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定制

大規模定制

新的生産模式
大規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是一種集企業、客戶、供應商、員工和環境于一體,在系統思想指導下,用整體優化的觀點,充分利用企業已有的各種資源,在标準技術、現代設計方法、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的支持下,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以大批量生産的低成本、高質量和效率提供定制産品和服務的生産方式。[1]
  • 中文名:大規模定制
  • 外文名:Mass Customization
  • 簡稱:MC
  • 特點:集企業、客戶于一體

内容介紹

在新的市場環境中企業迫切需要一種新的生産模式,大規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由此産生。1970年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Alvin Toffler)在《Future Shock》一書中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生産方式的設想:以類似于标準化和大規模生産的成本和時間,提供客戶特定需求的産品和服務。1987年,斯坦·戴維斯(Start Davis)在《Future Perfect》一書中首次将這種生産方式稱為“Mass Customization”,即大規模定制(MC)。1993年B·約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II)在《大規模定制:企業競争的新前沿》一書中寫到:“大規模定制的核心是産品品種的多樣化和定制化急劇增加,而不相應增加成本;其範疇是個性化定制産品和服務的大規模生産;其最大優點是提供戰略優勢和經濟價值。”

我國學者祁國甯教授認為,大規模定制是一種集企業、客戶、供應商、員工和環境于一體,在系統思想指導下,用整體優化的觀點。充分利用企業已有的各種資源,在标準技術、現代設計方法、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的支持下,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以大批量生産的低成本、高質量和效率提供定制産品和服務的生産方式。

另外香港科技大學的曾明哲(Mitchell Tseng)教授認為,大規模定制實際上是顧客和企業在産品設計、生産、制造以及服務等産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協同行為,借以産生高附加值産品,為企業增值(Chen, Wang and Tseng, 2009)。MC的基本思路是基于産品族零部件和産品結構的相似性、通用性,利用标準化模塊化等方法降低産品的内部多樣性。增加顧客可感知的外部多樣性,通過産品和過程重組将産品定制生産轉化或部分轉化為零部件的批量生産,從而迅速向顧客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定制産品。

大規模定制生産方式包括了諸如時間的競争、精益生産和微觀銷售等管理思想的精華。其方法模式得到了現代生産、管理、組織、信息、營銷等技術平台的支持,因而就有超過以往生産模式的優勢,更能适應網絡經濟和經濟技術國際一體化的競争局面

定義

什麼是大規模定制

規模定制的發展

規模定制的思路

規模定制的産品和服務

發展

技術革命與生産方式的變遷

18 世紀60 年代,英國蒸汽機,工場手工向工廠19 世紀20 年代,電力、電機和内燃機,機械化的大生産。

20 世紀初,亨利·福特和斯隆創立大批量生産方式。

二戰後,高新技術,特别是電子技術飛速發展,制造業的生産逐步向自動化的大批量生産方向發展。

同時,客戶化需求越來越受到重視。

先進制造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發展

市場環境變化 市場轉變

技術發展

從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

客戶需求多樣化和個性化

産品生命周期縮短

大合作和大競争

可持續發展

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

信息技術

計算機技術:智能化、集成化、網絡化

多媒體技術:拟人化

因特網:信息高速公路

先進制造技術

先進産品開發技術

先進管理技術

先進制造工藝與裝備技術

在新的市場環境中企業迫切需要一種新的生産模式,大規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由此産生。1970年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Alvin Toffler)在《Future Shock》一書中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生産方式的設想:以類似于标準化和大規模生産的成本和時間,提供客戶特定需求的産品和服務。1987年,斯坦·戴維斯(Start Davis)在《Future Perfect》一書中首次将這種生産方式稱為“Mass Customization”,即大規模定制(MC)。1993年B·約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II)在《大規模定制:企業競争的新前沿》一書中寫到:“大規模定制的核心是産品品種的多樣化和定制化急劇增加,而不相應增加成本;範疇足個性化定制産品的大規模生産:其最大優點是提供戰略優勢和經濟價值。

基本思想

大規模定制的基本思想在于通過産品結構和制造流程的重構,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柔性制造技術等一系列高新技術,把産品的定制生産問題全部或者部分轉化為批量生産,以大規模生産的成本和速度,為單個客戶或小批量多品種市場定制任意數量的産品(Pine, Victor and Boyton,1993)。

策略應用

服務

完全标準化的産品在被銷售或交貨人員送到客戶那裡以前,仍然可以被定制。因為這種方法是在企業價值鍊的最後兩個環節完成,并不影響開發和生産,所以它是最簡單、最常用的着眼點。銷售和分銷可以改變産品,增加其特征,與其他的産品(包括與其他企業生産的産品)組合在一起,并提供大量的服務,使每一個客戶都能得到他所期望的和應當得到的個别關注。企業圍繞标準化的産品或服務來定制服務,可以展示企業在大規模定制方面所固有的巨大潛力,使企業更能通過其他技術取得進展。

産品

雖然大多數定制化服務可以在價值鍊的交付環節完成,但是改變産品以适應客戶的确切需要的特殊需要的定制不僅是服務收入的來源,還是使企業擴展産品并進一步加強定制化思想的源泉。與在交付功能中定制服務相反的策略是在開發功能中建立基本上是大規模生産的産品和服務——就生産和交付過程而言,兩者之間沒有什麼區别——但确是針對每一個客戶并且經常是由客戶定制的。創建可定制的産品或服務一般不需要對公司的價值鍊做劇烈的變革,但它已經開始改變人們關于定制化概念的思想。

定制

提供交貨

要确切知道客戶想要什麼隻有一個辦法:在銷售地點讓客戶告訴你或讓他們說出其真實想法。立即提供客戶想要的東西隻有一個辦法:在銷售或交貨點生産産品,或至少在當時當地完成最後的定制生産工序。對于交貨點定制除了生産的最後工序轉向客戶外,還可以把整個生産過程移到交貨點,以此改造整個企業的業務和潛在利潤。把所有生産轉向客戶時,生産與交付必須相結合,而且開發時必須考慮到新産品或服務要在交貨點被定制,此時就需要企業有重大創新和經常性的發明。

影響

對客戶需求提供快速甚至即時響應是推動企業走向大規模定制之路的好辦法。因為它以盡快滿足顧客需要為中心,以較低的成本生産較多的品種。使交付功能快速滿足客戶需求會引起連鎖反應,從交貨點開始反過來依次作用于分銷和銷售過程、生産過程、直至開發過程。整個企業價值鍊的每一環節本身都将發生巨大的變化:縮短周期時間、增加産品多樣性、在客戶需要時向他們提供任何想要的産品或服務。而整個價值鍊的快速響應即基于時間的策略不是孤立的,它是和市場分化、品種增加、個性化定制結合在一起的。在某種程度上,從價值鍊的哪一個環節開始減少時間并不重要,如果過程中某一部分的成功會得到其餘部分的支持和模仿,将會使公司開始脫離大規模生産模式并走向大規模定制模式。

構件模塊化以定制最終産品和服務

實現大規模定制的最好辦法——最低的成本、最高的個性化定制水平——是建立在能配置成多種最終産品或服務的模塊化構件之上的。提供标準化零部件實現的定制化不僅能增加産品多樣化,同時也能降低制造成本,使得進行全新設計的産品開發和增加品種的變型設計速度更快。利用模塊化構件的方法有很多,如共享構件模塊化、互換構件模塊化、“量體裁衣”模塊化、混合模塊化、總線模塊化、可組合模塊化。通過這些方法可以将模塊化構件組合并匹配成可定制的最終産品或服務。貫穿産品或服務的模塊化,可互換零件使整個企業都卷入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求之中。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表現

大規模定制企業的核心能力表現為其能夠低成本、高效率地為顧客提供充分的商品空間,從而最終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的能力上。

與傳統定制相比較

在滿足客戶個體需求上,傳統的定制企業完全做得到,但傳統的定制生産模式除小型工藝品外,隻能生産有限品種的産品,企業的産品定位建立在有限數量的極個别的顧客需求上。因此傳統定制企業存在規模相對較些?産品有限、生産周期長、成品成本高、質量不穩定等一系列問題。與傳統的定制生産相比,大規模生産為顧客低成本、高效率地提供了大量的商品,但對顧客日益擴大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不能适應。經濟、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基本商品的充盈。推進了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商品基本功能的滿足,已不再是顧客的第一需求。張揚個性的需要成為制約商品選擇的重要因素,因此大規模生産的理念和規範化産品的定位難以适應市場環境的這種變化。大規模定制模式通過定制産品的大規模生産,低成本高效率地為顧客提供充分的商品空間。因此大規模定制企業與傳統的定制企業或大規模生産企業相比,其核心能力表現在其能夠低成本、高效率地為顧客提供充分的商品空間,從而最終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的能力上。

能力提升

準确獲取顧客需求的能力

在科學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客戶對企業産品和服務的滿意與否将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因素,客戶的滿意将是企業獲益的源泉。

準确地獲取客戶需求信息是滿足客戶需求的前提條件。大規模定制企業要提供定制的産品和服務滿足每個客戶個性化的需求,因而準确獲取顧客需求的能力在實施大規模定制企業中就顯得更加重要。MC定制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客戶關系管理及實施一對一營銷的有效整合來提升其準确獲取顧客需求的能力。電子商務使MC企業跨越中間環節,實現直銷,不但降低了産品的流通成本而且有助于企業及時準确地獲取客戶需求信息;另外電子商務系統提供了制造商與客戶、制造商與合作夥伴快速溝通的平台,這個平台是MC企業理解和引導客戶需求、與顧客與合作夥伴一起進行定制産品設計的基礎條件。

客戶關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以客戶為中心,通過對企業業務流程的優化整合。對客戶資源進行研究和管理。從而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和利潤。CRM以客戶為中心的思想與MC是一緻的,大規模定制的企業通過CRM實施一對一營銷。能夠系統、全面、準确地獲取客戶個性化的需求,使客戶需求定制信息在各部門傳遞共享,針對這些定制的信息安排設計、生産,為客戶提供滿意的定制産品。目前比較流行的在線顧客需求提取方法是産品配置系統(product configurator),又稱選擇面闆(choice boards), 設計系統(design systems)或協同設計平台 (co-design platforms)等。産品配置系統是實現企業與客戶交互, 體現企業多樣化産品和獲取客戶個性化需求的重要途徑。目前在線産品配置系統已經在工業界被廣泛利用,如戴爾,耐克、阿迪達斯等。

面向MC的敏捷産品開發設計能力

大規模定制企業要以多樣化、個性化的産品來滿足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客戶的需求,因此企業必須具備敏捷的産品開發設計能力。敏捷的産品開發設計能力是指企業以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和市場機遇為目标,結合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産品開發方法,采用設計産品族和統一并行的開發方式,對零件、工藝進行通用化,對産品進行模塊化設計以減少重複設計,使新産品具備快速上市的能力。MC企業通過面向産品族的設計能力、模塊化設計能力、并行工程、質量功能配置能力和産品配置設計能力的有效整合來構建和提升大規模定制企業的敏捷産品開發設計能力。

大規模定制的産品設計不再是針對單一産品進行,而是面向産品族進行設計。它的基本思想是開發一個通用的産品平台,利用它能夠高效的創造和産生一系列派生産品。使得産品設計和制造過程的重用能力得以優化。有利于降低成本。縮短産品上市時間。還可以實現零部件和原材料的規模經濟效應。而模塊化設計是對産品進行市場預測、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劃分并設計出一系列通用的功能模塊,然後根據客戶的要求,選擇和組合不同模塊,從而生成具有不同功能、性能或規格的産品。模塊化設計把産品的多樣化與零部件的标準化有效地結合了起來。充分利用了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效應。

并行工程是集成的、并行的設計産品及其相關的各種過程(包括制造過程和支持過程)的系統方法。這種方法要求産品開發人員從一開始就考慮産品整個生命周期中從概念形成到産品報廢處理的所有因素,包括質量、成本、進度計劃和用戶的要求。并行工程是基于時間的競争提出的設計方法。可大大縮短産品的開發時間,充分考慮到了産品的可制造性、可裝配性,是大規模定制所需要的設計能力。

質量功能配置能力是在産品族規劃中常采用到QFD 技術,它從質量保證的角度出發,通過一定的市場調查方法獲取客戶需求,采用矩陣圖解法将客戶需求的實現過程分解到産品開發的各個過程和各職能部門,通過協調各部門的工作以保證産品的最終質量。使得設計和制造的産品能真正滿足客戶的需求。産品配置設計能力是産品配置設計根據客戶需求确定産品結構和物料清單(BOM),配置出相應的定制産品。在大規模定制模式下,産品品種繁多,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方法進行配置。大規模定制将變為大規模混淆。客戶可能因為無法選擇而放棄。産品配置設計可以方便地配置出滿足客戶需求的産品,實現了設計的快速響應,縮短了訂單響應時間。

柔性的生産制造能力

多樣化和定制化的産品對企業的生産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剛性生産線是專門為一種産品設計的,因此不能滿足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制造要求。MC要求企業具備柔性的生産制造能力。它主要通過企業柔性制造系統(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與網絡化制造的有效整合及采用柔性管理來構築、提升其柔性的生産制造能力。FMS是由數控加工設備、物料運儲裝置和計算機控制系統等組成的自動化制造系統。FMS是一種高效率、高精度和高柔性的加工系統。能根據加工任務或生産環境的變化迅速進行調整。以适宜于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産。

網絡化制造是一種基于Intemet的企業聯盟式的制造模式;網絡化制造通過改變企業的組織結構形式和工作方式。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縮短産品的開發周期及提升企業的柔性制造能力。大規模定制生産企業通過FMS與網絡化制造的有效整合所形成的柔性生産是一種市場導向型的按需生産。其優勢是增強大規模定制企業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縮短産品的生産周期,提高設備的利用率,改善産品質量。企業要形成柔性的生産制造能力需要實施與之相應的柔性管理。柔性管理即在動蕩變化的環境下針對市場的複雜多變性、消費需求的個性偏好。實施富有彈性的快速反應的動态管理。

分類

定制分類

把大規模定制分為按訂單銷售(Sale-To-Order)、按訂單裝配(Assemble-to- Order)、按訂單制造(Make-to-Order)和按訂單設計(Engineer-to-Order)四種類型(如下圖),這種分類方法已經被學術界和企業界普遍接受采用。

定制分類明細

按訂單銷售又可稱為按庫存生産(Make-to-Stock),這是一種大批量生産方式。在這種生産方式中,隻有銷售活動是由客戶訂貨驅動的,企業通過客戶訂單分離點(CODP)位置往後移動而減少現有産品的成品庫存。按訂單裝配是指企業接到客戶定單後,将企業中已有的零部件經過再配置後向客戶提供定制産品的生産方式,如模塊化的汽車、個人計算機等,在這種生産方式中,裝配活動及其下遊的活動是由客戶訂貨驅動的,企業通過客戶訂單分離點(CODP)位置往後移動而減少現有産品零部件和模塊庫存。

按訂單制造是指接到客戶定單後,在已有零部件的基礎上進行變型設計、制造和裝配,最終向客戶提供定制産品的生産方式,大部分機械産品屬于此類生産方式。在這種生産方式中,客戶訂單分離點(CODP)位于産品的生産階段,變型設計及其下遊的活動是由客戶訂貨驅動的。

按訂單設計是指根據客戶定單中的特殊需求,重新設計能滿足特殊需求的新零部件或整個産品。客戶訂單分離點(CODP)位于産品的開發設計階段。較少的通用原材料和零部件不受客戶訂單的影響,産品的開發設計及原材料供應、生産、運輸都由客戶訂單驅動。企業在接到客戶訂單後,按照訂單的具體要求,設計能夠滿足客戶特殊要求的定制化産品,從供應商的選擇、原材料的要求、設計過程、制造過程以及成品交付等等都由客戶訂單決定。

實施途徑

為什麼難以有效實施

大規模定制有助于企業進入新的市場,并吸引大量個性化需求不能被标準産品所滿足的顧客。然而,原始的大規模定制既浪費成本又沒有效率。如果定制的産品在時間和成本上超過了顧客的預期,隻會失去現有顧客。當然,如果無法實施和履行規模定制的承諾,這對于企業來說也是一種損失。因此,如果沒有與之相應的低成本且又高效率的供應鍊,大規模定制是難以實現的。

實施有效條件

建立靈活的員工和組織結構是大規模定制的必備條件。另外,還需要其他方法予以協助,比如減少循環周期時間,加強生産制造的反應度。例如,電子數據交換和計算機輔助定單的運用能夠大量減少傳送和處理客戶定單的時間;而飛機運輸又能夠大大縮短訂貨到交貨的時間。像柔性制造系統這樣的技術,不但可以縮短周期時間,而且還能提高對特定工廠的多種産品組合的反應靈敏度。最後,最近發展起來的電子商務加強了溝通聯系,并且能夠提高企業在供應鍊運作方面的決策能力。

延遲制造的建立

無論是物流的改善、信息流的改進、循環周期的縮短,還是靈活的生産,都不能使得企業在未來的市場上進行有效的競争,但産品和流程設計卻有更大的潛力。事實上,普遍認為産品80%的制造成本是由産品的設計所決定的。機會就在于産品設計和供應鍊的整合中。作為一種進行有效的大規模定制的手段,一些具有開拓性的企業已經運用了産品設計和供應鍊重建。其思想就是要設計産品并且重組制造活動和供應鍊中的分發配送活動,從而使得産生多種産品的定制度化步驟發生在供應鍊中最有效率的環節,同時使得供應鍊總成本降到最低。供應鍊總成本降到最低的同時使得供應鍊效率最優化的産品和流程設計的最根本的原則就是“延遲”。延遲就是要推遲關鍵流程的時間,在這些關鍵性的流程中,最終産品将形成他們特定的功能、特點、标志,或者說是個性特色。所以,在有效支持産品多樣化的同時又保持規模經濟的唯一方法就是運用延遲制造。

延遲制造的概念

延遲制造核心内容是:制造商事先隻生産通用化或可模塊化的部件,盡量使産品保持中間狀态,以實現規模化生産,并且通過集中庫存減少庫存成本,從而縮短提前期,使顧客化活動更接近顧客,增強了應對個性化需求的靈活性。其目标是使恰當的産品在恰當的時間到達恰當的位置(3R)。延遲化策略的基本思想就是:表面上的延遲實質上是為了更快速地對市場需求做出反應,即通過定制需求或個性化需求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延遲,實現供生産模式

産品設計模塊化

21世紀的制造業必将以産品創新和技術創新占領市場,企業是否能根據用戶的當前需要和潛在需求快速搶先提供産品,成為企業成敗的關鍵。産品結構和功能的模塊化、通用化和标準化,是企業推陳出新、快速更新産品的基礎。模塊化産品便于按不同要求快速重組,任何産品的更新換代都不是将原有的産品全部推翻重新設計和制造的。更新一個模塊,在主要功能模塊中融入新技術,都能使産品登上一個新台階,甚至成為換代産品,而多數模塊是不需要重新設計和制造的。因此,在敏捷制造中,模塊化産品的發展已成為制造企業所普遍重視的課題。此外,模塊化産品便于分散制造和尋找合作夥伴,開發新産品的主幹(核心)企業主要是做好産品不斷的創新研究、設計和市場開拓工作,産品的制造可以分散給專業化制造企業協作生産,主幹企業将從傳統的“大而全、小而全”的橄榄型模式中解脫出來,轉換成隻抓産品設計研究和市場開拓的啞鈴型企業。模塊式産品另一個突出的優點在于用戶隻需更新個别模塊即能滿足新的要求,不需要重新購買一種新産品。這既節省了用戶的開支,又能節約原材料并減少廢棄物,這在自然資源越來越緊張和環境污染愈來愈嚴重的今天,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産品制造專業化

在一般機械類産品中,有70%的功能部件存在着結構和功能的相似性,如果打破行業界線,按成組技術原理(GT原理)将功能相似的部件和零件分類并集中起來,完全有可能形成足以組織大批量生産的專業化企業的生産批量,這些專業化制造企業承接主幹企業開發的産品中各種相似部件、零件的制造任務,并能在成組技術的基礎上采用大批量生産模式進行生産。當然,在現代制造技術的支持下,這種大批量生産模式已克服了傳統的剛性自動線的缺點,在一定範圍内具有柔性(可調性或可重構性),能完成較大批量的相似件制造,協助主幹企業用大批量生産方式快速提供個性化商品。

生産組織和管理網絡化

因特網的普及和應用給21世紀制造業提供了快速組成虛拟公司進行敏捷制造新産品的條件。負責開發新産品的主幹企業可以利用因特網發布自己産品的結構及尋找合作夥伴的各項條件,而各專業化制造企業可以在網上發布自己所具備的條件及合作意圖。主幹企業将據此尋找合夥者,本着共擔風險和達到雙赢的戰略目标進行企業大聯合來合作開發和生産新産品。這樣的聯合是動态的,組成的虛拟公司是“有限生命公司”,它隻為某種産品而結盟,其生命周期将随産品生命周期的結束而結束,或在另一種産品的基礎上調整成新的聯合。通過因特網,系統構建虛拟企業,可實現産品開發、設計、制造、裝配、銷售和服務的全過程,通過社會供應鍊管理系統将合作企業連接起來,按大規模定制生産模式實行有效的控制與管理。随着全球制造業的發展,供應鍊理論已發展成為全球供應鍊管理理論。通過供應鍊實現大規模定制生産過程的網絡化組織和管理,産品從開發到銷售的全過程将得到優化,生産效率的提高和生産成本的降低是不言而喻的。

企業間的合作關系夥伴化

在傳統的供求關系管理模式下,制造商與供應商之間隻保持一般的合同關系,供應鍊隻是制造企業中的一個内部過程,将利用通過合同采購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進行生産,轉換成産品并銷售給用戶,整個過程均局限于企業内部操作。制造商為了減少對供應商的依賴,彼此間經常讨價還價,這種管理模式的特征是信任度和協作度低,合作期短。但大規模定制生産是以新産品開發,企業與專業化制造企業伺的有效合作、互相依存為前提的,構成的網絡化虛拟公司的盟主企業與盟員企業間應該能達到雙赢的合作關系。

支撐技術

制造系統模塊化

與模塊化的産品設計相似,模塊化的生産單元具有标準的接口,具有良好的可替換性,當用戶需求發生變化或出現意外故障時可以通過模塊間的替換滿足動态的需求變化,使制造系統具有柔性和快速響應能力,從而滿足大規模定制的要求。根據企業的産品種類情況,由某些通用模塊構建生産線平台,通過改變某些面向特定客戶和應用的模塊來調整生産線的産品範圍。模塊化制造系統的關鍵問題是模塊之間的接口,包括硬件接口和信息接口。如果模塊之間的接口是标準的,那麼生産工程師就可以把來自不同供應商的設備集成到一個制造系統中。模塊化系統的優點在于它提高了系統的可重組性和可擴展性。當産品類型發生變化時,可通過更換相應的工藝模塊來調節系統的适應能力。當産品需求量發生變化時,可通過增加(減少)某些關鍵模塊單元或提高(降低)系統自動化程度來增加(減少)産量,同時保證一定的經濟性。另外,模塊化的生産線也使管理簡化。

動态組合的布局方式

傳統制造系統規劃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合理安排車間、制造單元的布局,以加快工件的流動,減少排隊等待時間、運輸時間等。大規模定制制造系統規劃的目标除了包括傳統的制造系統規劃目标外,更重要的是要保證制造系統的動态組合和調整能力,以滿足大規模定制所要求的柔性和快速響應能力。

柔性物流系統

大規模定制對物流系統的期望可以歸納為:可以傳輸任何體積、重量、形狀的物品,不需要軌道,沒有路線的約束,提高傳輸速度,減少安裝時間,增加智能化向導能力和自恢複能力。傳統的一體化的傳送帶、吊車、有導軌的自動導引車(AGV)等物料傳輸系統已經不能滿足柔性物流的要求了。目前提出的一些物料運輸系統和裝置在柔性和可重組性方面都進行了一定的考慮。模塊化的傳送帶将傳送帶模塊分為線性傳送帶模塊和連接傳送帶模塊。通過這些模塊的組合,可以形成不同形式的傳送帶,通過改變模塊的方向和位置可以快速調整傳輸路線,而且通過二維傳送帶和三維傳送帶的組合可以形成各種類型的空間運輸路線。

動态響應的控制結構

到目前為止,制造系統基本上有三種控制結構:集中控制結構、遞階控制結構和異構控制結構。其中異構控制結構将系統分解成近似獨立的實體,實體通過預先定義的通信接口進行合作。實體之間消除主從關系,具有局部自治性,系統構成對實體是透明的,實體需要與其他實體合作。在異構控制結構中,每一個實體具有高度自治性,可以快速響應環境變化。大規模定制生産由于其訂單到來的随機性,要求控制系統具有動态響應的特點。異構控制結構是大規模定制制造系統應該借鑒的結構。

減少生産準備工作

安德森教授(Anderson)認為,大規模定制生産仍然需要依靠流水式生産。在大批量生産模式下,制造商通過增加批量,将生産準備時間和成本分攤到盡可能多的産品中。大規模定制的極端情況是,每種産品的批量為一,批量為一的能力依賴于生産準備工作的減少。如果生産準備工作能夠減少,那麼制造商就可以做到按訂單生産,生産準備工作的減少是大規模定制生産的重要前提。

案例分析

“戴爾”面向大規模定制供應鍊管理的應用分析

實施的背景

1. 戴爾公司簡介。總部設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戴爾公司是全球領先的IT産品及服務提供商。戴爾公司于1984年由邁克爾·戴爾創立。戴爾公司是全球IT 界發展最快的公司之一,1996年開始通過網站采用直銷手段銷售戴爾計算機産品,2004年5月,戴爾公司在全球電腦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成為世界領先的電腦系統廠商。戴爾公司在20年的時間裡從一個電腦零配件組裝店發展成為世界500強的大公司,其直線定購模式以及高效的供應鍊管理是其實現高速發展的保證。

2. “戴爾”實施大規模定制供應鍊管理的原因。戴爾公司創立之初是給客戶提供電腦組裝服務,先天在研發能力和核心技術方面與業界的IBM、惠普等公司有着一定差距,要想在市場競争中占據一席之地,必須進一步分拆計算機價值鍊的機會,依靠管理創新獲取成本優勢。因此,“戴爾”在發展過程中雖有業務和營銷模式的革新,但把重點放在成本控制和制造流程優化等方面,尤其是創造了直銷模式,這可以減少中間渠道,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實施面向大規模定制的供應鍊管理更能幫助“戴爾”與供應商有效合作和實現虛拟整合,降低庫存周期及成本,從而獲取高效率、低成本的優勢,這也正是其核心競争力所在。

實施基礎

1. 零部件标準化。産品的模塊化設計,零部件的标準化和通用化是大規模定制的基礎所在。對産品按照其功能進行劃分而進行模塊化設計,建立産品族和零部件族,設計出一系列功能模塊,通過模塊的選擇和組合構成不同的産品。這樣,模塊化産品便于按不同要求快速重組,把産品的多變性和零部件的标準化有效地結合了起來,這有助于将定制産品的生産轉化為批量生産,也就是說,人們對産品功能的需求盡管有差别,但也有共性,大規模定制并非100%定制。

因此,實行大規模定制的關鍵在于真正從本質上弄清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和共性需求,然後,把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和共性需求分别進行總體規劃,按不同的供應鍊來組織生産和供應,以确保定制産品的高質量、低成本和快速交貨。戴爾産品最大的特點是完全标準化,從“戴爾”近幾年的發展來看,它雖然不斷擴充自己的産品線,但是所有産品都是标準化的産品。它的主要産品PC、筆記本、服務器,包括以後OEM的EMC的存儲系列、Brocade的交換機系列等,都是兼容性、開放性極強的标準化産品。

2. 按訂單裝配。參照大規模定制的四種分類,戴爾公司屬于采用按訂單裝配(Assemble-to-Order)的典型代表。基于以下幾個原因,按訂單裝配的模式特别适合個人電腦:産品更新快和配件價格下降快使得售後庫存成本很高;由于PC的模塊化設計使得裝配十分簡單快捷,所以勞動力成本隻占PC成本的很小部分;顧客關注的是産品價格和服務,卻不太在意等待時間和獨特設計。按訂單裝配的生産模式着眼于滿足個性化需求,實現這一宗旨的前提是對市場需求信息的及時、準确地獲取、處理。戴爾依托其現代化的信息平台,通過信息資源的共享,增強了供應鍊中各方獲得信息的能力,準确、及時地捕捉需求信息,實現了企業響應能力的提高,使供應鍊管理成為差别化競争優勢的重要來源。

3.信息技術的發展。随着互聯網絡的發展和電子商務的普及,電子商務平台已經部分地取代了分銷商和零售商職能。客戶通過電子商務平台向主體企業提出定制要求,主體企業通過數據挖掘等技術從中進行信息的采集和整理,而後通過客戶關系管理對客戶的訂單進行分解。分解後的訂單信息成為企業進行采購的依據,而通過采購也使主體企業與其供應商和制造商聯系在一起。

信息技術和電子工具的廣泛應用幫助“戴爾”實現以上要求,“戴爾”電子化的供應鍊系統為處于鍊條兩端的用戶和供應商分别提供了網上交易的虛拟平台。“戴爾”有90%以上的采購程序通過互聯網完成。通過與供貨商的緊密溝通,工廠隻需要保持2小時的庫存即可應付生産。除此之外,“戴爾”還推出一個名為valuechain.dell的企業内聯網,所有供貨商都可以在網站看到專屬其公司的材料報告,随時掌握材料品質、績效評估、成本預算以及制造流程變更等信息。不僅如此,“電子化”還貫穿了從供應商管理、産品開發、物料采購一直到生産、銷售乃至客戶關系管理的全過程,成為戴爾面向大規模定制供應鍊管理的實施基礎。

供應鍊總模型

為了适應客戶驅動生産和企業聯盟的需要,“戴爾”通過電子商務平台或電話的方式直接與客戶聯系,了解客戶需求,并且采用直線銷售模式直接把産品送達客戶。這種模式的核心是直銷背後的一系列采購、生産、配送等環節在内的供應鍊的快速反應能力,利用先進的信息手段與客戶保持信息的暢通和互動,了解每一個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可見,“戴爾”的直銷模式是以直線定購為手段,憑借其高效的供應鍊管理對市場快速做出反應,為顧客提供多樣化的産品和服務。這種模式也使得分銷商、零售商的作用不斷減弱甚至消失,導緻供應鍊的結構逐漸轉變為由原材料供應商、制造商、主體企業和客戶組成的開放式的網絡結構,如下圖所示。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随着互聯網絡的發展和電子商務的普及,電子商務平台已經取代了分銷商和零售商成為“戴爾”和客戶聯系的橋梁。客戶通過電子商務平台向“戴爾”提出定制要求,“戴爾”通過數據挖掘等先進技術從中進行信息采集和整理,而後通過客戶關系管理(CRM)對客戶訂單進行分解。分解後的訂單信息成為企業采購的重要依據,而通過采購也使“戴爾”與零部件制造商和原材料供應商緊密聯系在一起。其次,由于供應商和零部件制造商在一開始是以需求預測來決定其庫存的,因此“戴爾”應将通過電子商務平台采集到的客戶信息及時傳遞給供應商和制造商,以使他們的庫存盡可能地降低。最後,當“戴爾”将客戶的定制産品送交客戶手中後,還應将客戶的反饋信息傳遞到CRM系統中,以期更好地與客戶進行溝通。

管理的特點

1. 嚴格挑選供應商,與供應商虛拟組合,建立合作夥伴關系。“戴爾”擁有一整套的供應商遴選與認證制度,對供應商的考核标準主要是看其能否源源不斷地提供沒有瑕疵的産品。考核的對象不僅包括産品,還涵蓋了整個産品生産過程,即要求供應商具有符合标準的質量控制體系。要想成為“戴爾”的供應商,企業必須證明其在成本、技術、服務和持續供應能力等四個方面具有綜合的比較優勢,特别是供應能力必須長期穩定,以防由于供應不穩定而影響“戴爾”對最終用戶的承諾。在對供應商考核時,“戴爾”采取了“安全量産投放(SAFE LAUNCH)”的辦法,根據對供應商的考核結果,分階段地逐步擴大采購其産品的規模,以降低新入選企業供應能力不穩定的風險。

與供應商虛拟組合是區别于傳統經營的一種新型模式,它突破了組織的有形界限,僅保留組織中能代表企業特征的關鍵性功能,按照比較優勢理論和核心競争力原理,将組織中非核心業務外包給擅長于這些功能的專業性企業來經營。因為顧客的需求時刻都會發生變化,所以産品零部件的生産也必需緊跟市場,如果“戴爾”自己生産零部件,那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與技術的投入,還要有強有力的研發能力來保持零部件與市場需求的同步,這将大幅度增加成本,況且“戴爾”也确實沒有其他供應商更專業,于是“戴爾”采取把零部件的生産外包給那些實力雄厚的大型供應商,與對方結成聯盟,共同滿足顧客需求。

2. 高效庫存管理——物料的低庫存與成品的零庫存。在庫存數量管理方面,“戴爾”一直以物料的低庫存與成品的零庫存著稱,其平均物料庫存僅為5天,而在IT業界,與“戴爾”最接近的競争對手也有10天以上的庫存,業内的其他企業平均庫存多是達到50天左右。因材料成本每周都會有1%的貶值,故庫存天數對産品成本有很大的影響,僅低庫存這一項,就使戴爾産品比其他競争對手擁有8%以上的價格優勢。客戶訂單經“戴爾”的數據中心傳到供應商公共倉庫,再由“戴爾”的全球夥伴第三方物流公司伯靈頓公司管理。而伯靈頓在接到“戴爾”的清單後1小時内就能把貨迅速配好,不到20分鐘就能把貨送達。“戴爾”的庫存管理并非僅僅着眼于“低”,通過對其供應鍊的雙向管理,全盤考慮用戶的需求與供應商的供貨能力,使兩者的配合達到最佳平衡點,進而實現“動态庫存平衡”,這便是“戴爾”庫存管理的最終目标。

3. 有效的客戶關系管理(CRM)。“戴爾”通過對關鍵客戶的“一對一營銷”,能準确快速地把握客戶個性化需求。在大規模定制模式中,企業和客戶的關系是一種協調互動的關系,完全超越了企業通常收集信息、滿足客戶需求的内涵。生産者與消費者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供求關系。生産企業不再是僅為争取客戶滿意,為使客戶忠誠而主動提供産品(服務)的一方;消費者也不是傳統的商品被動接受方。面向大規模定制的客戶關系管理要求生産企業和消費客戶互動,相互融合。當顧客在 “戴爾”的幫助下确定了自己的需求後,銷售人員便根據顧客的要求,為他們提供所需的産品。産品售出後,對顧客的了解并沒有結束,銷售人員還會通過電話、互聯網或者面對面的交流方式建立顧客的信息檔案,進行質量跟蹤服務,繼續發掘顧客的新需求。戴爾公司認為,了解顧客與了解自己同等重要,要為顧客創造完整的消費體驗,公司應該立足于顧客的角度去研發新産品,為顧客來量身定做,實現“互動效應”。

管理的弊端

再優秀的企業也有其不足之處。戴爾公司在經曆了迅猛發展直至成為PC行業霸主以後,也開始遭遇到業績下滑和産品質量投訴等一系列問題。這說明随着市場的激烈競争和顧客需求的變化,固有的模式必須不斷地創新和完善。“戴爾”追求标準化,滿足最大多數人的最常用的需求,以緻采購成本過低,難免出現産品質量問題。雖然大多是些小毛病,靠“戴爾”的售後服務可以彌補和解決,但畢竟影響了客戶體驗價值的實現。由于“戴爾”是采用按訂單裝配(ATO)的生産模式,這雖能保證标準化的零部件得以大規模生産,但在客戶定制方面,卻由于客戶訂單分離點(CODP)的靠後,使得隻有裝配活動及其下遊的活動是由客戶訂貨驅動的。在顧客需求越來越強調個性化的環境下,顧客也許不滿足于自己隻能選擇不同規格的零部件來實現定制,而是要求産品從外觀到功能全方位的定制。

結論與啟示

“戴爾”通過“按訂單裝配”的大規模定制生産模式,利用現代化的網絡技術将批量生産的低成本優勢與個性化定制生産的高附加值優勢完美地結合起來,這不僅降低了其庫存成本,搜集到了顧客的需求信息,而且還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滿意度。“戴爾”通過建立一個超高效的供應鍊和生産流程管理,實現了即時生産和零庫存,并且與供應商虛拟整合,構建了核心競争力,而這一切都依賴于标準化的産品零部件設計和先進的信息技術平台。“戴爾”正在逐步轉向全球範圍的綜合供應鍊管理,這樣各生産工廠和供應商之間就形成了巨大的供應鍊體系,在全球範圍内有效地實現了整合,使資源配置更加高效合理。

面對競争日益激烈的市場,企業要想在市場競争中占得先機并持續發展,生産模式和管理思想的革新勢在必行。“戴爾”公司面向大規模定制的供應鍊管理模式,對于國内企業來說是有一定借鑒意義的。企業實施面向大規模定制的供應鍊管理必須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實現企業内部資源的有效整合。企業必須認識到現有産品的合理化、零部件的标準化是面向大規模定制的供應鍊管理的基礎,應注重延遲策略的應用與信息平台的搭建及信息技術的應用,并确保靈活的組織結構以發揮供應鍊優勢。二是要建立戰略合作的外部協作關系,快速整合企業外部資源,确保組織能夠快速供應,并且應對所有供應廠商的制造資源進行統一調配與集成,有效地對供應商進行整體評價,與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同盟。三是要準确快速地把握客戶需求,建立以顧客為中心客戶關系管理。建立及管理客戶數據庫系統,開展“一對一”營銷,建立網絡營銷平台,這樣才能确保面向大規模定制的供應鍊管理獲得成功。

上一篇:建築垃圾

下一篇:新産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