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火箭、衛星發射實驗基地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簡稱(TSLC)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岢岚縣的高原地區,地處溫帶,海拔1500米左右,與蘆芽山風景區毗鄰,是中國試驗衛星、應用衛星和運載火箭發射試驗基地之一。[1]發射中心擁有火箭和衛星測試廠房、設備處理間、發射操作設施、飛行跟蹤及安全控制設施。[2]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具備了多射向、多軌道、遠射程和高精度測量的能力,擔負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資源、通信等多種型号的中、低軌道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任務。發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這裡冬長無夏,春秋相連,無霜期隻有90天,全年平均氣溫5℃。
    中文名: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外文名: 地理位置: 占地面積: 開放時間: 英文名:Taiy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簡稱:TSLC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區 始建:1967年 正式使用:1988年9月7日 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 成績:創造我國衛星發射史上9個第一

中心簡介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25基地)“英文名稱:Taiyuan?Satellite?Launch?Center”始建于1967年。基地已建成具有多功能、多發射方式,集指揮控制、測控通信、綜合保障系統于一體的現代化發射場,航天發射綜合能力實現了從年執行1次發射任務到每年執行10次以上高密度火箭衛星發射任務的躍升。中心先後成功地發射了我國第一顆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一号”,第一顆中巴“資源一号”衛星,第一顆海洋資源勘察衛星等,創造了我國衛星發射史上的9個第一。

地理位置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上衛星與整流罩就位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岢岚縣的高原地區,地處溫帶,海拔1500米左右,與蘆芽山風景區毗鄰,是中國試驗衛星、應用衛星和運載火箭發射試驗基地之一。發射場坐标位置為東經111度36分30.59、北緯38度50分56.71(111°36'30.59"E 38°50'56.71"N)。

發射塔

7号發射場區(舊工位):1979年竣工,發射長征二号丙/丁和長征四号乙以及東風新型遠程彈道導彈試射。後經過現代化改造重新投入使用。

9号發射場區(新工位):2008年竣工,具有低溫發射能力。發射長征二号丙/丁和長征四号乙/丙。

8号發射場區:地下發射井,用于東風五号試射。

發射曆史

1968年12月18日,中國自己設計制造的第一枚中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該中心用長征4号運載火箭成功地将中國第一顆和第二顆風雲一号氣象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還進行過一系列運載火箭試驗。1997年12月8日,該中心第一次執行國際商業發射,成功地将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制造的兩顆銥星送入預定軌道。1999年5月10日,該中心用長征4号乙運載火箭成功地将風雲一号氣象衛星和實踐五号科學實驗衛星送入軌道高度為87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這是該中心連續第七次成功地以一箭雙星方式進行的航天發射。1997年至2002年的5年多時間裡,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一共發送22顆衛星,成功率100%,扭轉了“八五”期間、“九五”初年中國航天發射的嚴峻局面,使中國航天在國際上重樹雄風。

不斷放飛的衛星絢麗着晉西北高原的夜空。2003年10月21日,中心發射“資源一号”02星和“創新一号”搭載星取得成功;2004年7月25日,“探測二号”衛星從這裡沖向太空,準确入軌;2004年9月9日,兩顆“實踐六号”衛星從這裡成功進入太空,相映生輝;2004年11月6日,中心發射“中國資源二号”衛星再傳捷報。

2012年5月10日15時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号乙運載火箭,成功将遙感衛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時,成功搭載發射了“天拓一号”衛星。“遙感衛星十四号”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産及防災減災等領域。搭載的“天拓一号”衛星是一顆微小衛星,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和遙測探測。

2014年9月8日上午11點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4乙運載火箭成功将遙感衛星21号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還同時搭載發射了國防科技大學研制的天拓2号衛星。

曆史發展

中國三大航天發射場之一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2007年迎來組建四十周年,随着十九日成功發射中巴第三顆“資源一号”衛星,該中心四十年來已成功将三十八顆國内外衛星送入太空,航天發射成功率達百分之一百,居世界前列。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和極地軌道航天器發射任務,自一九六七年組建以來,該中心廣大科技人員以建設世界一流航天發射場為目标,在晉西北黃土高原上,自力更生、開拓創新,大力開展航天發射技術研究與試驗,突破了一系列重大航天發射技術難題,現已取得七百餘項科技成果。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已建成具有多功能、多發射方式,集指揮控制、測控通信、綜合保障系統于一體的現代化發射場,航天發射綜合能力實現從年執行一次發射任務到每年執行十次以上高密度火箭衛星發射任務的跨越。該中心此前先後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一号”、第一顆中巴資源一号衛星、第一顆海洋資源勘察衛星等,創造出中國衛星發射史上的九個第一。

伴随中國航天發射技術越來越多地走向國際市場,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也承攬發射多顆國外商業衛星:上世紀九十年代,連續六次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将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十二顆銥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此後還成功發射巴西、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四顆商業衛星。本次成功發射中巴第三顆“資源一号”衛星,在國際上享有高科技領域“南南合作典範”的美譽。

對外業務

我國航天發射技術開始走向國際市場。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承攬發射了多顆國外商業衛星。

20世紀90年代,中心與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簽訂了“銥星”通信網的衛星發射服務合同,從1997年9月開始,連續6次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将12顆銥星送入預定軌道。在整個組網發射中,該中心以發射時間最準、入軌精度最高,赢得客戶的高度贊譽。此後,中心還成功發射了巴西、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4顆商業衛星。

2007年9月發射第三顆中巴“資源一号”衛星,被譽為“南南合作的又一經典之作”。

所獲榮譽

中國航天在這裡寫下了多個“第一”: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一号”,第一顆中巴“資源一号”衛星,第一顆海洋資源勘察衛星等,創造了我國衛星發射史上的9個第一。

随着中巴第三顆“資源一号”衛星順利升空,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組建40年來,已成功将38顆(至2007年9月)國内外衛星送入太空,航天發射成功率達100%,居世界前列。

航天試驗技術研究依托發射任務取得重大突破,人才培養在攻關克難中結出累累碩果。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有1000餘項科技成果獲獎,其中4項獲部委級一等獎,22項獲部委級二等獎。2人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分獲國家中青年人才獎和伯樂獎,20人獲中國航天基金獎,2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06人考取碩士、博士研究生或取得學位。如今,這裡真正成為一座荟萃航天英才和尖端技術的“衛星城”。

1948年4月4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共中央領導同志,在離開陝北前往晉察冀根據地的途中來到這裡。毛主席對縣領導說,這裡“是個好地方,有山有水,産胡麻、莜麥、土豆……”

1994年1月29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視察中心,他感慨地說:“……這個地方的條件确實是艱苦。”并題寫了“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八個大字。?同一個地方,在兩位領導人的眼中,卻不盡相同。

說她是個好地方,自有道理。此地工業甚少,天清氣爽。當全國大部分地區正處于火熱的伏天時,位于天然風景區、山西第三高峰——蘆芽山下的發射中心卻十分涼爽,要說來避暑,承德避暑山莊也不及她。說艱苦,更為貼切。且不說初創時期的艱辛,即使把如今的自然風貌、生活條件與其他地方作一個橫向比較,得出的結論仍然是:艱苦。這裡是國家級經濟貧困地區,最近的縣城還比不上南方的一個鄉鎮繁華,當今社會的時尚雖然也悄悄把觸角伸向這裡,但到達之時山外已是另一種時尚。這裡幹燥貧瘠,年平均降水量隻有530毫米。一年中大半年裡冰雪不化,年平均氣溫隻有4.7℃;短暫的春季,40米/秒的大風刮得沙塵蔽日,荒山秃嶺,偏遠寂寞……這一切,直接挑戰着人們的心性、意志與信念。

航天人的奮鬥

為了祖國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一批批航天科技人員甘願舍棄都市生活,來到這裡獻青春、獻終身。筆者看到一份統計資料:為了完成中國第一顆氣象衛星的發射任務,中心保障部操作員張立華,在檢修供電線路時以身殉職;中心計劃處工程師孫文元,患有嚴重的膽結石病,率隊驅馳千裡,到深山峽谷執行火箭殘骸搜索任務。20多天的野外生活,使他膽囊萎縮,功能幾近盡失。任務中,中心510人推遲假期,230人在父母、親人病重、病危之際堅守崗位,100多人帶病工作,許多人妻子臨産但因任務需要而無法回家照顧,幾十對夫妻把幼小的子女寄托在老人或親友家,雙雙奔赴任務一線……他們譜寫出的“兩種精神”即立足場區、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和着眼試驗、甘願吃虧的獻身精神,将和中心創造的卓越成就一樣永載史冊。

英雄的人們應該受到英雄的禮遇,不能讓甘願吃虧的人吃虧!近年來,中心對住房、水暖電設備、炊事機械、醫療設備等進行了更新改造和配套治理,特别是解決了下屬散、遠、險單位的吃水、取暖、洗澡、吃菜難等問題。新建的二級甲等醫院大大改善了中心的醫療條件,竣工不久、呈大鵬展翅型的體訓館,集現代化的遊泳池、健身房、保齡球道和室内籃球場于一體,豐富了科技人員的業餘文化生活。2004年,中心基層單位肉、菜、蛋自給率分别達到63%、60%、135%,實現了每年人均1隻羊、3隻雞和每日“雞蛋加牛奶”的目标。中心還積極推進發射禁區的三荒造林工程和辦公、居住區的綠化美化工作,先後造林11萬畝,植樹300多萬株,努力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

跻身世界前列

2010年11月5日淩晨,中國第二顆“風雲三号”氣象衛星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至此,該中心經過43年的不懈努力,航天發射試驗綜合能力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該中心發射場坐落于晉西北黃土高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較高的地理緯度,是進行發射太陽同步軌道、中低軌航天器和火箭全程試驗的理想場所。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已實現了由單一火箭發射試驗向綜合型火箭衛星發射試驗的功能拓展,不僅能夠承擔十幾種火箭衛星的發射試驗,還具備了同時執行3發不同型号火箭衛星發射任務和年執行10次以上高密度發射任務的能力。

據統計,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迄今已成功發射“風雲”、“海洋”、“資源”、“探測”等多個系列的36顆國内衛星,同時還成功發射了美國、歐盟、巴西等國家和地區的16顆國際商業衛星。

從1988年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号”至今,中國“風雲”氣象衛星走過的22年發展曆程。

1988年9月7日,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号”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是中國第一顆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标志着中國已跻身世界少數幾個有能力自己研制、發射和運行氣象衛星國家的行列。

中國22載“風雲”路共發射11顆氣象衛星,在軌運行6顆,衛星運行的可靠性、穩定性和探測精度得到用戶高度認可,為氣象預報預測、環境監測和世界氣象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四大發射中心

1、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内蒙古額濟納旗)

2、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四川)

3、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山西)

4、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海南文昌市)

上一篇:思茅機場

下一篇:海航實業大廈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