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之以鼻

嗤之以鼻

漢語成語
嗤之以鼻,讀作chī zhī yǐ bí。嗤:譏笑.用鼻子吭氣,表示輕蔑或看不起出。[1]出處:《後漢書·樊宏傳》:“嘗欲作器物,先種梓漆,時人嗤之。[2]”該詞的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使用;含貶義,用于對錯誤言行的蔑視。例如,“說于鄉,鄉人笑之;說于市,市人非之;請于巨紳貴族,更嗤之以鼻。”
    中文名:嗤之以鼻 拼音:chī zhī yǐ bí 近義詞:付之一笑 反義詞:五體投地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作品名稱:《後漢書》 創作年代:南朝劉宋時期 作者:範晔

釋義

嗤:譏笑。用鼻子吭聲冷笑。表示輕蔑。

引證解釋

用鼻子吭氣,表示看不起。

1.老舍《四世同堂》五一:“假若他甘心作犬儒,他不但可以對戰争與國家大事都嗤之以鼻,他還可以把祖父、媽媽的屋中有火沒有也假裝看不見。”

2.孔厥《新兒女英雄續傳》第一章:“這樣可笑的說法,連旁聽的大水、小梅都忍不住嗤之以鼻了。”

3.陳忠實《信任》:“夢田老漢對羅坤的一舉一動都嗤之以鼻!”亦省作“嗤鼻”。

4.《收獲》1981年第5期:“那些實在沒有辦法的……也要弄一張病退回城的條子,離開農村,甩掉‘知青’這個人人嗤鼻的身分。”

上一篇:察察為明

下一篇:大手大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