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子圓柏

叉子圓柏

匍匐灌木
叉子圓柏(學名:Sabina vulgaris Antoine)是匍匐灌木。枝斜向伸展,鮮枝葉揉之有臭味,一年生枝柱形,交互對生或3葉輪生,先端刺尖,中部有矩圓狀腺體,交互對生,先端鈍或銳尖,背面中部有橢圓形或卵形腺體。雌雄異株,稀同株,雄球花橢圓形或矩圓形,雌球花曲垂或先期直立而後俯垂。球果生于向下彎曲的小枝頂端,熟前藍綠色,熟時褐色至紫藍色或黑色,多少有白粉,具1-4 (-5)粒種子,多為2-3粒,形狀各式,多為倒三角狀球形,長5-8毫m,徑5-9毫m。[1]
    中文名:叉子圓柏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松柏門 亞門: 綱:松柏綱 亞綱: 超目: 目:松柏目 亞目: 科:柏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圓柏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叉子圓柏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二名法:Sabina vulgaris 分布:分布于歐洲以及中國大陸的内蒙古、陝西、新疆、甯夏、甘肅、青海等地,生長于海拔1,100米至3,300米的地區。

産地分布

南歐及中亞,中國西北及内蒙古有分布,常生于多石山坡及沙丘地。中國産于新疆天山至阿爾泰山、甯夏賀蘭山、香山及羅山、甘肅祁連山北坡及古浪、景泰、靖遠;青海烏蘭、海宴及共和、陝西神木大保當、爾林兔、阿樓太,榆林紅石橋、大河塔、刀兔,橫山縣雷林灣、内蒙古毛烏素沙地烏審旗圖克鄉的阿車圖、納林河鄉的花爾台、黃特勒蓋鄉的馬爾套塔、伊金霍洛旗納林塔鄉的吉漫溝口以及錫盟混善達克沙漠等地。此外,在西藏、四川的松潘、山東的崂山等地也有分布。分布于海拔1100-2800m地帶多石山地及沙丘上,北京、西安等地有引種。

形态特征

匍匐灌木,或為直立灌木或小喬木,高不及1m。枝密集,斜上展,小枝細,近圓形,裂成薄片,1年生的分枝圓柱形,徑約1mm。葉兩型:刺葉生于幼樹上,常交互對生或3枚輪生,長3~7mm,上面凹,下面拱圓,中部有長橢圓形或條狀腺體;鱗葉常生于壯齡植株或老樹上,交互對生,斜方形,先端微鈍或急尖,背面中部有橢圓形或卵形明顯腺體。球果生于下彎的小枝頂端,呈倒三角狀球形或叉狀球形,長5~8mm,徑5~9mm,熟時褐色、紫藍色或黑色,多少有白粉。種子1~4(5),多為2~3,微扁,長4~5mm,頂端鈍或微尖,有縱脊和樹脂槽。花期4~5,果期9~10月。

生長習性

一般分布在固定和半固定沙地上,經馴化後,在沙蓋黃土丘陵地及水肥條件較好的土壤上生長良好。生長勢旺,修剪後,能産生多發性側枝,形成斜生叢狀樹形,在短期内形成整齊無缺的綠籬極有價值。根系發達,細根極多,10-60厘米的土層内形成縱橫交錯的根系網,萌芽力和萌蘖力強。能忍受風蝕沙埋,長期适應幹旱的沙漠環境,是幹旱、半幹旱地區防風固沙和水土保持的優良樹種。喜光,喜涼爽幹燥的氣候,耐寒、耐旱、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不耐澇。适應性強,生長較快,扡插宜活,栽培管理簡單。

繁殖培育

播種、扡插繁殖。主要用扡插,亦可壓條繁殖。

播種繁殖:播種前首先要對種子進行挑選,種子選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播種能否成功。

1、最好是選用當年采收的種子。種子保存的時間越長,其發芽率越低。

2、選用籽粒飽滿、沒有殘缺或畸形的種子。

3、選用沒有病蟲害的種子。

消毒:消毒包含兩個概念,一個是指對種子進行消毒,另一個是指對播種用基質進行消毒。

家庭對種子消毒常用60℃左右的熱水浸種一刻鐘,然後再用溫熱水催芽12~24小時。

對播種用的基質進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鍋裡炒熱,什麼病蟲都能燙死。

催芽:用溫熱水(溫度和洗臉水差不多)把種子浸泡12~24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并膨脹起來。對于很常見的容易發芽的種子,這項工作可以不做。

播種方法:對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難以夾起來的細小的種子,可以把牙簽的一端用水沾濕,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的表面上,覆蓋基質1公分厚,然後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為花盆高度的1/2~2/3,讓水慢慢地浸上來(這個方法稱為“盆浸法”);對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夾起來的種粒較大的種子,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中,按3×5公分的間距點播。播後覆蓋基質,覆蓋厚度為種粒的2~3倍。播後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質淋濕,以後當盆土略幹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沖起來。

播種後的管理:在深秋、早春季或冬季播種後,遇到寒潮低溫時,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來,以利保溫保濕;幼苗出土後,要及時把薄膜揭開,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後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大多數的種子出齊後,需要适當地間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大部分的幼苗長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葉子後就可以移栽。

扡插繁殖:

受粉率低,種子休眠期長,播種育苗比較困難,因而生産上多用扡插繁殖。選3年生粗壯枝作插穗,長30厘米,粗0.5~0.7厘米,盡量随采随插,插前浸水或埋入濕沙中。以早春地剛解凍時扡插為最佳。秋插在9月上旬至10月初進行,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或10厘米×20厘米。生根緩慢,一般需60~70天才開始生根,此期保持床面濕潤和通氣良好是扡插成活的關鍵。如有日光溫室或小拱棚,在結凍前剪取插穗,進行密插,注意日常管理,翌春即可移至圃地,及時灌水,成活也很高,也可用營養袋扡插育苗,成活率高,生長快。常于春末秋初用當年生的枝條進行嫩枝扡插,或于早春用去年生的枝條進行老枝扡插。

扡插基質:就是用來扡插的營養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扡插限于條件很難弄到理想的扡插基質,建議使用本站提供的已經配制好并且消過毒的扡插基質;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海砂及鹽堿地區的河砂不要使用,它們不适合花卉植物的生長。

扡插枝條的選擇:進行嫩枝扡插時,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後,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剪取插穗時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個葉節的上方大約1公分處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葉節下方大約為0.5公分處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鋒利)。進行硬枝扡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後,選取去年的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扡插。

扡插後的管理:

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适溫度為20℃~30℃,低于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兩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并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扡插後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扡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扡插後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濕度:扡插後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證插穗鮮嫩能進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質。但沒有生根的插穗是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其體内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須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扡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因為插穗還要繼續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分和生根的物質來供給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内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扡插後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後,再逐步移去遮光網: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壓條繁殖:選取健壯的枝條,從頂梢以下大約15~30公分處把樹皮剝掉一圈,剝後的傷口寬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剛剛把表皮剝掉為限。剪取一塊長10~20公分、寬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濕的園土,象裹傷口一樣把環剝的部位包紮起來,薄膜的上下兩端紮緊,中間鼓起。約四到六周後生根。生根後,把枝條邊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

移栽

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放入苗木後,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并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

濕度管理:喜歡略微濕潤至幹爽的氣候環境。

溫度管理:耐寒。夏季高溫期,不能忍受悶熱,否則會進入半休眠狀态,生長受到阻礙。最适宜的生長溫度為15~30℃。

光照管理:喜歡半蔭環境,在陽光強烈、悶熱的環境下生長不良。

肥水管理:對于地栽的植株,春夏兩季根據幹旱情況,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頸部以外30~100公分開一圈小溝(植株越大,則離根頸部越遠),溝寬、深都為20公分。溝内撒進25~50斤有機肥,或者1~5兩顆粒複合肥(化肥),然後澆上透水。入冬以後開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澆水。

修剪:在冬季植株進入休眠或半休眠期後,要把瘦弱、病蟲、枯死、過密等枝條剪掉。

應用價值

觀賞應用

常植于坡地觀賞及護坡,或作為常綠地被和基礎種植,增加層次。匍匐有姿,是良好的地被樹種。

環境保護

适應性強,宜護坡固沙,作水土保持及固沙造林用樹種,是華北、西北地區良好的水土保持及固沙造林綠化樹種。

藥用價值

藥名:圓柏果

功效:祛風清熱;利小便。

主治:頭痛;眼目迎風流淚;視物不清;小便不利。

生态環境:生于海拔1100-2800(-3300)m的多石山坡或針葉樹、闊葉樹林中,也生于沙丘上。

采收和儲藏:秋末采球果,曬幹,備用。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生藥材鑒定:性狀鑒别,幹燥成熟球果多為三角形球狀,直徑5-9mm;褐色至紫藍色或黑色,少具白偻;種子1-4枚,常為卵圓形,微扁,長4-5mm,頂端鈍或微尖,有縱脊與樹脂槽。氣微,味微澀。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藥材基源:為柏科植物叉子圓柏的球果。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3-9g。

上一篇:棕榈葉

下一篇:鳗鲡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