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劍

吳王劍

中國古代名劍
古代名劍。《項奎虎丘山詩》:“當時吳王劍,砺光裂岩幽。”大概是在越王勾踐這個故事前後,也就是三國時代的八百多年前,傳說有一顆流星落在了越地,燒黃了五十多裡潢川。當天夜裡,幹将、莫邪夫婦就取回了流星,鑄成了兩把寶劍,一把叫幹将,一把叫莫邪,也就是吳王劍和越王劍。鑄造完這兩把寶劍剩下的隕鐵隻能夠鍛造一把短刀,即七星刀。傳說曹操曾經執此刀刺殺董卓。
  • 中文名:吳王劍
  • 外文名:
  • 前型/級:
  • 次型/級:
  • 研制單位:
  • 國家:
  • 相關作品:《漢書·高帝紀》
  • 最早:公元前560年
  • 說明:劍身寬

史書記載

<項奎虎丘山詩>:“當時吳王劍,砺光裂岩幽。”

詳細解釋

古代名劍。《項奎虎丘山詩》:“當時吳王劍,砺光裂岩幽。”大概是在越王勾踐這個故事前後,也就是三國時代的八百多年前,傳說有一顆流星落在了越地,燒黃了五十多裡潢川。當天夜裡,幹将、莫邪夫婦就取回了流星,鑄成了兩把寶劍,一把就幹将,一把叫莫邪,也就是吳王劍和越王劍。鑄造完這兩把寶劍剩下的隕鐵隻能夠鍛造一把短刀,即七星刀。傳說曹操曾經執此刀刺殺董卓。

我國古代越人以勇武好劍而稱着。《漢書·高帝紀》稱:“越人之俗,好相攻擊。”《漢書·地理志》又說:”吳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劍,輕死易發。”

東周時期的吳越銅劍至今有不少遺留于世。由于有部分劍上銘有吳王和越王之名,故能肯定被确定為吳越之劍。它們不僅劍型相同,而且裝飾的方法、銘文的格式也很一緻。

在這些吳越王劍中年代最早的是1959年安徽淮南蔡家崗出土的吳王諸樊做太子時所鑄之劍。諸樊于公元前560—前548年在位,時當春秋中晚期之交,所以此劍的鑄造應略早于公元前560年。

吳王劍亮相蘇博

吳王劍劍身寬闊,劍首向外翻卷作圓餅形,内為空心。劍身鑄有10個字的銘文:“攻敔王者彶虐自乍用。蘇博館藏的吳王夫差劍比越王勾踐劍略顯寬大厚重,表面反射出神秘的幽幽藍光,同樣鋒利異常。隻要用劍尖在宣紙上輕輕一拖,可劃破12層宣紙

”王立軍告訴記者,銘文中的“者”對應于“州于”之“州”,“虐”對應于“州于”之“于”,兩者相合即為吳王僚。

吳王僚在位期間留下的兵器甚少,此劍曆經兩千多年仍完好如新,無比鋒利,它的發現對于研究吳越青銅器及中原曆史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劍身修長、有中脊、兩從刃鋒利,前鋒曲弧内凹……這就是越王州勾劍,中華民間藏品鑒定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葉利民向記者透露,出土和傳世的吳、越諸王劍中,以州勾劍最多,包括此劍共計有11件,分别藏在國内外的博物館内。這把越王州勾劍到現在已經有2500多年的曆史,而且兩從刃鋒利,前鋒曲弧内凹,現在還能保存完好、鋒利着實不容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