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鵲

喜鵲

鴉科鵲屬動物
喜鵲(學名:Pica pica):是雀形目鴉科鵲屬的一種鳥類。共有10個亞種。體長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頭、頸、背至尾均為黑色,并自前往後分别呈現紫色、綠藍色、綠色等光澤,雙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遠較翅長,呈楔形,嘴、腿、腳純黑色,腹面以胸為界,前黑後白。留鳥。栖息地多樣,常出沒于人類活動地區,喜歡将巢築在民宅旁的大樹上。全年大多成對生活,雜食性,夏季主要以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其他季節則主要以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1]每窩産卵5-8枚。卵淡褐色,布褐色、灰褐色斑點。雌鳥孵卵,孵化期18天左右,1個月左右離巢。除南美洲、大洋洲與南極洲外,幾乎遍布世界各大陸。中國有4個亞種,見于除草原和荒漠地區外的全國各地。喜鵲在中國是吉祥的象征,自古有畫鵲兆喜的風俗。
    中文名:喜鵲 拉丁學名:Pica pica 别名:普通喜鵲、歐亞喜鵲、鵲、客鵲、飛駁鳥、幹鵲、鷽、雤、鶾鷽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綱:今鳥亞綱 目:雀形目 亞目:鳴禽亞目 科:鴉科 亞科: 族: 屬:鵲屬 亞屬: 種:喜鵲 亞種:10亞種 分布區域:世界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58 保護級别:無危(LC)IUCN标準

外形特征

雄性成鳥:頭、頸、背和尾上覆羽輝黑色,後頭及後頸稍沾紫,背部稍沾藍綠色;肩羽純白色;腰灰色和白色相雜狀。翅黑色,初級飛羽内翈具大形白斑,外翈及羽端黑色沾藍綠光澤;次級飛羽黑色具深藍色光澤。尾羽黑色,具深綠色光澤、末端具紫紅色和深藍綠色寬帶。颏、喉和胸黑色,喉部羽有時具白色軸紋;上腹和脅純白色;下腹和覆腿羽污黑色;腋羽和翅下覆羽淡白色。

雌性成鳥:與雄鳥體色基本相似,但光澤不如雄鳥顯著,下體黑色有呈烏黑或烏褐色,白色部分有時沾灰。幼鳥:形态似雌鳥但體黑色部分呈褐色或黑褐色;白色部分為污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跗蹠和趾均黑色。

生活習性

喜鵲除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外,常成3-5隻的小群活動,秋冬季節常集成數十隻的大群。白天常到農田等開闊地區覓食,傍晚飛至附近高大的樹上休息,有時亦見與烏鴉、寒鴉混群活動。性機警,覓食時常有一鳥負責守衛,即使成對覓食時,亦多是輪流分工守候和覓食。雄鳥在地上找食則雌鳥站在高處守望,雌鳥取食則雄鳥守望,如發現危險,守望的鳥發出驚叫聲,同覓食鳥一同飛走。

飛翔能力較強,且持久,飛行時整個身體和尾成一直線,尾巴稍微張開,兩翅緩慢地鼓動着,雌雄鳥常保持一定距離,在地上活動時則以跳躍式前進。鳴聲單調、響亮,似“zha-zha-zha”聲,常邊飛邊鳴叫。當成群時,叫聲甚為嘈雜。

食性較雜,食物組成随季節和環境而變化,夏季主要以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其他季節則主要以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常見食物種類有蝗蟲、蚱蜢、金龜子、象甲、甲蟲、螽斯、地老虎、松毛蟲、蝽象、螞蟻、蠅、蛇等鱗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蟲和幼蟲,此外也吃雛鳥和鳥卵。植物性食物主要為喬木和灌木等植物的果實和種子,也吃玉米、高粱、黃豆、豌豆、小麥等農作物。

栖息環境

喜鵲是适應能力比較強的鳥類,在山區、平原都有栖息,無論是荒野、農田、郊區、城市、公園和花園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但是一個普遍規律是人類活動越多的地方,喜鵲種群的數量往往也就越多,而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則難見該物種的身影。

喜鵲常結成大群成對活動,白天在曠野農田覓食,夜間在高大喬木的頂端栖息。喜鵲是很有人緣的鳥類之一,喜歡把巢築在民宅旁的大樹上,在居民點附近活動。

分布範圍

喜鵲分布範圍很廣、除南極洲、非洲、南美洲與大洋洲外、幾乎遍布世界各大陸。

留鳥:阿富汗、阿爾巴尼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羅斯、比利時、不丹、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捷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格魯吉亞、德國、希臘、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哈薩克斯坦、朝鮮、韓國、吉爾吉斯斯坦、老撾、拉脫維亞、列支敦士登、立陶宛、盧森堡、摩爾多瓦、蒙古、黑山、緬甸、荷蘭、北馬其頓、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叙利亞、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英國、烏茲别克斯坦和越南。

引進(留鳥):日本。

遊蕩(非繁殖地):黎巴嫩。

遊蕩:法羅群島和泰國。

繁殖方式

繁殖開始較早,在氣候溫和地區,一般在3月初即開始築巢繁殖,中國東北地區多在3月中下旬開始繁殖,一直持續到5月。通常營巢在松樹、楊樹、柞樹、榆樹、柳樹、胡桃樹等高大喬木上,有時也在村莊附近和公路旁的大樹上營巢,有時甚至在高壓電柱上營巢。營巢由雌雄鳥共同承擔。巢主要由枯樹枝構成,遠看似一堆亂枝,實則較為精巧,近似球形,有頂蓋,外層為枯樹枝,間雜有雜草和泥土,内層為細的枝條和泥土,内墊有麻、纖維、草根、苔藓、獸毛和羽毛等柔軟物質。

喜鵲的巢常築在高大的樹木樹冠的頂端,極其顯目。每年寒冬11-12月,喜鵲便開始銜枝營巢。造巢工作雌雄都要參加,但雄鵲更要辛苦些。由于鵲巢所用的枝條粗大,有的剛能勉強銜起飛行,雌鵲體力似難以勝任,大多由雄鵲負擔運輸。造巢的起初,喜鵲先在3根樹權的支點上堆積巢底,待鋪到相當面積時,便站在中央沿四周壘起圍牆,以後更到圍牆士支搭橫梁,進一步封蓋巢頂。

喜鵲營巢,常曆時很久,從開始銜枝到初步建成巢的外形要兩個多月,加上内部工程全部結束,約需時4個月左右。喜鵲巢的外部枝條縱橫,貌似很粗糙,其實它的全部結構非常複雜、精細。從外面看,整個鵲巢為直立的卵形,大型的高80厘米,橫圍直徑60厘米,一人難以合抱。巢側留一個圓洞,口徑正适合喜鵲的出入,巢頂很厚,達30厘米,枝條排列緻密,驟雨下落,經久不漏。

内部可見下面搭着一根粗如拇指的柳木橫梁,這是巢頂的堅固支架。喜鵲能夠在巢上架梁蓋頂,以防風避雨。從斷面上看,巢底部厚約25厘米,可以分為四層:最外層由楊、槐、柳枝疊成,枝粗蒈如鉛筆,雖長短不一,但交錯編搭的非常牢靠,想單獨抽掉一根是十分費力的。裡面一層大多為垂柳的柔細枝梢,盤旋橫繞成一個半球形的柳筐,鑲在巢内下半部。

再裡面,第三道工序最為奇特,這是用河泥塗在柳筐内塑成的一個“泥碗”,碗壁上按滿了深深的爪痕,顯然這是用喙銜來一塊一塊的河泥,再用腳趾抓着“踏”上去的。喜鵲不但善于編織,還善于抹砌。最裡面,還有一層貼身的鋪墊物,這是用蘆花、棉絮、獸毛、人發和鳥的絨羽混在一起壓成的一床“彈簧褥子”。

動物學家還觀察過一些不善營巢或根本不自營巢的鳥類。如杜鵑、紅腳隼等占用其它鳥類的巢穴産卵育雛的事實。由于鵲巢又高又大,目标顯明,因此便經常被那些不自營巢的鳥類,特别是紅腳隼侵占。喜鵲善營巢,它們抛棄的舊巢或才建的新巢,常常方便了那些有益的猛禽,使那些南來的隼類(益鳥)能有巢安居、繁殖後代。

喜鵲巢距地高7-15米,巢的大小為外徑48-85厘米,内徑18-35厘米,高44-60厘米。出入口形狀為橢圓形大小直徑為9-11厘米×10-15厘米,開在側面稍下方。營巢時間20-30天。巢築好後即開始産卵,每窩産卵5-8枚,有時多至11枚,1天産1枚卵,多在清晨産出。卵為淺藍綠色或藍色或灰色或灰白色、被有褐色或黑色斑點,卵為卵圓形或長卵圓形,大小為23-26毫米×32-38毫米,平均24.3毫米×34.5毫米,重9-13克。卵産齊後即開始孵卵,雌鳥孵卵,孵化期17±1天。雛鳥晚成性,剛孵出的雛鳥全身裸露、呈粉紅色,雌雄親鳥共同育雛,30天左右雛鳥即可離巢。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标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于20000平方公裡,栖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但自21世紀的20多年來,由于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以及環境污染等因素,緻使喜鵲的種群數量急劇減少,不少地方已難以見到了。一些地區已将它列為地方重點保護鳥類。

保護級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ver3.1——無危(LC)。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上一篇:長尾鹦鹉

下一篇:黇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