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艾略特

喬治·艾略特

英國作家
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1819—1880)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著名作家之一,父親是一處大莊園的代理人。喬治•艾略特從小就比較熟悉英國農村的風土人情。因此,喬治·艾略特的小說清新優美,極富田園生活的大自然的氣息。喬治•艾略特的早年作品都流露出了對英國鄉村生活的親身體驗。
  • 中文名:喬治·艾略特
  • 外文名:George Eliot
  • 别名:瑪麗·安·伊萬斯
  • 民族:
  • 出生地:
  • 畢業院校:
  • 職業:小說家
  • 代表作品:
  • 主要成就:英語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
  • 籍貫:英國華威郡
  • 性别:女

人物簡介

喬治·艾略特原名瑪麗.安.伊萬斯(Mary Ann Evans),出生在華威郡一個中産階級商人家庭(父親曾是木匠,後暴發成為房地産商人)。三十幾歲時,因翻譯工作而開始文學生涯,之後還擔任“西敏寺評論”雜志的編輯;在此期間經由介紹,認識了一生的摯愛劉易斯(George Henri Lewes),劉易斯已有妻室,但艾略特依舊不顧外在壓力,與其同居;兩人随後遷居德國;回國後,雖不見容于當時社會,但兩人仍恩愛幸福,在工作與生活中,相互扶持。

由于曾在兩所宗教氣息濃厚的學校就讀,艾略特受宗教影響頗深;平日最喜研究語言,拉丁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希伯來文、希臘文皆能通曉。一生笃信宗教,卻依然極富懷疑精神,一八四一年,随父遷居考文垂,結識自由思想家查爾斯·布雷,受其着作影響,艾略特遂放棄基督教,強烈質疑宗教。

因之,在其着作中,偶見其對宗教的理性批判。因為愛人劉易斯的鼓勵,艾略特年近四十歲才開始寫作,發表文章于雜志上;一八五九年,才真正發表其第一部長篇小說《亞當·比德》,這部小說一年内再版了八次,受歡迎程度不在話下;一八五九年以後,發表了兩部極為成功、著名的有《織工馬南傳》與《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奠定了在英國文壇的地位。

之後,一八六三年的《羅慕拉》,一八六六年的《菲力克斯·霍爾特》,一八七二年的《米德爾馬契》,一八七六年的《丹尼爾·德龍達》,更是經典之作,成就非凡。

艾略特雖相貌平凡,但情感路上卻仍有深刻真摯之真情相伴。愛人劉易斯對其影響甚钜,二人摯愛彌堅,一八七八年,劉易斯去世,艾略特痛不欲生,但仍發奮完成愛人之遺作;兩年後,艾略特更下嫁小其二十歲的約翰·克勞斯(John Cross),二人情深意濃,但艾略特卻在同年十二月便病故了,結束了平凡卻又豐富的一生。

寫作特點

喬治·艾略特是位描寫的大師,不僅擅長描寫人物的外貌,而且擅長描寫人物的内心。這些成段的細緻入微的描寫把其人物一下子拉到了讀者的面前——真實而親切。著名批評家阿巴·伍爾遜說過,多蘿茜"是所有小說人物中最美麗,最高尚的女主人公。" 讓批評家得出這個結論的恐怕少不了小說中對人物外貌和内心的描寫,

喬治·艾略特所塑造的人物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不像有的批評家所說的是"狹隘的維多利亞時期道德教條"的傳聲筒。

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的是其藝術感染力而不是别的東西,而且喬治·艾略特出色的人物塑造技巧使其達到了這一"目的"。

作品賞析

喬治·艾略特在人物話語設計方面可謂是匠心獨運。小說《米德爾馬契》所寫人物衆多,要讓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話語風格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作者成功地做到了使人物話語風格各具特色,成為人物塑造的主要手段。

作品列表

長篇小說

《亞當·比德》(Adam Bede,1859)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The Mill on the Floss,1860)

《織工馬南傳》(Silas Marner,1861)。

《羅慕拉》(Romola,1862-1863)

《費利克斯·霍爾特》(Felix Holt,the Radical,1866)

《米德爾馬契》(Middlemarch,1872)

《丹尼爾·德龍達》(Daniel Deronda,1876)

其他作品

《教區生活場景》(Scenes of Clervcal Life,1856-1858)

《撩起的面紗》(The Lifted Veil,1859)

《雅各布哥哥》(Brother Jacob,1864)

《西班牙吉蔔賽人》(The Spanish Gypsy,1868)

《朱巴爾傳奇詩集》(The Legend of Jubal and Other Poems,1874)

《西奧弗拉斯特斯·薩奇的印象》(The Impressions of Theophrastus Such,1879)

上一篇:劉子琪

下一篇:宋旻浩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