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

古老舞種之一
嘎,是怒族的古老舞種之一,流傳在位于怒江峽谷中的福貢縣匹河怒族鄉。“嘎”是怒族的古老舞種之一,流傳在位于怒江峽谷中的福貢縣匹河怒族鄉。“嘎”在怒語中有“往下跺”的意思。舞蹈時,整個身體和動作力度往下,伴以膝關節的顫動,構成為動作的基本韻律。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拼音:ɡā
  • 繁體:嘎
  • 部首:口
  • 名稱:嘎
  • 筆畫:14
  • 釋義:嘎(形聲。從口,戛聲。象聲詞)形容短促而響亮的聲音嘎巴嘎巴

漢字

拼音:gā

注音:ㄍㄚˉ

釋義:

1.形聲。從口,戛(jiá)聲。象聲詞)形容短促而響亮的聲音〖screech〗。如:嘎支;嘎嘎笑聲;鴨叫聲;嘎雜子(蠻不講理的人)

拼音:gá

注音:ㄍㄚˊ

同“尜”。

一種兒童玩具,兩頭尖,中間大。也叫“尜兒”、“尜尜”[ ga ,a children’s toy big in the middle and pointed at both ends]

尜,小兒戲物。——《字彙補·小部》

胡同名[lane's name]

胡同名。——《字彙補》

gǎㄍㄚˇ

1.乖僻,脾氣不好。

2.調(tiáo)皮。

3.四川宜賓一代方言,單字即可成句。一般表示“是不是”“好不好”的意思。

怒族的古老舞種

“嘎”是怒族的古老舞種之一,流傳在位于怒江峽谷中的福貢縣匹河怒族鄉。“嘎”在怒語中有“往下跺”的意思。舞蹈時,整個身體和動作力度往下,伴以膝關節的顫動,構成為動作的基本韻律。

主要代表節目

嘎的代表性節目有:祭獵神時跳的《香巴嘎》;為病人驅鬼逐邪時跳的《宇會嘎》;結婚迎親時跳的《奎翮嘎》;舉行婚禮時跳的《臘叉嘎》以及年節喜慶時跳的《霞夏嘎》等。

1、“達比亞”(琵琶,下同)舞蹈n怒族怒蘇“達比亞”舞蹈。内容豐富,無所不包。反映遷移、采集、狩獵、耕作、械鬥、愛情、生活以及反映動物聲音和形态的摹拟舞蹈。用“達比亞”和“幾味”(口弦)伴奏。除少數幾套有歌詞外,絕大部份沒有歌詞,是屬一種樂舞。

nn“達比亞”舞蹈準備動作男女人數不限,集體圓舞。逆時針方向進行。男持“達比亞”,女彈“幾味”跳。動作千姿百态,腿腳的伸縮、前進、後退、搓步、踏步、磋踏、旋轉、前俯、後仰,變化萬千,淋漓盡緻地表現出各種形象動作與各種情緒的語彙表現出來。其音樂是三度、四度、五度和弦。以多聲部表現的手法,二個或三個聲部同時進行。當其中一個聲部作為主旋律時,其它聲部作為襯托和音,互相配合,使全曲豐富完美地表現出來。

nn怒族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面朝黃土背朝天。雖說他們與高等學校的音樂殿堂無緣。走路跌足,衣着粗麻布,終年食用粗糧和山茅野菜,但祖先們以自己的聰明才智與天才,他們富有超絕的體察能力,在旋律中包含嚴謹、精深、精湛。例如:《母雞下蛋》、《山鳥啄炭渣》、《江邊陽雀調》等的樂曲中,猶如翩然起舞和翩跹起舞的形态和陽雀的啼嗚聲形象地表現出來。

nn一聽便聽出是母雞下蛋和山鳥啄食炭渣時不停地轉動身軀,那樣形象逼真的音樂旋律;優美、起伏、感人,如癡如醉,讓你陶醉于舞曲的意境之中,無形中把人們帶入那遙遠的遠古時代的意境裡。

nn“達比亞”樂舞是古色古香的摹拟舞蹈,獨樹一格,自成體系,原汁原味,原始古樸的風格,數量之多,風格獨特,在全國的樂海中也是少見的。它無愧于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本體中的一部分。猶如一顆明珠。展現出原始古老文化的藝術風格和特點,是不可多得難能可貴的文化藝術瑰寶,應珍惜保護和弘揚。

nn“達比亞”舞蹈反映遷移的有《走路舞》、《第一次和第三次找土地》;反映狩獵的有《打獵舞》;反映民族械鬥的有《射弩舞》、《古戰舞》;反映生産、生活習性和摹仿動物聲音及形态的有《挖地舞》、《生産舞》、《掰包谷舞》、《割小米舞》、《搓籼米舞》、《割漆舞》、《找野菜舞》、《找野麻葉舞》、《交租舞》、《母雞下蛋舞》、《烏鴉喝水舞》等;反映婚姻愛情的有《婚禮舞》、《懷念舞》、《你看我,我看你》、《窩得得》、《接親舞》;反映母系氏族社會形态的有《傳性感舞》、《掰胯舞》;反映民族風情的有《飲酒舞》、《獵神舞》等九十多套。除此之外,尚有後派生自娛性創造的有三十多套。

nn“達比亞”舞蹈動作粗犷、敏捷、豪放、原始古樸,有的細膩、深刻。其旋律剛健、有力,節奏鮮明、清脆、感人,富于強烈的節奏感。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藝術特點。每一套舞蹈都反映一定的主題内容,有的則表現情緒的舞蹈。

nn2、“達谷光”(即踢踏舞)n踢踏舞是怒族怒蘇民間流行的古老的無音樂伴奏的舞蹈,一般在婚嫁及親人相聚等場合進行。動作粗犷、熱烈、奔放,富于強烈的節奏感。

n踢踏舞大都以早期祖先在怒江兩岸生涯為内容,反映生産生活及摹仿動物的聲音和形态,展現了怒族怒蘇所處的社會及地域和心态。

n踢踏舞時,手拉着手,圍成圓圈,上身直立,手前後甩動,腳踩踏跺地面,胸部前俯,臀部頂出左右側。以2/4,4/4拍的節奏作預備,以2/8、3/8、4/8、6/8、4/4進行,用形象的動作表現和反映各種主題思想的舞蹈語彙表現出來,展示出怒族怒蘇樂觀的思想情緒。

n踢踏舞有《洗麻舞》、《迎親舞》、《婚禮舞》、《回歸舞》、《弭罵舞》、《搖籃舞》、《跺裂地闆舞》、《猴子舞》、《猴子打架舞》等二十七套,還有幾套是後派生創作的情緒舞。

n3、《鬥羊舞》n鬥羊舞是後派生創作的民間舞蹈。産生并流行于福貢縣匹河鄉果科村怒族怒蘇聚居區。

n早在1953年由付益波、桑益沖、支邊外來幹部何澎輝同志所創作。1954年曾在州慶時演出。1956年參加全省農民文藝彙演時榮獲一等獎。錦旗上着有“唱起來!跳起來!”六個字。迄今,在怒族怒蘇民間廣為流傳。

n《鬥羊舞》反映牧羊人熱愛美好的生活,熱愛羊群。精心牧養羊群,羊群溫順于牧羊人的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展現在人們面前,展示了多情厚道的山裡人以樂觀的精神境界,歌頌了充滿人間的美好生活。

n小結:怒族的舞蹈文化是非常的豐富的,擁有着非常多着名的舞蹈文化,比如像是走路舞、打獵舞、古戰舞、接親舞,這些舞蹈都是當地非常出名的舞蹈,還有搖籃舞、婚禮舞,都是怒族的舞蹈文化。

都是在舉行婚禮時跳的舞蹈,不同的是《奎翮嘎》是在男方到女方家迎親時跳,《臘叉嘎》則在男方家中正式舉行婚禮時跳。《臘叉嘎》也稱“夷雄叫奎嘎”,“夷雄”即“竹筒”,“叫奎”是跺的意思,“夷雄叫奎嘎”意為“跺竹筒”。迎親之日,是怒族婚禮中最為熱鬧的場面。按怒族的習俗,舉行婚禮的當天,要由男方派人到女家迎娶新娘。當迎親的隊伍到達女家時,女方的親朋便把門關上不準迎親的人進入。這時,便要先進行對歌,由男女雙方請來的歌手對唱。歌詞大意為:

女方:尊貴的客人,你們來做什麼?

男方:尊敬的主人,我們來要小豬;

女方:尊貴的客人,我家沒有豬兒;

男方:尊敬的主人,村頭阿婆說有;

女方:尊貴的客人,那是阿婆亂講;

男方:尊敬的主人,阿婆雖老不亂講;

女方:尊貴的客人,我家小豬怕冷;

男方:尊敬的主人,放心豬舍已蓋好;

女方:尊貴的客人,我家小豬瘦小;

男方:尊敬的主人,她會很快養胖;

女方:尊貴的客人,我家隻有她了;

男方:尊敬的主人,來年下崽你來抱;

女方:尊貴的客人,那就進來帶走;

男方:尊敬的主人,謝謝羅感謝羅。

這時房門才打開,女方的親朋手捧酒杯站在門口向前來迎親的每一個敬酒三杯後,請客人進屋。迎親的人們就開始在屋内跳《奎翮嘎》。新娘和新郎便坐在新娘的父母身邊,聆聽長輩的教誨。跳完迎親舞即表明新娘已成為新郎的人,可由迎親的隊伍迎娶上路了。

于是女方送親的隊伍就背上嫁妝,與男方的迎親隊伍一起離開女家。新娘則由一個同齡女子陪伴,以紅色薄布蒙面走向新的家。途中,女方陪送新娘的隊伍和男方迎親的隊伍要再次同跳《奎翮嘎》。在舞蹈進行中,常會出現雙方親友男女雙雙喝“同心酒”的情形,這表示雙方已結成了親朋,互相尊重,永不分離,為舞蹈增添了情趣。

到了男家後,來慶賀婚禮的人們中,年長者多圍坐在火塘邊吟唱着怒族古老的民歌,男女青年則拉手圍困,圍繞着屋裡的中柱邊歌邊舞《臘叉嘎》,當舞至高潮時,親朋們将竹筒投入舞場中央,人們就會邊跳邊争着去跺踩竹筒。竹筒被跺爛或跺碎,則表示婚禮隆重,反之認為女方對這門婚事不滿意。另外,人們認為婚禮中跺踩竹筒是吉祥的事物,是對新人的祝福,因此人們都争着去跺踩竹筒,意為共同分享吉祥和幸福。跳過《臘叉嘎》即表示人們承認了這對男女新建立的配偶關系。

《霞夏嘎》

意為側身跺的舞蹈,屬自娛性集體舞。也是年輕人在年節喜慶時較喜歡跳的一種舞蹈。跳時男女圍圈,可順、逆時針方向進行。

中醫病名

嘎,病名。系指啼極無聲的病證。即嘶啞。又作象聲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