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

司徒

中國古代官職名
司徒,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重要官職名。少昊氏以鳥名官,而祝鸠氏為司徒。堯時舜為司徒。舜攝帝位,命契為司徒,管教化人民。契玄孫之孫曰微,亦為夏司徒。周時司徒為地官,掌邦教。漢初不置。哀帝元壽二年,罷丞相,置大司徒。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稱司徒。[1]
  • 中文名:司徒
  • 外文名:
  • 别名:
  • 屬性:官職名
  • 官位:正一品
  • 出處:由《周禮》地方官司徒演變

官職簡介

先秦

《左傳·昭公十七年》記郯子談到以鳥名官時,說少皞部落有“五鸠”,為治民之官,其中祝鸠氏為司徒之官,司徒的職掌,在文獻資料中最早見于《尚書·堯典》:《堯典》記舜時在部落聯盟議事會中設有九官,其一為司徒,由契擔任,管教化人民。商代甲骨文中未見此官。西周金文作“司土”,王室與諸侯均有設置,其職掌從金文看,一是管理籍田,二是掌管山林田澤等國有土地及在這些土地上進行的林牧副業生産,三是還禮農業生産。

《周禮》地官司徒的職掌是“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擾邦國。”也就是掌管土地,人民及教化之事。西周司徒由于管理土地和管理土地上的從事勞作的農業生産者,進一步便管理與土地、種植等密切相關的教化之事。司徒職掌籍田,徒役的征發,後來由于戰事的需要,徒役也擔任修路、築城和戰車的徒卒,在對外作戰時,司土甚至成為統兵之官。于是西周後期金文中就有迳作嗣徒的。西周末年,宣王弟鄭桓公擔任王室司徒,總理王宗政務,成為實際卿士。春秋時掌管土地的職任專歸司空,司徒成為專管民事之官。據《左傳》記載,周王室與魯、晉、楚、衛、陳等過設置,宋則稱大司徒。《國語·周語》說:“司徒協旅,”韋昭注:“司徒掌合師旅之衆。”即負責征發服軍役和各種勞役的民衆,掌握着全國的戶口冊籍。間亦有帶兵者,《左傳·成公三年》記齊晉鞌之戰,齊師中有“銳司徒。”杜預注:“ 主銳兵者”。晉國因僖侯名為司徒,改司徒為中軍。戰國時僅魏國設司徒之官。從司徒一直發展來看,五鸠職掌之一的司徒、與舜時九官之一的司徒都是以後起的官稱來追記的,不過其官實已存在。

漢代

漢元壽二年(前1),改丞相為大司徒。西漢末至東漢初,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至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馬,又置太尉,以太仆趙熹為之,而與司徒、司空為三公。《史記·五帝本紀》:“舜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馴,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相國、丞相,皆秦官……哀帝元壽二年更名大司徒。”《後漢書·百民志一》:“司徒,公一人。本注:掌人民事……世祖即位,為大司徒,建武二七年,去‘大’。”

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魏文帝時,置度支尚書寺,專掌軍國支計。

晉代

晉以相國、丞相與八公為諸公官。《通典》卷二《職官二》“三公總叙”條說:“後魏以太師、太傅、太保謂之三師,上公也。大司馬、大将軍謂之二大,太尉、司徒、司空謂之三公。”

北周

《周禮》以大司徒為地官之長,北周依《周禮》置六官,為地官府之長,以卿任其職。

隋唐

隋唐時期置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正一品。其職到隋朝改為民部。唐朝為避李世民諱改稱戶部尚書。顯慶元年(公元656年)改戶部為度支;《唐六典》載:“三公,論道之官也。蓋以佐天子,理陰陽,平邦國,無所不統,故不以一職名其官。然周、漢已來,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罷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親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 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度支尚書為司元太常伯;鹹亨元年(公元670年),複為戶部尚書。宋、元、明、清沿而未改。戶部尚書主管全國戶口、賦役方面的政令。

侍郎掌稽核版籍、賦役實征等會計統計工作。其日常工作有為移民墾荒,招撫安置流民,以魚鱗圖冊、黃冊為根據,抑制豪民兼并;以限田裁異端之民;以樹藝課農官;以草地養馬放牧;以電種召佃盡地利;對多年積欠賠累可根據情況給予蠲免;根據各省收支情況,調劑餘缺;差役的減輕免複;對災區貧老的撫恤救濟,對有功人的賞賜;權量市籴,評估物價;征收山澤坡池、關市、坑冶之稅;贍軍輸,督漕運,贍及轉輸屯種,開中以實邊,和百官俸祿支給;定期編造戶口冊籍,調整戶等,了解人口及土地增減變化;對隐匿戶口,侵吞土地等不法行為及時給予制止、糾正。

曆代司徒

上古

周朝

季孫氏

皇父充石、鱗矔、華喜、邊卬、皇懷

子孔

轅頗

漢朝

西漢

孔光 前1

馬宮 前1-5

平晏 6-9

新朝

王尋 9-23

張邯 23

更始

劉縯 23

劉賜 23

東漢

鄧禹 25-27

伏湛 27-29

侯霸 29-37

韓歆 37-39

歐陽歙 39

戴涉 40-44

蔡茂 44-47

玉況 47-51(前為大司徒)

馮勤 51-56

李䜣 56-60

郭丹 60-61

範遷 61-65

虞延 65-71

邢穆 71-73

王敏 73-74

鮑昱 74-79

桓虞 79-87

袁安 87-92

丁鴻 92-94

劉方 94-97

呂蓋 97-101

魯恭 102-104

張酺 104

徐防 104-106

梁鲔 106-107

魯恭 107-109

夏勤 109-116

劉恺 116-121

楊震 121-123

劉熹 123-125

李郃 125-126

朱伥 126-127

許敬 127-129

劉崎 130-134

黃尚 134-138

劉壽 138-142

胡廣 142-146

趙戒 146-147

袁湯 147-149

張歆 149-151

吳雄 151-153

黃瓊 153-154

尹頌 154-157

韓縯 157-159

祝恬 159-160

盛允 160-161

種暠 161-163

許栩 163-166

胡廣 166-168

劉寵 168-169

許訓 169-171

橋玄 171

許栩 171-173

袁隗 173-176

楊賜 176-178

袁滂 178-179

劉郃 179

楊賜 180-181

陳耽 181-182

袁隗 182-185

崔烈 185-187

許相 187-188

丁宮 188-189

黃琬 189-190

楊彪 190

王允 190-192

趙謙 192

淳于嘉 192-194

趙溫 194-208

三國

蜀漢

許靖 221-222

曹魏

華歆 220-226

王朗 226-228

董昭 230-236

陳矯 237

韓暨 238

衛臻 239-248

高柔 248-256

鄭沖 256-263

鐘會 263-264何曾 264-265

司馬望 265

孫吳

丁固 268-273

何植 279-280

晉朝

司馬望 265-267

荀顗 267-268

石苞 268-273

何曾 273-278

李胤 278-282

山濤 282-283

魏舒 283-286

石鑒 286-290

王渾 290-297

王戎 297-300

何劭 300-301

司馬肜 301-302

王戎 302-305

溫羨 306-307

王衍 307-309

司馬越 309-311

傅祗 311-312

梁芬 313-316

荀組 317-322

王導 323-338

司馬嶽 339-342

蔡谟 342-350

司馬昱 352-366

謝安 377

司馬道子 380,383-399

王谧 403-407

司馬德文 399-402,408-418

十六國

成漢

李雲 王達 何點 王瓌

後趙

裴憲 石韬 申鐘

冉魏

郎闿 劉茂

前燕

慕容評

後燕

慕容德 慕容元

南燕

慕容鐘 鞠仲 慕容惠

前秦

權翼王永 苻同成 苻廣

赫連定

後涼

呂弘

南北朝

劉義真 徐羨之 王弘 劉義康 劉義恭 劉義宣 劉子鸾 劉子尚 劉休仁 袁粲 劉燮

褚淵 蕭子良 蕭子卿 蕭锵 蕭寶義

謝朏 蕭偉 蕭宏 蕭綸 蕭繹 王僧辯 陸法和 蕭勃 陳霸先

陳顼 陳叔英

北魏

長孫嵩 長孫翰 崔浩 古弼 陸麗 劉尼 拓跋目辰 拓跋丕 陳建 元他 尉元 馮誕 元勰 元詳 元嘉 高肇 元怿 元懷 胡國珍 元澄 元繼 崔光 蕭綜 皇甫度 楊椿 元徽 李延實 蕭贊 長孫稚 元彧 爾朱彥伯 元亶

東魏

高盛 高昂 孫騰 高隆之 婁昭 侯景 韓軌 彭樂

北齊

潘相樂 尉粲 高湛 段韶 尉标 高歸彥 婁睿 斛律光 高潤 韓祖念 高俨 高綽 高孝珩 高延宗 高阿那肱 高普 趙彥深 斛律阿列羅

西魏

斛斯椿 元贊 萬俟洛 李叔仁 王盟 高仲密 元欣 李弼

北周

李弼 侯莫陳崇 楊薦 宇文貴 宇文直 宇文亮 長孫覽 于翼 宇文椿 王誼

隋朝

楊素 606

唐朝

李世民 621-626

李元吉 626

長孫無忌 642-649

李元景 649-653

李元禮 653-672

李元軌 683-685

李元名 689-690

李旦 702-703

武攸暨 705

李憲 713

李成義 713-724

李浚 732-738

李業 733-734

李琮 736-752

郭子儀 757-764

李抱玉 764-765

郭子儀 768-779

李正己 779-781

李晟 784-787

馬燧 787-795

李抱真 793

杜佑 806-812

韓弘 815-822

李光顔 824-826

烏重胤 827

王智興 828-829

裴度 830-839

李德裕 843-844

白敏中 852-861

令狐绹 859-860

李悰 862-863

李纮 864-872

王铎 872-873,877-879,881-883

韋保衡 873

鄭畋 883

蕭遘 885-887

韋昭度 887-888,893

孔緯 889

杜讓能 889-892

徐彥若 898-899

崔胤 903-904

五代十國

韓建 毛文錫 趙光逢 周庠 郭承豐(檢校) 李铎 李景通 朱洪實 王令謀 宋齊丘 馮道 楊沂豐 李守貞 窦貞固 李建勳 範質 李從善

遼朝

劃設

金朝

徒單恭 張通古

元朝

绛曲堅贊

明朝

丘吉嘉稱(大司徒仁波切)

上一篇:社區管理

下一篇:rap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