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人生論

培根人生論

培根所著書籍
弗蘭西斯·培根,英國17世紀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被譽為“科學之光”“法律之舌”。[1]他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著名診斷,創立了科學歸納法,鼓勵人們以科學的方法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對整個人類的思想産生了深遠影響。1597年,《培根人生論》在英國首版後,即以文筆優美、語句簡潔、趣味隽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歡迎,多次再版重印,曆四百多年而未衰,被譯為世界上幾乎所有文字。2000年還被美國公衆評選為最受喜愛的十本着作之一。它與《蒙田随筆》、《帕斯卡爾思想錄》一起,被人們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典。
    書名:培根人生論 别名: 作者:(英)培根 類别:圖書>>哲學 原作品: 譯者:何新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頁數:262 定價:¥22.00 開本: 裝幀:平裝 ISBN:9787561323304 紙張:膠版紙

編輯推薦

英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着,全國政協專職委員何新譯。該書曆四百年而不朽,體現了作者對人世生活的通透理解,是世界散文和思想史上的一塊絕世瑰寶。何新的翻譯簡練典雅,傳神機智,與原作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媒體評論

《培根人生論》屬于數不多的應當咀嚼消化的書。你很難見到在這麼小一個盤子裡盛這麼多肉,而且烹制得如此色、香、味俱全。

——[美]威爾·杜蘭特

弗蘭西斯·培根的随筆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塵世中的智慧,它讓我們變得充滿理性并世事洞明。

——[美]F·房龍

培根是一個興趣廣泛的人,有文藝複興之風,他以《培根人生論》聞名于世。

——[英]貝特蘭·羅素

他的文字有一種優美而莊嚴的韻律,給情感以動人的美感,他的論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學。給理智以深刻的啟迪。

——[英]雪萊

《培根人生論》體現了明智的處世本領,為世人所廣泛傳閱。

——[法]讓·德·維萊

書摘

論真理

“真理是什麼東西?”彼拉多當年玩世不恭地取笑說,他提這個問題是不指望得到答案的。世人多數心随境變,他們認為堅持一種信念就等于自戴一種枷鎖,會使思想和行為無法自行其事。雖然作為一種學派的懷疑論早已消逝,但持這種觀點者卻仍大有人在——盡管他們的觀念未必像古人那樣清晰而透徹。

使人們甯願追随詭言,而不去追求真理的原因,不僅由于探索真理艱苦的,也不僅由于真理會約束人的幻想,而且是由于詭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惡習。後期希臘有一位哲學家曾探讨過這個問題,因為他不能理解,為什麼一些欺世詭言竟能如此迷人,盡管它們即非像詩歌那樣優美,又不像經商那樣能使人緻富。我也不懂這究竟是為什麼——難道人們僅僅是為了愛好虛假而追求虛僞嗎?也許因為真理好像陽光,在它照耀下人世間所上演的那種種假面舞會,遠不如在半明半暗的燭光下會幻而華麗。

對世人來說,真理猶如珍珠,它要在陽光的照耀下才變得明亮。真理不是那種紅玉或鑽石,需要借助搖曳不定的燭光而幻化出五色缤紛的浮光。

真真假假的詭言會給人帶來愉快。假如一旦把人們内心中那種種虛榮心、虛妄的自我估計、各種異想天開的揣想都清除掉,許多人的内心将會顯露出原來是多麼的渺小、空虛、醜陋;以至連自己都要感到厭惡。對這一點,難道有誰會懷疑嗎?

曾有先哲責備“詩”,誣之為“魔鬼迷幻藥酒”,因為詩不僅出自幻想,而且其中總有虛幻的成分。但其實詩又怎能比謬誤更為誘惑人呢?真正可怕的,還不是那種人人難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種深入習俗盤踞于人心深處的謬誤與偏見。

盡管人世腐敗,但隻要人接觸到真理,還是不能不被真理所征服。因為真理既是衡量謬誤的尺度,又是衡量自身的遲度。神聖的教義是——追求真理而與之同在,認識真理要敢于面對,更要信賴真理而對之皈依,這才是人性的崇高境界。

在上帝創世的最初日子裡,他首先創造了光——第一是知覺,其次是理智,最後賜給人類以良知的心智之光。上帝把光明賜予渾沌的物質世界,又在安息日以光明照亮了人類的心靈,并且至今他還把神聖的光輝賜予他所恩寵的那些選民。

有一派感性主義哲學在許多方面是膚淺的,但其中一位詩人卻由于向往真理而流芳于世。他曾說過:“居高臨下遙看颠簸于大海中的航船是愉快的,站在堡壘中遙看激戰中的戰場也是愉快的,但是沒有能比攀登于真理的高峰之上,而俯視塵世中的種種謬誤與迷障、煙霧和曲折更愉快了!”——隻要作這種俯看者不自傲自滿,那麼這些話的确說得好極了!是啊,一個人如能在心中充滿對人類的博愛,行為遵循崇高的道德律,永遠隻圍繞真理的樞軸而轉動,那麼他雖在人間也就等于步入天堂了。

以上談了神學和哲學方面的真理,還要再談談實踐的真理。甚至那些根本不相信真理存在的人,也不能不承認光明正大是一種崇高的德性。僞善正如假币,也許可以騙取到貨物,但它畢竟不能體現真正的價值。欺詐的行為像蛇,它無法用足站立,而隻能靠肚皮爬行。

沒有任何罪惡比虛僞和背叛更可恥了!所以蒙田在研究“騙子”這個詞為何如此可憎時說得好:“深思一下吧!說謊者是這樣的一類人,他敢于狂妄地面對上帝,卻不敢勇敢地面對世人!”

正是如此!曾經有一個預言,說基督返回人間時那刻,就是在大地上找不到誠實者的時刻——而謊言就是請求上帝來執行末日審判的喪鐘之聲。對于虛僞和欺詐者們,這乃是一個嚴肅的警告啊!

02論死亡

猶如兒童畏懼黑暗,人類對死亡的恐懼,也由于聽信太多的鬼怪傳說而增大。

其實,與其視死亡為恐怖,倒不如采取一種宗教性的虔誠,從而冷靜地看待死——視之為人生必不可免的歸宿,以及對塵世罪孽的贖還。

如果将死亡看作人對大自然的被迫獻祭,那麼當然會對死亡心懷恐懼。但是,在那種宗教的沉思中,也難免摻雜有虛妄與迷信。在一些修道士的苦行錄中,可以讀到這樣的說法:試想一指受傷就何其痛苦!那麼當死亡侵損人的全身時,其痛苦更不知大多少倍。實際上,死亡的痛苦未必比手指的傷痛為重——因為人身上緻命的器官,并非也是感覺最靈敏的器官啊!所以,塞涅卡(以一個智者和一個普通凡人的身份)講的是對的:“與死俱來的一切,甚至比死亡本身更可怕。”這是指将死前的呻吟與痙攣,慘白的膚色,親友的悲嚎,喪具與葬儀,如此種種都指導死亡的過程襯托得十分可怖。

然而,人類的心靈并非真的如此軟弱,以至不能抵禦和克服對死亡的恐懼。人類可以召喚許多伴侶,幫助人克服對死的恐怖——仇忾之心壓倒死亡,愛情之心蔑視死亡,榮譽感使人獻身死亡,哀痛之心使人奔赴死亡。而怯懦軟弱卻會使人在死亡尚未到來之前心靈就先死了。

在曆史中我們曾看到,當奧陶大帝伏劍自殺後,他的臣仆們隻是出自忠誠的同情(一種軟弱的感情),而甘願毅然從之殉身。而塞涅蔔說:“厭倦和無聊也會使人自殺,乏味與空虛能緻人于死命,盡管一個人既不英勇又不悲慘。”

但有一點也應當指出。那就是,死亡無法征服那種偉大的靈魂。這種人,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始終如一不失其本色。

在奧古斯都大帝的彌離之際他唯一關注的隻是愛情:“永别了,麗維亞,不要忘記我們的過去!”

提比留斯大帝根本不理會死亡的逼近,正如塔西佗所說:“他雖然體力日衰,智慧卻敏銳如初。”

菲斯帕斯幽默地迎候死亡的降臨,他坐在椅子上說:“難道我就将這樣成為神嗎?”

卡爾巴之死來自不測,但他卻勇敢地對那些刺客們說:“你們殺吧,隻要這對羅馬人民有利!”随後他從容地引頸就戮。

塞納留斯直到臨死前所惦念的還是工作,他的遺言是:“假如還需要我辦點什麼,就快點拿來。”諸如此類,視死如歸,大有人在。

那些斯多葛學者們未免把死亡看得過于嚴重了。以至他們曾不厭其煩地讨論對于死亡的種種精神準備。而朱維諾卻說得好:“死亡也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恩惠之一。”

死亡與生命都是自然的産物,一個嬰兒的降生也許與死亡同樣痛苦。在熾熱如火的激情中受傷的人,是感覺不到痛楚的。而一個堅定執着、有信念的心靈也不會為死亡畏懼而陷入恐怖。

人生最美好的挽歌,無過于當你在一種有價值的事業中度過了一生後能夠說:“主啊,如今請讓你的仆人離去。”

死亡還具有一種作用,它能夠消歇塵世的種種困擾,打開贊美和名譽的大門——正是那些生前受到妒恨的人,死後卻将為人類所敬仰!

論讀書

讀書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

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處世行事時,知識意味着才幹。懂得事務因果的人是幸運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處理個别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學識方能辦到。

讀書太慢的人馳惰,為裝潢而讀書是欺人,完全按照書本做事就是呆子。

求知可以改進人性,而經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學問雖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于淺泛,必須依靠經驗才能紮下根基。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聰明者則運用學問。知識本身并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智慧在于書本之外。這是技藝,不體驗就學不到。

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認識事物原理。為挑剔辯駁去讀書是無聊的。但也不可過于迷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書籍好比食品。有些隻須淺嘗,有些可以吞咽,隻有少數需要仔細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書隻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隻須知其梗概,而對于少數好書,則應當通讀,細讀,反複讀。

有的書可以請人代讀,然後看他的筆記摘要就行了。但這隻應限于不太重要的議論和質量粗劣的書。否則一本書将像已被蒸餾過的水,變得淡而無味了。

讀書使人充實,讨論使人機敏,寫作則能使人精确。

因此,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須很狡黠,才能掩人耳目。如果一個懶于動筆,他的記憶力就必須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要孤獨探索,他的頭腦就必須格外銳利。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學習數學使人精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僅如此,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可能通過适當的運動來改善一樣。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背,射箭可擴胸利肺,散步則有助于消化,騎術使人反應敏捷,等等。同樣道理,一個思維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習數學,因為數學稍不仔細就會出錯。缺乏分析判斷的人,他可以研習而上學,因為這門學問最講究細瑣的辯證。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習法律案例。如此等等。這種心靈上的缺陷,都可以通過學習而得到改善。

論嫉妒

忌人類的各種情欲中,有兩種最為惑人心智,這就是愛情與嫉妒。這兩種感情都能激發出強烈的欲望,創造出虛幻的意象,并且足以蠱惑人的心靈——如果真有巫蠱這種事的話。

所以,我們知道在《聖經》中把“嫉妒”叫做一種“兇眼”,而占星術士則把它稱做一顆“災星”。這就是說,嫉妒能把兇險和災難投射到它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不僅如上,還有人認為,嫉妒之毒眼傷人最狠之時,正是那被嫉妒之人最為春風得意之時。這一方面是由于這種情況促使嫉妒之心更加銳利;另一方面是由于在這種情況下,被嫉妒者最容易受到打擊。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哪些人容易嫉妒,哪些人容易招來嫉妒,以及哪種嫉妒必于公妒,公妒與私妒有何不同。

無德者必會嫉妒有道德的人。因為人的心靈如若不能從自身的優點中取得養料,就必定要找别人的缺點作為養料。而嫉妒者往往是自己既沒有優點,又看不到别人的優點的,因此他隻能用敗壞别人幸福的辦法來安慰自己。當一個人自身缺乏某種美德的時候,他就一定貶低别人的這種美德,以求實現兩者的平衡。

嫉妒者必須是好打聽閑話的。他們之所以特别關心别人,并非因為事情與他們的切身利害有關,而是為了通過發現别人的不愉快,來使自己得到一種賞心悅目的愉快。

其實每一個埋頭深入自己事業的人,是沒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因為嫉妒是一種四處遊蕩的情欲,能享有他的隻能是閑人。所以古話說:“多管别人閑事必定沒安好心。”

一個後起之秀是招人嫉妒的,尤其要受那些貴族元老的嫉妒,因為他們之間的距離改變了。别人的上升足以造成一種錯覺,使人覺得自己仿佛被降低了。

有某種難以克服的缺陷的人——如殘疾人、宦官、老年人或私生子,是容易嫉妒别人的。由于自己的缺陷無法補償,因此需要損傷别人來求得補償。隻有當這種缺陷是落在一個具有偉大品格的人身上時才不會如此。那種品格能夠讓一種缺陷轉化為光榮。負着殘疾的恥辱,去完成一件大事業,使人們更加為之驚歎。像曆史上的納西斯、阿蓋西勞斯和鐵木爾就曾如此。

經曆過巨大的災禍和磨難的人,也容易産生嫉妒。因為這種人樂于把别人的失敗,看作對自己過去所曆痛苦的抵償。

虛榮心甚強的人,假如他看到别人在一件事業中總是強過于他,他也會為此産生嫉妒的。所以自己很喜愛藝術的阿提安皇帝,就非常嫉妒詩人、畫家和藝術家,因為他們雖然在這些方面超過了他。

最後,在同事之間當有人被提升的時候,也容易引起嫉妒。因為如果别人由于某種優越表現而得到提升,就等于映襯出了其他人在這些方面的無能,從而刺傷了他們。同時,彼此越了解,這種嫉妒心将越強。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迹,卻不能原諒一個身邊人的上升。所以該隐隻是由于嫉妒就殺死了他的親兄弟亞伯。

我們再來讨論一下哪些人能夠避免嫉妒。

我們已懂得,嫉妒總是來自以自我與别人的比較,如果沒有比較就沒有嫉妒。所以皇帝通常是不被人嫉妒的,除非對方也是皇帝。一個有崇高美德的人,他的美德愈多,别人對他的嫉妒将愈少。因為他們的幸福來自他們的苦功。它是應得的。

所以出身于微賤的人一旦升騰必會受人嫉妒。直到人們習慣了他的這種新地位為止。而富家的一個公子也将招人嫉妒。因為他并沒有付出血汗,卻能坐享其成。

反之,世襲貴胄的稱号卻不容易被嫉妒。因為他們優越的譜系已被世人所承認。同樣,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為這種人的提升被看做是自然的。

那種在飽經艱難之後才獲得的幸福是不太招人嫉妒的。因為人們看到這種幸福是如此地來之不易,以至甚至産生了同情——而同情心總是醫治嫉妒的一味良藥。所以老謀深算的政治家,當他們處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時,總是在向人訴苦,吟唱着一首“正在活受罪”的詠歎調。其實他們未必真的如此受苦,這隻是鈍化别人嫉妒鋒芒的一種策略。

但是,隻有當這種人的負擔不是自己招攬上身時,這種訴苦才會真被人同情。否則,沒有比一個出于往上爬的野心,而四外招攬事做的人更招人嫉妒的了。

此外,對于一個大人物來說,如果他能利用自己的優越地位,來保護他的下屬們的利益,那麼這也等于是築起了一座防止嫉妒的有效堤防。

應當注意的是,那種驕傲自大的人物是最易招來嫉妒的。這種人總想在一切方面來顯示自己的優越:或者大肆鋪張地炫耀,或者力圖壓倒一切競争者。其實真正的聰明人倒甯可給人類的嫉妒心留下點餘地,有意讓别人在無關緊要的事情占占自己的上風。

然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對于享有某種優越地位的人來說,與其狡詐地掩飾,莫如坦率誠懇地放開(隻是千萬不要表現出驕矜與浮誇),這樣招來的嫉妒會小一些;因為對于前一種人,似乎更顯示出他是沒有價值因而不配享受那種幸福的,他們的作假簡直就是在教唆别人來嫉妒自己了。

上一篇:電廠水處理

下一篇:光傳輸技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