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決戰之淮海戰役

大決戰之淮海戰役

1991年李俊、蔡繼渭執導的電影
《大決戰之淮海戰役》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制片廠出品,李俊、楊光遠等聯合執導,古月、蘇林、盧奇、傅學誠、劉錫田、謝偉才等主演的劇情片,于1991年8月1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主要講述了在中共中央的指揮下,華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将劉峙指揮國民黨軍五個兵團、22個軍、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消滅及改編故事。
    主标題: 毛澤東 副标題1:演員 古月 副标題2: 副标題3: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組織指揮淮海大戰略決戰将國民黨軍主力聚殲在長江以北。擁有高超的指揮藝術和審時度勢的戰略眼光,善于集中集體智慧提出指示。 主标題: 劉伯承 副标題1:演員 傅學誠 副标題2: 副标題3:淮海戰役總前委成員之一,為中原野戰軍司令員,與鄧小平指揮中原野戰軍主力在雙堆集地區圍殲黃維兵團。以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著稱。 主标題:鄧小平 副标題1: 演員 盧奇 副标題2: 副标題3: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書記、中原軍區及中原野戰軍政治委員、淮海戰役總前委書記,與劉伯承指揮中原野戰軍主力在雙堆集地區圍殲黃維兵團。 主标題:陳毅 副标題1:演員 劉錫田 副标題2: 副标題3:中國共産黨中央中原局第二書記、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兼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和政治委員。參與組織指揮淮海戰役,淮海戰役總前委委員。 主标題:杜聿明 副标題1:演員 徐正運 副标題2: 副标題3:時任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在安徽省蕭縣張莊寨鎮張老莊被俘。為人堅韌、愛國。 中文名:大決戰之淮海戰役 外文名:Decisive Engagement: The HuaiHai Campaign 其他譯名:大決戰第二部:淮海戰役 類型:劇情、戰争、曆史 出品公司:八一電影制片廠 制片地區:中國 拍攝日期: 拍攝地點:中國 發行公司:八一電影制片廠 導演:李俊、蔡繼渭 編劇:李平分、史超、王軍 制片人:蕭穆 主演:古月、蘇林、盧奇、傅學誠、劉錫田 片長:219 上映時間:[{"year":"1991 票房: 對白語言:中文 色彩:彩色 電影分級: imdb編碼:tt0099339 主要獎項:第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獎) 在線播放平台:電影網

劇情簡介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打響,華東野戰軍迅速從起義部隊的防區通過,及時切斷了黃伯韬兵團的退路,并将其包圍。同時,中原野戰軍攻占了徐蚌線軍事要地宿縣。蔣介石令杜聿明回徐蚌指揮作戰,幾路兵團逼近徐州,淮海戰場形式嚴峻。

1948年11月16日,中央軍委決定由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組成淮海戰役總前委,統一指揮中野和華野作戰。十幾天激戰,黃伯韬兵團被全殲。12月底,黃維兵團又被中野包圍于雙堆集地區,蔣介石派宋美齡去美國求助,希望破滅,高級顧問陳布雷自殺死亡。蔣介石為保其嫡系主力,命杜聿明棄徐州,南下與黃維會合。我軍早有準備,将杜困住。12月底,黃維兵團被全殲。為穩住傅作義集團,中央軍委決定兩星期内不作最後殲滅,同時展開政治攻勢及心理戰術瓦解敵人。1949年1月初,華北野戰軍和東野對傅作義兵團展開分割包圍,華東野戰軍對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集團全部被殲,杜被俘。第二兵團總司令邱清泉被擊斃。勝利再次震驚世界。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演員

角色

古月 飾 

毛澤東

蘇林 飾 

周恩來

盧奇 飾 

鄧小平

傅學誠 飾 

劉伯承

劉錫田 飾 

陳毅

謝偉才 飾 

粟裕

鮑海鳴 飾 

張震

餘忠 飾 

譚震林

魏積安 飾 

李達

溫承誠 飾 

鄧子恢

程建勳 飾 

張際春

趙恒多 飾

 蔣介石

吳志遠 飾 

宋美齡

魯非 飾 

顧祝同

徐正運 飾 

杜聿明

繩中 飾 

邱清泉

職員表

制作人

蕭穆

導演

李俊、蔡繼渭、韋廉、景慕逵、楊光遠、翟俊傑

副導演(助理)

王曉民

編劇

王軍、史超、李平分

攝影

朱鹿童、丁善發、王建國、楊克、殷喬芳

角色介紹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制作

創作背景

蕭穆表示,編劇們在前期準備時就閱讀了五六千萬字的文獻資料,拜訪了許多“三大戰役”親曆者,考察了多處舊址,方才開始寫作。

劇本初步完成後,八一廠又舉行了多次審稿會,邀請參與審稿的人員包括:曾為國民黨高級軍事将領的政協委員,曾在野戰軍工作并參加過“三大戰役”的指揮員或藝術家,以及原在西柏坡總部工作和在北平地下黨工作的老共産黨員。 

拍攝過程

就劇組的規模而言,《大決戰之淮海戰役》創造了史無前例的紀錄。僅八一廠就有800人參與了拍攝,影片中出場的曆史人物達238人,其中主要演員50餘人。共有來自解放軍各大軍區、有關院校、武警部隊等單位的約13萬幹部戰士參加了拍攝。全片拍攝地區涉及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北起黑龍江哈爾濱,南至浙江奉化,西至黃河河套,東至渤海之濱,參拍群衆達15餘萬人次。

為拍攝《大決戰之淮海戰役》,共動用了炸彈3500個、TNT炸藥160噸、黑白煙幕70噸、血漿100公斤、軍用裝甲車20輛、真坦克50輛、可炸汽車100輛,空包彈170多萬發、真炮彈1萬多發、假槍支6000支、刺刀6000把。“真槍實彈”的裝備,造就了《大決戰之淮海戰役》逼真的場面效果。曾經親臨現場的楊振吉回憶,因為現場的炸點很多,爆破場面大,他經常發現自己的衣服、鏡頭上都是厚厚的塵土。

楊振吉表示,在拍攝一個戰士滾雷區、為後續部隊掃清道路的場面時,煙火師把炸藥布置好,精确計算時間,當演員剛滾到雷區旁邊、還未進入時,煙火師控制炸藥爆炸,這樣就确保不會傷及人員 [9] 

楊振吉作為随組攝影師,主要任務就是為《大決戰之淮海戰役》拍攝官方宣傳照、積累一手影像資料,在拍攝現場捕捉每一個動人的瞬間。在長期的觀察中,他發現機槍在發射空包彈時,雖然不會有子彈射出,但在槍口會有一個漂亮的十字火花,非常能體現戰争場面的質感。于是,他便讓一位參與演出的戰士演員打槍,自己蹲守在槍口的正前方,拍攝下了這個動人的畫面。

《大決戰之淮海戰役》中的場景都力求真實,而變幻莫測的天氣條件則造成了拍攝的困難。據楊振吉回憶,為拍攝其中一個下大雪的鏡頭,劇組派出一個小分隊到哈爾濱等雪,一等就是兩個月。此外,《大決戰之淮海戰役》中還有一個“冰河開凍”的經典鏡頭,也是劇組在黃河邊苦候的成果。 

獲獎記錄

屆次

類型

獲獎對象

1992年中國電影金雞獎第12屆

最佳故事片

《大決戰之淮海戰役》(獲獎)

最佳美術

-(獲獎)

最佳道具

-(獲獎)

最佳剪輯

-(獲獎)

最佳煙火

-(獲獎)

最佳編劇

王軍、史超、李平分(提名)

最佳攝影

-(提名)

最佳化妝

-(提名)

幕後花絮

   影片較真實地再現了戰争的殘酷,也詳細描繪了解放軍的指揮高明和英勇善戰。許多戰争的場景都有可看可取之處,曆史地藝術地把十分複雜的戰争用電影的手法進行了诠釋,讓人們感受到了戰争影片的獨特魅力。

影片評價

《大決戰之淮海戰役》真實地再現了戰争的殘酷,詳細描繪了解放軍的指揮官的高明和戰士的英勇善戰。許多戰争的場景都有可看可取之處,曆史地藝術地把十分複雜的戰争場景,通過電影的手法進行了诠釋,讓人們感受到了戰争影片的獨特魅力。(網易新聞評) 

影片不僅表現了共産黨與國民黨之間的軍事鬥争,而且展示了這兩個政黨在政治、經濟、外交等多方面的較量,通過多側面、多角度、立體式的描寫,展示了中國社會各個方面的風貌,揭示出決定戰争勝負和曆史變革的最深層的動因,成為一部名副其實的全景式的戰争巨片。(央視網評) 

在中國電影史上,《大決戰》是一部永恒的戰争史詩,以影像記錄了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峥嵘歲月。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回顧《大決戰》的誕生始末,再憶“三大戰役”的偉大轉折,正是對革命先烈的最好紀念。(當代廣西網評)

上一篇:少年包青天Ⅱ

下一篇:智者無敵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