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姥山

天姥山

中國5A級旅遊景區
天姥山位于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境内,屬于道家七十二福地,第十六福地——天姥嶺——在剡縣南,屬真人魏顯仁治之。以唐代詩人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别》而著稱。“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在詩中把天姥山的氣勢描繪的淋漓盡緻。現今天姥山已經是浙江新昌天姥山風景名勝區,它以佛教文化、唐詩文化、茶道文化和山水文化為内涵,以石窟造像、丹霞地貌、火山岩石地貌為特色,融人文景觀與自然山水為一體,具有遊覽、觀賞及科學考察、科普教育等諸方面價值。
  • 中文名:天姥山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
  • 氣候條件:亞熱帶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120
  • 占地面積:143.13
  • 著名景點:天姥龍潭、沃洲湖、大佛寺、十九峰
  • 曆史人物:李白杜甫
  • 适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風景各異
  • 建議遊玩時長:2天
  • 所屬國家:中國
  • 讀音:天姥[mǔ]山
  • 主要景觀:問仙橋、将軍岩、佛祖峰、飛天瀑、觀音峰、南天橋、道教福地、天姥龍潭、桃源仙境、會墅嶺
  • 内涵:佛教文化、唐詩文化、茶道文化
  • 地貌:冰川遺迹、石窟造像、丹霞地貌

曆史沿革

唐代的天姥山,在剡縣。即現在的新昌縣。而仙居韋羌山到南宋才亦名天姥山。但事實是:西晉張勃撰《吳錄·地理志》記載“剡縣有天姥山”之後,南北朝末期顧野王所編的地理總志《輿地志》也曾記述“剡東百裡有石橋,裡人傳,舊路自石笥入天姥。”中國現存最早的古代地理總志,唐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十六江南道,越州·剡縣條記載:“天姥山,在縣南八十裡。”而仙居天姥山,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座偉大的名山,即韋羌山,因山中多石頭仙人——“仙之人兮列如麻”,當地人稱“神仙居”。東連浙東第一高峰括蒼山,山麓有中國道教第十大洞天“括蒼洞”。主峰大青崗,海拔1271米,今屬永嘉地。《舊志》載:“有山狀如鎝女,因名”。

唐時,新昌“天姥山”稱“天姥岑”,與李白詩的嫁接是後來的事。這也是仙居的片面之詞。中國現存最早的古代地理總志,唐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十六江南道,越州·剡縣條記載:“天姥山,在縣南八十裡。”李白在《别儲邕之剡中》清楚表明天姥山在剡中。即在新昌縣。清代學者方苞專程尋訪,失望而回,歎曰:“一小丘爾,無可觀者。”今天,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别》裡描繪的“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鸾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等神幻景象,都在神仙居景區找到對應,令遊客驚歎。

李白崇尚道教,仰慕仙人,詩中“洞天石扉,訇然中開”一句,“洞天”指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十洞天,即括蒼洞,在今仙居境内。但李白并沒有說這個洞天是括蒼洞。宋真宗稱仙居“洞天名山,屏蔽周圍,而多神仙之宅”。根據李白的描述:“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新昌天姥山在天台山北面,且海拔低于天台山,無法令天台山“東南傾”;韋羌山地處天台山以南,其所在的括蒼山脈主峰米篩浪高于天台山主峰華頂,較為符合詩中描述這恰恰說明天台山傾倒在天姥山的東南。而天姥山在天台山的西北。而仙居韋羌山、南宋又名天姥山位于天台山的西南。地理位置都矛盾。新昌天姥山不能“勢拔五嶽”。仙居的韋羌山也同樣不能“勢拔五嶽”。在越人口中,天姥山為什麼會比天台山高?因為人站在天姥山上看,會比遠處的天台山高。

天姥山作為仙居境内的名山,自古便多神異之事。據《太平禦覽·卷四十七》所載:天姥山與括蒼山相連。石壁上有刊字蝌蚪形,高不可識。上有石室戶牖。春月,樵者聞箫鼓笳吹之聲耳。”又有《赤城志》引《臨海記》說:“此衆山之最高者,上有石壁刊字如蝌蚪。晉義熙中,周廷尉為郡造飛梯,以蠟摹之然莫識其義。俗傳夏帝踐曆故刻此石。”認為山上所謂的蝌蚪文,為上古夏禹所刊刻。還有《高僧傳·支昙蘭》所載,支昙蘭居始豐赤城山,曾斥走山神珠欺王的外甥,三年後,其為韋羌山神,回到赤城山受到支昙蘭的點化,并以“錢一萬,蜜二器”回贈。據說辭别時是“鳴笳動吹,響振山谷”。此外,韋羌山中的天柱岩(亦稱觀音峰),相傳還曾有蓮瓣自頂上墜落。以上諸多神奇傳說無不表明,天姥山曾是一座神仙居住的山。

自古以來縣域隸屬多有變化,而山千古不易。清康熙台州知府張聯元所撰的《天台山全志》序中載雲:“舊稱天台山高一萬八千丈,周圍八百裡,山有八重,四面如一。洞天福地與方丈、蓬萊等。——考縣舊志,邑故始豐地至宋建隆始改為天台縣,前後沿革或隸會稽,或隸東陽,或隸永嘉、章安,時移代易,分析不同。考範侍郎《志要》,謂天台山處五縣中央,即赤城舊志所指餘姚、勾章、臨海、天台、剡縣,則知所謂天台山者,逶迤延袤,幅員甚廣,亦無定在。故縣可界,而山不可界。後人遂以縣界而分山。于是山之不屬于縣者,即遊屐所不到矣。故統而論之:山自會稽而來,天姥、石城皆台山也;甯海之筋竹、王愛皆台山也;嵊縣之金庭桐柏亦台山也。雖各有其名,各具其勝要,皆台山之屬耳。而必以隸于縣者為天台,是失山之全體矣。”又在凡例中雲:“孫綽賦雲‘落五界而迅征’,李善注五縣之界謂餘姚、句章、鄞、剡、始甯;赤城志載栖山登真隐決雲大小台處五縣中央,注謂五縣系餘姚、句章、臨海、天台、剡縣,蓋因建置沿革不一故也。今實界天台、新昌、嵊縣、臨海、甯海五縣中央。“山自會稽而來,天姥、石城皆台山也”表明天姥山在新昌縣。

神仙居景區引入歐美的扁帶運動。自2014年起,神仙居景區每年舉辦扁帶賽事,神仙居苦心堅持發展了5年的中國·神仙居全球高空扁帶挑戰賽,獲得了世界高空花式扁帶運動起源地、中國首個高空扁帶運動國際推廣基地、全球高空扁帶愛好者的交流聖地。

神仙居高空扁帶比賽榮獲2018中國體育旅遊精品賽事,被列入《2018年度浙江省重點培育品牌體育賽事名錄庫》。

地理環境

從地理上看,天姥山是天台山脈的一部分,位于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境内的。但它實際是李白詩中的夢中聖山。

主要景點

最具價值的169個景源中,有自然景源107個,人文景觀62個。分為大佛寺分區、穿岩十九峰分區、沃洲湖分

區,涉及範圍為143.13平方公裡。主要有大佛寺、千佛岩、十裡潛溪、雙林石窟、天燭湖、國家地質公園、十九峰、千丈幽谷、擡頭山、倒脫靴、重陽宮、沃洲湖、天姥山、天姥龍潭、真君殿、香爐峰、三十六渡等著名景區(點)。

會墅嶺

會墅嶺:扼天姥山北道口,舊有鳥道可攀,今有盤山公路盤旋而上。嶺上台地氣候涼爽。過會墅嶺行5公裡,能望見天姥主峰撥雲尖,因山頂常萦繞白雲,故名。登山回望,群山為小,北有芭蕉、斑竹兩大山(即大尖、細尖)遙遙相對,南有王會、牛牯、萬年諸山蜿蜒俯伏,西南有蓮花峰拜倒腳下。山上有姥姥岩、天鷹、天姥馍、蹲牛岩、雞籠岩等。

古驿道

古驿道:驿道由會稽來,從嵊州黃泥橋入新昌境,出新昌城舊東門到天台縣界,新昌古驿道全長45公裡,2014年橫貫斑竹的長街,會墅嶺的石階路,天姥寺至冷水坑的山路,仍保存古驿道的原貌。驿道上殘存的小石佛鋪、關嶺鋪,還可看出驿鋪舊貌。驿道經桃源穿越天姥,到達關嶺一段全長35公裡。這條路,早先為晉朝詩人謝靈運開拓,故又稱“謝公道”。這條古驿道上有許多流傳千古的遺迹,如劉阮遇仙的桃源洞、司馬悔橋等,104國道。越地的老人說起天姥山,充滿了舊詩的味道。他們堅信李白是走這條道上山,曆史記載李白的确三遊天姥山。隻可惜由于時代變遷,旁邊的天姥寺已改建為膠囊廠了。

桃源仙境

桃源仙境:桃源東瀕沃洲,南倚天姥,是著名“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地段。相傳此處為漢時剡人劉晨、阮肇入天姥山采藥遇仙涉足之遺迹。如采藥徑、仙人洞、棋盤石、惆怅溪等。而逆溪而上的班竹村口的司馬悔橋又是唐代隐士司馬承祯奉诏出山經此大悔之處。由此而構成娟秀迷離的桃源山水。南朝時,謝靈運出仕永嘉,伐木開徑,寫下了大量的山水詩,成為古代山水詩的鼻祖。後曆代衆多詩人慕名前來,留下了諸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别》等千古絕唱。

萬馬競渡

萬馬競渡:萬馬渡地處新昌縣儒岙鎮,離縣城東南30公裡。位于兩山夾峽峙之谷。有一條大溪,澗中盡是些圓滾滾、光溜溜的石頭,重量不等,近百公斤至幾萬公斤。色澤不同,金黃色、紅棕色,以青白色為多。數以萬計的巨石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從山崗自上而下,蜿蜒二、三公裡。每逢下雨天,站在山巅遠眺,隻見山洪奔瀉,沖擊巨石,白浪飛濺,嘩嘩作響,聲若千軍呐喊,形如萬馬奔騰,氣勢磅礴,巍巍壯觀。這裡的環境也十分幽雅,青山綠水,小橋人家,呈現出一幅秀美的山水畫。遠望天姥群山,連綿起伏,紅楓翠竹,疏疏密密。在那萬樹叢中,竟冒出一巨岩,孤峰挺立,峰尖上偏又頂着萬斤巨石,酷似鳥的嘴巴,稱“鳥嘴岩”,村民又呼之“風動岩”,因為大風吹過,那巨石也也搖動,欲從半天中飛下來,看起來險乎乎的。膽大者卻可攀援至峰頂,用力推石,那石居然也能晃動。但怪的是,千百年來,經曆過多少狂風暴雨,那“鳥嘴岩”卻始終屹立于高山之巅,有驚無險。萬馬渡還有朝闆岩等石景。

一座小石橋下,有一塊天然平整的大石塊,塊石上雕鑿有三個紅漆隸書大字:“萬馬渡”。每個字大約1.5平方米,剛勁有力,乃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十一月福建莆田人吳獻辰所題,三年後镌刻于此。在陽光照耀下,那三個大字閃閃發亮,獨占風光。遊客到此,争相在題字石上攝影留念。

天姥龍潭

天姥龍潭:從儒岙鎮莊山自然村進去,行二三裡。兩岸危崖壁立,林木森森。溪嶂怪石累累,瀑潭相疊。瀑多而奇,有虎哮瀑、龍吟瀑、含羞瀑、跨馬瀑、五級瀑。潭多而怪,有畚箕潭、米篩潭、元寶潭、四角潭、大龍潭。兩個潭更奇特,一是“哒粥潭”,因為瀑急潭深,水花往上撲濺,酷似一鍋剛煮開的粥直冒熱氣。另一個是“跌落水”,那瀑泉從高達30多米的削壁上陡然而瀉。經過千百年的沖刷,山澗頑石有的成了農家器皿:搗臼、木勺、面杖、磨盤。有的酷似動物:獅、虎、貓、狗。龍潭坑一帶,諸如吊蘭、魚鼈草等。上龍潭坑,最好選擇在大雨過後的第二天。那山澗之水,穿過累累頑石,洶湧而瀉,恰似萬馬奔騰一般,其勢壯觀之極。

劉門山

劉門山:漢永平5年(公元62年),剡人劉晨、阮肇到天姥山采藥。天姥山由劉門山、細尖、大尖、芭蕉山、撥雲尖、蓮花峰等群山組成,崇山峻嶺,峰巒疊嶂,千姿萬狀,蒼然天表,林深草茂,荒野僻壤,深不可測。劉阮二人隻管埋頭采藥,不覺得天色已晚,肚子饑餓了,怎麼辦?忽然發現山上有桃,就随手摘幾個桃子充饑。一邊吃桃子,一邊沿山灣小溪走,在小溪邊以茶杯取水時,看見溪中有“胡麻飯”,他們想溪中有胡麻飯,山中必定有人家,二人就沿小溪往前走,隻見溪邊有兩位女子,十分漂亮。這二位女子看見劉阮二人手持茶杯,便笑笑說:“劉、阮二郎為何來晚也?”好像老朋友相識一樣。劉阮二人一驚,不容遲疑,就被邀到家。走進家門,房内绛羅帳,帳角上挂着金鈴,上有金銀交錯,還有幾名婢女。進入餐桌吃飯時,有胡麻飯、山羊脯、牛肉,菜肴相當豐富,又有美酒,還有吹、弦、拉、彈伴唱,嘻嘻哈哈,熱熱鬧鬧地吃喜酒。用完飯,幾個侍女捧着桃子,笑笑說:“二位貴婿随我來。”随伴進房間與二位仙女結為夫妻,各就一間帳宿。過了十天,劉阮要求回鄉,仙女不同意,苦苦挽留半年。子規啼春,劉阮思鄉心切,二位仙女終于允許他們回去,并指點回去路途。劉阮到家找不到舊址,到處打聽,結果在一個小孩子(第七代孫子)口中聽到,長輩傳說祖翁入山采藥,因迷路不知道在哪裡?劉阮在山上半年,山下已經到了第七世即晉太元八年(388年),過去了幾百年時間,沒了老家,隻得返回采藥處尋妻子。結果劉阮二人怎麼找也找不到妻子,就在那溪邊踱來又踱去,徘徊不定。後來該溪叫惆怅溪、溪上的橋叫惆怅橋。這溪就是現在的桃源溪,橋即桃樹塢的迎仙橋。後人在那裡建了劉阮廟,廟内塑有頭戴鬥笠,肩背竹簍,手拿藥鋤的劉阮像。山上有采藥徑、阮公壇、仙人洞等。

劉阮二人在那裡徘徊了一陣以後,便在山上住下了來,不久就在當地成家繁衍後代,這就是現在的劉門山,當時該村村民全部姓劉,因交通不便,山上生活艱苦,慢慢外流。劉晨的後裔劉尚之,在唐代攜帶家小從劉門山遣到廣西貴縣,在貴縣生下第三個女兒,取名劉三姐,就是後來的歌仙。後又攜帶全家流寓廣東陽春縣,對此,廣東《肇慶府志》、《陽春縣志》均有記載,所以,歌仙劉三姐的祖籍就在新昌的劉門山。

所獲榮譽

2009年歲尾,國務院公布了第七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浙江新昌天姥山風景名勝區的名字豁然出現在21個名單中,位列榜單第二。2010年1月26日,第七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并在會上正式給新昌授予了天姥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匾牌。

對2010年的新昌旅遊來說,最大的喜訊莫過于天姥山風景名勝區獲得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稱号,這是對新昌美麗山水、豐厚文化底蘊的肯定,更是對新昌旅遊近幾年來緻力發展的褒獎。要一張“國”字号的“金字招牌”是新昌旅遊做了近20年的一個夢,有夢就有希望。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新昌旅遊卯足了勁,充分發揮佛教文化、山水文化、詩路文化和茶道文化優勢,創新旅遊發展模式,走強強聯合之路,終于二十年磨一劍,新昌旅遊磨出一張國字号的“金名片”。

2017年成立了浙江省古茶樹保護基地。确立了以東經120°58′23″北緯29°24′2″方圓一公裡内一片海拔600米以上的茶區為天姥山核心茶區,以高齡古茶樹為特色的純自然生态保護區。

名字由來

天姥山得名來自“王母”,是新昌一邑之主山,由撥雲尖、細尖、大尖等群山組成,是一片連綿起伏、氣勢磅礴的群峰。天姥山在現代名不見經傳,但在古代知識分子心目中,天姥山卻是一座備受敬仰的高峰。早在唐以前,天姥山就已經是中國文人向往的文化名山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詩人追慕前賢足迹,尋訪天姥山并留下了《夢遊天姥吟留别》、《壯遊》等千古絕唱,将天姥山推到了一個崇高的理想境界,天姥山遂成為詩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樂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