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隅海峽

大隅海峽

大隅半島和大隅諸島之間的狹窄海道
大隅海峽是位于日本九州島南端的大隅半島和大隅諸島之間的狹窄海道,為東海、黃海沿岸港口和日本東岸港口間的海上要道,美國第7艦隊的常用航道。日本領海法規定的特定海域,領海寬3海裡,中央為國際航道。
    中文名:大隅海峽 外文名:おおすみかいきょう 别名: 國家:日本 寬度:約33公裡 長度:24公裡 連接海域:太平洋、東海 走向:東北-西南 透明度:16~30米

簡介

大隅海峽是位于日本九州島大隅半島和大隅諸島之間、連接太平洋和東海的水道(東經131度零分,北緯30度55分)。從東海進入太平洋再前往北美,基本上都走這條水路。

從上海、甯波等東海港口,乃至廣州、深圳、香港等南海港口,到美國、加拿大,穿過大隅海峽的航線是最近的,航海上叫作“大圓航線”,比别的航線要近1000公裡以上。

中美貿易的運輸量占這條海路運輸總量的1/4左右,其中既有中國貨輪運的,也有外輪運的。雖然大隅海峽由日本控制,但按照海洋法的規定,海峽可供各國商船自由通過。

大隅海峽東離橫須賀海軍基地約500海裡,北距佐世保軍港170海裡,是美國第七艦隊的常用航道。

地理位置

大隅海峽的特定海域大約介于九州本島與琉球群島之間從西南到東北的海域。海峽的中央區域位于硫黃島與口永良部島之間,而東邊區域在大隅半島和種子島之間。

海峽附近重要港口有枕崎漁港(特定第3種漁港)、志布志港(中核國際港灣)及鹿兒島港等。再而,海峽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與甯波市的正東方,也是從上海的洋山深水港出太平洋的最短航道。

自然條件

大隅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24千米,寬約33千米,最窄處在佐多岬至竹島間寬約28千米。水深80~150米,底質多泥、沙、珊瑚。海峽中暗礁少,無礙航物,宜于艦船航行和潛艇水下航行。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平均氣溫:2月6.5℃,8月34℃。年降水量約2000毫米。11月至次年3月多西北風,初秋常有風暴。3~7月有霧,6月最多。潮汐屬半日潮,漲潮流向西,落潮流向東,流速3~3.8節。海流以黑潮為主,流向東北,流速1~2節;大隅半島沿岸有一股低溫的西南流。表層水溫21~25℃,鹽度33.5‰~35.9‰。透明度16~30米,8月達48米,潛艇水下航行易暴露。

海峽北側的鹿兒島灣内有鹿兒島港,可靠泊萬噸級艦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為日本海軍艦船駐泊地;南側有西之表港,可靠泊5000噸級以下艦船。海峽東口北側的内之浦和南側的種子島,為日本航天發射中心。

戰略地位

大隅海峽雖是日本的專屬經濟區水域,但根據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它屬于國際海峽,外國艦艇和飛機可以自由通行。

通行紀錄

法律法規

1977年日本頒行《領海及毗連區法》(日文:領海及び接続水域に關する法律),其第一條将日本領海寬度從過去主張的3海裡改為12海裡,但其附則第2項保留了大隅海峽等5個海峽的3海裡領海寬度主張(另有宗谷海峽、津輕海峽、對馬海峽東水道、對馬海峽西水道)。這樣的領海主張使大隅海峽中形成了一定寬度的公海,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38條第2款的規定,大隅海峽為“國際海峽”,外國軍民船隻和飛機通行國際海峽的權利為公約所确認。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通過大隅海峽

2012年4月30日,針對日本媒體4月30日關于中國海軍艦艇通過大隅海峽的有關報道,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官員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赴西太平洋海域進行訓練,是年度計劃内的例行性安排,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标。

2013年6月8日,日本防衛省當天确認中國海軍1艘驅逐艦及1艘護衛艦經過鹿兒島縣的大隅海峽向西航行。這是繼去年6月之後,中國軍艦再次通過該海峽。由于該海域屬于國際海峽,與公海性質相同,因此中國艦艇在此航行并不違反《國際法》。

2013年8月22日,由中國海軍北海艦隊導彈驅逐艦青島艦、導彈護衛艦臨沂艦和綜合補給艦洪澤湖艦組成的113艦艇編隊,穿越大隅海峽進入太平洋。

上一篇:酋長國

下一篇:窮兵黩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