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草

夏至草

唇形科夏至草屬植物
夏至草(學名:Lagopsis supina (Steph. ex Willd.) Ik.-Gal. ex Knorr.)是唇形科、夏至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披散于地面或上升,具圓錐形的主根。葉輪廓為圓形,通常基部越冬葉遠較寬大,葉片兩面均綠色,上面疏生微柔毛,下面沿脈上被長柔毛;葉柄長,基生葉的長2-3厘米,上部葉的較短,通常在1厘米左右,扁平,上面微具溝槽。輪傘花序疏花,在枝條上部者較密集,在下部者較疏松;小苞片長約4毫米,稍短于萼筒,彎曲。花萼管狀鐘形,外密被微柔毛,内面無毛,脈5,凸出,齒5,不等大。花冠白色,稀粉紅色,稍伸出于萼筒。雄蕊4,着生于冠筒中部稍下,不伸出,後對較短;花藥卵圓形,2室。花柱先端2淺裂。花盤平頂。小堅果長卵形,褐色,有鱗粃。[1]分布于中國黑龍江、吉林、遼甯、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東、浙江、江蘇、安徽、湖北、陝西、甘肅、新疆、青海、四川、貴州、雲南等地;俄羅斯西伯利亞、朝鮮也有。生于路旁、曠地上。喜向陽濕潤的環境,對土地要求不嚴,但以保水能力較好的壤土栽培為好。夏至草全草入藥,味辛、微苦,性寒,有小毒。主治月經不調,産後瘀滞腹痛,血虛頭昏,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水腫,小便不利,目赤腫痛,瘡癰,凍瘡,牙痛,皮疹瘙癢。
  • 中文名:
  • 拉丁學名:Lagopsis supina (Stephan ex Willd.) Ikonn.-Gal. ex Knorring)
  • 别名:
  • 界:植物界
  • 亞界:
  • 總門:
  • 門:被子植物門
  • 亞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菊亞綱(Asteridae)
  • 超目:
  • 目:唇形目
  • 亞目:
  • 科:唇形科
  • 亞科:野芝麻亞科
  • 族:夏至草族
  • 亞族:
  • 屬:夏至草屬
  • 亞屬:
  • 組:
  • 亞組:
  • 種:夏至草
  • 亞種:
  • 變種:
  • 品種:
  • 分布區域: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護級别:
  • 中文學名:夏至草
  • 英文名:Herb of Whiteflower Lagopsis
  • 别稱:小益母草

形态特征

宏觀特征

多年生草本,披散于地面或上升,具圓錐形的主根。莖高15-35厘米,四棱形,具溝槽,帶紫紅色,密被微柔毛,常在基部分枝。葉輪廓為圓形,長寬1.5-2厘米,先端圓形,基部心形,3深裂,裂片有圓齒或長圓形犬齒,有時葉片為卵圓形,3淺裂或深裂,裂片無齒或有稀疏圓齒,通常基部越冬葉遠較寬大,葉片兩面均綠色,上面疏生微柔毛,下面沿脈上被長柔毛,餘部具腺點,邊緣具纖毛,脈掌狀,3-5出;葉柄長,基生葉的長2-3厘米,上部葉的較短,通常在1厘米左右,扁平,上面微具溝槽。

輪傘花序疏花,徑約1厘米,在枝條上部者較密集,在下部者較疏松;小苞片長約4毫米,稍短于萼筒,彎曲,刺狀,密被微柔毛。花萼管狀鐘形,長約4毫米,外密被微柔毛,内面無毛,脈5,凸出,齒5,不等大,長1-1.5毫米,三角形,先端刺尖,邊緣有細纖毛,在果時明顯展開,且2齒稍大。花冠白色,稀粉紅色,稍伸出于萼筒,長約7毫米,外面被綿狀長柔毛,内面被微柔毛,在花絲基部有短柔毛;冠筒長約5毫米,徑約1.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比下唇長,長圓形,全緣,下唇斜展,3淺裂,中裂片扁圓形,2側裂片橢圓形。雄蕊4,着生于冠筒中部稍下,不伸出,後對較短;花藥卵圓形,2室。花柱先端2淺裂。花盤平頂。小堅果長卵形,長約1.5毫米,褐色,有鱗粃。花期3-4月,果期5-6月。

微觀特征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層;亦具腺毛,非腺毛或其殘基。表皮下棱角處厚角組織顯著;内皮層細胞1列,可見凱氏點。維管組織連續成環(嫩莖中斷續環列),棱角處較寬厚。髓寬大,中心常形成腔隙。

葉表面特征:上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變曲。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深波狀或波狀彎曲。氣孔以下表皮為多,常為不定式,亦見直軸式或不等式。非腺毛剛直、屈膝狀或鐮狀彎曲,長103-312微米,多為2細胞,壁薄,具疣點;腺毛有兩類,一類由1-2細胞的柄部和1-4細胞的頭部組成,另一類為鱗狀腺毛,柄部單細胞,頭部常為8細胞。

近種區别

夏至草與益母草(學名:Leonurus japonicusHouttuyn)的主要區别:葉分裂成線形小裂片,寬1-3毫米;上部葉3深裂成線形;花冠較大,下唇比上唇短。

産地生境

分布于中國黑龍江、吉林、遼甯、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東、浙江、江蘇、安徽、湖北、陝西、甘肅、新疆、青海、四川、貴州、雲南等地;俄羅斯西伯利亞、朝鮮也有。為一雜草,生于路旁、曠地上,在中國西北、西南各省區海拔可高達2600米以上。喜向陽濕潤的環境,對土地要求不嚴,但以保水能力較好的壤土栽培為好。

繁殖方法

用分株繁殖或種子繁殖。

分株繁殖:夏至草為宿根性草本,于春季萌發前将根莖挖出,根據老蔸大小分成若幹株,按行株距30厘米×30厘米左右栽植。

種子繁殖:于4-5月在畦上按30厘米左右行距開淺溝,将種子均勻撒入溝内,覆上0.5厘米左右,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後注意除草、松土,過密處适當間苗。

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味辛、微苦,性寒,有小毒。歸肝經。養血活血,清熱利濕。主治月經不調,産後瘀滞腹痛,血虛頭昏,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水腫,小便不利,目赤腫痛,瘡癰,凍瘡,牙痛,皮疹瘙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