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

老舍著長篇小說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所著長篇小說,曾被改編為同名電視劇。[1]《四世同堂》是中國作家老舍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表現抗戰北平淪陷區普通民衆生活與抗戰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北平小羊圈胡同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胡同内的祁家為主,錢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為輔,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衆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與順從的選擇,國家與個人的選擇種種艱難的選擇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曆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發行。
    書名:四世同堂 别名:黃色風暴 作者:老舍 類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頁數:590 定價:36 開本: 裝幀: ISBN: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字數:90餘萬 創作年代:1944-1948

内容簡介

《四世同堂(北碚版套裝共3冊)》記叙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甯靜生活被打破後的不安、惶惑與震撼,鞭撻了附敵作惡者的醜惡靈魂,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讴歌、弘揚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高尚的民族氣節,史詩般地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做出的傑出貢獻,氣度恢弘,可歌可泣。《四世同堂(北碚版套裝共3冊)》中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藝術功力和爐火純青的小說技藝刻畫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曉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展現了風味濃郁的北平生活畫卷,至今傳讀不衰,曆久彌新。

圖書目錄

第一部小羊圈

第二部偷生

第三部事在人為

破鏡重圓——記《四世同堂》結尾的丢失和英文縮寫本的複譯

創作背景

《四世同堂》的創作開始于1944年。老舍對于小說的創作準備則開始于1941年,此時正是北平淪陷的第五個年頭,抗日戰争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文學在全民抗敵、同仇敵忾的情勢下,表現出統一的步調和普遍高昂的愛國情緒,老舍在這樣的環境下萌發了創作一篇關于抗戰題材的小說的想法,但是苦于缺乏合适的題材故而一度擱置。直到1944年,抗戰進入反攻階段,老舍從夫人的經曆中想到了一個完整的小說框架,于是開始在陪都重慶書寫這部小說。小說的寫作延續了4年,其間經曆了抗戰勝利以及作者被邀出國講學,直至1948年,老舍才在美國完成了這部達百萬言的長篇巨制。

創作艱難

第一二部的寫作是在老舍以老鼠衆多而被他昵稱為“多鼠齋”的小屋進行的。當時,老舍因貧血經常頭暈,又剛割完盲腸,但仍然堅持寫作。

《四世同堂》的第一部《惶惑》從1944年11月10日起就在《掃蕩報》(抗戰勝利後改為《和平日報》)上開始連載,1945年9月2日載畢。《惶惑》成書于重慶,後交于良友公司發行,但該公司以種種關系到勝利後半年才在上海印成出書,而出版售罄後,也未再版。

第二部《偷生》1945年5月1日起在重慶《世界日報》上開始連載,同年12月5日載畢。後良友公司因營業問題尚未恢複,老舍将書稿備價贖回,将第一部《惶惑》與剛完成的第二部《偷生》一起于1946年11月改交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第三部《饑荒》是老舍赴美美講學期間在美國自己租的公寓創作完成的。

國外受捧

在賽珍珠的幫助下,1948年6月底,老舍在自己紐約租的公寓裡終于完成了《四世同堂》的終曲《饑荒》。

美國出版商看中了《四世同堂》并決定出版英文版。老舍欣然同意并找到了艾達·普魯伊特,兩人合作翻譯。舒乙介紹:“普魯伊特的中文聽說很好,但是字他不怎麼認識。父親就每天晚上給他念小說,他就在打字機上随手翻譯。”老舍将兩人合作翻譯的前10章文稿寄給了賽珍珠幫忙鑒定,賽珍珠認為非常好,于是老舍和普魯伊特繼續完成了全書的翻譯。英譯本雖然在文字上有所删節,但是内容結構是完整的100章,改書名為《The Yellow Storm》即《黃色風暴》,于1951年公開出版。書籍出版後受到衆多好評。同年,《四世同堂》在日本發行,引起強烈反響,成為暢銷書。

書稿遭毀

講學回國後,老舍将《饑荒》的手稿交給了上海《文學》雜志的主編周而複。1950年,《饑荒》在《文學》雜志連載,當連載到第87章時,雜志突然标注全文完。究竟為什麼最後的13章沒有登載,老舍和周而複直至去世,都沒有提起。最後13章的原稿,也在“文革”中被毀。

文革結束後,相關組織歸還給舒家抄家的東西,老舍的兒子舒乙在其中發現了美國的出版社給老舍郵寄的英文版的《四世同堂》。為了補足《四世同堂》中文版的尚缺部分,馬小彌仿又從英文版翻譯了最後13章内容,《四世同堂》的三部曲100段才得以恢複全貌。

完整出版

2017年9月,中國現代文學長篇小說經典《四世同堂》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這是該作自發表以來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作者簡介

老舍,中國小說家、劇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滿族,祖籍北京。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小坡的生日》,劇本《龍須溝》《茶館》,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等。

作品鑒賞

文學手法

老舍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公認的文化批判的高手,在《四世同堂》這部不朽的文學作品中,作者透過小人物看抗日戰争,透過戰争思考民族文化,從而對民族文化作出理性的批判和繼承。在表現“宏大主題”---戰争的殘酷、戰争對人類文明和生活的摧殘、民族命運的颠沛沉浮、民族精神時老舍對叙事内容作了微觀化的處理,收到了藝術化的效果。

在《四世同堂》中,宏大主題的微觀化處理手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北平市民生活的凸顯。《四世同堂》畫面廣闊,表現的時代是長達八年的抗日戰争,反映的主題是戰争對民族文化的考驗和揚棄,描寫的内容是小羊圈胡同市民生活的颠跛沉浮,市民生活在題材上得到了凸顯。

《四世同堂》的描寫對象涉及的主要家庭有七八個,主要人物有幾十個,囊括了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洋派市民和城市貧民等各類形象,涉及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的衆多角色。在作品中,凸顯的是每個人的成長曆史、情感曆史和生活曆史,這一個個曆史正式被“支離”的民族曆史。這一個個小人物的曆史,還包括瑞宣由彷徨到奮鬥的曆史,城市貧民劉棚匠、孫七、小崔們的人生曆史等。透過一個個小人物的生活和生存來展現曆史事件是作品表現戰争的獨到之處,收到了用微觀化、藝術化的手法展現戰争這個宏大主題的效果。

《四世同堂》對“宏大主題”的微觀化處理的另一個方面是對曆史和戰争的虛化處理。在《四世同堂》中,戰争隻是表現主題的背景和底色。文章以時間為序,以“七七事變”為開端時間,以抗戰勝利為結尾時間,記述了一個個真實的曆史事件,如七七事變,松滬會戰、太原會戰、台兒莊大捷、汪僞政權建立、珍珠港事件、日本投降等等。但作者在表現這些曆史事件時,不是直接描寫事件的發生、發展、曲折和高潮,而是透過人物的眼睛、活動、所見所聞和思想來描寫,将人性放置在戰争這樣的特殊環境中加以觀照,從而使《四世同堂》達到了一種超越曆史眼光和政治意義的審美力量和人性力量。

在這裡戰争不是按照編年、紀傳等方式的客觀描述,也不是為了給統治階級的政治生活有所裨益,而是從文學、文化的角度對曆史進行認識和剖析,從人的生存需要出發反思戰争。将戰争作為背景和底色是《四世同堂》消解曆史這個宏大主題的重要方式,在反映曆史事件時,作者避開了慘烈的戰争場面、正面戰場的描寫,而是營造一種戰争帶來的凝重、窒悶的氛圍和背景。

思想内容

《四世同堂》叙寫了我們民族深重的災難,處處流露出國家殘破的刻骨之痛和"筆尖上能滴出血與淚來"的藝術風格,在這裡,對苦難年代中的社會動向的表現是真實的,偷生就是自取滅亡的思想主題由于小說的标準色彩和抒情氣氛而更為突出。小說在抗戰大的時代背景下,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族文化所造成的國民劣根性進行了批判性的反思,而且這種理性的反思又與作者情感上對家族倫理的眷戀之情相伴随。《四世同堂》以抗戰時期北平一個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為故事展開的具體環境,以幾個家庭衆多小人物屈辱、悲慘的經曆來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戰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會心态,再現他們在國破家亡之際緩慢、痛苦而又艱難的覺醒曆程。

這部作品中集中地審視了中國的家族文化,對其消極性因素進行了理性的審視與批判。四世同堂是傳統中國人的家族理想,是曆來為人們所崇尚的家庭模式,也是祁老人惟一可以向他人誇耀的資本。他盡一切可能去保持這個家庭的圓滿,享受别人所沒有的天倫之樂,因此,他對祁瑞宣未經他的允許而放走老三感到不滿,對瑞宣在中秋節日驅逐瑞豐不以為然,對兒子因受日本人的侮辱而含恨自殺深表憤怒,對孫女被饑餓奪去幼小的生命義憤填膺,他在忍無可忍之際終于站起來向日本人發出憤怒的呐喊,然而一旦抗戰結束,他又很快忘掉了自己所遭遇過的苦難,對他的重孫小順子說,"隻要咱倆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麼要緊!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這把年紀,當你那個四世同堂的老宗。"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負,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沿襲下來的。

這部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蘊表明,一個民族的興衰存亡,不僅在于其經濟的發達、武器的先進,而且還取決于該民族普遍的社會心态。擁有幾千年燦爛文明的大國為什麼卻遭受日本人的侵略,這不能不引起包括作者在内的知識分子的深刻反省。作品告訴我們,如果不改變中國人這種多子多福的文化心态,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理想,中國人不論怎樣人口衆多,也不管體格如何健壯,最終也隻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與看客。

作品影響

老舍規模最大、寫作時間最長的作品,也是抗戰文學乃至中國現代文學的豐碑。

一座民族主義文學的豐碑。

唯一正面描寫抗戰時期普通民衆生活的長篇抗戰小說。

《四世同堂》是老舍生前自認最好最滿意的作品。

作品評價

朱棟霖:“好評最多的小說之一,也是美國同一時期所出版的最優秀的小說之一”

孔慶東:“老舍《四世同堂》最難能可貴之處在于,能在平和的自然狀态中,呈現出正的力量,表現出了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中人的不屈,由此突出了邪不壓正的觀念。”

200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作家讓馬瑞爾·古斯塔夫·勒·克萊齊奧曾給《四世同堂》的法文版寫序《師者,老舍》。他說自己尤喜中國現代小說家的作品,如魯迅和巴金,“我發現老舍小說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國界的。”在序言的結尾,克萊齊奧寫道,“老舍以大師的眼光,給我以啟迪”。

《亞洲周刊》評價:“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上一篇:天縱英才

下一篇:末路相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