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雄

吳健雄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物理學家
吳健雄(1912.5.31-1997.2.16),生于江蘇省蘇州太倉浏河鎮,美籍華人,核物理學家,在β衰變研究領域具有世界性的貢獻,被譽為"東方居裡夫人"、"核物理女王"、"物理學第一夫人"。吳健雄是美國物理學會(APS)曆史上第一位女性會長,也曾參與過曼哈頓計劃,是世界最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之一。吳健雄于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從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畢業、獲學士學位,于1940年從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畢業、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2年,吳健雄任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1958年升為教授,1958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75年獲美國最高科學榮譽-國家科學勳章。1990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國際編号為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1994年吳健雄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1997年2月16日,吳健雄在紐約病逝,終年85歲。吳健雄主要學術工作是用β衰變實驗證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不守恒,用實驗證明了核β衰變在矢量流守恒定律,μ子、介子和反質子物理方面的實驗研究,驗證“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恒”,奠定了吳健雄作為世界一流實驗物理學家的地位,許多著名科學家都為她沒有因該項成就同楊振甯與李政道同獲諾貝爾物理獎而疑惑不平,但已被公認為世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1]
    中文名:吳健雄 外文名:Chien-shiung Wu 别名: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蘇省蘇州太倉市浏河鎮 畢業院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1975年美國國家科學勳章、1986年艾麗斯島榮譽獎、1991年普平紀念獎章、在β衰變研究領域具有世界性貢獻、1978年沃爾夫獎(物理) 性别:女 星座:雙子座

人物生平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5月31日,吳健雄生于江蘇省蘇州太倉浏河鎮書香門第的,父親吳仲裔提倡男女平等,創辦明德女子職業補習學校,對吳健雄的成長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吳健雄屬“健”字輩,族人依次以“英雄豪傑”取名。乳名“薇薇”的吳健雄雖是女孩,但因排行第二,得了“健雄”這個頗為陽剛的名字。父親吳仲裔希望她不讓須眉,積健為雄。得益于父親的開明思想,吳健雄自小就能與其他兄弟一樣讀書識字。

1923年(民國十二年),吳健雄小學畢業後考入蘇州市第二女子師範學校,1927年以優秀成績從師範學校畢業,任小學教師。對于一個女孩子來說,“小學教師”已經是一個很好的歸宿,但是在父親的鼓勵下,她決定繼續到大學深造,日後回憶起來,吳健雄曾這樣描述父親對她産生的重要影響:“如果沒有父親的鼓勵,現在我可能在中國某地的小學教書。父親教我做人要做‘大我’,而非‘小我’。”

1929年(民國十八年),吳健雄考入南京大學數學系,一年後轉入物理系讀書。在居裡夫人的學生、物理學家施士元教授的精心指導下,吳健雄1934年撰寫了一篇題為《證明布喇格定律》的優秀畢業論文,獲得學士學位。畢業之後她受聘到浙江大學任物理系助教,不久進入中央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師從物理學界巨擘歐内斯特·勞倫斯、塞格瑞、奧本海默等物理學“巨頭”。

1940年,獲博士學位。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吳健雄起初是在史密斯學院擔任講師,1944年到普林斯頓大學擔任講師,并定居于普林斯頓。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在美國與袁家骝博士結婚。

1944年3月(民國三十三年,她前往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作為資深科學家暫時研究,參與濃縮鈾制程,發展y射線探測器;當時吳健雄尚未加入美國國籍,以未入籍的身份參加美國機密制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獲聘美國物理學會會士;1958年晉升哥倫比亞大學正教授,同時獲選為普林斯頓大學創校百年來第一位女榮譽博士,同一年她還當選為第一位華裔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被列入《美國科學名人錄》。

1952年,任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1958年升為教授,同年,普林斯頓大學授予她名譽科學博士稱号,并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1956年之前,吳健雄已因在β衰變方面所作過的細緻精密又多種多樣的實驗工作而為核物理學界所熟知。1956年李政道、楊振甯提出在β衰變過程中宇稱可能不守恒之後,吳健雄立即領導她的小組進行了一個實驗,在極低溫條件下用強磁場把钴-60原子核自旋方向極化,而觀察钴-60原子核β衰變放出的電子的出射方向。他們發現絕大多數電子的出射方向都和钴-60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反。這個實驗結果證實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對稱不守恒,在整個物理學界産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但由于某些原因,吳健雄未能與楊李二人共同獲得1957年的諾貝爾獎。很多人為她感到不公,但她本人從未作出任何回應。隻是在給1988年諾貝爾獎得主史坦伯格的祝賀信上寫道:“盡管我從來沒有為了得獎而去做研究工作,但是,當我的工作因為某種原因而被人忽視,依然是深深地傷害了我。”

1972年,起提任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教授直到1980年退休。

1975年,曾任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任女性會長,同年獲得美國總統福特在白宮授予她的國家科學勳章,這是美國最高科學榮譽,1978年在以色列獲得沃爾夫獎。

1975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長,獲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1982年,受聘為南京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校的名譽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吳健雄生前多次探訪南京大學及南京大學物理系,并與導師南京大學教授施士元交流,1986年獲得南京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1990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國際編号為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

1994年,吳健雄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7年2月16日,吳健雄在紐約病逝,終年85歲。遵照本人遺願,袁家骝親自護送吳健雄的骨灰回大陸,安葬于蘇州太倉浏河。吳健雄的墓地在明德學校紫薇閣旁,墓體設計由貝聿銘任設計顧問。明德學校的科技樓被命名為“吳健雄樓”,袁家骝捐贈25萬美元作為基建費。他表示,他是浏河的女婿。浏河是他的第二故鄉。作為一個科學家,他拿不出更多的錢來,但他可請海内外優秀的科學家來做學校的顧問,推動明德學校的發展。

主要影響

科學貢獻

1.1957年用β衰變實驗證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不守恒。

1956年之前,吳健雄已因在β衰變方面所作過的細緻精密又多種多樣的實驗工作而為核物理學界所熟知。1956年李政道、楊振甯提出在β衰變過程中宇稱可能不守恒之後,吳健雄立即領導她的小組進行了一個實驗,在極低溫(0.01K)下用強磁場把钴-60原子核自旋方向極化(即使自旋幾乎都在同一方向),而觀察钴-60原子核β衰變放出的電子的出射方向。他們發現絕大多數電子的出射方向都和钴-60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反。就是說,钴-60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和它的β衰變的電子出射方向形成左手螺旋,而不形成右手螺旋。但如果宇稱守恒,則必須左右對稱,左右手螺旋兩種機會相等。因此,這個實驗結果證實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不守恒。由此,在個物理學界産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2.1963年用實驗證明了核β衰變在矢量流守恒定律

吳健雄對β變的一系列實驗工作,特别是1963年證明的核β衰變中矢量流守恒定律,是物理學史上第一次由實驗定實電磁相互作用與弱相互作用有密切關系,對後來電弱統一理論的題出起一重要作用。

3.在β衰變研究在的其他貢獻

關于β衰變的研究對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的發展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吳健雄從事這一專門領域的研究多年,被公認為是這方面的權威。

證實了β譜形狀的源效應,澄清了早期β衰變理論中的一些錯誤,支持了費米理論。對β衰變的各種躍遷,特别是禁戒躍遷的全部級次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豐富和完善了β衰變的理論。對雙β衰變的研究。1970年,吳健雄等報道了一次在美國克裡夫蘭附近的一個600餘米深的鹽礦井内進行的48Ca雙β衰變則實驗。實驗選在深礦井内是為了盡量減少宇宙線的背景輻射。

4.關于量子力學的基本理論方面的實驗

吳健雄1935年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發表了一篇論文,對哥本哈根學派創立的量子力學描述的完備性提出了疑問,他們的看法可歸結為一個佯謬。由于對量子力學關于物理量可測度性及幾率概念的認識有不同看法,愛因斯坦始終認為應當有一種理想的、确定的、對物理實質有完備叙述的理論出現以代替目前的量子力學數學結構,因而導了後來有“隐變量理論”的出現,即認為量子力學中的“概率”乃是對某些目前未知的“隐變量”作某種平均的結果。因此,幾十年來有一些物理學家企圖尋覓這些“隐變量”以建立新的、完備的量子力學,但均未成功。而另一些物理學家則否認有這些“隐變量”存在,事實上已有人證明在希爾伯特的某些條件下,目前的量子力學的數學結構是不容隐變量存在的。

吳健雄等早在1950年就發表了一篇關于“散射湮沒輻射的角關聯”的文章,實驗表明具有零角動量的正、負電子對湮沒後發出的兩個光量子,如狄拉克理論所預料,将互成直角而被極化,也證明正電子與負電子的宇稱相反,說明與目前的量子力學并無矛盾。1975年吳健雄等又發表了一篇題為“普頓散射的湮沒光子的角關聯以及隐變量”的文章,報道他們測得的在一很寬的散射角範圍内到達符合的康普頓散射光子的角分布,其結果與假設電子與正電子有相反的宇稱為前提而得到的标準的量子力學計算相符。J.S.貝爾(Bell)在1964年曾對任何局部隐變量理論所能預言的角分布取值圍作了限定,而吳健雄等所觀察到的角分布在假設通常的量子力學康普頓散射公式是正确的前提下并不符合貝爾的限定,這樣也就再次對局部隐變量理論作了否定,從而在更高程度上支持了量子力學的正統法則。

5.μ子、介子和反質子物理方面的實驗研究

從60年代中期開始的10年間,吳健雄集中力量從事這一中、高能物理領域的實驗工作。發表了大量論文,有不少工作富有首創性和很高的學術價值。

μ子物理方面的工作包括:Sn,Nd,W等元素的μ子X射線的同位素移的測定;209Biμ子X射線的磁偶極和電四極矩超精細相互作用的研究;近10種μ子原子中核γ射線的測定等。

介子和反質子物理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利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内的交變梯度同步加速器産生的強大的K-,Σ-和粒子流,以高分辨率Ge(Li)探測器為工具,用奇異原子方法準确地測定了這些粒子的質量和磁矩。

6.穆斯堡爾效應的測量及其應用方面的工作

在1958年發現穆斯堡爾效應之後,吳健雄就開始對它進行深入研究。他們專門研制了一種閉環氦緻冷器用于低溫穆斯堡爾效應研究,其溫度控範圍為20—300K,對于放射源或庫侖激發源均可使用。他們用庫侖激發後産生的穆斯堡爾效應,分别測量了鎢同位素(182,184,186W)和铪同位素(176,178,180Hf)的第一激發2+态中的電四極矩的比率,并與轉動模型所預期的結果作了比較。

在1978年,他們進一步用一個3He/4He稀釋緻冷器使穆斯堡爾測量得以在低至0.03K的溫度下進行,以研究氧高鐵血紅素的磁性質與弛豫特性,結果表明在約0.13K時該血紅素進行磁躍遷;利用這一裝量還在諸如收體溫術、弛豫效應、與溫度有關的超精細場的研究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實驗,得出了許多有意義的結果。

7.其他實驗工作

吳健雄在實驗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涉及面廣。她尤其注意實驗技術的不斷改進,曾對多種核輻射測器的開發、改進做出了貢獻,例如薄窗蓋革計數器、某些塑料閃爍探測器、Ge(Li)半導體探測器等。至于所涉足的實驗工作,較早斯完成的有某些方射性同位索的分析,慢中子速度譜儀研究(多種材料),中子在正氫和仲氫中的散射以及核力範圍的探讨,在氣體中形成電子偶素時電場影響的研究,延遲符合技術用于測42Ca和47Sc的激發态的壽命,中子與3He的相互作用的研究,高能級發出的内轉換譜線的觀察、對正電子譜及正電子湮沒的研究等等。

1934年,撰寫了《證明布喇格定律》論文。

1950年就發表了一篇關于“散射湮沒輻射的角關聯”的文章。

她與S.A.茲科夫斯基(Moczkowski)合着有《β衰變》一書;在K.西格邦(Siegbahn)所編《α-,β-和γ-射線譜學》一書中,吳健雄也是關于β衰變和β相互作用部分的撰稿人。前面所述兩項主要學術成就實際上也都與β衰變研究直接有關。

1975年,吳發表了“普頓散射的湮沒光子的角關聯以及隐變量”的文章。

1992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其論文演講集《半個世紀的科學生涯》。

社會任職

1975年任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任女性會長;

1982年受聘為南京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校的名譽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個人生活

家庭

吳健雄出生在江南小鎮江蘇太倉浏河鎮。乃父吳仲裔先生是位思想開明有遠見卓識的達觀人士。他早年就讀于著名的上海南洋公學(上海、西安交大前身),因不滿校方禁止新思想的傳播,參予鬧學潮的行列。學潮之後,毅然退學,轉入以倡導“學術自由、兼容并蓄”的愛國學社(蔡元培主辦)。嗣後又入同盟會,并參加上海商團,學習軍事技能。1913年袁世凱就座臨時大總統,獨攬大權,黨同伐異,導緻“二次革命”。年輕的吳仲裔積極參加反袁鬥争。二次革命敗北,他掃興地回歸故裡。吳健雄此時出生,小名薇薇。她系健字輩,行二。族人依“英雄豪傑”命名,故得名健雄。雖為女兒身,吳仲裔倒希望她不讓須眉,胸懷男兒志,積健為雄。

吳仲裔先生不僅思想開明,且敏而好學,多才多藝。唱歌、吟詩、彈風琴、狩獵,還迷上無線電。他自己動手裝了部礦石收音機,讓小薇薇聽到那來自天上的聲音,給她買“百科小叢書”,向她講述科學趣聞。吳仲裔深明大義洞識教育之重要,特别關注女性教育。當時浏陽鎮上有座火神廟。匪患肆虐,香火已燼,廟院為商團所占。吳仲裔苦口婆心地說服衆鄉紳,拆廟建校,明德女子職業補習學校始立。校名取意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吳仲裔自任校長,将其妻樊複華也拉做教員。廣納四鄉平民子女讀書,除開設弘揚中華文化的《論語》、《古文觀止》外,還增立數學、注音符号新興學科,研習縫紉、刺繡和園藝等。吳健雄七歲時便進校受啟蒙教育。吳仲裔在課餘常帶女兒到鎮上的天妃廟去玩,尋覓鄭和航海事迹碑,向女兒講述三寶太監鄭和率船隊下西洋的故事。

1984年10月,她第一次回到闊别40多年的故鄉,參加母校明德學校恢複校名暨明德樓落成典禮,獨資捐建明德學校紫薇樓。她平時儉樸着稱,為設“吳仲裔獎學金”她慷慨解囊,捐出近100萬美元巨款,以這種獨特的方式表達她的“寸草心”,造福桑梓。四年後,她又專程回故鄉,參加紀念父親吳仲裔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活動,并親自向太倉縣59名優秀師生頒發首次“吳仲裔獎學金”。

師恩三疊

人們愛稱吳健雄是中國的居裡夫人。盡管她是1936年赴美,而居裡夫人1934年已作古,失之交臂;但吳健雄在中央大學作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施士元先生是居裡夫人的學生,由此而言倒真有一種嫡親的師承關系。吳健雄到美後,能以一個外籍女科學家的身份參與制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一緣其時她本身已嶄露頭角,更得力于她的老師美國“原子彈之父”、這項計劃的主持人奧本海默對她的賞識和厚愛;吳健雄在柏克萊的導師、1959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塞格瑞對她更是喜愛有加。他們共同發現了對鈾原子核分裂連鎖反應有關鍵影響的惰性氣體“氙”。吳健雄就有關研究結果寫了篇論文,前列塞格瑞的名字準備發表,塞格瑞發現後删去了自己的名字。這篇論文以吳獨自署名的方式在美國最有權威的《物理評論》上刊出,奠定了她在物理界的地位,俾使她順利地獲得了博士學位。此舉成為科壇佳話。塞格瑞早年遊學歐洲,與居裡夫人有所過從。他在評論吳健雄時寫道:“她的意志力和對工作的投身,使人聯想到居裡夫人,但她更加入世、優雅和智慧。”

1929年,吳健雄以優異成績從蘇州女師畢業,并被保送到中央大學。吳健雄念的是師範,按規定要先教書服務一年,才能繼續升學,但由于當時規定并沒有那麼嚴格,因此吳健雄在這一年當中,并沒有去教書,反倒是進了上海的中國公學再讀一年書,因而也有機會成為胡适的得意門生。吳健雄曾說過,在一生中影響她最大的兩個人,一個是她父親,另一個則是胡适先生。吳健雄和胡适的這段師生經曆,不但吳健雄認為對她影響深遠,而且胡适也曾在公開場合說過,這是他平生最得意、最自豪的事情。胡适勉勵吳健雄你是很聰明的人,千萬尊重自愛,将來成就未可限量。這還不是我要對你說的話,我要對你說的是希望你能利用你的海外往留期間,多注意此邦文物,多讀文史的書,多讀其他科學,使胸襟闊達,使見解高明,做一個博學的人。1962年2月24日,台北“中研院”院士會後,下午有個酒會,吳健雄、袁家骝應邀出席。胡适講完話後請吳健雄講,吳健雄說他們已公推吳大猷作代表發言了。胡适遂請院士們用點心,正和朋友打招呼,忽然面色蒼白,爾後仰身倒下,後腦勺碰到桌沿再摔到地上,吳健雄親眼目睹這一慘劇,“悲痛萬分,泣不成聲”。翌日,吳健雄到殡儀館瞻仰胡适遺容“全身發抖,悲傷尤甚”。三年之後,吳健雄伉俪再度赴台到胡适墓前掃墓、獻花、參觀胡适紀念館。吳健雄把那封她珍藏了29年的信即1936年胡适在舊金山等船時給她的一封勉勵信交給胡夫人,胡夫人亦将其放在展館中陳列。

神仙眷侶

吳健雄的丈夫袁家骝博士也是享有國際聲譽的物理學家,在高能物理、高能加速器和粒子探測系統研究上卓有成就。

袁家骝出身顯赫,是袁世凱“二皇子”袁克文的公子。袁家骝幼時在老家河南安陽讀書,十三歲時到天津上南開中學,後入燕京大學攻讀物理。在燕大的校長司徒雷登的幫助下,得獎學金赴美深造。

1936年8月,吳健雄到柏克萊經友人介紹認識了楊。楊告訴她,兩個禮拜前中國剛來一個留學生也是學物理的,叫袁家骝,并介紹他們相識。吳健雄想參觀學校的物理系,袁家骝充當向導。學校原子實驗設備的完善和精良吸引了吳健雄,她毅然改變東去的計劃,決定留在柏克萊,遂與袁家骝成了同窗。

吳健雄才貌出衆,又飽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愛穿中國的高領旗袍,更顯女性的柔媚,加之她的氣質典雅,成了男生們歆羨的焦點,衆星捧月一般。他們将她的姓氏“吳”發聲作“嗚”,半開玩笑地唱在一首情歌中。連女同學也親昵地叫她“基基”(中國話姐姐的發音)。但袁家骝終于使愛的方舟停泊在自己的港灣。吳健雄畢竟是有中國傳統的女性,她迷人的外表和謹慎的言行裡有一種理性和誠實的個性。羨于吳健雄的成就和才貌,婚前婚後身邊來自男性的騷擾始終不斷。吳健雄從容大度,應付裕如,又不禮。1957年在以色列開的一個物理學國際會議上,一位主持會務的男士邀請她在以色列逗留幾個月,遊覽訪問。當時吳健雄與同一實驗室的一男性物理學家同去的。她笑着回答邀請者,指着同仁說:“你去問他吧,如果他來我就來。”禮貌而又風趣地婉拒了。另一次,一位男士戲稱她為“袁教授”,她大為不悅地更正道:“我是吳教授,袁太太。”

1942年5月30日,吳健雄三十歲生日的前一天與袁家骝結婚了。婚禮是在諾貝爾獎得主密立肯家中進行的。”兩人在美國的許多同學好友都前來慶賀,如錢學森。婚後他們到洛杉矶的一個海灘上度“蜜周”(隻一個禮拜),婚後袁家骝克盡丈夫的職守,還延攬太太的活兒,練就十八般武藝:洗衣、吸塵、帶孩子以至下廚。

曆史評價

吳健雄為世界頂尖的女性實驗物理學家,她的意志力和對工作的投身,使人聯想到居裡夫人,但是她更加的入世、優雅和聰慧”(諾貝爾獎得主賽格瑞評)

她是我知道的一個最有才氣和最漂亮的實驗物理學家”(阿瓦瑞茲評)

吳健雄先生不僅是太倉人民的驕傲,也是中國物理學界、中國科學界的驕傲,吳健雄奮進不息的科學生涯,勇于創新的大師風範,情系桑梓的愛國情懷,給當代的中國科學工作者樹立了榜樣,要學習和發揚她的科學精神,繼承她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科學激情。(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曹效業評)

吳健雄不僅在物理學領域取得了許多重要發現,她還為現代實驗物理學奠定了很高的标準,這個标準永遠不會過時。(美國傳記作家評)

吳健雄堪稱進入世界一流物理學家行列的中國女性第一人,她是20世紀華人婦女的傑出代表,吳健雄奮進不息的科學生涯,勇于創新的大師風範,情系桑梓的愛國情懷,給當代的中國科學工作者樹立了榜樣。對吳健雄先生的最好緬懷,就是要學習和發揚她的科學精神,繼承她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科學激情。(北方網評)

人際關系

乃父吳仲裔先生是位思想開明有遠見卓識的達觀人士。他早年就讀于著名的上海南洋公學(上海、西安交大前身),因不滿校方禁止新思想的傳播,參予鬧學潮的行列。學潮之後,毅然退學,轉入以倡導“學術自由、兼容并蓄”的愛國學社(蔡元培主辦)。嗣後又入同盟會,并參加上海商團,學習軍事技能。1913年袁世凱就座臨時大總統,獨攬大權,黨同伐異,導緻“二次革命”。年輕的吳仲裔積極參加反袁鬥争。二次革命敗北,他掃興地回歸故裡。吳健雄此時出生,小名薇薇。她系健字輩,行二。族人依“英雄豪傑”命名,故得名健雄。雖為女兒身,吳仲裔倒希望她不讓須眉,胸懷男兒志,積健為雄。

丈夫

吳健雄的丈夫袁家骝,是袁世凱“二皇子”袁克文的公子,1942年5月30日,吳健雄三十歲生日的前一天與袁家骝結婚了。婚禮是在諾貝爾獎得主密立肯家中進行的。兩人在美國的許多同學好友都前來慶賀,如錢學森。婚後他們到洛杉矶的一個海灘上度“蜜周”(隻一個禮拜),婚後袁家骝克盡丈夫的職守,還延攬太太的活兒,練就十八般武藝:洗衣、吸塵、帶孩子以至下廚。

人物影響

1986年,在南京大學設立“吳健雄、袁家骝”獎學金,以表彰在物理實驗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學生。

1986年,楊振甯、李政道、丁肇中和李遠哲四位諾貝爾獎得主發起在台北創立吳健雄學術基金會。

1998年吳健雄用,以她父親的名義設立了"紐約吳仲裔獎學金基金會"。

1990年,國際編号為2752号的小行星被命名為“吳健雄星”。

1992年,南京大學物理系建立“吳健雄圖書館”,東南大學建立“吳健雄實驗室”。

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設立“吳健雄物理獎”、“吳健雄袁家骝自然科學基金會”。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明德中學先後設立“吳健雄獎學金”。

後世紀念

1997年2月16日,吳健雄在紐約病逝,終年85歲。遵照本人遺願,這位“核物理女王”安葬于故鄉浏河鎮,靜靜守護着自己挂念的故土。

1998年,“吳健雄墓園”在明德中學校内建成。明德學校建立“吳健雄科技樓”、“明德樓紀念館”。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在國立中央大學舊址(今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内建造吳健雄紀念館,

并創建吳健雄實驗室和吳健雄學院。

2004年7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以出生太倉的“中國居裡夫人”——吳健雄的名字命名,位于蘇州太倉科教新城,毗鄰國際大都市上海。

2012年5月,紀念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在南京大學舉行,活動包括吳健雄誕辰100周年事迹展覽、“科學與中國”專場報告會暨吳健雄學術思想研讨會。

上一篇:張志東

下一篇:李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