼此互相玩弄

典型例句

◎國内,南方各會黨首領之間,也是互相猜忌,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令人煩惱。

曆史典故

【原文】

(BC595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齊①,曰:“無假道于宋。”亦使公子馮聘于晉②,不假道于鄭。申舟以孟諸之役惡宋③,曰:“ 鄭昭、宋聾④,晉使不害,我則必死。”王曰:“殺女,我伐之。”見犀而行⑤。及宋,宋人止之⑥。華元曰⑦:“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⑧。鄙我,亡也。殺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殺之。楚子聞之,投袂而起⑨,屦及于窒息,劍及于寝門之外,車及于蒲胥之市⑩。秋九月,楚子圍宋。——《左傳·宣公十四年》

【注釋】

①楚子:楚莊王。申舟;楚國大大,名無畏,字子舟,申是他的食邑。聘:派使節訪問。

②公子馮:楚國公子。

③孟諸:宋國沼澤名,在今河南商丘東北。孟諸之役:指二十多年前申舟得罪宋昭公的事。惡;得罪。

④昭:明事理。聾:不明事理,糊塗。

⑤見:引見,這指托付。犀:申犀,申舟的兒子。

⑥止:扣留。

⑦華元:宋國執政大臣。

⑧鄙我:把我們的國土當邊邑。

⑨投:抨,甩。袂(mèi):袖子。

⑩屦(jù):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種鞋。及:追上。窒息:從堂到宮門的甬道。寝門:寝宮(後宮)的門。蒲胥:楚國的市名。

【譯文】

楚莊王派申舟到齊國訪問,說:“不要向宋國借路。”同時,楚莊王又派公子馮到晉國訪問也不讓公子馮向鄭國借路。申舟因為在孟諸打獵時得罪了宋國,就對楚莊王說:“鄭國是明白的,宋國是糊塗的;去晉國的使者不會受害,而我卻定會被殺。”楚王說:“要是殺了你,我就攻打宋國。”申舟把兒子申犀托付給楚王後就出發了。

申舟到了宋國,宋國就把他扣留了。宋國執政大臣華元說:“經過我國而不向我們借路,這是把我們的國土當成了楚國的邊邑。把我國當成楚國的邊邑,就是亡國。殺了楚國的使臣,楚國一定會攻打我們。攻打我們也是亡國,反正都是一樣亡國。”于是便殺了申舟。楚莊王聽到申舟被殺的消息,一甩袖子就站起身來往外跑,随從人員追到寝宮甬道上才追上他讓他穿上鞋子,追到寝宮門外才讓他佩上劍,追到蒲胥街市才讓他坐上車子。這年秋天九月,楚莊王派兵包圍了宋國。

【原文】

(BC594年)夏,五月,楚師将去宋①,申犀稽首于王之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廢王命,王棄言焉②!”王不能答。申叔時仆③,曰:“築室,反耕者④,宋必聽命。”從之。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師,登子反之床⑤,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⑥,曰:‘敝邑易子而食⑦,析骸以爨⑧。雖然,城下之盟⑨,有以國斃,不能從也。去我三十裡,唯命是聽。’”子反懼,與之盟而告王。退三十裡宋及楚平⑩。華元為質。盟曰:“我無爾詐,爾無我虞⑾。”——《左傳·宣公十五年》

【注釋】

①去:離開。

②棄言:背棄諾言。

③申叔時:楚國大夫。仆;駕車。

④反:同“返”。反耕者:叫種的人回來。

⑤華元:宋軍主帥。子反;楚軍主帥公子反。

⑥病:困乏,困難。

⑦易:交換。

⑧析(xī):分開。骸(hái),骨頭。爨(cuàn):燒火做飯。

⑨城下之盟:敵方兵臨城下而被逼簽訂盟約。

⑩平:講和。

⑾無:不。詐:欺詐,欺騙。虞:欺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