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訓

吳有訓

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教育家
吳有訓(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字正之,江西高安人,物理學家、教育家,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稱為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1920年6月,吳有訓畢業于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數理化部;1925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後任該校物理研究室助手和講師,師從康普頓教授;1945年十月任中央大學校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12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吳有訓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對X射線、特别是對散線和吸收方面的研究。20世紀20年代,在X射線散射研究中以系統、精湛的實驗和精辟的理論分析為康普頓效應的确立和公認作出了貢獻;回國後開創X射線散射光譜等方面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創造性地發展了多原子氣體散射X射線的普遍理論。他為中國物理學人才培養作出了貢獻,錢三強、錢偉長、楊振甯、鄧稼先、李政道等學者都曾是他的學生。
  • 别名:字正之
  • 中文名:吳有訓
  • 籍貫:中國江西省高安縣石溪吳村
  • 性别:男
  • 國籍:中國
  • 出生年月:1897年4月26日
  • 去世年月:1977年11月30日
  • 職業:物理學家,教育家
  • 畢業院校: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理化部,美國芝加哥大學
  • 代表作品:《經輕元素散射後的钼K射線的波長》;《康普頓效應與三次X輻射》

人物生平

1897年四月二十六日,吳有訓出生在江西省高安市荷嶺鄉石溪吳村的小村莊。吳有訓7歲時入家塾,習舊學。

1912年,進高安縣的瑞州中學,後随學校并入江西省南昌第二中學。

1916年七月,吳有訓畢業于江西省立第二中學,同時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理化部(今南京大學),受教于留美歸來的胡剛複博士,在胡先生的指導下,吳有訓在中國國内即對X射線有了一定的了解。

1921年,吳有訓以優異成績考取江西省官費留學,赴美入學習。

1922年1月,進入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學習。

1923年,物理學家A.H.康普頓來到芝加哥大學任教,吳有訓成為他的研究生,與康普頓教授一起從事X射線散射光譜研究。

1925年,吳有訓在康普頓的指導下做博士論文,題目就叫“康普頓效應”。通過答辯獲得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并留校任助教。

1926年秋,回中國先後在江西大學和國立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任教。

1927年八月,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理學院物理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1928年八月,任清華大學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學院院長(包括1938年以後在西南聯合大學的8年)。

1929年,吳有訓在清華大學建立中國第一個近代物理學實驗室,進行中國國内X射線問題的研究。

1936年四月,被德國哈萊(Halle)自然科學研究院推舉為該院院士,成為第一位被西方國家授予院士稱号的中國人。

1945年十月,任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校長。

1948年,先後在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校進行短期訪問;同年底,任交通大學教授。

1949年6月初,上海科技團體聯合會推舉吳有訓為主席;6月中,上海軍事管制委員會又任命他為國立交通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相當于校長),主持交通大學的教學恢複工作;7月,吳有訓作為上海科技界的代表,赴北京出席中華全國第一次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會。會議選舉了出席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的科技界代表15名,吳有訓是代表之一;9月,前往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期間受到毛澤東接見。

1950年1月,出席科學院研究計畫局召開的近代物理座談會,讨論并參與科學院物理科學相關機構的調整和設置問題;3月被提名為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5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任命。。

1951年,吳有訓率團再赴東北;10月,組織成立東北分院籌備處,提出了設立中國科學院東北分院的初步方案。

1956年,主持制定數理化等基礎學科“12年科學遠景規劃”,12年遠景規劃提前完成。

1958年8月,參加江西省首屆科學工作者會議。

1959年2月14日至5月11日,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吳有訓為團長的中國科學院代表團,訪問了東歐七國科學院和若幹高校及産業部門的研究組織。

1960年7月,吳有訓作為團長率中國科學院代表團一行五人應邀參加英國皇家學會成立三百周年慶典活動,對英國進行訪問。

1963年,又參加與制定機關報的科技10年規劃。

1977年,吳有訓為籌備全國科學大會的召開,提出了許多建議,并審閱中國自然科學發展規劃,同年11月30日,在北京地安門東大街的家中去世,終年八十歲。12月7日下午,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科學界的同仁好友數百人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為吳有訓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吳有訓對近代物理學的重要貢獻,主要是全面地驗證了康普頓效應。康普頓最初發表的論文隻涉及一種散射物質(石墨),盡管已經獲得明确的數據,但終究隻限于某一特殊條件。為了證明這一效應的普遍性,吳有訓在康普頓的指導下,做了7種物質的X射線散射曲線,證明隻要散射角相同,不同物質散射的效果都一樣,變線和不變線的偏離與物質成分無關。他們在1924年聯名發表題為《經輕元素散射後的钼K·射線的波長》一文,論文刊登于《美國科學院通報》(Proc.Nat.Acad.Sci.)第10卷上。文中寫道:“這些實驗無可置疑地證明了散射量子理論所預言的光譜位移的真實性。”

1930年10月,吳有訓在英國著名的《自然》雜志發表了他中國後的第一篇理論文章:《論單原子氣體全散射X射線的強度》,開始了對單原子氣體、雙原子氣體和晶體散射的散射強度理論研究。

1932年,吳有訓在美國《物理學評論》上發表了題為《雙原子氣體X射線散射》一文,認為當時華盛頓大學物理系教授江賽的散射強度公式,缺少一個校正因子,并令人信服地闡明了他分析的正确性。

學術論著

1WooYH(吳有訓).Noteonabsorptionmeasurementsofthex-raysre-rlectedfromacalcitecrystal.Proc.Nat.Acad.Sci.1924,10:145-148.

2A.H.Compton,WooYH.Thewave-lengthofmolybdenumKarayswhenscatteredbylightelements.Proc.Nat.Acad.Sci.1924,10:271-273.

3A.H.Compton,J.A.Bearden,WooYH.Testsoftheeffectofanenclosingboxonthespectrumofscatteredx-rays.Phys.Rev.1925,25:236.

4WooYH.TheComptoneffectandthetertiaryradiation.Proc.Nat.Acad.Sci.1925,11:123-125.

5WooYH.Theintensityofthescatteringofx-raysbyrecoilingelec-trons.Phys.Rev.1925,25:444—451.

6WooYH.TheComptoneffect.ChicagoDissertation,1925.

7WooYH.Thedistributionofenergybetweenthemodifiedandtheun-modifiedraysintheComptoneffect.Phys.Rev.1926,27:119—129.

8WooYH.RatioofintensitiesofmodifiedandunmodifiedraysintheComptoneffect.Phys.Rev.1926,28:426.

9WooYH.ThedisappearanceoftheunmodifiedlineintheComptonef-fect.Phys.Rev.1926,28:426.

10WooYH.IntensitydistributionintheK。doubletofthefluorescentxradiation.Phys.Rev.1926,28:427.

11WooYH.IntensitydistributionbetweenthemodifiedandtheunmodifiedlinesintheComptoneffect.Trans.Sci.Soc.China,1928,7:5.

12WooYH.Intensityoftotalscatteringofx-raysbymonatomicgases.Nature,1930,126:501—502.

13WooYH.Ontheintensityoftotalscatteringofx-raysbymonatomicgases.Proc.Nat.Acad.Sci.1930,16:814—816.

14WooYH.Scatteringofx-raysbymercuryvapour.Nature,1931,127:556—557.

15WooYH.Ontheintensityoftotalscatteringofx-raysbymonatomicgases.TsingHuaUniv.Sci.Reports,1931,A1:55—67.

16WooYH.Ontheintensityoftotalscatteringofx-raysbygases,I.Proc.Nat.Acad.sci.1931,

17WooYH.Ontheintensityoftotalscatteringofx-raysbygases,Ⅱ.Proc.Nat.Acad.Sci.,1931,17:470—475.

18WooYH.Temperatureanddiffusescatteringofx-raysfromcrystals,Phys.Rev,1931,30:6—14.

19WooYH.Thescatteringofx-raysbypolyatomicgases.Phys.Rev.1932,39:555—560.

20WooYH.Thescatteringofx-raysbymonatomicgases.TsingHuaUniv.Sci.Reports,1932,A1:135—143.

21WooYH.Thescatteringofx-raysbygasesandcrystals.Phys.Rev.,1932,41:21—23.

22WooYH.Noteonscatteringofx-raysbydiatomicgases.TsingHuaUniv.Sci.Reports,1932,A1:177—180.

23WooYH,SunCP.Noteonthex-rayscatteringcoefficientsofgases.TsingHuaUniv.Sci.Reports,1936,AⅢ:549—553.

24WooYH,SunCP.Ontheabsorptonofx-rays.TsingHuaUniv.Sci.Peports,1941,(4)Nos4—6.(Printedbutfailedtoappear.)

25WooYH,HuYH.Ontheabsorptionofx-rays,Ⅱ.Sci.Record,Academio.Sinica,1945:407—408.

26WooYH,C.E.Mandeville,M.V.Scherbetal.TheslowneutroninducedactivitiesofGermanium.Bull.Am.Phys.Soc.1949,24:13.

27WooYH,C.E.Mandeville,M.V.Scherb.RadiationsfromGe77andGe71.Phys.Rev.1949,75:1528.

人才培養

教學成果

吳有訓在大學的物理學教育中有幾個突出的特點:

(1)注重基本概念、注重科學思維的條理性,啟發學生從簡單的事實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來;

(2)重視實驗教學,大力宣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強調理論與實驗并重的觀點;

(3)強調培養學生、特别是研究生的自學能力;

(4)注意将中國國内外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引入課堂,盡力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物理學知識的同時,能及時了解該學科的一些前沿情況;

(5)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他認為,即使是物理系的學生,也不能隻學物理學課程,而應學習一些相關相近的其他科目,甚至是人文課程,這樣才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1935年,他開出“實驗技術”選修課,手把手地教學生掌握燒玻璃的火候和吹玻璃技術的關鍵所在,并随時指出缺點。

學生

馮端、胡宏紋、王淦昌、錢偉長、錢三強、王竹溪、葛庭燧、彭桓武、餘瑞璜、朱光亞、鄧稼先、楊振甯、李政道、林家翹、戴振铎、任之恭、黃昆、王大珩、龔祖同,陸學善、趙九章、陳芳允、赫崇本等。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36年

德國哈萊(Halle)自然科學研究院院士

1955年

中國科學院委員(院士)

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父親吳起輔,在漢口幫人做生意,直到晚年才回到家鄉的縣城,與人合開了一個店鋪,以維持生計。吳有訓的母親是一位典型的中國傳統女性,她是一位講求實效的女性,一位慈祥而又嚴厲的母親,她的言傳身教對吳有訓的一生影響極大。

社會任職

1932年,中國物理學會在清華大學成立,吳有訓當選為秘書。

1936年,在中國物理學會第五屆年會上當選為會長,以後又多次當選為會長或理事長。

1940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評議員。

1949年,吳有訓作為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出席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以後又被選為第二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三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中國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1950年,吳有訓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

1951年2月,吳有訓擔任了新成立的科學院建築委員會主席。

1955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中國抗生素研究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吳有訓擔任該委員會主任委員。

1956年初,擔任了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主任。

1958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成立,吳有訓當選為副主席。

人物評價

吳有訓是近代中國科學史上一個模範的科學家。(數學家陳省身院士評)

吳有訓是他平生最得意的兩個學生之一。(物理學家康普頓評)

我沒有和他講過一句話,沒有聽過他一堂課,60多年過去了,他崇高的形象依然确确實實地活在我們同學的心中。(岩石學家王德滋院士評)

吳有訓的工作實開中國物理學研究之先河。(物理學家嚴濟慈評)

後世紀念

1928年,應清華校長羅家倫及物理系主任葉企孫的邀請,吳有訓欣然北上,開始了長達17年的清華執教生涯。吳有訓在清華,先是住西院14号,1934年搬入新林院12号,直到抗戰爆發。

吳有訓紀念館

1999年4月26日,吳有訓紀念館在高安市正式對外開館。

吳有訓物理獎

吳有訓物理獎是為紀念中國物理學界五位老前輩所設立五種物理獎之一,目的是獎勵在原子核物理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的個人或在科學技術上對中國物理學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物理學家。

吳有訓文集

2006年,江西出版集團、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組織精兵強将,編輯出版了“十一五”國家級重點圖書《吳有訓文集》。

上一篇:袁劍

下一篇:Tension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