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

周世宗

五代時期後周皇帝
後周世宗柴榮(921年—959年)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954—959在位,在位6年。邢州堯山柴家莊(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人,父柴守禮,祖父柴翁是當地望族,柴榮年輕時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史載其“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他是周太祖郭威的養子(柴榮本身是郭威的内侄)。廟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
    本名: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邢州堯山柴家莊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勵精圖治,恢複中原經濟,東征西讨,奠定統一基礎,北伐契丹,收複二州三關 姓名:柴榮 民族:漢族 王朝:後周 廟号:世宗 谥号:睿武孝文皇帝 陵墓:慶陵 年号:顯德(954年正月-959年六月) 出生年月:公元921年10月27日 登基年月:公元954年2月26日 去世年月:公元959年7月27日 退位年月:公元959年7月27日 在位時間: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 職業:皇帝、政治家、軍事家

簡介

周世宗(921~959)

中國後周皇帝。即柴榮。邢州龍岡(今河北邢台)人。後周太祖郭威的内侄和養子。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顯德元年(954)繼郭威為帝,對軍事、政治、經濟繼續進行整頓。軍事上,他嚴明軍紀,賞罰分明,又檢閱禁軍,裁汰老弱,選留精銳,又募天下壯士,選取優異。政治上,他嚴禁貪污,懲治失職官吏。經濟上,停廢敕額(朝廷給予寺名)外的寺院,禁私度僧尼,收購民間銅器佛像鑄錢,招民開墾逃戶荒田;頒《均田圖》,均定河南等地60州租賦,廢除曲阜孔氏的免稅特權。此外,還擴建京城開封,恢複漕運,興修水利,修訂刑律和曆法,考正雅樂,糾正科舉弊端,搜求遺書,雕印古籍等。顯德二年起,伐後蜀,收秦(今甘肅秦安北)、鳳(今陝西鳳縣東)、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武都東)4州;此後又3次親征南唐,至顯德五年,得南唐江北、淮南14州。六年,北伐遼,收複瀛(今河北河間)、莫(今河北任丘北)、易(今河北易縣)3州及瓦橋(在今河北雄縣)、益津(在今河北霸州),淤口(在今河北霸州東信安鎮)3關。六年五月,周世宗正欲乘勝進取幽州,卻因病不得不班師回開封。同年六月死。周世宗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成就,為北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人物生平

早年經商

柴榮祖父柴翁、父親柴守禮都是當地有名的富豪。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榮前去投奔嫁給郭威的姑母,據說,他的姑母本唐莊宗之嫔禦,莊宗駕崩後,唐明宗遣其歸家,行至河上遇大風雨,在旅店停留數日,偶遇郭威,看他體貌非凡,一見傾心。而郭威亦聞柴氏賢惠,父母知志不可奪,于是二人在旅店中成婚。

柴榮生性謹厚,幫助郭威處理各種事務,深受郭威喜愛,被收為養子,當時郭威家境并不富裕,柴榮為資助家用,外出經商,做茶貨生意,往返江陵等地。其間學習騎射,練就一身武藝,又讀了大量史書和黃老著作。及長,棄商随郭威從戎。

投筆從戎

後漢建立,郭威以佐命功授為樞密副使,柴榮被任命為左監門衛大将軍。郭威任邺都(今河北大名東北)留守、樞密使、天雄軍節度使,柴榮被任為天雄牙内指揮使、領貴州刺史、檢校右仆射。

公元950年(後漢乾祐三年)郭威和柴榮留居京都開封的親屬全被漢隐帝誅殺,郭威憤而起兵,以清君側為名殺向開封,柴榮受命留守邺都,主持邺都事務。後周建立,柴榮旋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今河南濮陽)刺史、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柴榮在澶州任内,“為政清肅,盜不犯境……吏民賴之。”其後加封晉王并出任開封尹,判内外兵馬事。

公元954年(顯德元年),周太祖駕崩,晉王柴榮按遺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為周世宗。

即位挫敵

年富力強的周世宗柴榮,雄心勃勃,決心遵照養父的遺願,幹出一番大事業。他曾向左谏議大夫王樸發

問:“朕當得幾年?”精究術數的王樸答曰:“臣固陋,辄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柴榮聽後十分欣喜地說:“若如卿所言,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緻太平足矣!”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标,柴榮在他五年多的統治期間,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南征北戰,揭開了結束分裂,統一天下的序幕。

公元954年(顯德元年),北漢勾結契丹南犯,柴榮召大臣議欲親征,宰相馮道極力止,柴榮因言:“唐初,天下草寇蜂起,并是太宗親平之。”道奏曰:“陛下得如太宗否?”柴榮怒曰:“馮相何少也!”乃罷其相位。曰:“以我兵力之強,破劉崇山壓卵耳!”他率軍兼程速進,在高平之南與北漢軍遭遇時,右軍樊愛能,何徽部不戰遁潰。在危險時刻,柴榮不畏矢石冒死督戰,北漢骁将張元徽被殺,劉崇單騎北逃,契丹軍退逃。此戰鞏固了柴榮的地位,他趁勝整饬軍紀。樊愛能、何徽等70多名将士因臨陣脫逃悉數斬殺,同時對作戰有功的李重進、趙匡胤等将士給予重賞。冊封衛國夫人符氏為皇後。

五月,柴榮又乘勝追擊,将北漢都城太原包圍,但由于糧饷不繼,未能拿下太原。

六月,下诏班師,車駕發離太原。過新鄭親拜嵩陵,祭奠而退。七月,拜範質為司守徒兼門下侍郎、平章事、宏文館大學士;李谷為守司徒兼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王溥為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不由科進第的魏仁浦聘為樞密使、檢校太保,面對議者曰:“顧才何如耳!”百官上表請以九月二十四日誕聖日為“天清節”,從之。九月,右屯衛将軍薛訓,因“監雍兵倉,縱吏卒陪斂”被除名,流放沙門島。宋州巡檢供奉官、副都知竹奉璘于甯陵縣,因“盜經商船不捕獲”被斬。

整頓軍政

十月,柴榮吸取高平之戰周軍将不用命、士不能戰的教訓,下令整頓軍隊,他說:“侍衛士兵,老少相半,

強弱不分。”“況百戶農夫,未能瞻一甲士。且兵在精不在衆,宜一一點選。精銳者為上軍,怯懦者任從安便,庶期不用,又不虛費。”柴榮遂命趙匡胤負責,廣募天下壯士“選取優者為殿前諸班”,通過整頓,禁衛軍成為一支威震鄰國無比強大的軍隊。趙匡胤升為殿前都虞侯,張永德出任殿前都指揮使。在葉縣巡檢日,“挾私斷殺平民”的供奉官郝光庭以“棄市”處決。左羽林大将軍孟漢卿,以“監納厚取耗餘”之罪,令其自盡。十一月,黃河郓州界決口,“數州之地,洪流為患。”柴榮派宰相李谷監築河堤,征發丁六萬人,三十日而罷。

公元955年(顯德二年)一月,柴榮下诏:“在朝文班,各舉堪為令錄者一人。雖因族近親,亦無妨嫌。授官之日,各署舉主姓名,若在貪官濁不任,懦弱不理并量事輕重,連坐舉主。”三月诏:“應逃戶莊田,并許人請射承佃,供納租稅。”委派忠武節度使王彥超與彰信節度使韓通帶領士兵,征發民夫疏通深州和冀州之間的胡盧河。并在李晏口夾胡盧河修建城壘,派重兵戍守。又派德州刺史張藏英召募邊境骁勇之民組成一支精悍的邊軍,形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線,邊民得以安居樂業。為選拔人才,诏曰:“國家設貢舉之司,求英俊之士,務詢文行方中科名。比聞近年以來,多有濫進,或以年勞而得第,或因媒勢以出身。今歲所放舉人,試令看驗,果見纰缪,須至去留。”柴榮親自閱覽新舉進士的詩賦、論文與策文。

四月,诏于京城四面别築羅城,期以來春興役。令近臣二十餘人,各撰《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平邊策》各一首,柴榮親覽之。并采納比部郎中王樸的“攻取之道,從易者始”的建議,制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五月,廢童子、經明二科及條貫考試次第。

西敗後蜀

柴榮派向訓、王景率軍西征後蜀,欲收複秦、風、成、階四州。是月,下诏:“諸道府州縣鎮村坊應有敕額寺院,一切仍舊,其無敕額者并仰停廢”,“今後不得創造寺院蘭若”,并“禁私變僧尼”。當年廢寺院三萬三百三十六所,還俗僧尼多達六萬一千二百人。

七月,因西征之師,軍需供應不繼,戰事陷于僵局,周諸将執意請求罷兵。柴榮派趙匡胤作為特使前往秦州前線視察戰局,及回,具以事實上奏,極言秦、鳳諸州可取。柴榮提拔王景兼西南面行營都招讨使,向訓兼西南面行營都監。九月,诏禁天下銅器,始議立監鑄錢。規定除“縣官法物,軍器次寺觀鐘磬钹铎之類所留外,自餘民間銅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輸官,給其值。過期隐匿不輸,五斤以上處死,不及者論刑有差。”閏九月,大破後蜀軍,秦、成、階三州相繼歸附。

十一月,周軍最後攻克鳳州,收複四州之地。十二月,命起居郎陶文舉征殘租于宋州。文舉本酷吏也,宋民被其刑者凡數千,冤号之聲聞于道路,有悼髦之輩,不勝其刑而死者數人,物議以為不允。

三征南唐

公元956年(顯德三年)一月,發丁夫十萬城京師羅城。柴榮下诏親征南唐,派李谷、李重進、趙匡胤等戰将出征。後來發現李谷怯懦,李重進戰無不克,遂将李谷調開,任命李重進為淮南道行營指揮使,從而大敗唐軍,取滁、揚、秦、光、舒、蕲六州。後因雨季來臨,留李重進軍圍攻壽州,五月班師回京。五月,柴榮征集工匠“于大梁城西汴水側造戰艦數百艘,命唐降卒教北人水戰。

數月之後,縱橫出沒,殆絕唐兵。”七月,皇後符氏薨于滋德殿,終年二十六歲。8月,端明殿學士王樸撰成新曆上之,命曰《顯德欽天曆》,并開始行用。王樸于九月升任尚書戶部侍郎,樞密副使。十月,葬宣懿皇後于懿陵。诏:“漳河以北都縣,并許鹽貨通商,逐處有鹹鹵之地,一任戶煎煉。”趙匡胤晉升為匡國軍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跻身于後周大将行列。十一月,放華山隐者陳抟歸山。柴榮說:“帝素聞抟有道術,征之赴阙,月餘放還歸隐。”十二月,故襄邑縣令劉居方在任廉潔,死後贈右補阙,子劉士衡賜學究出身,以獎廉吏。

公元957年(顯德四年)一月,诏天下見禁罪人,除大辟處,一律釋放。準兵部上書張昭上言:“編修太祖實錄及梁、唐二末帝實錄。”二月,柴榮再次親征南唐,攻破南唐援軍紫金山寨,克壽州。消滅唐軍四萬人,獲船艦數百艘,錢帛器械無數,車駕發下蔡還京。四月,故彭城郡夫人劉氏冊封為皇後。故皇弟、皇子均贈封,故皇妹冊封。五月,李重進、向訓、張永德、趙匡胤等因功晉升官職。

宰臣範質、李谷、王溥并爵邑,改功臣。樞密使魏仁浦加檢校太傅進封開國公。8月,升王樸為樞密使,檢校太保。前濮州刺史胡立自蜀回。十月,先期刺令光廣造軍士袍襦,不即辦集,命斬之。至是以小過見誅,人皆冤之。诏懸制科凡三,其一曰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谏科,其二曰經學優深可謂師法科,其三曰詳閑吏理達于教化科。不限資、見任職官,黃衣草澤并許應召。十一月,柴榮親率諸軍第三次征南唐,攻濠州、敗唐軍于渦。遂鼓行而東,沿淮城栅,所至皆下。1二月泗州守将以城降,柴榮親率水陸大軍東下,得敵艦船三百餘艘,加之周軍數百艘艦船,水陸俱奔,所向皆捷,連降濠州、漣水、亳州。

柴榮畫像[3]公元958年(顯德五年)一月,柴榮親攻楚州,遇到楚軍防禦使張彥卿的誓死奮擊,周兵死傷甚重。“拔之,斬僞守将張彥卿等,六軍大掠,城内軍民死者萬餘人,廬舍焚之殆盡。”二月,車駕發楚州南巡,破揚州,繼續擴大戰果。3月,幸泰州、廣陵、迎銮江口,大敗敵軍。南唐主李璟遷陳覺奉表陳情,獻貢品,被迫譴人獻四州之地,畫江為界,歲輸貢物十萬,以求息兵。柴榮悉平江北,得州十四,縣六十。南唐去帝稱号,隻稱“江南國主”。令翰林學士李昉對被貢者進行複試。诏曰:“比者以近年貢舉,頗事有循,頻诏有司精加試練,所冀去留無濫,優秀昭然。昨據貢院奏,今年新及第士等,所試文字或有否臧,奚命辭臣再今考覆,庶泾、渭之不雜,免玉石之相參。

”四月,車駕發揚州還京。新太廟城,遷五廟神主入于其室。五月,下诏:“侍衛諸軍及諸道将士各賜等第優給。應行營将士殉于王事者,各與贈官;親的子孫,并量才錄用;傷夷殘廢,别賜救接。淮南諸州及徐、宿、宋、亳、陳、穎、許蔡等州,所欠去年秋夏稅物,并于除放。”六月,命窦俨參定雅樂。有司奏禦膳料,柴榮批曰:“朕之常膳今後減半,餘人依舊。”兵部尚書張昭等撰《周太祖實錄》三十卷成。七月,頒行《大周刑統》。賜諸道節度使、刺史《均田圖》。

十月,诏淮南諸州鄉軍,并放歸農。均定河南六十州稅賦。頒行《均田圖》。诏曰:“言念地征,罕臻藝極,須并行均定,所冀永适輕重……”讓地方官吏均定田賦。并派官吏巡行諸州,丈量土地,以據田畝,定稅賦。十一月,诏翰林學士窦俨,集文學之士,撰集《大周通禮》、《大周正樂》。1二月,楚州兵馬都監武懷恩,因擅殺降卒棄市。楚州防禦使張順因貪污榷稅錢五十萬,官絲二千兩賜死。诏重定諸道州府幕職令錄佐官料錢,其州縣官俸戶宜停。

北伐遼朝

公元959年(顯德六年)一月,柴榮下诏:“每年新及第進士及諸聞喜宴,宜令宣徽院指揮排比。”“禮部貢院今後及第舉人,逐科等第定人數姓名,并所試文學奏文,候敕下發榜。”二月,發徐、宿、宋、單等州丁夫數萬浚汴河。發滑、亳二州丁夫浚五丈河,東流于定陶,入濟,以通青、郓水運之路。又疏蔡河,以通陳、颍水運之路。左補阙王德成因舉官不當,左遷右贊善大夫。四月,柴榮親率諸軍北伐契丹。至甯州,刺史王洪以城降。之後,領兵水陸俱下,至益津關,契丹守将終廷晖以城降。至瓦橋關,守将姚内斌以城降。鄚州刺史劉楚信以州降。五月,瀛州刺史高彥晖以本城歸順。這次出師,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柴榮正準備乘勝奪取幽州,遇疾而返。

英年早逝

六月,柴榮因病班師回到汴京,解除張永德殿前都點檢職務,升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立魏王符彥卿女為皇後(即小符後)。以皇長子柴宗訓為特進左衛上将軍,封梁王;以第二子柴宗讓為左骁衛上将軍,封燕國公。六月十九日,柴榮駕崩,終年三十九歲。上谥曰睿武孝文皇帝,廟号世宗。其子柴宗訓柩前即位,時年七歲。範質、王溥、魏仁浦并相,執掌朝政。十一月,葬柴榮于新鄭陵上村,名陵曰慶陵,以貞惠皇後劉氏附焉。

人物功績

柴榮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堪稱照耀黑暗時代的一顆璀璨明星。他15歲從軍,24歲拜将,33歲稱帝,不僅精明強幹,而且節約簡樸,赢得了廣泛的擁戴。

在位時,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利于休養生息。在文化上,延聘文學之士,實行考試制度;重視國家的藏書和文化建設。曾多次親臨史館視察藏書情況,見藏書太少,便下诏采取激勵政策,欽定凡獻書之人,均給以優賜。聚而又校,選常參官30人,對所藏圖書進行校雠、刊正、抄寫,并令在書卷末署校書名銜。為後周國家藏書奠定了基礎。

柴榮辦事謹慎,虛心求谏,他曾極為誠懇地專門下诏要求群臣盡量上書言事,還點名讓20多名翰林學士都寫兩篇文章:《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和《平邊策》。這種命題向衆多朝臣征求治國之策的做法在曆史上是很少見的,而且他也絕不是嘩衆取寵,隻作作樣子。在認真審讀大臣的建議後,他欣然采納了大臣王樸《平邊策》中“先易後難”的主張,以此制定統一大計,付諸實踐。

柴榮凡事率先垂範,甚至事必躬親。他先後五次親自領兵出征,每次都親力親為,戰鬥在第一線。有一次,柴榮率軍打算從水路進攻南唐,但有段河道無法疏通,将領禀告說河道一旦被掘通,河水必然倒灌,所以無法安全施工。柴榮親便自前去察看,幾天後傳下手谕,竟然有詳細的施工方法。工匠依法施行,果然安全地疏通了河道,大軍得以出征。

柴榮死時年僅39歲,有人說他的早逝是因為做過一些不近人情的事,受到了上天的詛咒而折了壽。其實,事必躬親的作風才是他耗盡心力的緻命殺手。

在位短短的5年間,他清吏治,選人才,均定田賦,整頓禁軍,限制佛教,獎勵農耕,恢複漕運,興修水利,修訂刑律和曆法,還考正雅樂,糾正科舉弊端,搜求佚書,雕刻古籍,大興文教……做出了許許多多超越前人、啟迪後世的非凡之舉。人無論精力多麼旺盛,畢竟還是肉體凡胎,經受不起年複一年的日夜操勞。終于,在公元959年6月29日殘陽如血的日落時分,因連年征戰、積勞成疾的柴榮,帶着他的抱負,帶着他的遺憾,永遠離開了人世。

在當時中原如此紛繁複雜的形勢下,北宋僅用了20年便完成統一。這固然離不開趙匡胤的英明決斷,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後周政權國力強大,統一之勢已不可阻擋。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柴榮不僅有可能更早地實現國家統一,而且極有可能收回幽雲十六州。

以兵變方式奪取後周政權的趙匡胤,隻不過延續了柴榮的統一進程,延續了後周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宋朝對待商業的态度、優遇文人的政策,均與這位商人出身、勤勉務實的君主有着直接關系。柴榮處理宗教問題的策略、發展商業和城市等方面的做為,不僅深深影響了有宋一代,而且開啟了中國走向商業文明和市民文化的先聲。

柴榮雖然未能實現為君30年、掃平天下的願望,但他在位5年半的文治武功,已經決定了他必将成為結束中唐以來200多年割據動蕩的決定性人物。

面對曆史,人們往往更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神武雄略的一代英主周世宗柴榮做好了掃平天下、開創盛世的一切準備,卻英年早逝、功敗垂成;宋太祖趙匡胤延續了柴榮制定的策略一統天下,結束了兵禍連年、饑馑遍地的亂世,迎來了文化燦爛的趙宋之世。

曆史評價

薛居正:“世宗頃在仄微,尤務韬晦,及天命有屬,嗣守鴻業,不日破高平之陣,逾年複秦、鳳之封,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芥,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加以留心政事,朝夕不倦,摘伏辯奸,多得其理。臣下有過,必面折之,常言太祖養成二王之惡,以緻君臣之義,不保其終,故帝駕馭豪傑,失則明言之,功則厚賞之,文武參用,莫不服其明而懷其恩也。所以仙去之日,遠近号慕。然禀性傷于太察,用刑失于太峻,及事行之後,亦多自追悔。逮至末年,漸用寬典,知用兵之頻并,憫黎民之勞苦,蓋有意于康濟矣。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

齊藏珍:“陛下神武之功,近代無比,于文德則未光。”

李璟:“伏惟皇帝陛下,體上聖之姿,膺下武之運,協一千而命世,繼八百以蔔年,化被區中。恩加海外,虎步則時欽英主,龍飛則圖應真人。”

趙恒:“周世宗固英主,然用刑峻急,誅殺過當,享祚不永,豈不由此乎。”

王欽若:“世宗幼而英悟,以嚴重自處。與賓客言,必低聲柔氣;商确古今及論攻戰之事,則縱辯高譚。詞理鋒起,故時人多之。”

趙顼:“世宗誠創業造功英主也。”使天假之年,其功業可比漢高祖。”

歐陽修:“世宗區區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複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而方内延儒學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禮》、定《正樂》、議《刑統》,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後世。其為人明達英果,論議偉然。即位之明年,廢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時中國乏錢,乃诏悉毀天下銅佛像以鑄錢,嘗曰:‘吾聞佛說以身世為妄,而以利人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猶欲割截,況此銅像,豈其所惜哉?’由是群臣皆不敢言。嘗夜讀書,見唐元稹《均田圖》,慨然歎曰:‘此緻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诏頒其圖法,使吏民先習知之,期以一歲,大均天下之田,其規為志意豈小哉!其伐南唐,問宰相李谷以計策;後克淮南,出谷疏,使學士陶谷為贊,而盛以錦囊,嘗置之坐側。

其英武之材可謂雄傑,及其虛心聽納,用人不疑,豈非所謂賢主哉!其北取三關,兵不血刃,而史家猶譏其輕社稷之重,而僥幸一勝于倉卒,殊不知其料強弱、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機,此非明于決勝者,孰能至哉?誠非史氏之所及也!”

司馬光:“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世宗以信令禦群臣,以正義責諸國,王環以不降受賞,劉仁贍以堅守蒙褒,嚴續以盡忠獲存,蜀兵以反覆就誅,馮道以失節被棄,張美以私恩見疏。江南未服,則親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則愛之如子,推誠盡言,為之遠慮。其宏規大度,豈得與莊宗同日語哉!《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又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世宗近之矣!”

曾鞏:“唐太宗即位之初,延群臣與圖天下之事,而能绌封倫,用魏鄭公之說,所以成貞觀之治。周世宗初即位,亦延群臣,使陳當世之務,而能知王樸之可用,故顯德之政,亦獨能變五代之因循。”

洪邁:“周世宗英毅雄傑,以衰亂之世,區區五六年間,威武之聲,震懾夷夏,可謂一時賢主,而享年不及四十,身沒半歲,國随以亡。固天方授宋,使之驅除。然考其行事,失于好殺,用法太嚴,群臣職事,小有不舉,往往置之極刑,雖素有才幹聲名,無所開有,此其所短也。”

朱熹:“周世宗亦可謂有天下之量,纔見元稹均田圖,便慨然有意。”“周世宗規模雖大,然性迫,無甚寬大氣象。做好事亦做教顯顯地,都無些含洪之意,亦是數短而然。”

馬天骥:“周世宗當天下四分五裂之餘,一念振刷,猶能轉弱為強。”

朱元璋:“三代之王有其時而能為之,漢文有其時而不為,周世宗則無其時而為之者也。”

朱國祯:“有輕天下人而好殺者,周世宗是也。”

家庭成員

後妃

貞惠劉皇後:元配

宣懿皇後符氏:繼妻

宣慈皇後符氏:繼妻,宣懿符皇後之妹

杜貴妃(南唐中主李璟獻給柴榮的兩個妃子)

秦貴妃(南唐中主李璟獻給柴榮的兩個妃子)

子嗣

越王柴宗誼,又名柴宜哥

柴某,早夭,失載

柴某,早夭,失載

恭帝柴宗訓

曹王柴熙讓

紀王柴熙謹

蕲王柴熙誨

陵墓

柴榮的慶陵位于新鄭市。慶陵封土原高20米,周長105米,明朝初年曾對陵墓有過修整,修起了陵門和陵牆,古柏參天。這座陵在民國初年基本被毀。眼下的封土不過高10米左右,周長約幾十米,上面有明顯的踩踏痕迹,東西側分别被房屋和麥田蠶食,看不到任何陵牆陵門的遺迹,封土上隻有一棵槐樹孤零零地聳立着。因為該陵于2001年被确定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新鄭市政府于這年底豎立的陵碑“周世宗陵”立在封土堆前,并新栽種了一些柏樹。碑後是曆代皇帝、官員和文人墨客留下的石碑約30多塊,都是贊頌周世宗功業的,還有一些古代的殘碑散落陵前。

轶事故事

改造汴京

柴榮剛即位時,汴京的情況是:違章建築橫行,道路逼仄,擁擠不堪。可是一國之都總得有個樣子的,汴京當時的大部分道路不過十幾到二十幾步寬(古代的步相當于如今的兩步,即1.65米),皇帝的車辇都過不去,改造勢在必行。為此汴京的舊城改造工程轟轟烈烈地開始了。但是拆遷工作也是很難推進的。百姓們不配合,朝廷的壓力也很大,甚至有官員因為拆遷不力而掉了腦袋。于是柴榮下了宣傳拆遷政策的诏書。他還對身邊的人說,“這樣的事情早晚都得做,而這樣做的好處幾十年後大家都會看到。”

擴大城市用地的打算,在舊城之外新建羅城,新建的相當于原來的4倍。同時也想好了人員和時間安排,并且給了百姓很大的自由——等新城規劃好了,各類公共設施都選址完了,百姓就可以在剩下來的地上自己建造了。後又下诏書就道路寬度和綠化、建築退線都列出了要求,此外,柴榮還對汴京的水系景觀進行了營造,允許市民在河邊種植綠樹,建設标志性建築,用如今的話來說,用以展現大都會的獨特魅力。

滅佛運動

中國曆史上有四次“禁佛”事件,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禁佛、北周武帝宇文邕禁佛、唐武宗李炎以及後周周世宗柴榮禁佛,被後人統稱為“三武一宗”四次“滅佛”。自後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起,後周世宗開始排斥佛教的一系列政策。是五代唯一對佛法排斥的一次。

對“私度僧尼,日益猥雜”、“鄉村之中,其弊轉盛”,下诏:“近覽諸州奏聞……私度僧尼,日增猥雜,創修寺院,漸至繁多……宜舉舊章,以革前弊……諸道州縣鎮村坊,應有敕額寺院,一切仍舊,其無敕額者,并抑停廢。”诏旨頒布後,廢佛之風席卷全國,當年就廢去寺院30,336所,僧尼還俗者大約6萬人。除重點保護寺院外,一律停廢。禁私度僧尼,禁僧俗舍身,并下诏毀銅佛像以鑄錢。柴榮說:“卿輩勿以毀佛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銅像豈所謂佛耶?且吾聞佛在利人,雖頭目猶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濟民,亦非所惜也。”

隻留下前朝帝王有賜與匾額的重點佛寺,其餘寺院一律毀去。又對僧侶條件嚴格限制,必須要會背誦一定卷數以上的佛經并取得尊長同意,才能出家,否則犯罪。且禁止一切當年佛教徒“自殘式布施”(斬斷手腳、以熱油燙臉等)明志的風氣,最後,廢去佛寺30336所,還俗61200僧。全國寺院僅餘兩千所。

當年有檀越銷融銅錢以鑄佛的風氣,周世宗反其道而行,即下令毀滅天下銅制佛像,要銷毀佛像以鑄造銅錢。世宗限定民衆于五十日内繳納,官府收購。隻要家藏五斤以上的銅佛而不繳納,則判死刑。一時天下佛像幾滅。官員議論紛紛,周世宗卻說:“你各位不要對我毀去佛像這件事有疑慮。佛啊,是以善道度化世人的,如果有心向善,就是供奉佛了,那銅像豈是所謂的佛呢?而且我聽說過,佛為了利益他人,就算是頭顱、眼睛都可以布施給别人。如果朕的身體可用來救濟民衆,我也在所不惜啊。

文學作品

京劇:三打陶三春,1960年代由中國劇作家吳祖光創作。

秦腔:打龍棚。

小說:楊家将相關演義、評書中,楊六郎之妻柴郡主為柴榮之女;《水浒傳》中的“小旋風”柴進,被描寫為柴榮的嫡派子孫。

影視形象

1995年《大宋王朝》:王洪湛飾演柴榮;

1986年《絕代雙雄》:湯文濤飾演柴榮;

1986年《情劍山河》:王偉平飾演柴榮;

1998年《趙匡胤傳奇》:王淇飾演柴榮;

2005年《問君能有幾多愁》:李飛飾演柴榮;

2011年《傾世皇妃》:周一圍飾演柴榮;

2014年《趙匡胤》:吳曉東飾演柴榮。

上一篇:突厥人

下一篇:秦可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