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學師範學院

吉首大學師範學院

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基地
吉首大學師範學院是吉首大學公辦二級學院,2001年6月8日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由原湘西民族教育學院(前身為1980年4月30日成立的湘西州教師進修學院)、吉首民族師範學校(前身為1936年7月創辦的湘西特區師資訓練所)合并組建而成,創建史更可追溯到1513年創辦的“潕溪書院”。[1]80餘年來,學院幾易其名,為湖南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培養培訓了7萬餘名中小學教師和各類優秀人才。學院是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同志的母校。2006年,學院被湖南省教育廳确定為全省培養培訓大專層次小學教師的4所學校之一。2012年成為湘西地區唯一一所開設初中起點五年制專科層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校。2013年,從全省25800餘所各級各類教育機構脫穎而出,成為100所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基地之一。2017年,學院新增教育碩士學位點。學院位于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中心,是湖南省園林單位。院内有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潕溪書院。學院面向湖南、湖北、江西、廣西、海南、貴州、新疆、山東八省(區)招生,設置5個本科專業和11個專科專業。學院占地155畝,擁有價值1200餘萬元的教學儀器和現代化教學設施,有學生宿舍7棟、田徑運動場1個及其它教學生活設施,圖書館藏書29.2萬餘冊。在校全日制學生4300餘人。有教職工290人,專任教師206人,其中正高職稱9人、副高職稱6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1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110人。學院聘請國内外知名專家任客座教授。學院在省内外30餘所中小學校、幼兒園建立了實習基地。
  • 中文名:吉首大學師範學院
  • 英文名:Normal College of Jishou University
  • 學校屬性:吉首大學公辦二級學院
  • 招生範圍:貴州、江西、廣西等六省

學校簡介

名稱:吉首大學師範學院

簡稱:吉大師院

舊稱:吉首民族師範學校

英文名:Normal College of Jishou University英文縮寫NCJU

吉首大學師範學院是吉首大學的二級學院,實行的是州人民政府和吉首大學共建共管,以州為主的管理體制。其前身為1936年創辦的湘西特區師資訓練所和1980年成立的湘西州教師進修學院,創建史更可追溯到1513年創辦的“潕溪書院”。80餘年來,學院幾易其名,為湖南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培養培訓了7萬餘名中小學教師和各類優秀人才。學院是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同志的母校。

學院位于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中心,交通便捷,景色優美。臨近世界文化遺産—永順老司城,中國曆史文化名城—鳳凰古城。學院毗鄰張家界荷花機場和銅仁鳳凰機場,5條高速公路、3條鐵路在校區周邊交彙,張吉懷高鐵、湘西機場已開工建設。校園風光優美,位于峒河之濱,鳌魚峰上。院内有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潕溪書院。

學院下設初等教育系、教育系、中文系、外語系、數學與計算機系、藝術系、體育系等7個系。現有教職工290人,專任教師206人,其中正高職稱9人、副高職稱6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1人(含在讀),具有碩士學位教師110人(含在讀)。學院聘請黃永玉、戴慶夏、徐世璇、劉建州等國内外知名專家任客座教授。學院積極拓展對外交流與合作,以“普林斯頓在亞洲”項目為平台,開創了“普林斯頓在吉首”項目,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夏威夷大學等高校及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交流關系。近年來,“普林斯頓在吉首”項目共有100餘名外籍教師來學院參加交流活動。

學校地址

吉首大學師範學院位于湖南吉首市雷公井10号,北接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南鄰中國曆史文化名城鳳凰古城,交通十分便利.校園坐落在綠蔭疊翠的花果山下,占地143.7畝。早在明朝時期,我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王陽明的得意門生吳鶴在此創辦“潕溪書院”,開經設壇,吸納八方學子。花果山的一心閣與校内的潕溪書院、文昌閣交相輝映,彌漫着濃郁的人文氣息。悠悠古潕溪,百年桂花林,使它空氣清新,環境幽雅,風景秀麗。

學校層次

吉首大學師範學院是吉首大學的二級學院,以專科層次的師範教育為主,根據湘西地區的基礎教育發展的需要,逐步實現由專科層次向本科層次的提升。吉首大學師範學院相對獨立,實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與吉首大學共建共管、以湘西州政府為主的管理體制。

專業設置

學院有在校全日制學生4300餘人,7個系設置了小學教育、學前教育、漢語言文學(六年制)、數學與應用數學(六年制)、英語(六年制)5個本科專業和語文教育、數學教育、英語教育、音樂教育、美術教育、體育教育、學前教育、初等教育文科、初等教育理科、五年制小學教育及學前教育等11個專科專業。主要面向湖南、湖北、江西、廣西、海南、貴州、新疆、山東八省(區)招生,培養初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

2006年,學院被湖南省教育廳确定為全省培養培訓大專層次小學教師的4所學校之一。2012年,為适應湘西州“十二五”幼教師資需求,新增了初中起點五年制專科層次學前教育專業,成為湘西地區唯一一所開設初中起點五年制專科層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校。2013年,從全省25800餘所各級各類教育機構脫穎而出,成為100所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基地之一。學院按照 “一體(教師教育)、兩翼(小學教育與學前教育)、三支柱(文科教育、理科教育與藝術教育)”模式構建覆蓋教師教育全過程的優勢學科群。2017年,學院新增教育碩士學位點,實現從本科教學到研究生教學的跨越。學院在省内外30餘所中小學校、幼兒園建立了實習基地。為畢業生提供了廣泛的就業平台,就業形勢良好。

學術科研

有國家級課題2個,省級7個,州級2個,教師申報院級課題24個,出版專著2部。出版專著、教材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700多篇,尤其在基礎數學的經典不等式研究、珍稀藥用植物馴化利用及組織培養、苗漢語比較研究方面具有領先優勢,諸多成果在國際國内高水平的學術期刊上發表,填補了相關學術領域的空白。

人才培養

學院是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烈士的母校,主要為湘西地區培養培訓義務教育階段的師資及幼兒師資,同時還承擔了湘西州中小學在職教師培訓任務,包括骨幹教師州級培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國家級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中小學課程改革通識培訓、英語教師專業強化培訓,校長培訓等7個項目。多年來為湖南西部地區培養、培訓了7萬多名中小學教師各類專門人才。

現任領導

領導

院黨委書記:劉保國

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賈維劍

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楊華

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周焰

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肖健

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石群勇

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劉如雲

院黨委委員、工會主席:張蘇東

百年校史

吉首大學師範學院的前身為吉首民族師範學校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學院。

吉首民族師範學校創立于1936年11月,始稱湘西特區師資訓練所,校址在吉首市東郊鳌魚峰上。1938年改為湖南省立幹城簡易鄉村師範,1941年改為省立第九師範。1953年更名為湘西第一民族師範學校,1962年湘西第二民族師範并入,更名為吉首民族師範學校。1968年自治州革委會下文撤銷吉首民族師範學校,學校停辦。

1970年春恢複招生,直到2001年與湘西民族教育學院合并。從1936年至2001年,吉首民族師範學校辦學65年,培養師資和各方面人才36000餘名,為湘西民族教育事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全國百所優秀師範之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學院創建于1980年。始名“湘西自治州教師進修學院”,1981年,州教學輔導站和吉首民族師範學校大專班并入。1987年,改名為“湘西民族教師進修學院”,1992年改名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學院”,直到2001年與吉首民族師範學校合并。辦學21年培養師資和各方面人才共13000餘名,為大湘西民族教育事業和社會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2001年7月,省政府下文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學院和吉首民族師範學校合并,定名為“吉首大學師範學院”。學院以專科層次為主,在校學生3000餘人,7個系共開設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語文教育、數學教育、計算機科學教育、英語教育、音樂教育、美術教育、體育教育、學前教育、初等教育(文、理科)、五年制初等教育等11個專科專業,主要面向湖南、湖北、江西、廣西、海南、貴州、新疆七省(區)招生,培養初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

在2005、2006年省教育廳、吉首大學組織的教學評估中,以上專業全部合格,2006年4月,又被省教育廳将确定為大專層次小學教師的培養學校。學院師資結構合理,現有教職工278人,專任教師171人,其中正高職稱5人,副高職稱73人,講師66人,碩士(含在讀)43人,博士(含在讀)6人。另聘外籍教師2人,客座教授18人。

學院科研成果顯着,有國家級課題3個,省級12個,州級2個。出版專着、教材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800多篇,尤其在基礎數學的經典不等式研究、珍稀藥用植物馴化利用及組織培養、苗漢語比較研究方面具有領先優勢,諸多成果在國際國内高水平的學術期刊上發表,填補了相關學術領域的空白。

學院目前占地155畝,擁有價值1200餘萬元的教學儀器和現代化教學設施,有學生宿舍7棟、田徑運動場1個及其它教學生活設施,圖書館藏書29.2萬餘冊。

所獲榮譽

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2020屆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園”稱号。 

機構設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