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梵天

大梵天

印度教的創造之神
梵天亦稱造書天、婆羅賀摩天、淨天,華人地區俗稱四面佛(大乘佛教并無此佛與佛像),是印度教的創造之神,梵文字母的創制者。與毗濕奴、濕婆并稱三主神。[1]他的坐騎為孔雀(或天鵝),配偶為智慧女神辯才天女,故梵天也常被認為是智慧之神。在印度幾萬座印度教寺廟中供奉梵天的寺廟卻極為少見,現存最有名的專門供奉梵天的地方位在拉賈斯坦邦城鎮普須卡,在印度大多數是把梵天和毗濕奴、濕婆合畫在一起供奉。随着佛教的興起,後被佛教吸納為護法神之一,在南傳佛教的東南亞,尤其泰國,得到很大的發揮,華人稱之為四面佛,據說有保佑人間富貴吉祥的功能,在東南亞有非常多信衆。
  • 外文名:梵名Brahma^
  • 姓名:梵天
  • 别名(綽号):大梵天
  • 職業:印度教的創造之神

概述

大梵天印度神話中的三大神之一,是主管創造之神,神話傳說是從金蛋中破殼而出,《羅摩衍那》中傳說是從太空中出現,而有的往世書中則說是從開放在毗濕奴的肚臍上的蓮花中生出來的。大梵天是印度神話中世界萬物的創造者,又是魔鬼、災難的制造者。因為它善惡不分,許多惡魔經常得到他的縱容,為害人世。地位相當于中國的盤古。大梵天還兼管文藝和智慧。因此又被稱為“智慧之神”。印度教創造之神梵天(Brahma),是奧義書哲學的抽象概念終極實在或宇宙精神“梵”的化身。在印度教造像中,梵天通常是婆羅門祭司裝束,四面四臂,手持吠陀,坐在蓮花上或乘騎天鵝。

簡介

大梵天有四個頭,面向東南西北四方。高坐在蓮台之上。有妻子,叫文藝女神,是從大梵天的左手大拇指上出世的。有十多個兒子,分别從他的精氣、心髒、乳房或右手的大拇指上出生。兒孫又分别生出天神、仙人、修道士、凡人、妖魔、禽獸以及宇宙中其他生物,因而是大梵天創造了世界。大梵天的曾孫摩奴身為人主,兩手朝天,一腳立地,修行了一萬年。有一天,大海裡的一條小魚來求保護,把小魚放在水罐裡。小魚長得很快,水罐、大缸以至大河都無法讓它容身,把它放回大海。魚告訴摩奴,世界快要毀滅,趕快造一隻船,載上七個修道士和各種生物的種子。摩奴一一照辦。當世界被洪水毀滅時,魚頭上長出角,把船拖到唯一未被水淹的喜馬拉雅山頂尖上,然後告訴摩奴,是大梵天,于是摩奴開始苦修。當取得了非凡的能力時,就在洪水劫後的大地上重新創造了世界萬物。這個世界再創造的神話以後又成了《魚往世書》的中心内容,不過魚不是被寫成大梵天的化身,而是毗濕奴的化身。

大梵天創造世界萬物後,還經常滿足向乞求者的願望,不過往往善惡不分,有求必應,有許多惡魔也得到許諾甚至縱容,常常使得天神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剪除。但更經常的工作是給諸天神出主意、想辦法,充當他們的“顧問”,而不親自參與天上或人間的種種事務。

大梵天梵文Brahmā的意譯,佛教語。色界初禅天之一。按初禅共有三天:大梵天、梵輔天和梵衆天。“梵”的意思是“清淨”、“離欲”。梵天與毗濕奴、濕婆合為印度教三大主神。據《摩奴法典》和古印度史詩《摩诃婆羅多》等所說,宇宙出自飄流于混沌中的梵卵。梵天本是梵卵中的金胎,飄流一年後,以意念力把卵殼破為兩半,為天,為地,天地間出現了氣體空間,以後是水、火、土、氣、以太五要素,再以後是衆神、星辰、時間、高山、平原、河流,出現了人、語言、情欲、憤怒、歡樂、忏悔,最後梵天自身也一分為二,一半為男,一半為女,還創造了一切生物和妖魔。一切秩序都受梵天的控制。梵天被佛教吸收為護法神後,有時是釋迦的右脅侍,手持白拂塵。又是色界初禅天之主,稱“大梵天王”。大梵天王造像有二臂像和四臂像。前者為一面雙臂,手持蓮花、拂塵。也有三面雙臂像。四臂像則有四面,每面各有三目,手持蓮花、澡瓶、拂塵(或鉾)等,還有一手作施無畏印。梵天形像被漢化後,多為中年帝王形象,手持蓮花。在水陸畫中大梵天王是典型的雍容華貴的中土帝王模樣,身後有輔臣簇擁。

梵名Brahma^ 。音譯婆羅賀摩、沒羅含摩、梵摩。意譯清淨、離欲。印度思想将萬有之根源‘梵’,予以神格化,為婆羅門教、印度教之創造神,與濕婆( S/iva)、毗濕奴(梵Vis!n!u )并稱為婆羅門教與印度教之三大神。據摩奴法典所載,梵天出自金胎(梵卵),原有五頭,其一頭傳為濕婆所毀,餘四頭,具四手,分别持吠陀經典、蓮花、匙子,念珠或缽。佛教将其列為色界之初禅天。一般分為三種,即梵衆天(梵Brahma -pa^ris!adya )、梵輔天(梵Brahma -purohita )與大梵天(梵Maha^ -brahman ),總稱為梵天。其中,大梵天王統禦梵衆之人民、梵輔之輔弼臣。

又通常所稱之梵天大都指大梵天王,又稱梵王,名為屍棄(梵S/ikhin )或世主(梵Praja^pati )。印度古傳說中,為劫初時從光音天下生,造作萬物,佛教中則以之與帝釋天同為佛教之護法神。釋尊曾升忉利天為母說法,下降此世時,梵王為佛之右脅侍,持白拂;或謂是梵天與摩羅王相合者。大梵天王身長為一由延半,壽命一劫半,其所住之宮殿,稱為梵王宮。密教将其列為十二天之一,守護上方。密教之梵天像四面四臂,右手持蓮花、數珠,左手執軍持,作唵字印,乘七鵝車,戴發髻冠。又供養大梵天之修法,稱為梵天供。

誕生

梵天誕生說法有三

(1)根據《往世書》的說法,梵天是自我誕生的,并沒有母親。

(2)在宇宙肇始之際,毗濕奴肚臍上的蓮花産生了梵天。這也說明了梵天的名字又叫做Nabhija(意味“從肚臍生出來的”)。

(3)梵天是從漂流在水上的一顆金卵中誕生的,因此梵天又叫做Hiranyagarbha(金卵之意)。最後,金卵的剩餘部份則擴張成宇宙。由于他是在水中誕生的,因此他又被稱為Kanja(意味“在水中誕生的”)。梵天是至高存在“梵”(Brahman)和陰性能量自性(Prakrti)或幻象(Maya)的兒子

法器與手印

根據佛經裡面記載,在十方佛、菩薩的各世界裡,遍布無量無數億的天上人間,計有廿八重天,其中包括欲界六天(尚有欲事之天),由帝釋天王統禦,再上去是初禅三天(禅定離欲之天),由大梵天王統禦,也就是說大梵天王高居初禅三天之首位,統禦欲界六天及我們居身的世界。依泰國神史書記載是,當宇宙洪荒時代,第一位在洪荒世界誕生,創造人類之神,便是大梵天王,天王不僅是人類之神,也是欲界、初禅天界的一切天神,阿修羅(妖魔鬼怪)及一世界中天下諸财富的主宰。天王在天界中法力無邊,掌握人間榮華富貴,具布崇高之法力。

大梵天王、四面、八耳十八臂、一手持令旗、一手持佛經、一手持法螺、一手持明輪、一手持權杖、一手持水壺、一手持念珠、另一手打手印,其中手執之法器與手印皆有其深長意表與來源:1.令旗: 代表萬能法力。2.佛經: 代表智慧。3.法螺: 代表賜福。4.明輪: 代表消災、降魔、摧毀煩惱。5.權杖: 代表至上成就。6.水壺: 代表解渴 (有求必應)7.念珠: 代表輪回。8.接胸手印: 代表庇佑。

屬性

在宇宙創造之時,梵天創造了十一位生主,據信是人類的祖先。《摩奴法典》說他們分别是Marici、Atri、Angiras、Pulastya、Pulaha、Kratuj、Vashishta、Pracetas、Daksha、Bhrgu以及Narada。他也創造了七位聖哲(Saptarishi),共同協助宇宙之創造。但由于他所創造的生主和聖哲都是從他的精神而非肉體生出來的,因此他們被稱為“心靈之子”。

在《吠陀經》和《往世書》裡,梵天并不常常介入諸神的事務,而且也更少涉入生死大事。不過他曾經逼使蘇摩神(Soma)将所劫持的陀羅迦送還其夫布瑞哈斯帕提。另外梵天又被視為法的創造者。

修佛法

大梵天王之性情溫柔,充滿慈悲、仁愛、博愛、公正這四種正直性格,佛教稱之為婆羅門的四梵行,也是佛教之四無量心,慈、悲、喜、舍,所以願降福及濟助一切天神及泉生,尤其對於修四梵行(無量心)者,在成佛道上得到自度度衆的資糧,無論财施、法施可以随時所欲,随緣成就。這種慈愛精神,得到佛祖釋尊的贊歎,所以稱為四面「佛」,因為由修「福」,而資助修「慧」,由梵行而達到菩提行,是成佛道之方便善巧法門。天王之神齡已達1O0天界年,(每一天界年等於人間3200年)。

修供大梵天王佛法,必須有修四無量心,四梵行的發心,才能與大梵天王相應。

1.慈無量心,願一切衆生得樂,與大梵天王佛的正面 ---- 密達 (MITA) 相應,四海之内皆兄弟,有福同享。

2.悲無量心,與大梵天王右面 ---- 噶如喇 (GALULA) 相應,拔一切衆生苦,濟貧恤苦,有難同當。

3.喜無量心,其大梵天王左面 ---- 摩地達 (MUTITIA) 相應,凡人行善離苦得樂生歡喜心。祝福衆生,有榮一同。

4.舍無量心,與大梵天王後面 ---- 無别迦 (UBEGA) 相應,修如上三心舍之而不執著,修慈悲喜三梵行而 不執著,怨親平等,不起愛憎。

隻要能依上法修持滿一年 (或者不到一年),便可自己知道的确改善了财運和事業地位等,一年之後感應逐漸更大,所得到的降福也是與自己發心的大小成正比,發心大、降福大,發心小降福力也微小,如單純為一己私利,而無利益衆生之心,那末會毫無感應,此乃要點不可不知。

供壇要求

家中供佛桌如有空位可容擺設大梵天王法像,則合在一起供奉,但必須注意,就是大梵天王法像供奉之地位應低過所有之佛像,而且必須另行設有獨立專用之香爐,置在相片之前,如果尚有空位,還可擺設一對花瓶。如果佛桌沒有空位可供設相供奉,則可在佛桌旁邊另設一供桌,擺設物品如下:

甲、大梵天王法相一座。乙、佛香7枝。丙、花瓶一對(不同色花朵7枝)。丁、燭台一對(放置小蠟燭用)。戌、香爐一個。己、置清水一杯。庚、放置爆香米一小碗。

供桌之高度應與佛桌最下一層桌面相齊,同布鋪於桌面再蓋上一層玻璃片,以防火燭,此供桌可放置於佛桌旁邊,桌上擺設上述甲項至庚項物品,供奉大梵天王。

如果佛桌旁邊沒有空位可供另擺設供桌,則應将供桌置於佛室外任何一個适當地點,但均不可置於太接近廁所之牆壁,或将供桌正面對向廁所。在此種情況下,可改用神龛置於較高之處,(高度以插香所及為适宜),供奉大梵天王,則桌之高度須在一公尺左右,不可低於坐椅或卧床,變成不崇敬。

供奉之鮮花枯萎必須立刻更換,用白蓮花或紅蓮花、玫瑰花等,每個花瓶插花七朵,供壇等之清水每夜更換或三日更換一次均可,供奉時鮮水果如柑等均可。或於每次購買水果時,奉獻後才食用。

供奉大梵天王之供壇須保持清潔,香枝如太多應拔掉以免易於引燃。

每次膜拜時,七枝佛香是不可缺少的,除非是在特别環境中,或在外國旅行無法覓得香枝或特殊原因不适宜供香時則合手膜拜表示崇故。蠟燭一枝,在特别情況下如無法尋覓則可免去,惟當親赴泰國曼谷愛侶灣(ERAWAN HOTEL)大酒店前大梵天王廟膜拜時蠟燭一定必備。許願之儀式一般上隻用七枝佛香,爆香米一碗即可,并可照虔誠之意行之。膜拜時應低念崇敬之禱告詞内容如下: 弟子(我)謹以萬分至誠向天界至尊大梵天王座下,敬呈供品,敬祝天王聖意順遂,保佑弟子(我)身心愉快,事業進步,不受疾病困擾,延年益壽,萬事稱心如意 ………(如有其他禱告可繼續念下去)。

普須卡以外的梵天寺廟供奉地點

現存最有名的梵天寺廟位在拉賈斯坦邦城鎮普須卡。到了一年一度的月圓之夜(10-11月間),人們便會開始為梵天而歡慶一番。上千名朝拜者會蜂擁至梵天寺廟旁的聖湖普須卡湖進行沐浴。

至于普須卡以外的的梵天寺廟,則以逆時針的方式按印度地理位置分述如下:

1.北印度地區:喜馬偕爾邦庫魯縣的縣治庫魯。

2.西北印地區:拉賈斯坦邦巴爾梅爾縣巴羅特拉鄉的阿所特拉、古吉拉特邦的城鎮克德布拉哈瑪也有梵天的塑像、古吉拉特邦薩巴坎塔縣的縣治克德布拉哈瑪。

3.西印度地區:孟買附近的索帕拉(Sopara)地區也發現了高約1.8米的梵天塑像。果阿邦索托利鄉的布拉哈瑪·卡爾瑪利(Brahma-Karmali)

4.西南印地區:喀拉拉邦的希魯拿伐亞。在九夜節期間,人們前往希魯拿伐亞的梵天寺廟祭祀與慶祝。

5.東南印地區:坦米爾納德邦坦加布爾縣的坤拔可南、坦米爾納德邦大城提魯齊拉帕利附近的希魯帕圖爾(Thirupattur)。這間廟也是聖哲夫亞克拉帕薩(Vyakrapatha)的禅定所在。安得拉邦的斯裡卡拉哈斯提也有一座供奉梵天的寺廟。

印度教

雖然梵天在印度教裡是三位主神的其中一位,但很少印度教徒實際崇拜他。今天的印度有好幾萬座寺廟供奉三位主神之二的毗濕奴和濕婆,但供奉梵天的寺廟卻極為少見。現存最有名的梵天寺廟位在拉賈斯坦邦城鎮普須卡。其它的寺廟位于卡拉拉邦的希魯拿伐亞、坦米爾納德邦坦加布爾縣的坤拔可南、拉賈斯坦邦巴爾梅爾縣巴洛特拉鄉的阿所特拉、果阿邦索托利鄉的布拉哈瑪·卡爾瑪利(Brahma-Karmali)、古吉拉特邦薩巴坎塔縣的縣治克德布拉哈瑪、喜馬偕爾邦庫魯縣的縣治庫魯。在九夜節期間,人們前往希魯拿伐亞的梵天寺廟祭祀與慶祝。到了一年一度的月圓之夜(10-11月間),人們便會開始為梵天而歡慶一番。上千名朝拜者會蜂擁至梵天寺廟旁的聖湖普須卡湖進行沐浴。

另一座梵天寺廟位于坦米爾納德邦大城提魯齊拉帕利附近的希魯帕圖爾(Thirupattur)。這間廟也是聖哲夫亞克拉帕薩(Vyakrapatha)的禅定所在。

古吉拉特邦的城鎮克德布拉哈瑪也有梵天的塑像。孟買附近的索帕拉(Sopara)地區也發現了高約1.8公尺的梵天塑像。安得拉邦的斯裡卡拉哈斯提有一座供奉梵天的寺廟。

印度神話很多故事都提到梵天因為受到詛咒而在地球上乏人崇拜。

1.宇宙肇始之際,毗濕奴和梵天巧遇濕婆巨大的林伽(陽具),于是雙方分道揚镳,前往尋找林伽的起點與終點。毗濕奴負責尋找終點,而梵天負責尋找起點。毗濕奴變成一頭野豬,不斷向下挖掘;梵天則變成一隻天鵝,向上飛翔。但找了許久雙方仍然找不到目标。毗濕奴隻好放棄,在濕婆面前跪下,表示濕婆才是宇宙真實的梵。但梵天并不輕言放棄,他不斷地飛翔,直到發現露兜樹花。由于梵天不甘示弱,他要求露兜樹花替他作假見證,說梵天已經發現林伽的起點。此時,全知的濕婆動怒了,詛咒了梵天,使他不被三界衆生所崇拜。但濕婆卻祝福了毗濕奴,說他将得到和自己一樣的崇拜。

2.一種說法是,梵天創造了智慧女神辯才天,辯才天應算是他的女兒,但梵天卻又娶辯才天,有違倫理,故他的一顆頭被濕婆給砍掉了,也因此,不被濕婆與人們喜愛。

3.有一說,聖者布裡古斯邀請梵天參加一場祭典,但梵天卻沉浸在妻子辯才天的音樂之中,完全不理會聖者的呼喚,聖者大怒之下,便詛咒梵天,永遠沒有人類會崇拜他。

坐騎

梵天的坐騎是一隻孔雀(一說天鵝)。在印度教裡,凡是孔雀坐騎的天神皆是三相神,代表着天生能分辨善惡,繼而揚善棄惡。

形象象征

四隻手臂:象征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也象征心靈(右後方手臂)、智慧(左後方手臂)、自我(右前方手臂)、自信(左前方手臂)。

吠陀經:象征知識。

黃金:象征活躍在宇宙中,而金臉則代表梵天在創造宇宙時是處于活躍狀态的。

天鵝:象征辨别力,是梵天的座騎。

孔雀:梵天的坐騎,這隻孔雀天生能夠分離牛奶和水,代表每個人都要能夠學會分辨善惡,繼而揚善棄惡。

王冠:象征最高地位。

蓮花:象征自然與宇宙中所有存在。

胡須:黑色或白色的胡須象征智慧,而長須則象征智慧的永恒成長。

四張臉:四部《吠陀經》。

梵天的傳統形象乃四顆頭、四張臉以及四隻手臂,口中不斷地誦讀《吠陀經》。特别在北印度,他常常有着一绺白胡須,代表他幾近永恒的存在。不像其它印度教神祇,梵天的手中通常沒有任何武器;但他的一隻手握有一支湯匙型的令牌,代表着将神聖的奶油滴入自我犧牲的火柴堆。這意味着梵天是自我犧牲的神明。他的一隻手拿着一個水壺(有時是裝着水的椰子殼),壺中的水代表萬物初始,涵蓋一切。梵天也拿着一串念珠,是他計算宇宙時間流逝的定時器。此外他也拿着象征神聖的《吠陀經》或與代表純淨的蓮花。

還有個神話傳說講到梵天四個頭顱的來曆。梵天原來有五個頭,事因毗濕奴問梵天誰是創造宇宙的至高無上的創造者,梵天說“他是創造宇宙的至高無上的創造者,因為他是創造宇宙的至高無上的創造者所以毗濕奴也應該崇拜他”梵天的話令濕婆大怒因為濕婆才是創造宇宙的至高無上的創造者,憤怒的濕婆化身為派拉瓦(Bhairava),砍掉了梵天的第五個頭,派拉瓦(Bhairava意為恐怖的殺戮者)。一說濕婆大怒時有一個神靈從濕婆的身上飛出,這個神靈就是南迪(Nandi)南迪砍了梵天第五個頭,砍了梵天的頭後“派拉瓦”或“南迪”犯了殺梵罪,梵天被砍的頭不能離開“派拉瓦”或“南迪”的手以示懲罰,後來“派拉瓦”進了“埃羅德城”(Erode),梵天被砍的頭就從“派拉瓦”的手中落下粉碎,粉碎後的碎片變成了數個“聖湖”(KapalaTirtham)。另一個版本中的“南迪”進了聖城“貝拿勒斯”(Benares)後梵天被砍的頭就從“南迪”的手中落下。雖然發生了梵天跟濕婆不和的事,但最終梵天跟濕婆還是和好如初。

創制字母

根據曆史傳說,梵天創造了梵字字母Brāhmī,中國文獻中也找到相同的記載:

一、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二說:“詳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則,四十七言”(47個字母)。”

二、“唐代西明寺道世法師(?~683)在其名作《法苑珠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昔造書之主,凡有三人。長名曰梵,其書右行;次曰佉盧,其書左行;少者蒼颉,其書下行。”(《大正藏》第53冊,351頁中、下)

梵文字母成為印度半島最早的書寫符号,一般學者認為在公元前三世紀。從公元四世紀開始,梵字轉化為笈多字體Gupta,六世紀出現悉檀字體Siddham,至十一、二世紀時,天城字體Devanagarī取代了悉檀字體,使用至今。十九世紀,歐洲人開始用拉丁字母轉寫梵文,但跟天城字體是并行不悖的。

以最流行的天城體字母為例,天城體字母因為有悠久拼寫梵文的曆史且在當今印度其使用範圍有持續擴張之勢,所以被當代世界人民稱為梵文字母。天城體字母是得到印度佛教界及國際公認書寫梵文的标準字母。天城體,梵文是Devanāgarī,直譯是天上的城市。為什麼叫天上的城市呢?因為根據文獻記載,梵文字母是由創造宇宙之神“大梵天”所創。梵天,即中國人俗稱的“四面佛”,佛學名稱“大梵天王”。因為是“梵天”所創,所以稱為“梵文”。梵文字母是天上的神靈所用的文字,所以又稱“天城體”。梵文字母中的每個字母代表了一種力量源泉,在印度,人們修煉“瑜珈”的時候常常冥想着梵文字母。念佛教“真言”的時候要求發音正确,因為梵文單詞拼寫和讀音絕對規則,用梵文字母拼寫的真言,既能做到即說即所寫,又能保持真言的純正的梵文語音,所以用梵文字母拼寫真言是念真言人士的最佳選擇。印度文字曆史,梵天制定的書寫格式是,自左向右,橫向書寫,詞與詞之間不留空格,一句話從頭到尾連續不斷地拼寫。所以古代書寫梵文及抄寫印度神聖的《吠陀》等文獻的時候,詞與詞之間是沒有空格隔開的,直到近代,正統的“梵文”和“印地文”詞與詞之間也也是沒有空格隔開的,自從現代西方書寫格式傳入印度後,印度開始模仿西方的格式,詞與詞之間才用空格隔開,這破壞了梵天所制定的書寫格式,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梵文字母的法力。

注意:無論是悉昙體梵文,還是天城體梵文,正統的寫法都是詞與詞之間沒有空格隔開,現今有人把梵文人為地詞與詞之間用空格隔開寫,這是不正規和不正統的做法。正統的梵文寫法是詞與詞之間沒有空格隔開正統的梵文寫法是詞與詞之間沒有空格隔開如右圖所示,19世紀印度手抄梵文《梨俱吠陀》正統的梵文寫法是詞與詞之間沒有空格隔開

佛教

佛教釋:梵天Brahma,音譯婆羅賀摩、沒羅含摩、梵摩。意譯清淨、離欲。印度思想将萬有之根源‘梵’,予以神格化,為婆羅門教、印度教之創造神,與濕婆(Śiva)、毗濕奴(梵Vişnu)并稱為婆羅門教與印度教之三大神。據摩奴法典所載,梵天出自金胎(梵卵),原有五頭,其一頭傳為濕婆所毀,餘四頭,具四手,分别持吠陀經典、蓮花、匙子,念珠或缽。佛教将其列為色界之初禅天。一般分為三種,即梵衆天(梵Brahma-pārişada)、梵輔天(梵Brahma-purohita)與大梵天(梵Mahā-brahman),總稱為梵天。其中,大梵天王統禦梵衆之人民、梵輔之輔弼臣。

又通常所稱之梵天,大都指大梵天王,又稱梵王,名為屍棄(梵Śikhin)或世主(梵Prajāpati)。按印度古傳說,為劫初時,從光音天下生,造作萬物,佛教徒認為其與帝釋天同為佛教護法神。釋尊曾升忉利天為母說法,下降此世時,梵王為佛之右脅侍,持白拂;或謂是梵天與摩羅王相合者。大梵天王身長為一由延半,壽命一劫半,其所住之宮殿,稱為梵王宮。密教将其列為十二天之一,守護上方。密教之梵天像有四面四臂,右手持蓮花、數珠,左手執軍持,作唵字印,乘七鵝車,戴發髻冠。又供養大梵天之修法,稱為梵天供。〔大智度論卷十、大毗婆沙論卷九十八、大日經疏卷五、中論疏卷一末、大唐西域記卷四〕

泰國

與印度不同,梵天信仰在南傳佛教的東南亞,香港、澳門、台灣尤其泰國,得到很大的發揮,在泰國的梵天信仰,華人稱之四面佛信仰,據說有保佑人間富貴吉祥的功能,在東南亞地區有非常多信衆。

台灣大梵天像,第一尊是六福客棧老總1984年前從泰國迎回來的,就供奉在飯店後面的空地,供人膜拜,這幾年香火鼎盛,24小時都有信徒祈福,梵天有求必應,還願的花擺滿四周,相當顯眼。被列為台灣十大祈福名廟之一。地點在台北,位于長春路與松江路交叉路口之六福客棧飯店後面的空地。

澳門有兩座大梵天像:一座在仔澳門賽馬會停車場的旁邊;另一座在澳門客運碼頭附近的國際中心内。

中國人一般稱呼大梵天為“四面佛”,人稱“有求必應”佛,該佛有四尊佛面,分别代表愛情、事業、健康與财運,掌管人間的一切事務,是泰國香火最旺的佛像之一。對信奉佛教的人來說,到曼谷來不拜四面佛,就如入廟不拜神一樣,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據說四面佛的靈驗超乎尋常,因此,有些遊客為了在四面佛前許誓還願而多次往返泰國,更有許多港台影視明星,年年都來泰國膜拜四面佛,可見四面佛的魅力。

四面佛原名“大梵天王”梵文(Brahma)為印度婆羅門教三大神之一,乃是創造天地之神、衆生之父,天王在天界中法力無邊,掌握人間榮華富貴,具備崇高之法力。大梵天王有四面、八耳、八臂、八手,每手所執之物均有其深長意義:一手持令旗(代表萬能法力);一手持佛經(代表智慧);一手持法螺(代表賜福);一手持明輪(代表消災、降魔、摧毀煩惱);一手持權仗(代表至上成就);一手持水壺(代表解渴、有求必應);一手持念珠(代表輪回);一手持接胸手印(代表庇佑)。

人們在拜四面佛時,通常用鮮花、香燭、木象祭神,或者将麻雀放生,有的則雇幾名穿着泰國古代民族服裝的少女在佛像前随着音樂邊歌邊舞,意在祭神、謝神或還願。泰國梵天壇

梵天在信衆心中是至高無上的。位于泰國曼谷的梵天壇是泰國香火最鼎盛的宗教據點之一,在曼谷市中心愛侶灣的Ratchadamri路和PhloenChit路交界,鄰近君悅酒店和崇光百貨。在此地設立梵天壇的原因,據說是在1956年Erawan酒店(君悅酒店前身)興建之時,發生了一連串的不幸事故,有關方面因此請來了一名法師作法,依其建議供奉梵天,于是乃平安順利。

每年有甚多的佛教徒及印度教徒到此膜拜,其中香港人及新加坡人最多。信衆相信梵天極為靈驗,如果祈求後願望達成,信徒必須準備祭品再次到此酬神還願,甚至自己或雇人表演歌舞。

注意事項

在泰國及東南亞,梵天被認為是仁慈無比的神祇,所以在拜梵天前要戒葷吃素,以表示對動物的仁愛,信衆在日常生活中禁止虐待動物。

著名信衆

香港影星狄波拉、梁朝偉、洪金寶、杜汶澤、謝霆鋒等。

台灣歌手蔡依林、羅志祥、楊丞琳等。

漢諾塔

在印度,有這麼一個古老的傳說:在世界中心貝拿勒斯(在印度北部)的聖廟裡,一塊黃銅闆上插着三根寶石針。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創造世界的時候,在其中一根針上從下到上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片,這就是所謂的漢諾塔。不論白天黑夜,總有一個僧侶在按照下面的法則移動這些金片:一次隻移動一片,不管在哪根針上,小片必須在大片上面。僧侶們預言,當所有的金片都從梵天穿好的那根針上移到另外一根針上時,世界就将在一聲霹靂中消滅,而梵塔、廟宇和衆生也都将同歸于盡。

不管這個傳說的可信度有多大,如果考慮一下把64片金片,由一根針上移到另一根針上,并且始終保持上小下大的順序。這需要多少次移動呢?這裡需要遞歸的方法。假設有n片,移動次數是f(n).顯然f(1)=1,f(2)=3,f(3)=7,且f(k+1)=2*f(k)+1。此後不難證明f(n)=2^n-1。n=64時,

f(64)=2^64-1=18446744073709551615

假如每秒鐘一次,共需多長時間呢?一年大約有31536926秒,計算表明移完這些金片需要5800多億年,比地球壽命還要長,事實上,世界、梵塔、廟宇和衆生都早已經灰飛煙滅。

上一篇:夏爾·凡多姆海恩

下一篇:千歲美由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