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路

多倫路

中國上海市虹口區道路
多倫路(Duolun Road)位于上海蘇州河以北的虹口區中部的魯迅公園闆塊内。南傍四川北路商貿鬧市,北鄰魯迅公園、虹口足球場,同時設有多倫路文化名人街。背靠内環高架路、上海地鐵3号線,上海地鐵4号線,上海地鐵8号線和上海地鐵10号線。動靜相間一裡有餘。原名窦樂安路(Darroch Road),以曾受到清朝光緒帝接見的英國傳教士窦樂安命名。
  • 中文名:多倫路
  • 外文名:Duolun Road
  • 地理位置:
  • 長度:全長550米
  • 起點:
  • 終點:
  • 修建時間:1912年
  • 特色:曲折幽靜,街邊的小樓風格各異
  • 原名:窦樂安路

曆史沿革

多倫路修建于1912年,雖在理論上隸屬華界,但卻是當時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築路的産物。多倫路全長550米,呈L字型,東、北兩端都與四川北路(1945年以前稱北四川路)交彙。這條小街曲折幽靜,街邊的小樓風格各異。夾街小樓,栉比鱗次,風格各異。

20世紀初的多倫路,還是上海寶山縣一條荒蕪冷僻的小河浜。

在随西方列強炮火而湧入中國的淘金者隊伍中,有一個叫窦樂安的英國傳教士(他曾受到清朝光緒帝接見),在當時虹口公共租界地塊上,象征性地花了些錢,買下了這片土地。

窦樂安看中這裡中、美、日三不管的寬松環境、便宜的地價和淞滬鐵路近在咫尺的交通,填河造路,幹起了招商引資的營生。于是,新的路名便叫窦樂安路。

多倫路與上海的豫園老街、靜安寺、南京路相比,沒有他們的奢華輝煌,顯得有點不起眼。然而這條外觀看似平凡的觀光景點,它卻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卧虎藏龍之地,二十世紀初文化界重地,也是許多彪炳史冊的文壇名流曾經工作與居住的地方。其中就包括了魯迅、茅盾、瞿秋白、丁玲等,台灣作家白先勇也在這裡的白公館裡度過童年。

人文沉澱

一個多世紀來,上海走過了從開埠時期的沙船漁村到三十年代的十裡洋場直至形成今日東方大都市的滄桑曆程。多倫路及其周邊地區從一個側面集中地展示了這個曆程印迹和文化縮影,從瞿秋白、陳望道、趙世炎、王造時、内山完造到景雲裡、中華藝術大學、上海藝術劇社,名人故居、海上舊裡,積澱成今天多倫路上濃厚的文化氣息,使人流連忘返。真可謂"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

多倫路号稱"現代文學重鎮",因為30年代中國一群左聯作家,諸如魯迅、茅盾、郭沫若、葉聖陶等文學巨匠以及丁玲、柔石等左聯作家等人,曾在此頻繁地進行文學交流。在現在的多倫路201弄2号還留有左聯會址與紀念館。這些左翼文學健将們的故居也多在這條小路上。而名聞遐迩的公啡咖啡館(現已改為時裝商廈)、孔祥熙公館、白崇禧公館、湯恩伯公館等遺址,更使得多倫路彷佛成為海派建築的"露天博物館"。

總之,多倫路是值得慢慢逛的地方。多倫路上走一走,你似乎還能聆聽到這裡曾經激蕩文壇的震耳驚雷;多倫路上走一走,你仿佛還能感受到這裡曾經強勁跳動的"民族魂"脈搏;多倫路上走一走,你依稀還能呼吸到這裡厚積薄發的中國近現代文化的沁人氣息;多倫路上走一走,你一定還能領略到百年上海灘演繹的民俗風情。多倫路上走一走,你一定能見前所之未見,聞前所之未聞,思前所之未思,獲前所之未獲。

它以舊容新貌貫串過去與未來,訴說着上海灘種種動人的傳說。

典雅文博

如今的多倫路面清目秀,凸顯了沿街建築的特色風貌。兩側的博物館、展覽館、古玩字畫、書屋文苑、茶室 吧廊則成為國内外賓客懷舊休閑、旅遊觀光、文化消費的好去處。"名人雕塑廣場"、"名人足迹路"、"民間收藏館"、"藝術館"、"博物館"。在引進上海古玩商店後,又吸引了"藏書票收藏館"、"蘇韻閣"、"筷子博物館"(多倫路191号)、"金泉古币博物館"(四川北路203弄35号原湯公館)、"南京鐘收藏館"(多倫路193号)、"文風奇石藏館"(多倫路189号)等等一批極具個性的民間收藏館,形成了"文博街市"的主體特色。

多倫路上還有一些其他小型私人收藏博物館包括集報館、古陶瓷收藏館等。這條已被評為"上海十大休閑街"的文化街上,擁有全國第一家現代美術館,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畫家與畫廊。

"多倫路文化名人街"再現了二、三十年代上海的人文風情,并以獨特的文博景觀和典雅的文化品位成為上海的旅遊熱點之一。

設計原則

多倫路的設計試圖以文化、旅遊為主線,帶動沿線相關商業的發展。在路面及環境整治、修繕原有人文景觀的同時,創造新的城市開放空間,形成多功能、多層次的集旅遊、文博、商業、休閑為一體的環境,賦予多倫路地區以新的城市活力。針對多倫路地區的現狀及未來的發展定位,本次設計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沿用舊址

多倫路地區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近代曆史遺址群落,設計中充分發揮這一地區優勢,利用沿線的曆史名人故居、紀念館、藝術館,與步行系統中有機布置的一系列文化名人紀念小品(碑、雕塑、噴泉、亭、鋪地)一起,道出“文化名人與您同行”的主題,繼承和延續該地區特有的城市文脈。

文化功能

作為一條文化名人街,多倫路的開發與普通的商業街開發最大的區别在于:它着重于文化與展示的功能。沿線的一系列名人故居、遺址、美術館、博物館,充分體現了多倫路的文化特點;而與之相輔的各類特色餐廳、民俗商店、咖啡館、古玩店、書店、影劇院則為其增加了新的商業活力,使地區功能更為有機、豐富、多元和完整。

以人為本

現代城市設計理念更加尊重人的便利和舒适。多倫路文化名人街的設計中,從街道尺度、綠化的布置、開放空間的安排、小品的陳設、建築的細部、直至地面的鋪裝,都意欲使購物、觀光者體會到“步行者的天堂”這一概念,并充分提供通訊、納涼、集會、休憩、公共衛生等服務設施,體現對人的細緻關懷。

商業文化

作為“四川北路後花園”,多倫路地區的良好的休憩空間能夠促進四川北路商業街的繁榮,而宜人、優雅的城市環境亦能增進本地區特定的商業活動,從而形成多倫路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開發機制。

周邊景點

體育館

虹口足球場,是在具有46年光榮曆史的虹口體育場原址上建造的以專業足球場為主的多功能綜合性體育活動場所,于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二日動工,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二日落成,同年三月十四日正式啟用。是全國第一家專業足球場,也是中國足球超級聯賽(原甲A聯賽)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主場。

虹口足球場重建項目經過國際方案競選招投标,由日本RIA設計事務所策劃,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深化方案,并負責施工設計。足球場的整體結構龐大,不設伸縮縫或沉降縫,整體設計考慮溫度應力及整體變形;足球場的天然劃坪采用地加溫和強排水循環灌溉等國外先進草皮養擴技術與設備;足球場項部巨大的橢圓形開口,使場内草地的日照時間最大限度地得以保障,同時保持空氣的流動。合理的建築結構和靈活的空間處理,确保了觀衆席能保持一覽無遺的良好視線。

虹口足球場東與魯迅公園毗鄰,西與高架輕軌明珠三号線東站相連,掩映在綠樹叢中,與周圍幽雅的人文環境融于一體。整個足球場占面積為5.6公頃,總建築面積72557平方米,觀衆席位35000個,包廂47個,另有貴賓用房3045平方米,開發經營用房11840平方米。虹口足球場除了可舉行高水準國際國内足球比賽外,還設有室内遊泳池、乒乓房、桌球房、足球射門訓練場等全方位的體育娛樂設施,以及相配套的餐廳、美容桑拿、商場等現代化設施。

紀念園

公園經百年的曆史積累和不斷改造建設,不僅保留了英國公園的公布形式,保留了南大門、飲水器等曆史景觀和紫薇等百年大樹,而且揉和了中國造園藝術,形成了上海城市公園特色,成為一座名聞遐迩的紀念性文化休息公園。園内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魯迅墓、魯迅紀念館,震撼近代史的尹奉吉義舉紀念地梅園。有山有水有瀑布,山水之間,堤橋相連,景色優美。内有魯迅紀念館,總體上保留了英國風景園的特點。魯迅館内陳列品重點表現了魯迅在上海10年的社會活動和文化生活。魯迅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6年魯迅逝世20周年時,魯迅墓由萬國公墓遷葬于此。

交通貼士

有上海地鐵3号線(東寶興路站,虹口足球場站),8号線(虹口足球場站),4,10号線(海倫路站)。

公交線路有上海公交47路,上海公交829路,上海公交962路等。

上一篇:香港名店街

下一篇:金地湖城藝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