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

漢語漢字
喝,漢語一級字,讀作hē、hè或者yè,最早見于《說文》小篆。“喝”之本義就是口渴,現代已被“渴”取代。而《說文》中的“渴”訓“盡也”,字今作“竭”。這幾個字表義功能在後世進行了重新分配。口渴即口發幹想喝水,因而引申出聲音嘶啞義。以上音均讀yè。由口渴義引申出現在的“喝水”的“喝”的意義,音今讀hē。字亦借表大聲呵呼、呼喊、吆喝義,音讀hè。”。
  • 中文名:喝
  • 拼音:hē、hè、yè
  • 繁體:喝
  • 部首:口
  • 字碼:
  • 五筆:kjqn
  • 倉颉:rapv
  • 鄭碼:jkry
  • 筆順:251251135345
  • 字級:一級字
  • 平水韻:七曷
  • 筆畫:12
  • 注音:ㄏㄜ、ㄏㄜˋ、ㄧㄝˋ
  • 統一碼:基本區 U+559D
  • 字形分析:左右結構
  • 四角碼:66027

字源演變

“曷”是“喝”的本字。曷,金文(三體石經)=(曰,說)+(人,哨兵)+(亡,即“氓”,流民),表示關卡值勤人員對外流人口進行盤問。當“曷”作為單純字件後,晚期篆文(說文解字)再加“口”另造“喝”代替。

從口,曷聲。《說文》:“喝,㵣也。”《說文·欠部》:“㵣,欲歠歠。”(下歠字為“也”之誤)“喝”之本義就是口渴,今天已被“渴”取代。而《說文》中的“渴”訓“盡也”,字今作“竭”。這幾個字表義功能在後世進行了重新分配。口渴即口發幹想喝水,因而引申出聲音嘶啞義。音均讀yè。由口渴義引申出現在的“喝水”的“喝”的意義,音今讀hē。字亦借表大聲呵呼、呼喊、吆喝義,音讀hè。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動詞

恐吓威脅、大聲呵斥。

大聲喊叫。多用于使令、呼喚、制止等。

指高聲宣讀、唱頌。參見

買賣時吆定商品的價錢。

用為征稅時吆定稅額。

感歎詞

感歎詞。

動詞

飲用。

指吸進氣體。

名詞

聲音嘶啞、噎塞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㵣也。從口曷聲。

說文解字注

㵣也。疑當作㵣音也。今脫音字耳。莊子庚桑楚。終日嗥而嗌不嗄。崔撰本作不喝。雲啞也。子虛賦。榜人歌聲流喝。郭璞曰。言悲嘶也。又謝希逸文。喝邊箫於松霧。

從口。曷聲。

於介切。十五部。

康旭字典

《唐韻》於介切《集韻》乙芥切,?音噎。《說文》㵣也。後漢《窦憲傳》憲隂喝不得對。注:隂喝,猶噎塞也。隂,於禁反。喝,一介反。

又後漢《張酺傳》被矢貫咽,聲音流喝。注:喝,一介反。廣蒼曰:聲之幽也。張正見《秋蟬喝柳詩》長楊流喝盡。

又《玉篇》嘶聲也。王充《論衡》兒生,号啼之聲鴻朗高暢者壽,嘶喝濕下者夭。

又《廣韻》於犗切《集韻》《正韻》於邁切《韻會》幺邁切,?音餲。《廣韻》嘶聲。

又《集韻》饐聲。司馬相如《子虛賦》榜人歌聲流喝。注:徐廣曰:喝,烏邁反。

又《集韻》丘蓋切《韻會》苦蓋切,?音磕。《集韻》與?同,聲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許葛切,音暍。《廣韻》本作?,诃也。《戰國策》恫疑虛喝。

又橫人日夜務以秦權恐喝諸侯,以求割地。《集韻》亦作?。

又《集韻》何葛切,音曷。呼也。

又一曰:喉喝,怒聲。

方言集彙

客家話:[沙頭角腔]hot7[陸豐腔]hot8[梅縣腔]hot7[寶安腔]hot7[客英字典]hot7[東莞腔]hot7 hok7[客語拼音字彙]god6 hod5[台灣四縣腔]hot7[海陸腔]hot7

粵語:hot3

潮州話:hag4(hak) huah4(huah)

贛語:hɔt5

韓語:KAL AY 갈

越南語:hát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