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彌留之際

在我彌留之際

美國作家福克納所著書籍
《我彌留之際》是美國作家福克納于1930年發表的長篇小說,以及“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的重要小說之一。該作講述美國南方農民本德倫為遵守對妻子的承諾,率全家将妻子的遺體運回家鄉安葬的“苦難曆程”。小說完全由本德倫一家、衆鄰居及相關人員五十九節内心獨白構成,多角度講述了這個故事,是作者運用多視角叙述方法及意識流法的又一傑作。
    書名:在我彌留之際 别名:As I Lay Dying 作者:【美】威廉·福克納 類别: 原作品: 譯者:李文俊 出版社: 頁數: 定價: 開本: 裝幀: ISBN: 體裁:長篇小說

内容簡介

小說以一個女人—艾迪·本德倫為軸心。艾迪是小學教員出身的農婦,經過幾十年生活的煎熬,終将撒手歸西,小說便以此開篇。艾迪是本德倫家5個孩子的母親,她要求丈夫安斯在她死後将她的屍體運到傑弗生與娘家人葬在一起。

但是,仿佛老天有意捉弄,艾迪死時恰逢大雨傾盆,次子達爾與另一個兒子朱維爾(艾迪與一牧師的私生子)駕駛着全家唯一的運輸工具——一輛破舊的馬車離家掙錢在外。3天後,被大雨耽擱後終于歸來的馬車載着艾迪的屍體踏上了通往40英裡外的傑弗生。但是,能去傑弗生的所有橋梁都己經被大水沖走,本德倫一家隻好冒着危險涉水而過。結果,長子卡什為保護母親的遺體而被壓斷了一條大腿,家裡唯有的兩頭騾子溺死在水中。

為使旅途繼續進行,隻好抵押了全家的耕作機、播種機,搭上卡什攢下用于買電唱機的8美元,并換掉了朱維爾利用夜間辛苦做工換來的視若生命一般寶貴的馬,買了一對新的拉車騾子。炎熱的夏天,在路上奔波了幾天的屍體的臭味不僅招來一群群的秃鹜,而且,所經之處,行人側目,鄉鄰咒罵,連警察也不得不出面幹預。

達爾,這個渴望母愛卻一直被拒之門外的兒子,企圖放火燒掉棺材,以結束這次荒誕的旅程,但目的沒有達到,卻燒掉了停放屍體的别人的倉房。曆盡千辛萬苦,經過“水”與“火”的災難,本德倫一家終于埋葬了艾迪。之後,在朱維爾和杜威·德爾(本德倫家的女兒)的協助下,兩個帶槍的人将達爾抓了起來,送入了精神病院。而安斯則迅速地配上了假牙,找到了新歡—一個“鴨子模樣”的女人。

作者簡介

威廉·福克納(Willian Faulknerl897~1962),美國小說家。出生于沒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加拿大空軍中服役,戰後曾在大學肄業一年,1925年後專門從事創作。他被西方文學界視作“現代的經典作家”。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和7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絕大多數故事發生在虛構的約克納帕塔法縣,被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這部世系主要寫該縣及傑弗遜鎮不同社會階層的若幹家庭幾代人的故事。

時間從獨立戰争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場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不同作品中交替出現,實為一部多卷體的美國南方社會變遷的曆史。

其最著名的作品有描寫傑弗遜鎮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沒落及成員的精神狀态和生活遭遇的《喧嘩與騷動》(又譯《聲音與瘋狂》1929);寫安斯·本德侖偕兒子運送妻子靈柩回傑弗遜安葬途中經曆種種磨難的《我彌留之際》(1930);寫孤兒裘·克裡斯默斯在宗教和種族偏見的播弄、虐待下悲慘死去的《八月之光》(1932);寫一個有罪孽的莊園主塞德潘及其子女和莊園的毀滅性結局的《押沙龍,押沙龍!》(1936);寫新興資産階級弗萊姆·斯諾普斯的冷酷無情及其必然結局的《斯諾普斯三部曲》(《村子》1940,《小鎮》1957,《大宅》1959)等。

福克納194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上一篇:惡棍侯爵

下一篇:土家燒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