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薯

大薯

植物
大薯為多年生纏繞草質藤本,隸屬于薯蓣科薯蓣屬;原産于亞洲熱帶地區,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台灣等地。大薯耐旱,耐熱,産量潛力高,且澱粉含量較高,生育期短,營養豐富,色澤鮮豔,口感俱佳,食用、藥用兼備,具有良好的市場開發前景和推廣價值。[1]大薯,纏繞藤本。塊莖野生的多為圓柱形或棒狀,栽培的形狀變化較大,掌狀、棒狀或圓錐形,表面棕色或黑色,斷面白色、黃色或紫色。莖基部四棱形,有翅;葉腋内常生有形狀大小不一的零餘子;單葉互生,中部以上葉對生,葉卵狀心形至心狀矩圓形,頂端尾狀,基部寬心形,兩面無毛;有時壓幹後,葉邊緣向内卷褶。雄花淡綠色,構成狹的圓錐花序。雌花為簡單的穗狀花序。分布于廣東、廣西、湖南、湖北、福建、四川、雲南、貴州、江西;亞洲其他熱帶地區也有。栽培或野生在山腳、山腰和溪邊的微酸性黃壤或紅壤上。塊莖作蔬菜食用;部分地區作“淮山”入藥。
    中文名: 拉丁學名:wingedyam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亞綱: 超目: 目:百合目 亞目:百合亞目 科:薯蓣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薯蓣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大薯 分布: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藏

形态特征

多年生纏繞草質藤本。野生者塊莖多為長圓柱形;栽培者塊莖變異較大,呈長圓柱形、圓錐形、球形、扁圓形而重疊,或有分支。莖右旋,無毛,通常有四條狹翅,基部有時有刺。

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葉柄綠色或帶紫紅色,長4-15cm;葉片綠色或帶紫紅色,紙質,卵形至卵圓形,長6-20cm,寬4-13cm,先端短漸尖、尾尖或凸尖,基部心形、深心形至箭形,有時為戟形,兩耳鈍,兩面無毛;葉腋内有大小不等的珠芽,珠芽多為球形、卵形或倒卵形。雌雄異株;雄花序為穗狀花序,長1.5-4cm。

通常2至數個簇生或單生于花序軸上排列成圓錐花序,花序軸明顯地呈“之”字狀曲折,雄花的外輪花被片為寬卵形,内輪倒卵形,雄蕊6;雌花序為穗狀花序,1-3個着生于葉腋,雌花的外輪花被片為寬卵形,内輪為倒卵狀長圓形,較小而厚,退化雄蕊6,子房下位,花柱3,分離。蒴果三棱狀扁圓形,長1.5-2.5cm,寬2.5-4.5cm。種子四周有膜質翅。花期11月至翌年1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分布範圍

原産印度,在中國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常有栽培。

性狀鑒别

呈不規則圓柱形,長7-14cm,直徑2-4cm,表面淺棕黃色至棕黃色,有縱皺紋,常有未除盡的栓皮痕迹,質堅實,斷面淡黃色,散有少量淡棕色小點。無臭,味甜微酸,有粘性。顯微鑒别塊莖橫切面:外皮已除去,薄壁組織中散有含草酸鈣針晶束的粘液細胞,以皮層為多,粘液細胞長徑86-120μm,草酸鈣針晶長約100μm,中柱鞘有石細胞組成的環層,石細胞直徑13-34μm,内含草酸鈣方晶。後生木質部導管直徑約35μm。薄壁細胞内充滿澱粉粒,澱粉粒類圓形、卵圓形、不規則形,大粒層紋明顯。

化學成份

塊莖含花色甙(anthocyanin),已分離出矢車菊素-3-O-葡萄糖甙(cyanidin-3-O-glucoside),矢車菊素3,5-O-二葡萄糖甙(cyanidin-3,5-O-diglucoside),矢車菊素-3-O-龍膽二糖甙(cyanidin-3-O-gentiobioside),矢車菊素-3-O-(4″-O-芥子酰)-龍膽二糖甙[cyanidin-3-O-(4″-O-sinapoyl)-gentiobioside],芍藥花素-3-O-(4″-O-芥子酰)-龍膽二糖甙[peonidin-3-O-(4″-O-sinapoyl)-gentiobioside],參薯素(alatanin)A、B、C,原矢車菊素(procyanidin)B1、B3等。

又含粘液質(mucilage)0.9%,其中碳水化合物部分有甘露糖(mannose),木糖(xylose)和少量的鼠李糖(rhamnose);蛋白質部分含有的主要氨基酸為天冬氨酸(aspartic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丙氨酸(alanine),絲氨酸(serine),甘氨酸(glycine),精氨酸(arginine);礦物質有鐵、鋅、銅、钴、鉻。

還含脂肪,其中主要脂肪酸是油酸(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以及花生酸(arachid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acid),反式巴豆油酸(crotonic acid);酚性成分兒茶精(catechin)及DL-多巴(DL-dopa);植物甾醇(phytosterol)成分有膽甾醇(chol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岩藻甾醇(fucosterol)。另含硫胺素(thiamine),核黃素(riboflavin),煙酸(nicotinic acid)。

病蟲害預防

大薯炭疽病

大薯炭疽病是主要為害葉片和藤蔓。葉斑多始自葉尖或葉緣,半圓形、橢圓形至不定形,褐色至黑褐色,邊緣色深,病健部界限明顯,病斑中部灰褐色至灰白色,斑面輪紋明顯或不明顯,濕度大時斑面出現朱紅色小點或小黑點,此乃本病病征和症狀。藤蔓上病斑梭形至不定形,呈黑褐色,稍凹陷,繞莖一周後常緻藤蔓枯死。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藥控病。藥劑可選用75%百菌清70%托布津可濕粉(1:1)15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75%百菌可濕粉(1:1)1 5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懸浮劑70%代森錳鋅(11:1,即混即噴)10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濕粉1000倍液,或25%炭特靈可濕粉6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粉800倍液,交替噴施3--4次,視病情隔7--15天1次。合理安排畦向以利通風透光,合理用水、施肥和噴葉面肥,實行健身栽培,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收獲後清園,燒毀病殘體,深翻曬土,以減少病源。

物種價值

藥用價值

【藥理作用】新鮮塊莖據雲有毒,可緻麻醉;煮或炒熟後即無毒,可供食用。

【性味】甘;微澀;平

【歸經】脾;肺;腎經

【功能主治】健脾止瀉;益肺滋腎;解毒斂瘡。主脾虛洩瀉;腎虛遺精;帶下;小便頻數;虛勞咳嗽;消渴;瘡瘍潰爛;湯火傷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

【各家論述】

1.《南甯市藥物志》:塊莖能促進潰瘍的肉芽生長。并有收水生肌,使瘡面結疤作用。研末治湯火傷及面部爛瘡。配豬腱肉服,治眼珠突出,俗稱螃蟹眼。

2.《廣西藥植名錄》:補脾肺,澀精氣,消腫,止痛。

3.《南甯市藥物志》:"塊莖能促進潰瘍的肉芽生長。并有收水生肌,使瘡面結疤作用。研末治湯火傷及面部爛瘡。配豬腱肉服,治眼珠突出,俗稱螃蟹眼。"

4.《廣西藥植名錄》:"補脾肺,澀精氣,消腫,止痛。"

營養成分

大薯的營養成分列表

(每100克中含)

烹饪食譜

大薯蒸肉

海南的大薯多,價廉,約每公斤2元,是一種健胃的保健食品。大薯在四川被稱為腳闆苕,學名又稱為塊根山藥,具有和山藥相似的健胃作用,口味也有幾分相近。

主料:大薯500克,豬肉250克。

輔料:姜20克、蔥20克、醬油、鹽适量、白糖5克,菜油少許。

做法:豬肉洗淨、切成小塊,姜、蔥切成末,大薯刮去外皮,洗淨,切成塊。

鍋中倒少許菜油,油到七分熱時,把豬肉放到鍋中炒一下,然後放入姜末,醬油、鹽、再繼續炒2分鐘,再放入大薯、蔥花、白糖,炒勻鏟出,裝到一個薄邊碗裡,放入蒸鍋蒸30分鐘即可。

特點:肉香軟,大薯糯,有山藥的清香,可口,可以當菜吃,也可直接當作主食吃。

大薯芥菜湯

大薯屬粗糧,性平味甘,含纖維素高,能有效加速消化吸收,對清理腸胃好。而芥菜苦中帶甘,清潤喉嚨,具去積膩、疏風熱、通理肺的作用,而且蔬菜纖維豐富,利于排毒,尤其适合高血壓、肥胖者食用。大薯芥菜湯實為一道家庭老少皆宜的菜式。

材料:芥菜400克、大薯300克、生姜少許;

做法:

1.芥菜洗淨切段,大薯削皮切小粒,生姜拍碎備用;

2.燒紅鍋,放油,爆香生姜,把大薯放進鍋、加點米酒稍炒,放水煮滾;

3.把芥菜倒進燒開了的湯裡,滾三至五分鐘後,加鹽及調味料,即可盛起食用。

大薯臘肉煲

主料:臘肉(生)400克,山藥480克

調料:青蒜10克,豆豉10克,鹽3克,味精1克

做法:

1.用溫水洗過臘肉,去皮,切件;

2.大薯(山藥)去皮,洗過,切片件;

3.青蒜切段;

4.燒熱瓦缸,下油,放入青蒜、臘肉、豆豉爆過,續下大薯肉,豆豉爆過,續下大薯攪勻,注入兩碗清水,調适味,加蓋同煮至大薯熟為止,原煲上席。

相關報道

金羊網報道稱:南海農民在廢棄廠房一角種出的“大薯王”令人稱奇

2007年04月01日下午,南海獅山鎮群崗村挖出一個狀如巨龜的大薯,經稱量,該大薯重達40公斤,被聞訊前來觀看的村民稱為“大薯王”。

據知情人介紹,該大薯生長在群崗村一家廢舊海綿植絨廠内的泥地裡。大薯的主人李伍全原是該廢舊海綿廠的職工,2005年春季工廠搬遷,該廠房被廢棄,由李伯負責看護。2005年4月中旬,李伯種下這棵大薯,之後,他隔三差五地為這棵大薯澆水淋尿,還埋過一些生麸作肥料。

記者接報來到現場時,大薯還沒完全被挖掘出來。為了讓大薯完整地出土,李伯又花費了一個多小時,才将大薯挖出來。

當地農業部門的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薯在土地肥沃、生長期長的條件下,一般可以長成15—20公斤,但李伍全種植的大薯不到兩年就達到40公斤重,确實十分罕見。

《茂名晚報》相關資料:大薯長有“大腳掌”

2007-03-16,家住市區光華南路的林姨打來報料電話,稱她家種在盆裡的大薯奇大,且竟長出一雙大猩猩式的“大腳”。

記者在林姨家的陽台看到,這塊大薯已被挖起,擱置在泥盆旁邊。記者找來皮尺一量,大薯長約57CM,寬約46CM,稱重約30斤,皮色棕灰,由幾大塊根莖組連在一起,其中有兩塊酷似大猩猩的“大腳掌”。林姨說,這個長“腳”的大薯是一年前随便種在花盆裡的,沒想到才幾個月就開始“瘋長”,一半竟破土而出裸露土外,家人隻好再往上面不斷培土。昨天,林姨折藤挖薯收獲“果實”,這又大又長着“大腳掌”的大薯,着實令左鄰右舍無不啧啧稱奇。

上一篇:木奶果

下一篇:冬粉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